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识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加深理解作品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语文基本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古人把上学称之为“读书”,更有三国王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体验;有唐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神奇;有英国培根“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读书是最高尚”的感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识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加深理解作品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语文基本的表达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识字、写作、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同样离不开朗读。因此,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师生创造性的艺术,必须充分重视。
一、教师示范朗读
小学生识字有限,朗读的水平更有限。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识字断句,准确朗读,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方法。在教师的朗读中受到启发,对课文的内容获得初步感受,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范读时,教师必须做到:
1.清晰准确,引人入胜
范者,榜样也。教师在范读前,必须弄清每个字的读音、语调。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神圣的,老师教给的字音,在他一张白纸似的脑海里会铭记终生,只有教师读准每一个字,读每句话的语调清晰、流畅,才会增强学生听和学的兴趣,提高范读效果。
但教师的范读,不能只停留在读音、声调方面,还必须深入钻研课文。对教材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以及语法结构特点都要反复研究,细心揣摩,深刻领悟,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受到震撼。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准确、生动、声情并茂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读出真情,读出真谛,读出精彩,读出精神。
2.有的放矢,读出范例
根据学生平时朗读时存在的问题,要在范读时有侧重、有准备地示范,如一些成分复杂的长句:“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十年后的礼物》)。”学生往往不容易读准。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破坏了词语的完整性,因此,教师在范读时,应给学生适当的启示或反复示范,如,《清明节的由来》《小英雄雨来》等。而有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在背景、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学生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教师要范读,如《难忘的八个字》《心中那盏灯》等。有些课文有特殊气氛或特别强调思想感情的,教师也要范读,如《天窗》《小草之歌》等。
教师的范读可读全篇,也可选择一部分,这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诱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朗读。
1.启发理解课文
要朗读好课文,必先熟悉、理解课文,理清文章的重点、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心到、情到,而后口到,确定朗读的语调、节奏、情感。
2.诱导丰富想象
成功的朗读,不仅要使听者明了,而且要能引起兴趣、活跃联想,把听众引入课文创造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朗读前,引导其根据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展开必要的联想,如《芦叶船》中联想:芦叶船远航了?进港了?驶入东海了?飘进长江了?朗读者的想象丰富了,感情激昂充沛了,听者的思想才会活跃,情感才会被激染。
3.运用声情达意
朗读是用声音来表情达意的,所以要掌握音色、音长、音高、音强在朗读中的配合与变化。读4~6节音高可稍微提高,声音稍大,语速稍快,以求读出静中有动的效果,充分表现人们生活的自由愉快。
音高是要求高低适度,音强是处理好重读。朗读时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才会抑扬顿挫,扣人心弦。
4.掌握停顿技巧
停顿,就是句子之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朗读时,在什么地方停顿,停顿时间长短,与句子语法结构、文章结构、思想内容、抒发情感等关系密切。
(1)标点符号的停顿;
(2)结构停顿;
(3)内容、体裁停顿。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表现热烈、紧张、愉快的内容,要读快些,如《狼牙山五壮士》中“山顶痛击敌人”部分,而最后“五壮士跳崖牺牲”部分,表现得悲壮、平静,要读慢些。“接受任务”部分是记叙,可读慢些,文章最后是对“五壮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之壮举”的议论,可读快些。五壮士上山路上的对话,可适当慢些。
总之,比较出色的朗读,声音的停顿,快慢高低、强弱,词语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抒发,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们互相配合,为表情达意服务,但又互相制约,造成了轻重缓急的语势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参考文献:
[1]汪承栋.朗诵艺术的魅力[J].诗刊,1988(07).
[2]李莉.浅谈朗读与朗诵的区别[J].河南教育:基教,1995(06).
[3]刘爱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3).
作者简介:杜亮亮,男,1984年5月出生,就职于偃师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古人把上学称之为“读书”,更有三国王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体验;有唐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神奇;有英国培根“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读书是最高尚”的感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识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加深理解作品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语文基本的表达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识字、写作、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同样离不开朗读。因此,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师生创造性的艺术,必须充分重视。
一、教师示范朗读
小学生识字有限,朗读的水平更有限。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识字断句,准确朗读,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方法。在教师的朗读中受到启发,对课文的内容获得初步感受,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范读时,教师必须做到:
1.清晰准确,引人入胜
范者,榜样也。教师在范读前,必须弄清每个字的读音、语调。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神圣的,老师教给的字音,在他一张白纸似的脑海里会铭记终生,只有教师读准每一个字,读每句话的语调清晰、流畅,才会增强学生听和学的兴趣,提高范读效果。
但教师的范读,不能只停留在读音、声调方面,还必须深入钻研课文。对教材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以及语法结构特点都要反复研究,细心揣摩,深刻领悟,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受到震撼。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准确、生动、声情并茂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读出真情,读出真谛,读出精彩,读出精神。
2.有的放矢,读出范例
根据学生平时朗读时存在的问题,要在范读时有侧重、有准备地示范,如一些成分复杂的长句:“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十年后的礼物》)。”学生往往不容易读准。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破坏了词语的完整性,因此,教师在范读时,应给学生适当的启示或反复示范,如,《清明节的由来》《小英雄雨来》等。而有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在背景、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学生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教师要范读,如《难忘的八个字》《心中那盏灯》等。有些课文有特殊气氛或特别强调思想感情的,教师也要范读,如《天窗》《小草之歌》等。
教师的范读可读全篇,也可选择一部分,这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诱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朗读。
1.启发理解课文
要朗读好课文,必先熟悉、理解课文,理清文章的重点、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心到、情到,而后口到,确定朗读的语调、节奏、情感。
2.诱导丰富想象
成功的朗读,不仅要使听者明了,而且要能引起兴趣、活跃联想,把听众引入课文创造的艺术境界,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朗读前,引导其根据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展开必要的联想,如《芦叶船》中联想:芦叶船远航了?进港了?驶入东海了?飘进长江了?朗读者的想象丰富了,感情激昂充沛了,听者的思想才会活跃,情感才会被激染。
3.运用声情达意
朗读是用声音来表情达意的,所以要掌握音色、音长、音高、音强在朗读中的配合与变化。读4~6节音高可稍微提高,声音稍大,语速稍快,以求读出静中有动的效果,充分表现人们生活的自由愉快。
音高是要求高低适度,音强是处理好重读。朗读时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才会抑扬顿挫,扣人心弦。
4.掌握停顿技巧
停顿,就是句子之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朗读时,在什么地方停顿,停顿时间长短,与句子语法结构、文章结构、思想内容、抒发情感等关系密切。
(1)标点符号的停顿;
(2)结构停顿;
(3)内容、体裁停顿。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表现热烈、紧张、愉快的内容,要读快些,如《狼牙山五壮士》中“山顶痛击敌人”部分,而最后“五壮士跳崖牺牲”部分,表现得悲壮、平静,要读慢些。“接受任务”部分是记叙,可读慢些,文章最后是对“五壮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之壮举”的议论,可读快些。五壮士上山路上的对话,可适当慢些。
总之,比较出色的朗读,声音的停顿,快慢高低、强弱,词语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抒发,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们互相配合,为表情达意服务,但又互相制约,造成了轻重缓急的语势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参考文献:
[1]汪承栋.朗诵艺术的魅力[J].诗刊,1988(07).
[2]李莉.浅谈朗读与朗诵的区别[J].河南教育:基教,1995(06).
[3]刘爱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3).
作者简介:杜亮亮,男,1984年5月出生,就职于偃师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