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下传统村落的景观发展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为例,研究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在整个村落中的变化与发展,总结传统村落景观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美丽乡村;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常口村
  在城镇化高速演变过程中,村落经济结构体系的变化已无法避免。在历史的更替过程中有许多村落正在消亡,农业的科技化发展使得传统农耕方式基本被摒弃,加上这些村落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落后,没有产业项目、旅游开发项目以及特色古建筑文化的支撑,传统村落情况不容乐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失衡。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大量农村的建设与改造重视旅游业开发与产业引进,在此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将是连接农民生活娱乐、建筑住宅、农业产业、旅游项目的重要纽带。
  一、常口村概述
  (一) 常口村建设背景
  常口村经济落后,农民贫困,自推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常口村进行了萌芽式新尝试。村干部开始解决村落卫生、经济、农业发展各方面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摸索,常口村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在2017年国家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为响应国家号召,常口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业,在旅游文化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云衢山漂流、農家生活体验馆、四季特色农业观光项目、“闽越渔村”生态旅游项目以及“两三学堂”等。在推动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村民的经济收入增加,村落的景观建设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二十多年来,常口村无论在村容村貌、乡土民风上,还是在农民经济收入和居民生活环境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常口村先后获得省园林式村庄”“省级生态村”“市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二) 常口村地理位置及建筑特点
  常口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塘镇,村落四面环山,与金溪河下游相邻,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优越,在交通方面较为便捷。
  常口村早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和土夯、砖石为主,由于建造年份久远,大多老建筑在村落发展过程中被更新淘汰,目前已经基本上没有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住宅。整个村落地势呈上坡状,无道路与景观设计可言,整个村落在排水与卫生上都比较差。在演变过程中,村落建筑曾出现两极化,现代式楼房与破落的老旧住宅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村落整体呈现出20世纪末农村典型的脏乱差的乡村面貌。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早在2008年我国就进行城镇化率预估,预测估算2020年城镇化率高达60%。1978年城镇化率17.92%,2008年的城镇化率45.68%,改革开放30年增长27.76%。2019年底城镇化率达到60.60%,2008年至2020年这12年里城镇化率增长了14.92%,数据说明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的增长趋向几乎是难以遏制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经济的发展带动下,农村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和文化传统在不断改变,这也是造成农村人口流失、经济衰落、文化落寞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国内农村政策推动下的隐性问题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推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村落中住宅基本一摸一样,毫无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忽视本土文化特色,导致乡村文化与本土特色大大被削弱,还有一些值得传承的文明被破坏,以致民族文化流失。建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冲突该如何衔接和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百花齐放。这确实改善了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村基本设备设施,使居民的休闲娱乐、乡镇的传统村落景观规划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如今我国城镇化速度快,传统村落何去何从?如何缓和传统村落建筑风景原貌与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产业、生活之间的冲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将在其中起到衔接纽带的重要作用。
  四、常口村景观设计的发展与变化
  (一) 常口村的初期景观发展
  之前,常口村村容村貌破落,村内交通杂乱无章,居住区卫生排水情况较差,乡村景观也是以原生态自然景观为主,没有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其中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在建设过程中对景观规划设计没有整体概念,没有接受村落规划培训,在村落改造初期尝试阶段难免出现模仿行为,容易导致村落同质化;其次,传统村落改造初期在交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农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较低,对景观休闲生活的需求并未开始觉醒;最后,没有产业项目的带动和经济收入是传统村落最大的痛点,传统村落建设大多还停留在建造住宅上,着眼于最基本的住宅环境的改善。
  1997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就指出山区村落中“山水画”的重要性。二十多年来,村干部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1997年提出的重要指示进行新农村建设与村落改造,村容村貌有明显的改善,路面整洁有序,住宅建筑焕然一新,排水系统进行统一规整,卫生问题得到解决。但在景观设计上,常口村也同样没躲过“千村一面”的命运,在后期建设中也无法改变时代留下的遗憾,很多乡土风情在这个过程中淡出居民生活。
  (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景观的新生命
  十九大报告之后,常口村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始进行村落建设战略调整,重视本土自然生态保护与村落景观设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开发旅游项目
  常口村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水资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切入点,在2012年開始入股投资 “云衢山漂流”项目。[3]此外,利用村口常上湖、金溪河滨沿岸的山水林田资源,入股签约闽越渔村旅游项目。2019年常口村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对接共同合作开发高端民宿、森林驿站、深呼吸休闲骑游道、深呼吸漫道等生态文旅项目。旅游项目的开发使得乡村建设发展顺利,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带动乡村景观建设发展。常口村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视不仅仅只是为旅游业服务,核心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乡村景观走进日常生活
  经过多年的摸索,现村党委书记张林顺通过乡村建设的学习与对周边各个村落的调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积累了不少经验,甚至参与到村落景观设计当中。如今村落中每家每户门前的道路都进行了规划与景观设计,村书记作为常口村的“乡村设计师”效仿江西婺源古村落中的排水系统,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将山涧泉水引入村内街道,根据地势高低落差在村内街道与住宅之间设计一条流动的排水沟(宽30~50公分,深30~40公分),解决古村落排水不合理的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增设景观设计。这项设计很好地解决了雨季村内道路积水问题,在夏季炎热时起到降温作用,亦可供每家每户在门前做一些简单的清洗,以及供孩童戏水玩乐,这一项设计为村落增添了不少温馨场面。
  3.乡村的觉醒,新旧住宅景观的衔接
  虽然村落中大多数老住宅在过去十几年的住宅更新中淘汰和置换掉了,但是村中依旧保留了一些老住宅,这些老住宅有些已经被闲置,有些还有居民居住。在这种新旧住宅的对比下村落整体上呈现了一种冲突感。结合前期出现的“千篇一律”村貌,村民意识到一味求新只会让村落走向毫无本土特色“千村一面”的局面。所以,村落开始对旧房进行修缮与维护,保留村落历史遗迹,尊重本土风貌,增设新老住宅之间景观,实现景观过渡,很好地保留了本土风情,也柔和了村内景致。
  五、结语
  乡村景观将是未来乡村建设的核心板块。常口村在建设美丽乡村道路上对乡村景观的建设有着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值得大多数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传统村落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郁.常口村:牢记嘱托画好“山水画”[J].人民政坛,2018(11).
  [2]李秋香.福建民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景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与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6(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校园景观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景观空间类型,存在不同于其他类型景观的设计呈现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空间环境、特殊使用群体和功能意义。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校内师生各项活动,尤其是休闲游憩活动的开展的多方位需求,体现校园独特的人文素养和办学理念等优势。目前高校景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高校校园景观在设计之初忽视了景观游憩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令使用对象缺乏场地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无法形成
期刊
摘 要:中国的风水学是具有科学性的场态学和环境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具体学问。贵阳花溪湿地公园与孔学堂是完美结合的成功例子,可以借此论证景观文化的乡土承载功能。贵州大学与花溪湿地公园以及孔学堂共同的属性都是公共的精神资源,因而能突出生态环境的景观文化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审美;乡土情感;景观生态学  文中有三个重要地点,即贵州大学(简称贵大)北校区与西校区片区、花溪湿地公园
期刊
摘 要: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由技术进步而带来的艺术现象。而今,这种艺术形式以其多样化的方式及灵活可变的效果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在苏州这样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城市中,新媒体艺术正逐步切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这在苏州的各类商业街或者商业中心体现得尤为明显。新媒体作为新的形式,不仅能够创造出时尚的视觉形象,也成为了一种开拓苏州古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研究当代苏州新媒体艺术在广告中的实际应用,以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展示设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兴行业,逐渐出现了文化趋同的现象。同时,设计师对地域文化了解的缺失也导致国内地域文化的设计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在展示设计中如何继承保护并且融入地域文化特征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檀越府”售楼处的建筑外观、展示空间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展示空间的文化内涵表达方式。  关键词:地域文化;展示空间;售楼处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不断积极拥抱世界,坚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每一个城市的地标性高层建筑,都会进行全球招标,而西方建筑事务所往往中标。在这个大背景下,打破中国建筑缺乏本国设计师的现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探索塑形手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规律,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中国优秀建筑,主張将其运用在中国高层建筑上,同时引入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和标准化,贯彻迪特·拉姆斯的“好设计的十大原则”,来为中国传统建筑设计
期刊
摘 要: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沿岸特色村落的发掘和传承,成为该区域空间环境提升需持续深入研究的方向。文章针对商丘坑塘式聚落进行类型分析,以生态修复为指导,探讨空间活化营造路径,并以六个村落为例,对坑塘式聚落传统风貌的保护和生活环境改善等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研究表明,商丘坑塘式聚落在长期的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坑塘式聚落景观,以平线型、交叉型、绕村型
期刊
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城市地域人文历史展现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宝贵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创新性设计往往基于城市经济发展利益的需求或者单纯地复现历史文化符号,而很少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考量。在“两山”理念的大力推行下,文章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以湖州小西街为例,对小西街内文脉传承、古建筑修缮、人居环境改善设计、业态规划进行研究,力求结合生态文明提出湖州小西街再生设计的思路
期刊
作者简介:   安冉,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   崔木扬,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本作品系2019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少数民族村寨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运用研究--以马关县马洒壮族村旅游纪念品设计为例”(41610100001/119)、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竜崇拜’影响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逐步从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更新。在此背景下,如何从环境艺术视角出发,运用公共艺术手段,审视现有的更新策略,并融入艺术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助力老旧街区的活化与更新成为重要现实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和经验总结法凝练老旧街区活化与更新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并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提出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老旧街区;活化与更新;公共艺术;环境艺术  基金项目
期刊
摘 要:根据老广州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文脉,按照不同时间层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分级,可呈现文化梯度下的历史性街区。文章关注当今历史性街区的居民和建筑本体,进行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微改造”活化研究,致力于达成全面、合理、适宜、相通的居住性历史街区,将“中式文化”融入建筑内,用建筑承载文化。  关键词:居住性历史街区;“微改造”;活化;龙骧大街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文化梯度分级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