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该读哪些书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京参加了《古玉蕴含的华夏文明与低估的市场价值》专题研讨会。会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东瑞先生发言说:“当今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读物,开卷未必有益,甚至是有害的。”对此我颇有同感。这里凭个人多年研究古玉和近年从事古玉鉴定的工作实践,向同好们叙叙个人的读书心得。
  当今无论国有书店还是市肆摊商,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出版物琳琅满目,但若究其编著者,既有文博单位的科研专家,又有民间组织或收藏家、店老板。因其水平和目的不一,所写内容也参差不齐。对古玉收藏与爱好者来说,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著作。
  
  有关古玉源流、器形类比与地域分布类图书
  


  对于古玉收藏与爱好者来说,熟悉掌握中国古玉的源流、器形变化与分布地域乃是基础。但这一方面一定要以经科学发掘出土或国家文博单位入藏的传承有绪的标本为准。这方面的类书以《玉器辞典》、《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玉器卷》及新近出版的《中国出土玉器全集》较为优秀。《玉器辞典》由台北故宫博物院那志良教授编著,台湾雯雯出版社1982年出版。本书分上下册。上册是辞典的正文,体例与一般辞书大致相同,可以通过古玉的名称或据其外观形态查到较为详细的文字资料。下册是古玉图版,编号总计3500号,其中绝大部分为有明确出处的考古发掘品,小部分为文博单位或私人藏品。所收资料大多可信,但由于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限于当时研究认识水平,致使一些古玉的年代不甚确切,如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多定为商周之器。尽管如此,本书仍不失为古玉入门者的优秀教科书。《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玉器卷》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杨伯达、周南泉研究员任正副主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本书精选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333件玉器,全部彩色精印,并配以文字说明。其中绝大部分为近年考古单位的发掘品,小部分为文博单位的传世品。该书图版由专业人员拍摄,形态准确清晰,玉器的质感和出土浸蚀的痕迹均真切表现出来。文字说明描述准确,行文通俗易懂,可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参考书。《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方先生主编,众多从事田野考古和文博工作的学者专家共同参与,由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体例与其他玉器图录不同,是根据现行我国行政省市的相邻区域分成15卷。录入器物达3600件,全部为出土玉器,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发表。纵向上,将每一省市出土玉器按时代早晚集中排列,自成体系;横向上,又由总至片至面。既使读者较直观地感觉到了中国古玉的发展历程,又掌握了中国玉文化极其丰富的内涵。本书不论对文博工作者还是收藏爱好者来说,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不足处只是印数少而价格高。
  
  有关玉石产地、品种与加工工艺类图书
  
  无论对文博工作者还是玉器收藏者来说,熟悉我国古今玉材产地、开采历史、识别玉石品种与品质,了解玉雕工艺及其琢玉工具都十分必要。这方面的图书目前尚不多见,且多是从事地质工作或工艺技术的人员编写的自然科学书籍。其中以《中国宝石和玉石》、《中国玉雕》、《赏玉与琢玉》较好。《中国宝石和玉石》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技术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栾秉先生编写,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宝石和玉石资源、品种、产地和开采利用情况。从介绍基本知识入手,对我国20多种主要的宝石和40多种玉石的原料产地、特征、理化性状及工艺要求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并附有大量彩色宝玉石原石及成品图片,使读者不仅能对产于我国的宝玉石有全面的了解,还能对其品质的好坏、成品的真假有所认识,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工具书。《中国玉雕》由国家计委的沈追鲁先生编写,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出版。该书虽然是一部结集性的著作,但其中的第三节“玉器是怎么做出来的”,对琢玉的议、绘、琢、光四个主要工艺过程作了细致的介绍。附件中还对主要的琢玉工具、操作方法及具体用途作了说明。第四、七节分别为《漫谈俏色技艺》和《一代名人潘秉衡琢玉技法》,介绍俏色玉雕的制作方法和艺术价值及工艺大师出神入化的造型艺术与独特的琢玉技巧。第五节《玉器设计的几个主要手法》,充分体现了琢玉工艺“量料取材,依材施艺”的特点。《赏玉与琢玉》由天津地质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刘道荣先生主笔,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在内容上与《中国玉雕》雷同,但更为全面,尤其是在琢玉工具、工艺介绍上附有许多实物与实例图片,能给读者直观的感性认识,不失为一部优秀图书。
  
  有关辨伪鉴赏类图书
  
  这方面对古玉收藏爱好者有切实帮助的书籍,我认为以《古玉辨》、《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和《文物鉴赏丛录·玉器》最好。《古玉辨》由山东诸城收藏家刘大同先生撰写,中国书店出版社1989年出版。该书篇幅虽然不大,但在内容上却涵盖了古玉的方方面面,诸如古玉的名称、玉性品味、受沁名称、盘玉之法及作伪之法等。今日不论学术著作还是民间口头论及古玉,所用古玉术语大多出自该书。不足之处在于有些提法如“土湿则易烂、古玉之活血”等显欠科学。《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杨伯达先生主编、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出版。该书是1996年召开的《中国传世古玉鉴定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入21篇文章,按其内容分3部分:“传世古玉辨伪与考释”,主要研讨了公私单位与个人所收藏的非经正式发掘出土和从未入土古玉的辨伪方法。“出土玉器研究与鉴定”,则以经科学发掘的出土品为依据,鉴识非科学发掘的出土品。“现代仿古玉探秘”,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的仿古玉地点、人员、产品及作旧工艺等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文物鉴赏丛录·玉器》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选编,文物出版社1997、1998年各出一册。该丛录一、二共选编已发表论文22篇,其著者多是当今著名的古玉研究专家,各篇内容均以可靠的古玉标本为本,研讨了近五六千年来玉器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内涵。特别是对玉器的时代风格、艺术造型、制玉技术等方面特点的概述,多可作为当今鉴定古玉的理论基础,是很好的教科书。
  需要提醒古玉收藏与爱好者的是,鉴赏古玉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长期实践的结果,并非看过这些书就能学会。正如刘东瑞先生所言,“学会鉴赏文物似乎也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炼,才能达到自由的彼岸,才能去享用鉴赏之树的乐果”。
  (作者为北京文博苑收藏品鉴定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3月12日,中国嘉德2006年第一期四季拍卖会以8552万元的成绩圆满落幕。  中国书画的四个专场总成交6840万元,成交率76.8%。从拍场上的情况来看,当代书画市场表现良好,特别是杨延文等北方画家异军突起。另外,收藏古代书画的买家对作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收藏鉴定水平有所提高。精品在买家的激烈争夺中拍出高价,如王铎的《书法》拍出了67.1万元的理想价位。近现代书画的部分作品开始出现调整局面,不过
期刊
当金鱼遭遇了鲸鱼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工艺美术生产和市场大国。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放开搞活,大批传统工艺美术企业走进市场,但形势并不乐观:一些传统工艺美术名牌不但没有起死回生,相反却遭遇市场泛滥、供大于求、自相竞价、自相残杀,乃至纷纷倒闭的惨状。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特种工艺美术品属于奢侈消费品,在经济学上属于弹性市场,市场需求有一定限度。一旦超过这个
期刊
近几年来,笔者在河北邯郸一带发现了数十个白地黑绘花酒坛,经过比较,可将其大致分为五种型号,并有大口、小口之分。    其基本器形皆为直口、卷沿、溜肩,由腹上部最宽处向下逐渐内收,也有少数斜肩器和异型器,均为小平底。其中,最大的为特号(图一),大口平底,器自铭“大样海钵”,通高87厘米左右,口径44厘米左右,底径32厘米左右。其余四种可分为:一号大口酒坛(图二),通高60厘米左右,口径28厘米左右,
期刊
文艺作品与文物知识    社会变革必然影响到人的价值取向。在追逐西方文化成为新潮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崇尚民族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最近笔者接触几位政绩显赫的市长,他们都明确地意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些企业家,也将企业文化列入发展蓝图的首项。  最突出代表中国各个历史时代文化水平,最能集中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最具有强烈的历史沧桑感且直观感性的文化载体莫如文物。源远博大、浩如烟海、庞杂奇妙、
期刊
古瓷收藏首先要学会古瓷的辨伪识真,不然不仅收集不到真品,还会被假货仿品所困扰。  作伪与辨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两个矛盾方面,作伪者力求作品的像,辨伪者力求看得透。识真与辨伪是古瓷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学问。辨伪识真首先要从瓷器的胎质、釉面、纹样画法及器型上识别,特别是要体味我们所面对的百年老器的古旧之韵与其自然的陈旧感。这种陈旧感,新器和仿品上是没有的,是作伪者难以做到的。不同
期刊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称“织金彩瓷”。广州彩瓷始于清康熙年间,成熟于清乾隆年间,300年来一直是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类之一,深受欧美人青睐,是我国陶瓷百花园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一直重视广州彩瓷的征集工作,已经收集了从清代到现代的艺术珍品400余件套。藏品丰富多彩,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兼而有之。这里从中挑选部分清
期刊
笔者有幸收藏两件呈砖形的青花瓷器,长46厘米、宽15厘米、高35厘米,每件重22千克。器底底刻“宗”字款和编号。一件绘“人物故事刀马人图”,图画中心是一骑马者和一步行者,骑马者头戴隼帽,身着蒙古袍,肩背大刀,腰插宝剑,步行者身背一卷蒙古人常用的毡毯。另一件绘“城堡双雉图”,左下角有座城堡,12杆战旗在城墙上迎风招展,城墙外是原野和森林,肥壮的双雉立在高高的树梢。侧面绘有莲花葫芦形叶纹饰。  两件青
期刊
1992年12月至1993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分两次对位于喀什市北12公里,地处伯什克然木河及浩罕乡亚吾鲁克自然村南面的黄土台地上的一座唐代寺院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陶器、钱币和贝叶经等。其中有一件三耳陶罐(图一),红陶质,颈肩部有三个拱形耳,耳上贴塑胡人头像。陶罐长颈鼓腹,从肩到腹部共有四层模压纹饰带,除第三层主纹饰带上有人物外,其余均为植物类纹饰,包括人物之间的间隔纹饰,有花叶纹、葡萄叶纹
期刊
2005年12月15日上海崇源秋拍会上,一只失散已久的西周青铜重器“周宜壶”拍出了2640万元的天价,重新将青铜器的真正价值展示给世人。  此壶为一对,清官旧藏,其中一件失盖的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辗转递藏民间。此次拍卖的“周宜壶”与台北故宫所藏器形铭文均同。盖中铭文曰:“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于宗,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周宜为他的先人铸造这件祭器礼壶,用以陈享于宗庙之中。整器“周宜
期刊
成长十余年的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业,虽非亦步亦趋地模仿、复制行业巨头苏富比、佳士得及其主导的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惯例,但说尽心尽力地借鉴、学习并不为过。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的“井喷”行情,也带动了中国艺术品价位的全球性飙升,如同当初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一般,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那么,在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他者”眼里,中国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这只“中国概念股”是什么样的呢?值3月3日香港苏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