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习作起步阶段的梯度意识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1343946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在原有习作训练编排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的习作单元,一改习作教学隐性、模糊、单一,无处落地、无法可循、无序可教的面貌,可谓用心良苦,需要教师用心研读,加以落实。本文就三年级习作训练编排的解读与思考,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精妙的创意让学生乐于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材努力构建一个相对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如针对想象能力的培养,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想象话题“这样想象真有趣”,经历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试着想象编童话”的天马行空式想象,“大胆想象写故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的链接生活式想象,“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的情境式想象,对想象的角度和目标指向愈加明确,给表达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清楚”的基础上力争写得“有意思”,学习正向与反向想象,图示具象与词语抽象的想象,用上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儿童有话可说。
  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策略单元《奇妙的想象》中也处处体现着创意的梯度:这个单元有《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中的奇特的想象,习作例文中“尾巴它有一只猫”的反转想象,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想象之窗,单元指向明确、路径清晰,还习作教学应有之地位。学生们大胆想象,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体会想象的奇特,最终自主体验想象的过程,从而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经历“乐想—敢想—会想”的过程,发展了思维与语言。
  现结合案例加以阐述:
  案例1:由单元课题回顾《奇妙的想象》一文中大胆、奇特和有意思的地方,将文本中的趣名转化为教学资源,设计小游戏“趣名变变变”,快速记忆说趣名,分享记住这个题目的原因,故事题目中就藏着情节的密码与构思,继而自己补充趣名,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为后续自主选择题目创编埋下伏笔。
  这个设计环节将文本材料用好用足,通过教科书中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丰富性、情节的逆转性、想象的独特性,从而由内心里激发出学生大胆想象、乐于分享的愿望。
  二、生活的源泉让学生言之有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教学要找准起点,而当前写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观察不够、句式僵化、缺乏条理,亟待找到习作的泉眼,统编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编排了习作策略单元:观察生活,记录所得。
  习作单元编排时针对“观察”的层级性目标具体而清晰,学生通过两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步体会到观察的好处,习得方法,继而通过例文和初试身手在实践中强化,最后再充分练写。同时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到儿童心理特征,将观察能力前引后联。
  在习作起步阶段重视帮助儿童找准观察着力点,表达兴趣点——如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顺承二年级写话训练,通过猜测游戏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联想能力,抓住特征意识,继而通过一定的句式表达,创设活动化的语境生发表达欲望。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要求发掘身边人物特点,聚焦特长,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到了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仍是在写人上下功夫;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形形色色的人》,目标直指用上一定的写作方法,发掘生活中一个人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来把一个人写具体,习作的阶梯性与序列性贯穿始终。
  案例2:李文老师执教的三下第六单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观摩课,就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了三度观察,三度写作。教师先出示漫画趣味“猜人”,继而趣名“寻人”,寻找身边有特点的同学(飞毛腿、小书虫、运动员、小辣椒、甜甜圈),学生们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组内充分练写,这时教师帮助学生统整信息,发现有趣和特点;二度写作,抓事件,利用绘本引路,通过事例“寻人”,激活生活,给词语“化妆”,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来加以评价;三度写作,写作是生活的外延,联想“寻人”,自批互改,用心结尾。
  三、思维的提升让学生下笔成文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紧张思考、劳动的地方,倡导写有思考的习作。语文教学过于松弛必然导致思维的懈怠与松散。不妨来一次头脑风暴,让习作回归课堂,限时写作,当堂批改,多次练习,让习作真正发生,学生真实体验习作全过程。
  习作起步阶段,要求将图画、内容、过程、事件、特點写清楚。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则是高阶要求。统编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到这一点,提供了多重思维支架,如三年级习作练习《奇妙的想象》中的情节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思维导图,《国宝大熊猫》的表格梳理,《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板块分割,形式活泼,可操作性强,找准了能力生长点,思维提升与表达并重。
  案例3:仍以三下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为例。教学中,我们关注到没有思维支撑的想象一定是苍白的、程式化的,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支架作用。习作题目即是不可多得的思维生长点:反转类《最_____的国王》《躲在草丛里的星星》《假如人类可以冬眠》;魔法类《一_____有魔法的_____》《小树的心思》;功能类《_____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学生们读题目,可以采用填空或换词的方法从角色中想开去:最倒霉、爱哭、小气、臭美的国王;脚罢工啦,眼罢工啦;装在口袋里的妈妈,一颗有魔法的糖等等,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题目,令学生忍俊不禁,跃跃欲试。
  继而教师出示《滚来滚去的小土豆》,从情节上引导学生想开去:小土豆滚啊滚,它可能滚到哪些地方去呢?草丛里,鸡窝里,广场上,你能想到那些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吗?学生们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争先恐后地交流起来。这个时候教师适时出示《滚来滚去的小土豆》范文,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原来小土豆还会滚到老鼠洞里,被当作大餐,引发了系列有趣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四、仿创的梯度让学生善于写作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仿写有三个层次:仿表达、仿框架、仿思路。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语言仓库的积累,桥梁的搭建,给了学生写作的凭借,降低习作的难度。例如,观察类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提供了记录卡作为凭借,详细记录了桃花的样子、颜色、气味及其他,引导学生通过看、摸、闻等多种形式观察,倡导写出新的发现。
  习作例文的引路作用不容小觑,这也是习作单元编排中的亮点,通过例文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密码,如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就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仿框架、仿思路,一支铅笔究竟有怎样的梦想呢?然后顺序写出五个梦想,最后结尾;同时旁批三次,第一次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围绕梦想引发思考,第二次批注引导学生评价例文中的想象是否自然、合理,第三个问题回溯到想象的思维过程,学习如何想开去。
  第二篇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这篇例文给反向想象提供了样本,引导学生体会反着想的乐趣,学生可以依照这种思路,仿照表达方式,开展自己的想象之旅。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的《这样想象真有趣》即为反向想象的习作,将动物的特征进行了大反转,获得了新的体验,而学生对这种思路与表达已经不陌生,从而跃跃欲试,阐述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表达,视角关注到生活的变化和经历的奇异。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凸显了习作要素序列化和习作编排的独立地位,分别编排了“观察”“想象”“写人记事”“抒发真情实感”等单元,还立体穿插编排了数量不等、灵活多样的小练笔,体现了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的“理清教材结构框架,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这一教学原则,教师们要进一步研读教材的梯度,辅以习作训练,将能力系列化,指导学生打好写作的底子。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一、交流平台  1. 复习导入:谁来说说我们三上学过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有哪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画面、查字词典、近义词替换……)  2. 比较发现: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理解难懂句子和理解难懂词语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先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  3. 出示: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剃头大师》中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你们生活中也有过类似经历吗?(结合生活经验:感冒发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即让学生凭借已有学习经验理解思想不太深奥、表达形式较为常规的文言文。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能继承古代先贤的思想精华,更能帮助他们提升语文素养。近年来,文言文试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以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为例,近5年来,文言文试题的总分值都在13分左右。  如何解决初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
期刊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人们曾经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赞誉他这篇童话作品为“完美之作”。这篇童话的结构很清晰:“巨人外出,孩子嬉戏,花园美丽”—“巨人回来,赶走孩子,花园入冬”—“巨人醒悟,孩子共玩,春回花园”。读者不难读出这篇童话的立意:自私永远是孤独的,分享才会带来快乐。《巨人的花园》是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中篇幅最短,却最具戏剧化也最富有诗意的一篇。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品味童
期刊
学生对写现代诗感兴趣吗?可以写出好诗吗?  作为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诗创作的倡导者,笔者现代诗的写作经历为学生学写现代诗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经验。这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中的现代诗歌除了标明学生作品外,都是笔者的创作。  一、学着用现代诗歌写生活  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雪莱的《致云雀》,请同学们读《每一单,你们都懂为什么出发》,并写下
期刊
一、明确单元编排,紧扣核心目标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作为教材的延续,四下第五单元是“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习作单元。根据陈先云主编的说明,这种全新的单元形式的设计意图,在于“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这是习作单元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明确定位。因此,了解和把握构成习作
期刊
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设置为“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三个环节。通常,课内活动主要是交流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制作,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制作成长纪念册。  我将这个综合性学习的预习周期拉长:从开学第一周就布置,贯穿整个学期,直至毕业。我没有按照惯例布置学生们必须阅读整个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我觉得,小学的难忘生活,可以有各自的记忆。  
期刊
前不久的一个早晨,我遇见了从业第一年时的同事陈永厚老师——1981年9月,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吕良公社双岗学校任教初一语文。  陈老师皮肤黝黑,戴深度近视眼镜,身材偏瘦,笑口一开,看上去精神矍铄……三四十年过去了,已七十六岁的他形象与气质好像就没怎么变。  相互打了招呼,没说几句,陈老师就问我:“记得你那年给我们做书法讲座,讲到一个字,提手旁,右边是‘厌烦’的‘厌’,怎么读啊?”  我一时愣住了:所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内容的主线,围绕“阅读”和“表达”安排训练内容,并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编排,从纵向层面看,突出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从横向层面看,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针对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做到整体把握,使用教材时,要从整体入手。  一、把默读与疏通文义多种方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不知不觉已经走过20年的路程,有一些老师开始写起回忆的作品。前一阵子山东师大曹明海老师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组织编写一套《名家论语文》,约我写一本,我因健康的原因无法承担,而且看看这套书的名称,我实在不敢滥竽充数。曹老师知道我健康状况不佳,对此表示理解,便不再劝说。后来,山东教育出版社周红心编辑又来反复动员,表示可以出力帮我收集处理文稿。当时我的身体情况颇为糟糕,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
期刊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堂问题初现  统编教材将“略读课文”变为“自读课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利用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自主、独立地阅读。在自读课文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玉燕老师的“批注法”将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分为批作者及写作背景、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批章法手法、批思想文化四个步骤;李柃熤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法”以问题为核心,借助题目中的形容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