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与理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与语言水平,而且对学习其它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学习好语文是实现全面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想使学生们的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成绩的整体提高奠定基础,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规范、严谨的使用语言,确保学生们接受到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14-01
引言:小学是学生们学好语言文化的关键时期,而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体系,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当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需要不断的训练与积累,从而使语言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形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发现,一些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使用口语的频率较高,同时因为要顺应教学进度,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语速过快,导致学生们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知识讲解的速度,导致学生们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逐渐感觉语文知识系统的庞大,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还有许多教师的语言结构缺乏严谨性,语言的引入和过渡表现的过于直接与枯燥,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对知识没有深入探索的欲望,对语文的缺乏最基本的理解与掌握,导致语文成绩无法提高,无法实现正常的教学效果;在语言的使用上缺少规范性、科学性,容易使学生们对语法、语言运用上形成错误的认识,对语言水平、文化素养造成比例的影响。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水平。小学语文也是学生接受语言的第一源动力,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语言水准,作为教师应该具備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良好的语言特点教学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正确使用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们整体的文化修养。教师良好的语言习惯也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增加学生们对语文的喜欢程度,从而真正喜欢上语文,期待探索语文的奥秘,通过对语文的灵活掌握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为学习的全面发展提供最有利的帮助。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养成良好的语言特点的重要性的研究与探讨,提出建议,倡导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形成良好的语言特点,在进行知识讲解与分析时,应保证语言结构的完整,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为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作为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言的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的特点:
3.1 科学性、规范性
小学语文是学生们接受专业语言学习的人门课程,也是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会将教师的行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确保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将课本上的知识用具有科学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们,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落花生》讲解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理解题目的真正的意义,不被题目的字面意思所误导,从而对文章进行正确的理解;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利用科学性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学生们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准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用规范性的语言,采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并正确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语言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对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产生有利的帮助。
3.2 生动性、有趣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处于活拨、好动的年纪,注意力无法快速集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形式,采用有趣、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们的目光,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氛围紧张,语言枯燥乏味,因此学生们无法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知识点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与欣赏。在学习《小蜗牛》课文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分别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白,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的意义,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而且能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环境,在兴趣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开发学生们的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易于接受性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对语言的理解还停留在浅显的层面,这时候教师如果使用繁琐的语言表达,会对学生们产生负面影响,让他们觉得语文非常深奥,学好语文是一件困难的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语法正确的条件下争取多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词语,通过选择贴近小学生实际的语言进行实际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们的理解程度,从而开发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促进头脑的发育以及思维的无限扩展。例如:在学习《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江、河、海向前流动的水流方向,引导学生去思考什么情况下水流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通过讨论与交流发现瀑布的水流是自上而下的,而且瀑布的水流方向有所不同,形成的风景一定也有所不同,接下来让学生们打开课本,共同在古诗中领略瀑布的美丽景色。通过学生们所熟悉的江河湖海引导出瀑布的知识点,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主动加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
4.结语
小学语文是学生们实现全面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与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语言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严谨的语言结构,为学生们语言学习提供正确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们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为未来提高文化修养提供最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11-14.
[2]黄晓赟,程华.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109-1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14-01
引言:小学是学生们学好语言文化的关键时期,而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体系,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当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需要不断的训练与积累,从而使语言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形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发现,一些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使用口语的频率较高,同时因为要顺应教学进度,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语速过快,导致学生们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知识讲解的速度,导致学生们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点,逐渐感觉语文知识系统的庞大,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还有许多教师的语言结构缺乏严谨性,语言的引入和过渡表现的过于直接与枯燥,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对知识没有深入探索的欲望,对语文的缺乏最基本的理解与掌握,导致语文成绩无法提高,无法实现正常的教学效果;在语言的使用上缺少规范性、科学性,容易使学生们对语法、语言运用上形成错误的认识,对语言水平、文化素养造成比例的影响。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养成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水平。小学语文也是学生接受语言的第一源动力,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语言水准,作为教师应该具備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良好的语言特点教学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正确使用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们整体的文化修养。教师良好的语言习惯也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增加学生们对语文的喜欢程度,从而真正喜欢上语文,期待探索语文的奥秘,通过对语文的灵活掌握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为学习的全面发展提供最有利的帮助。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养成良好的语言特点的重要性的研究与探讨,提出建议,倡导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形成良好的语言特点,在进行知识讲解与分析时,应保证语言结构的完整,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为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作为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言的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的特点:
3.1 科学性、规范性
小学语文是学生们接受专业语言学习的人门课程,也是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会将教师的行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确保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将课本上的知识用具有科学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们,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落花生》讲解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理解题目的真正的意义,不被题目的字面意思所误导,从而对文章进行正确的理解;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利用科学性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学生们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准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用规范性的语言,采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并正确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语言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对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产生有利的帮助。
3.2 生动性、有趣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处于活拨、好动的年纪,注意力无法快速集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形式,采用有趣、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们的目光,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氛围紧张,语言枯燥乏味,因此学生们无法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知识点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与欣赏。在学习《小蜗牛》课文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分别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白,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的意义,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而且能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环境,在兴趣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开发学生们的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易于接受性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对语言的理解还停留在浅显的层面,这时候教师如果使用繁琐的语言表达,会对学生们产生负面影响,让他们觉得语文非常深奥,学好语文是一件困难的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语法正确的条件下争取多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词语,通过选择贴近小学生实际的语言进行实际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们的理解程度,从而开发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促进头脑的发育以及思维的无限扩展。例如:在学习《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江、河、海向前流动的水流方向,引导学生去思考什么情况下水流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通过讨论与交流发现瀑布的水流是自上而下的,而且瀑布的水流方向有所不同,形成的风景一定也有所不同,接下来让学生们打开课本,共同在古诗中领略瀑布的美丽景色。通过学生们所熟悉的江河湖海引导出瀑布的知识点,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主动加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
4.结语
小学语文是学生们实现全面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与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语言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严谨的语言结构,为学生们语言学习提供正确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们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为未来提高文化修养提供最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11-14.
[2]黄晓赟,程华.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