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业文化作支撑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力加强工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界落实十三五规划、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文化理念及国家繁荣强盛的基础工程之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所有这些,必须借助于工业文化所提供的强大思想动力和精神力量才能得以实现。
  工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们中国社科院从事工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人员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了20多年的系统跟踪,认证了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業经营者,凡是认识到工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加以认真实施,企业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反之则衰败被淘汰。这已经是一个定律。企业是国之根基,根基牢则国强,工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国家繁荣强盛的基础。为了加快工业文化的建设,我国必须从目前一般性管理向全面制度性管理升级,使得工业企业的软实力得到切实增强,保证企业在“四化”指引下得以全面发展。
  但是,当前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钱字当头、唯利是图、诚信缺失、违法违纪的行为频发;职工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怨声连连,对社会腐败之事深恶痛绝,对社会发展前景产生信仰危机;加之西方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的侵蚀,特别是一些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迅速、面广的技术特性,编造谣言、无中生有、歪曲事实、蛊惑人心,致使企业职工的意识形态处在混乱之中。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这些广大群众牢骚满腹的现象,基层企业领导缺乏应对之策。如今不少国企、民企,存在信仰缺失,只靠经济激励运行,缺乏企业伦理、价值观的引领,这种现象如不及时纠正,最终会导致群体性的事件发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大刀阔斧精神力斩贪污腐败,民心法治得以恢复,社会主义中国在整改中振兴。但由于积病治愈仍需时日,而且要多方大力治理,特别是要把根基建牢,才能抵御“西化”的各种腐蚀和进攻。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事实证明,硬实力往往容易被复制和替代,而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却很难被复制和替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工业文化的软实力在参与国际竞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正在超越传统硬实力成为国际竞争制胜的关键。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注重工业文化的建设,西方的工业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占据绝对优势。西方企业家为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呕心沥血谋发展,十分关键的是建造了一整套使自己公司能够生存发展的工业文化,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得以维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构成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软实力,为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今中国工业企业中,世界知名品牌很少,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在产品文化、品牌文化,特别是工业文化的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加快建设的紧廹感十分强烈。
  我国工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已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支撑发展的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截至2013年,我国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9 813家,其中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4.34%,而美国的500强收入利润率为6.8%,两者差距很大。如果剔除银行业的收入计算,中国485家非银行企业收入利润率仅为2.55%,而美国482家非银行企业收入利润率为6.39%,差距就更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中国企业由大变强的宏伟蓝图,再次为中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蓝图,中国工业文化目前仍然存在“短板”的状况,未能为中国工业企业提供更强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工业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在工业文化定位和开创方面,正在进行着探索性的实践。回顾中国工业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我们虽然在曲折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
  工业文化作为企业重要的软实力还没有被所有企业全面认知,优秀的工业文化在很多企业中并没有真正建设起来。据大型工业企业情况看,工业文化建设可分为三种状态:一种是真正建立起良好工业文化的企业,数量约为五分之一。它们精选出正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形成工业文化的“观念层”和“管理制度层”,最后落实到“实践层”。另一种状态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它们也进行了有关工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但结合自身实际不够,落实的工作没有跟上,效果不够好。还有一种状态是部分企业实行封建家长式的管理、家族式的管理,甚至有的企业实行的是暴力式的管理,比如富士康。
  把工业文化建设工作只被看成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事,没有把它看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性工程。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及2015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的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积极致力于工业文化、工业文化建设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面对全国36万多家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300多万家大型企业,特别是(GDP贡献占全国68.3%,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4 200万家中小企业,要扎实开展工业文化建设这一重大社会基础性建设工程,其工作力度显然不足,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企业软实力短板的状况。
  缺乏对工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的全面认识。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人信仰缺失,缺乏更高的价值追求。如今企业利润得到很大提高,物质欲望如期而至,钱和权逐渐成为一种信仰。一些企业开始不断地冲破道德底线,片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切向钱看”,企业丢失了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赚钱的工具,员工则成为工具上的零件,顾客则沦为企业攫取财富的对象。这样的企业不仅得不到员工的信赖,也得不到市场的拥护,企业则缺乏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最终将会被无情地淘汰。   存在工业文化全盘西化或传统化的极端认识。当前,中国工业文化建设存在两个“未转化”。一种情况是把西方的文化管理理念生硬套用到本企业中。在工业文化建设中,西方注重强调软性管理因素,而我国的很多企业硬性管理因素(如技术管理、营销管理、财产管理等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完备,造成内外无法匹配。另一种情况,一部分的中国企业在文化设计中过分倚重传统文化,刻板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理念依据,工业文化呈“老旧”化现象,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难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
  忽视工业文化的再造、创新与个性化。工业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而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時尚的标语。纵观国内许多工业企业的文化,往往忽视自身发展背景和环境,照抄照搬一些优秀的工业文化强制推行,或刻意挑选一些时髦的新词和政治口号去炒作。还有些企业,上级没有说,也没有文件下发,便不能“擅自行动”。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工业文化,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特色,陷入低水平复制的陋习之中。
  工业文化、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关系
  工业文化是在采集原(材)料进行生产、制作,在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各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器物(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
  企业文化是从事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是企业价值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团体,主要由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三类基本组织形式存在。
  行业文化是指行业内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无疑是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行业文化不是强制人们遵守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而是强调文化上的“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即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
  工业文化、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它们都是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他们同属规范性文化的范畴;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局限在工业经济领域,后者局限在企业领域和行业领域。同时,工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还存在着重叠交叉领域。工业文化与行业文化属于从属关系,行业文化是工业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工业中某一行业内的企业文化,影响着整个工业的文化。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
  需要工业文化作支撑
  工业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工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升级,是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我国目前的工业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工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有很多国内外优秀的工业文化可以供我们借鉴。山东兖矿集团杨村煤矿,通过开展“幸福杨村”主题文化,实现了国有企业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全面升级,软实力得以全面开发,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并加强了我国的工业文化建设。
  工业文化是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应该从目前各企业分散建设,提升为按省市、按行业系统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工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并合理分配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左右相关单位和部门从不同角度切入,以构建齐抓共管、全员共建的格局,这是实现工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建议请中央文明办、中宣部、中组部挂帅,中国社科院、文化部、工信部、广电总局、公安部、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等单位参加,成立中国工业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统一领导全国各省市对工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企业伦理等全方位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只有更好地发挥全社会大文化的正能量,工业文化建设才能有强有力的后盾。在我国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工业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动力。我国相关部门必须抓住这三个“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做好各种宣传解说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工业文化的大力正面宣传工作,发扬正气,增强底气,增加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责任感。
  适应当前企业所有制变革的新形势,建立和完善工业文化建设新机构、新机制,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抓手。工业文化工作机构应该成为任何一种所有制企业领导层进行各项工作的新抓手,所有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规模大小建立工业文化建设工作机构,私有制企业也可以建立其工业文化建设机构。同时要求企业各相关单位、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将工业文化建设与各自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成为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的“新抓手”。
  实践是最具感召力的旗帜,工业文化建设应统一于企业发展的实践逻辑中,指导实践和自觉维护,优化企业理论体系与实践行为的融合统一。工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切实做到整章建制、内外兼修,不可以脱离制度,不可局限于思想领域的宣教工作,必须从制度入手,从执行入手。要把优秀的理念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和员工的行为规范,在具体实践中,做到各部门分工明确,任务分配尽可能细化。工业文化建设存在许多可以开展的工作,要随着形势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充实工业文化的内涵,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的重要时期,同时也要面对日趋加剧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中国工业文化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之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有效机制。只要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工业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一定能够完成,并成为人类多元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股力量。
  (责任编辑:陈海峰)
其他文献
玉屏风散是益气固表、 祛风止汗的传统名方,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组成,药简效宏,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今学者研究认为玉屏风散方源《究原方》(现已失传)[1],现存最早见于《
应届本科毕业生,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半年之后,最终她不胜各种压力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经过与她的一些交谈,结合自身这几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让我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了一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作为财政拨付的专用资金,它对学校的发展和扩建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率,我国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有
在新常态下,我国的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法治社会,严于惩处腐败,诸如“打虎拍蝇”的党风廉政、反腐行动让治国理政兴起真抓实干,勇于革新的新方向标.党和政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管理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非营利性机构,其预算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特别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对预算管理人员
新时期背景下,供电企业若想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则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构建目标鲜明的廉政文化,使惩防体系得到全方位的深
近年来,伴随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怎样提高其管理效率和质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主要围绕我国高校财
电力系统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电力系统中,各个单位部门党建工作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是新时期我党赋予其工作上的新内容.党建工作
金实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首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 金教授集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临证之时擅抓病机关键,审证求因,辨证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院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增添了新的内容。从“把准基调、夯实基础、着力基层”等三个方面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