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引进现代化装备。企业对具备创新能力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增加。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技工院校教师教只有提升教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进培养有待加强。笔者通过对广西区内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共5个大型国企和2个大型民营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创新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个国有企业及1个民营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为一般,1个国有企业及1个民营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为差。因此,通过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二、概念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界定有所差别。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指教科研能力是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科研能力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文献检索能力、信息接收加工能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科研报告的能力,其核心是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教师教科研能力可以通过论文撰写数量及发表刊物的级别、教研成果参加评选数量及课题申报立项级别及结题率等方面得到反映。 本研究中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指教师撰写与发表论文、课题立项申报、参与项目研究、教具制作、技术研发、发明创造、参与企业技能攻关的能力。
三、研究文献分析
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技工院校 教师教科研能力”,搜索到仅有9条结果。其中硕士论文1篇,期刊7篇,会议1篇。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加强高级技工院校 科研管理工作”,搜索仅有4条结果。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加强高级技工院校 科研管理工作”,搜索仅有4条结果,均为期刊。以上两个主题搜索到的13篇文献,时间分布看2008年1篇,2013年1篇,2014年1篇,2015年5篇,2016年2篇,2017年3篇。
四、研究內容
(一)教师教科研能力区域差异。 曹凤仙(2017)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区域之间对技工院校教科研能力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指出技工院校教科研能力区域之间不均衡,国内职业教育发达的广东省、江苏省的技术开发成绩突出,特别是广东省技术开发成果占据了半壁江山,数量遥遥领,西部地区与广东省、江苏省差距明显。
(二)教科研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的研究。张韬(2015)、黄伟强(2015)、任艳军(2016)、曹凤仙(2017)对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发表论文数量与参与课题研究之间存在相关性。张韬(2015) 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和相关分析性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发表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参与课题研究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具有正相关性。
2.师资来源多样化。曹凤仙(2017)对技工院校师资来源对科研能力制约成因分析。在研究中指出职业教育欠发达省市教师层面存在科研意识淡薄,氛围不浓,企业引进的能工巧匠及留校任教的教师存在知识结构欠缺,直接导致了不少技工院校的教师在科研的工作开展上困难重重,力不从心。
3.体制机制存在不足。黄伟强(2015)、曹凤仙(2017)、任艳军(2016)对技工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机制存在不足进行研究。任艳军(2016)对技工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机制存在三个制约。一是受思想认识的制约,存在绩效工资不与教科研工作挂钩状况,果导致有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做不做都一样,做多做少都一样”,挫伤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二受师资因素制约,教师教学或学生管理任务等任务比较繁重,从事科研工作受时间及精力约束。三受管理经验的制约,具体表现有: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不足;科研经费的管理欠科学,经费审批手续过于烦琐,存在项目负责人合理支配经费使用权缺失等现象,造成经费使用上的不方便;技工院校没有把科研立项纳入发展规划中,导致随意性强,考核不到位,存在立项与管理脱节的现象。曹凤仙(2017)作者从学校微观层面进行剖析学校资源和制度二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黄伟强(2015)在研究指出:缺乏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保障条件和措施是影响技工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王韶明(2008)研究指出高级技工院校科研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工作定位不明。
4.意识因素产生影响。张韬(2015)、王韶明(2008)技工院校教科研意识进行研究。张韬(2015)在研究中指出:参加教研成果评选获奖机会与参与课题研究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参加教研成果评选获奖对课题研究作用的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有超过60%的教师认为撰写和发表论文存在在一定程度功利和浮躁心态。王韶明(2008)研究指出高级技工院校科研存在工作基础差、科研意识淡薄现象 。
(三)提升教科研能力途径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促进提升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探索,从不同视角提出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但归纳起来大多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杨晓春(2014)从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进行研究。提出加强领导,为教科研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教科研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建立教科研机构落实人员人负责教科研工作。 2.加强校企合作。王韶明(2008)、张韬(2015)、黄伟强(2015)、曹凤仙(2017)对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进行研究。王韶明(2008)研究中提出以兼职教师为纽带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校来, 共同討论研究。充分利用好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研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拓宽经费渠道, 完善科研经费资助办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资助机制。张韬(2015)研究中提出重视发挥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把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变成学校教科研工作切入点之一。黄伟强(2015)提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借助科研交流平台,促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曹凤仙(2017)在研究中提出,营造科研环境,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创设条件。
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可以拓宽教师教科研视野,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成为校企合作动力的源泉。
3.完善激励机制与加强引导。王韶明(2008)、黄伟强(2015)、张韬(2015)、曹凤仙(2017)通过完善激励与引导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进行研究。王韶明(2008)研究中提出合理配置资源, 建立健全教师科研业绩考核制度, 将教师的科研业绩纳入到业务考核体系中,彻底改变重技能、轻科研的教学模式。同时,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 发挥校内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黄伟强(2015)提出健全激励机制,促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张韬(2015)研究中提出提高教科研意识、中青年教师培养、教科研团队打造、应用型研究方向引导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曹凤仙(2017)提出奖惩结合,完善评价机制,提高科研实效。
4.处理好教科研与教学关系。张韬(2015)、李静(2016)、曹凤仙(2017)通过处理好教科研与教学关系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张韬(2015)研究中提出在研究中提出技工院校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院级课题立项,创造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锻炼机会,进一步精简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使得教师可以从繁杂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轻松投入教科研工作;教师从实际工作中找应用型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研究与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工作与研究相互促进局面。李静(2016)对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提出校内外实践教育为基地搭建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平台系统构建、以实验教学为中心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中心的“三位 一 体”实践教学平台。曹凤仙(2017)在研究中提出立足教学实践,提升科研能力。
四、研究结论
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没有得到社会足够重视和关注。综合以上分析,总体上看,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微观层面研究居多,宏观研究不足。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教师教科研能力区域差异,师资来源多样化、体制机制存在不足、资金配置、时间统筹、科研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策和建议研究中提出了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完善激励机制与加强引导,处理好教科研与教学关系方面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单从政策层面研究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研究显得单薄。
(二)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从文献资料统计来看,对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仍以理论层面的探讨为主,许多研究成果着重于从理论上分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面临问题、原因和对策,实证应用研究明显不足,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建议,但缺少实践数据的收集及实施效果分析和验证。有必要加强实证调查研究,对所提出方法策略在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工作中进行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为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供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三)专门性研究不足。今后应对技工院校教师课题立项申报、参与项目研究、教具制作、技术研发、发明创造、参与企业技能攻关的能力的提升进行专题研究。
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宏观体制机制作为保障,社会舆论宣传,学校层面创造环境和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加强技工院校教科研工作途径探索【J】.职业,2014:12-15
【2】张韬. 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 — 以广州市某技师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 2015.10:33—35
【3】李静.利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J】.亚太教育,2016年02期;29
【4】黄伟强.探索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J】.职业,2015年18期:69—70
【5】王韶明.加强高级技工院校科研管理工作【J】.山东劳动保障,2008.7:.30_31
【6】臧勇 ,曹美娟;加强科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优秀论文集(中策)”(C):2015
【7】任艳军;技工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难点研究【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
基金项目:2016年度中国职协立项研究课题“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08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进培养有待加强。笔者通过对广西区内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共5个大型国企和2个大型民营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创新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个国有企业及1个民营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为一般,1个国有企业及1个民营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为差。因此,通过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二、概念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界定有所差别。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指教科研能力是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科研能力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文献检索能力、信息接收加工能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合作研究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科研报告的能力,其核心是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教师教科研能力可以通过论文撰写数量及发表刊物的级别、教研成果参加评选数量及课题申报立项级别及结题率等方面得到反映。 本研究中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指教师撰写与发表论文、课题立项申报、参与项目研究、教具制作、技术研发、发明创造、参与企业技能攻关的能力。
三、研究文献分析
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技工院校 教师教科研能力”,搜索到仅有9条结果。其中硕士论文1篇,期刊7篇,会议1篇。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加强高级技工院校 科研管理工作”,搜索仅有4条结果。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加强高级技工院校 科研管理工作”,搜索仅有4条结果,均为期刊。以上两个主题搜索到的13篇文献,时间分布看2008年1篇,2013年1篇,2014年1篇,2015年5篇,2016年2篇,2017年3篇。
四、研究內容
(一)教师教科研能力区域差异。 曹凤仙(2017)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区域之间对技工院校教科研能力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指出技工院校教科研能力区域之间不均衡,国内职业教育发达的广东省、江苏省的技术开发成绩突出,特别是广东省技术开发成果占据了半壁江山,数量遥遥领,西部地区与广东省、江苏省差距明显。
(二)教科研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的研究。张韬(2015)、黄伟强(2015)、任艳军(2016)、曹凤仙(2017)对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发表论文数量与参与课题研究之间存在相关性。张韬(2015) 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和相关分析性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发表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参与课题研究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具有正相关性。
2.师资来源多样化。曹凤仙(2017)对技工院校师资来源对科研能力制约成因分析。在研究中指出职业教育欠发达省市教师层面存在科研意识淡薄,氛围不浓,企业引进的能工巧匠及留校任教的教师存在知识结构欠缺,直接导致了不少技工院校的教师在科研的工作开展上困难重重,力不从心。
3.体制机制存在不足。黄伟强(2015)、曹凤仙(2017)、任艳军(2016)对技工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机制存在不足进行研究。任艳军(2016)对技工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机制存在三个制约。一是受思想认识的制约,存在绩效工资不与教科研工作挂钩状况,果导致有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做不做都一样,做多做少都一样”,挫伤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二受师资因素制约,教师教学或学生管理任务等任务比较繁重,从事科研工作受时间及精力约束。三受管理经验的制约,具体表现有: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不足;科研经费的管理欠科学,经费审批手续过于烦琐,存在项目负责人合理支配经费使用权缺失等现象,造成经费使用上的不方便;技工院校没有把科研立项纳入发展规划中,导致随意性强,考核不到位,存在立项与管理脱节的现象。曹凤仙(2017)作者从学校微观层面进行剖析学校资源和制度二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黄伟强(2015)在研究指出:缺乏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保障条件和措施是影响技工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王韶明(2008)研究指出高级技工院校科研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工作定位不明。
4.意识因素产生影响。张韬(2015)、王韶明(2008)技工院校教科研意识进行研究。张韬(2015)在研究中指出:参加教研成果评选获奖机会与参与课题研究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参加教研成果评选获奖对课题研究作用的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有超过60%的教师认为撰写和发表论文存在在一定程度功利和浮躁心态。王韶明(2008)研究指出高级技工院校科研存在工作基础差、科研意识淡薄现象 。
(三)提升教科研能力途径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促进提升教科研能力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探索,从不同视角提出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但归纳起来大多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杨晓春(2014)从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进行研究。提出加强领导,为教科研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教科研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建立教科研机构落实人员人负责教科研工作。 2.加强校企合作。王韶明(2008)、张韬(2015)、黄伟强(2015)、曹凤仙(2017)对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进行研究。王韶明(2008)研究中提出以兼职教师为纽带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校来, 共同討论研究。充分利用好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研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拓宽经费渠道, 完善科研经费资助办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资助机制。张韬(2015)研究中提出重视发挥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把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变成学校教科研工作切入点之一。黄伟强(2015)提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借助科研交流平台,促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曹凤仙(2017)在研究中提出,营造科研环境,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创设条件。
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可以拓宽教师教科研视野,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成为校企合作动力的源泉。
3.完善激励机制与加强引导。王韶明(2008)、黄伟强(2015)、张韬(2015)、曹凤仙(2017)通过完善激励与引导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进行研究。王韶明(2008)研究中提出合理配置资源, 建立健全教师科研业绩考核制度, 将教师的科研业绩纳入到业务考核体系中,彻底改变重技能、轻科研的教学模式。同时,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 发挥校内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黄伟强(2015)提出健全激励机制,促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张韬(2015)研究中提出提高教科研意识、中青年教师培养、教科研团队打造、应用型研究方向引导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曹凤仙(2017)提出奖惩结合,完善评价机制,提高科研实效。
4.处理好教科研与教学关系。张韬(2015)、李静(2016)、曹凤仙(2017)通过处理好教科研与教学关系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张韬(2015)研究中提出在研究中提出技工院校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院级课题立项,创造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锻炼机会,进一步精简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使得教师可以从繁杂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轻松投入教科研工作;教师从实际工作中找应用型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研究与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工作与研究相互促进局面。李静(2016)对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提出校内外实践教育为基地搭建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平台系统构建、以实验教学为中心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中心的“三位 一 体”实践教学平台。曹凤仙(2017)在研究中提出立足教学实践,提升科研能力。
四、研究结论
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没有得到社会足够重视和关注。综合以上分析,总体上看,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微观层面研究居多,宏观研究不足。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教师教科研能力区域差异,师资来源多样化、体制机制存在不足、资金配置、时间统筹、科研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策和建议研究中提出了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完善激励机制与加强引导,处理好教科研与教学关系方面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单从政策层面研究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研究显得单薄。
(二)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从文献资料统计来看,对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仍以理论层面的探讨为主,许多研究成果着重于从理论上分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面临问题、原因和对策,实证应用研究明显不足,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建议,但缺少实践数据的收集及实施效果分析和验证。有必要加强实证调查研究,对所提出方法策略在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工作中进行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为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供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三)专门性研究不足。今后应对技工院校教师课题立项申报、参与项目研究、教具制作、技术研发、发明创造、参与企业技能攻关的能力的提升进行专题研究。
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宏观体制机制作为保障,社会舆论宣传,学校层面创造环境和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加强技工院校教科研工作途径探索【J】.职业,2014:12-15
【2】张韬. 技工院校教师教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 — 以广州市某技师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 2015.10:33—35
【3】李静.利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平台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J】.亚太教育,2016年02期;29
【4】黄伟强.探索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J】.职业,2015年18期:69—70
【5】王韶明.加强高级技工院校科研管理工作【J】.山东劳动保障,2008.7:.30_31
【6】臧勇 ,曹美娟;加强科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优秀论文集(中策)”(C):2015
【7】任艳军;技工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难点研究【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
基金项目:2016年度中国职协立项研究课题“技工院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08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