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相辉映的中西和谐思想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是一部传奇剧,在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心灵和谐等观点方面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不谋而合。这种巧合有其深层必然原因,也体现了全人类对和谐这一美好愿望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心灵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90-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52
  
  1. 引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暴风雨》写于1611年,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喜剧,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大部分批评家认为人文主义精神在这部传奇剧中虽然得以继续,但已不像前期那样面对现实、锋芒毕露,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走向衰落。而恰恰是在这部作品中,莎翁以成熟的技巧和诗化的意境,用善良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和谐未来的美好愿望,勾勒出天地间共生共荣的和谐理想国。虽然作品中充满了篡位、谋害等骚乱与风潮,却难以掩饰和谐理想的光芒。莎翁倡导具有人文色彩的和谐思想,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自身的心灵和谐。而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等对和谐推崇备至。莎翁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和谐观在许多方面遥相呼应。
  
  2.“爱”与“宽容”是人与人和谐关系的核心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莎士比亚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理想的社会生活是以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为基础的。莎士比亚以“爱”作为连结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主张的建立在自觉意识上的和谐思想。
  莎士比亚后期的《暴风雨》是一出表现社会理想的戏剧。莎翁借普洛斯彼罗这一人物表达了自己的和谐观。当时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个时期,他的作品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传奇剧中,莎翁勾勒了一幅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宽容、仁爱成为作者竭力表现的主题。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在被他的弟弟安东尼奥篡权夺位之后,流落荒岛十二年。他拥有无边的法力,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要复仇他胜券在握。如果他愿意,安东尼奥一行人将在暴风雨中死无葬身之地。“我这门学问真可说胜过世上所称道的一切事业”(莎士比亚,2008:19)。但他没有施展法术,却心怀仁慈,对加害于他的人依然充满同情:“虽然他们给我这样大的迫害,使我痛心切齿,但是我宁愿压伏我的愤怒而听从我的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动较之仇恨的行动是可贵得多的”(ibid.:148)。他所谓“高尚的理性”,即是宽恕、仁爱。他不记恨,既往不咎地宽恕了所有的人,包括欲置他于死地的卑劣的兄弟安东尼奥,表现出宽厚仁慈的胸怀。暴风雨化作了宽恕、仁爱之雨。他坚信,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必须用爱的原则去克服恶,用爱去征服一切。
  仁爱思想贯穿整部作品。在孤岛上由普洛斯彼罗养育的女儿米兰达也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女性。美丽的自然环境滋养了她,使她不但有美丽的外表,更有仁慈的内心。当他看到父亲施了魔法引起暴风雨时,出于对暴风雨中人们的同情,她央求父亲平息风暴:“我瞧着那些受难的人们,我也和他们同样受难。这是一只壮丽的船,里面一定载着好些尊贵的人,一下子便撞得粉碎!啊,那号呼的声音一直打进我的心坎,可怜的人们,他们死了!要是我是一个有权力的神,我一定要叫海沉进地中,不让它把这只好船和它所载着的人们这样一起吞没了。”(ibid.:15)内心的谐美与外在的形美让人赏心悦目,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画卷。普洛斯彼罗以德报怨,博爱世界。当残害过普洛斯彼罗的那不勒斯王和他的儿子腓迪南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不但没有以牙还牙,宽恕了他们,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敌人的儿子。这一美妙的婚姻暗示了爱的结合是仁爱的果实。它不仅消除了上一辈人之间的种种恩恩怨怨,而且使年轻人更加互敬互爱,沐浴在爱的光辉中,过上真正和谐幸福的生活。纯洁善良的米兰达和勇敢儒雅的王子腓迪南是爱与美的化身,代表了人类的希望,也是作家所寄寓的理想。这一童话般的结局代表着莎士比亚的美好愿望:仁爱融化仇恨与敌对,人与人和谐相处。
  中国古典儒学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杨伯峻译注,2008:64)的著名论断,视“人和”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而要实现“人和”的目标,儒家强调“仁学”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孔子的“仁学”是要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也就是说,要“推己及人”,才叫作“仁”。
  要做到“仁”,做到“推己及人”,孔子强调要坚持“忠恕”之道,即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毛子水注释,2008:98)的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所以孔子认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可以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就会和谐安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翁在这一点上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不期而遇,因为深刻影响西方的思想体系与东方的哲学思想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基督教所宣扬的宽恕、博爱思想恰恰体现了儒家的“仁”的精神内涵。“爱”与“宽容”这一思想成为东西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路标。
  
  3.“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髓
  
  莎翁在《暴风雨》中用隐喻的方式与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产生共鸣。剧中的普洛斯彼罗潜心研究魔法,平生最爱的东西便是书籍,他所从事的事业类似于当今的科学研究。而精灵爱丽儿能够呼风唤雨,她就是人化了的自然。她曾被妖术囚禁,象征着大自然曾不被尊重,被肆意践踏。普洛斯彼罗将她从妖术中解救出来,并通过魔法让其为自己效劳:“凡是你有力的吩咐,爱丽儿愿意用全副的精神奉行”(莎士比亚,2008:125)。这一象征意义极其深刻。普洛斯彼罗尊重自然,释放自然,并用科学探索自然规律,让其服务于人类。
  大自然得到人类的爱护,它的回馈非常慷慨。在十二年里,普洛斯彼罗父女流落的岛屿从荒僻的旷野变成了一个近乎仙界的的岛屿,草木飘香,风景宜人,有精灵们的悠扬乐音和灵动舞姿,俨然一处“世外桃源”。他们在这里过上了恬静丰饶的生活,而大自然的纯朴与灵性又滋养了他们的心灵,加深了自然与人的心灵契合。落难的原米兰国王普洛斯彼罗胸襟开阔,性格纯朴,富有博爱情怀,对别人体现出了真诚和友爱,无私和宽容。年轻的一代更是沐浴在灿烂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中,心灵无比纯洁,感情格外真挚。在他们眼里,世界原本就是充满阳光与温暖,人人快乐幸福。在大自然怀抱里成长的米兰达便是自然造化对人类的一个恩赐。有幸逃过叔父的残害,她在孤岛上长大。受到这里美好大自然的熏陶,她美丽纯真善良,善良的人们又得到大自然的回报。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君主,没有贫穷,大自然产生一切“富饶的东西”。在这里,人与自然相互关怀。这一场景描绘了莎士比亚的人类理想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生不息。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先秦哲人学说已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就是自然,天就是日月风雨,就是星坠木鸣,就是山川大地”(王生平,1989:5)。 “天”最基本的内涵是指人类生长于其中的自然界。“天人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松辉译注,2009:186),强调人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儒家也认为大自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荀子有著名的论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安小兰译注,2007:109),意思就是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自然规律,不会因为明君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统治天下就消亡。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毛子水注释,2008:296),意思是:天不讲话,通过四时运行,万物生长来表达它的意志。四时调顺,万物繁荣,就是对合道的奖赏;反之,天灾人祸的出现,就是对悖道的警告。人类应当利用自己的智慧积极探索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的前提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天地、日月、四时相合,则可以与天地和谐并立,得到大自然的回馈。荀子说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安小兰译注,2007:3)“善假于物”就是要了解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并使之为我所用。“天人合一”思想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互相支撑;认为人类应该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反对野蛮的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的关系中,才能各得其所,生生不息。
  莎士比亚主张尊重自然、尊重秩序、人与自然相辅相成。莎翁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与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出一辙。东西方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共鸣也有其深层原因。在西方思想史上,存在之链的影响不容忽视。“整个中世纪时代直到后来的18世纪,许多哲学家,大多数科学家,以及大多数有教养者都毫无疑问地接受了关于世界的计划和结构的思想——即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之链’的思想。”(诺夫乔伊,2002:65)存在之链是许多西方思想家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曾长期影响着西方思想的发展。所谓“存在之链”,是指这个世界由等级鲜明的存在物构成一个巨大的、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个环环相扣的巨大序列。其中任一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巨链的反应。这一宇宙观与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观点找到了契合点。这一思想警示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让大自然更加美好,造福人类。
  
  4.“义”是心灵和谐的前提
  
  心灵的和谐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是人类幸福的基础。保持真诚与善良,守住道德的防线,是心灵走向和谐的必由之路。莎士比亚走的道路是通过内心自我道德的完善来拯救世界。在《暴风雨》中,正面典型人物普洛斯彼罗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有对幸福和世俗欢乐的追求。他希望夺回公国和爵位,希望女儿婚姻幸福。在他身上,欲望与道德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协调一致的。普洛斯彼罗有着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他独善其身,从不让自己的理性与道德屈从于欲望的诱惑,表现出完美的心灵。虽然他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让自己的仇敌葬身鱼腹,但高贵的理智和道德阻止了他的复仇,只给了他们一个警示性的惩罚。而他的兄弟安东尼奥则恰恰是一个自身失衡的典型。他放纵自己的欲望,把美好的德行丧失殆尽,整日沉溺于争夺权势的冥想,失去了心灵的安宁,也失去了自身的和谐,做出了篡权害命、违背常道的不义之举。
  儒家认为,“和”是一种内外协调、上下有序的状态。它既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心灵和谐,身心调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孔子希望人不论是贫困还是富足,都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心灵世界。儒家对于心灵和谐问题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重视人的精神境界。他们弘扬道德理性,重视人格的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对正当欲望的合理满足加以肯定的同时,儒家强调要以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无限欲望。儒家思想指出要实现心灵的和谐,就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坚持“义”与“利”的和谐统一。“义”,主要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和一种道德规定。“利”通俗地讲主要指利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现在通常所使用的“利益”这一概念。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性与欲望的关系。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毛子水注释,2008:51),肯定了人对利益需求的必然性、合理性。但他接着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ibid.),认为和“利”相比,道德具有更高的价值。人求利逐利不能没有一定的限制和规范,不能背义取利,不能以利害义,对待“利”要以“义”取之,以“义”与之。人的利益的取舍得失,应以 “义”为原则。只有以“义”制“利”,使人向善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人的自身和谐,才能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儒家主张的“修身”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实现内在的超越,实现利欲与精神的调和,做一个人格完善、气节高尚的人。
  莎士比亚所刻画的心灵和谐、情操高尚的人,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都能理性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保持高贵的气节。中国哲人倡导“见利思义”(毛子水注释,2008:235),勾勒出了心灵和谐、完美的理想人物轮廓。莎士比亚与中国古代哲人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一思想的契合也有其深层原因。影响西方思想世界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说”与中国哲学思想的“义利说”虽措辞不同,但精髓是一致的。“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也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份的事情的……这两者(理智与激情)既受到这样的教养,教育并训练了真正起自己本分的作用,他们就会去领导欲望——它占每个人灵魂的最大部分,并且本性是最贪得财富的——他们就会监视着它……’他的思想就是欲望应受控于理性,让自己灵魂中的各个部分统一协调起来,达到心灵各个部分的和谐。”(吴宏政:2007:11-15)这成为中西人类实现自身和谐的思想基础。
  
  5. 结语
  
  生于16世纪英国的莎士比亚与几千年前的中国哲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却表现了如此相似的和谐观点。这看似偶然,实际有其必然性。东西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思想基础虽然迥异,但其精神实质确是一致的。当然,中西和谐思想的契合还有其深层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人类对和谐美好愿望的追求跨越时间与空间,是全人类普遍和永恒的情感。
  
  参考文献
  安小兰(译注). 荀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07:3,109.
  毛子水(注释). 论语[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51,98,235,296.
  诺夫乔伊. 存在巨链[M]. 张传有、高秉江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65.
  莎士比亚. 暴风雨[M]. 朱生豪译.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15,19,125,148 .
  王生平. 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5.
  吴宏政.“和谐社会”之希腊探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2):11-15.
  杨伯峻(译注). 孟子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8:64.
  张松辉. 国学大讲堂“老子导读”[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186.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本文总结了教改中依然存在的两个问题,即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不够注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从综合英语教学方式的全面采用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两个方面探讨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精读;综合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2-001 6-4    1 引言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极大挑战:一方面要面对学生基础差和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现状,一方面又要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作者通过“三段式集中教学新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尝试,对构建具有高职英语教学特色的教学体系、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新模
期刊
摘要:Book Club是一种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英语教学活动模式。它以美国儿童文学名著为阅读蓝本,通过“审美阅读”后积极的意义构建和多种形式的对话,促进学生英语整体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娜塔利,巴比特(Natalie Babbitt)所著的经典幻想小说TuckEverlasting(《不老泉》)为例介绍了Book Club的应用。  关键词:Book Club; 自主讨论小组;意义构建;支架支
期刊
摘要:在认知法子20世纪60年代产生之前,二语习得中的错误总是被当作学习者失败的标志来看待,而老师的责任在于尽快帮助学生纠正其所犯的错误。直到工967年,S.P.Corder首次全面指出学习者错误的积极意义,人们才开始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并进一步加以研究。本文拟通过分析一篇学生的英语作文,探讨错误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错误;错误分析;个案研究
期刊
摘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诸多因素表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命运。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介绍了工程技术学院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2-0056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师赴美国底特律大学参加的为期三周的教师职业发展项目海外培训的成效。重点探讨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在此次项目中的收获和感想、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项目的改进意见,以期为以后更好开展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海外培训项目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海外培训项目  [申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
期刊
摘 要:本调查以红河学院140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边疆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观念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061-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16    1.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合作的主渠道。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心中有学生,重视学生在建构知识时的体验,保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蕴涵于教学中的无限生机,力争把课堂变成传播知识和启迪心灵的乐园。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085-3doi:10.3969/
期刊
摘 要:英语外语教学(TEFL)和英语二语教学(TESL)在国际上就宽泛概念而言,指非母语的英语教学,这一说法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笔者针对我国具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提出区分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意义。文章围绕随着新课标改革而推行的交际法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以及外语在我国具体环境下教学的复杂性,来阐述我国英语教学在借鉴引进国外二语习得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为前提之余,还应进一步构建基于我国外语
期刊
摘 要:全国高职院校陆续开始实施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把英语综合应用技能的培养作为教改目标。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出,将教改目标融入实践之中。本文总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过去两年里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经验和成果,以期与其他院校分享和交流。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校园英语环境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