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一)积极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加上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各自又有着自己的想法,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与人交往成为问题。在班级中,我们也常常会通过日常谈话,抓住教育教学中相关的信息在班级中引导幼儿注意要做到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可是班级中仍然会有那么几个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琪琪小朋友已经三岁半了,每次都会让妈妈抱着进幼儿园,并且放不下。总是会有很多的理由不吃饭,让妈妈喂,亲亲妈妈等等。在园一天表现可以,情绪也不错。但是爸爸妈妈一来接琪琪的时候,每次都会很委屈的哭。而妈妈会一一满足女儿的要求。从而导致琪琪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也不相信老师。
针对琪琪特别依恋妈妈的特性,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以及自由交往的机会。我们老师主动亲近和关心琪琪,鼓励她参加小朋友的游戏。老师尽量不去干预,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自由活动。让她感受到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我们和琪琪妈妈交流时,建议妈妈适当放手,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二)尊重关爱孩子 为孩子提供爱的空间
幼儿自制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父母如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也会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托班的栾栾小朋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栾栾的爸爸做生意,平时都是妈妈带。栾栾很任性,刚入园时哭的撕心裂肺,无论用什么方式,他都不会理你,只是闭着眼睛哭。对待儿子的任性和执拗,妈妈只会以打骂的方式来回应。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针对栾栾,妈妈可以答应孩子每次幼儿园放学时会早接他,接完孩子后,可带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玩会儿,最好是和他的好朋友一起玩,快回家时让他与好朋友约定好明天早上早一点来学校还一起玩。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可以问问幼儿园的有关情况,千万不能动不动就说你再不听话我明天就告诉你们老师,因为这等于给孩子一种消极暗示:幼儿园老师专门是惩罚小朋友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老师也都沟通一下,将孩子的情况告知老师,让老师平时多关注孩子,多给孩子爱心,让孩子能感觉到老师的慈爱。
(三)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良好的个性心理是适应社会的关键
发育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与人群和谐一致.人就是在直接的、间接的环境中被教育、被培育、被熏染、熏陶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好的环境就培育出好的成材,否则成材就会受到种种的干扰和损害.年龄越小,受到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越大
社会适应包括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这三个目标。
(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家庭方面
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他们群体活动经验。
2.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带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严格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三)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们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
三、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一)提高家长素质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
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迁移默化的。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要轻易许诺,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兑现。
(二)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有发言权
孩子虽小,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想法,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一)积极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加上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各自又有着自己的想法,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与人交往成为问题。在班级中,我们也常常会通过日常谈话,抓住教育教学中相关的信息在班级中引导幼儿注意要做到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可是班级中仍然会有那么几个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琪琪小朋友已经三岁半了,每次都会让妈妈抱着进幼儿园,并且放不下。总是会有很多的理由不吃饭,让妈妈喂,亲亲妈妈等等。在园一天表现可以,情绪也不错。但是爸爸妈妈一来接琪琪的时候,每次都会很委屈的哭。而妈妈会一一满足女儿的要求。从而导致琪琪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也不相信老师。
针对琪琪特别依恋妈妈的特性,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以及自由交往的机会。我们老师主动亲近和关心琪琪,鼓励她参加小朋友的游戏。老师尽量不去干预,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自由活动。让她感受到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我们和琪琪妈妈交流时,建议妈妈适当放手,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二)尊重关爱孩子 为孩子提供爱的空间
幼儿自制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父母如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也会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托班的栾栾小朋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栾栾的爸爸做生意,平时都是妈妈带。栾栾很任性,刚入园时哭的撕心裂肺,无论用什么方式,他都不会理你,只是闭着眼睛哭。对待儿子的任性和执拗,妈妈只会以打骂的方式来回应。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针对栾栾,妈妈可以答应孩子每次幼儿园放学时会早接他,接完孩子后,可带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玩会儿,最好是和他的好朋友一起玩,快回家时让他与好朋友约定好明天早上早一点来学校还一起玩。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可以问问幼儿园的有关情况,千万不能动不动就说你再不听话我明天就告诉你们老师,因为这等于给孩子一种消极暗示:幼儿园老师专门是惩罚小朋友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老师也都沟通一下,将孩子的情况告知老师,让老师平时多关注孩子,多给孩子爱心,让孩子能感觉到老师的慈爱。
(三)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良好的个性心理是适应社会的关键
发育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与人群和谐一致.人就是在直接的、间接的环境中被教育、被培育、被熏染、熏陶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好的环境就培育出好的成材,否则成材就会受到种种的干扰和损害.年龄越小,受到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越大
社会适应包括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这三个目标。
(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家庭方面
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他们群体活动经验。
2.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带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严格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三)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们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
三、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一)提高家长素质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
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迁移默化的。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要轻易许诺,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兑现。
(二)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有发言权
孩子虽小,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想法,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