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什么人,也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性的社会基础。从青少年德育的角度来看,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无条件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德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内在化、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环境存在不容忽视的裂解,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更主要的公民的基本文明修养和文化科学素养、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爱国精神、身心素质等主要是在学校中养成的。学校在教育、塑造人方面,具有长期、全面、系统、规范的特性,社会上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的补充、发展、深化和提高。对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紧密结合社会环境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才能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在学校这块净土中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措施
1、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
首先,高中德育教育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摆脱“跟着感觉走”、“围着问题转”的窘况。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还要把创新意识融于其中。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2、加强行为规范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中生,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他律,因此,在他们一进入学校时,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加强管理,用校规校纪及其它规范来要求学生,并利用学校或班级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
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应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生活,通过演讲、影评、参观、访谈、文艺会演等活动,把学生置于必须做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用探究、商量、讨论、甚至辩论的方法代替强制的灌输。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行为规范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化、实践,才能使学生形成习惯,所以高中德育应以从活动中学为主,并注重活动的生活性、人文性,寓教于乐和全体参与性。
二、充分利用校园这块净土培育人
1、美化校园环境,和谐育人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教科书,它时时处处、无孔不入地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作用。
2、优化精神环境,榜样育人
一所学校的精神是验证它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战斗力的重要依据。学校精神主要通过师生精神来体现。其中教师精神尤为重要。教师精神的核心是师德,而爱心又是师德的核心。新世纪的教师应当具有慈母之爱、严父之威、朋友之情等多种角色的扮演意识,积极采用“走动式”的教育方法,运用“思变”的理念,适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体味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受到情操的感化、爱心的熏陶。
3、活化集体环境,自主育人
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接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健康品格教育的。以往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弊端,教师把管、卡、压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有效方法。因此,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片面强调他律而忽视自律,教育方法简单,把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这种只重视教师要求,轻视学生自我教育,只重视规章条款,轻视实践活动的倾向,使学生感到教育缺乏活力,活动枯燥无味,致使德育实效甚微。必须真正做到活化集体环境,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培育人。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高中德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环境刺激和激发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使德育目标得到内化,从而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措施
1、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
首先,高中德育教育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摆脱“跟着感觉走”、“围着问题转”的窘况。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还要把创新意识融于其中。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2、加强行为规范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中生,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他律,因此,在他们一进入学校时,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加强管理,用校规校纪及其它规范来要求学生,并利用学校或班级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
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应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生活,通过演讲、影评、参观、访谈、文艺会演等活动,把学生置于必须做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用探究、商量、讨论、甚至辩论的方法代替强制的灌输。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行为规范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化、实践,才能使学生形成习惯,所以高中德育应以从活动中学为主,并注重活动的生活性、人文性,寓教于乐和全体参与性。
二、充分利用校园这块净土培育人
1、美化校园环境,和谐育人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教科书,它时时处处、无孔不入地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作用。
2、优化精神环境,榜样育人
一所学校的精神是验证它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战斗力的重要依据。学校精神主要通过师生精神来体现。其中教师精神尤为重要。教师精神的核心是师德,而爱心又是师德的核心。新世纪的教师应当具有慈母之爱、严父之威、朋友之情等多种角色的扮演意识,积极采用“走动式”的教育方法,运用“思变”的理念,适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体味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受到情操的感化、爱心的熏陶。
3、活化集体环境,自主育人
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接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健康品格教育的。以往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弊端,教师把管、卡、压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有效方法。因此,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片面强调他律而忽视自律,教育方法简单,把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这种只重视教师要求,轻视学生自我教育,只重视规章条款,轻视实践活动的倾向,使学生感到教育缺乏活力,活动枯燥无味,致使德育实效甚微。必须真正做到活化集体环境,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培育人。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高中德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环境刺激和激发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使德育目标得到内化,从而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