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58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探讨其手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呕吐、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症状,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好转。结论:对(HFS)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关键词】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护理。
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的抽动。绝大多数系面神经出脑干区受责任血管长期刺激压迫,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及神经冲动“短路”,面神经过度兴奋所致[1]。该病虽然无生命危险,但是患者饱受痛苦折磨,非手术治疗疗效往往欠佳。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创伤小治愈率高,其有效率可达87.5%~99.3%[2]。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8月对58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45岁;病程1~15年,平均4.8年,左侧22例,右侧36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药物针灸理疗或面部A型肉毒素注射无效或症状缓解后又复发。术前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必要时行脑血管造影、病变侧面肌肌电图检查。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采用耳后发迹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垫片。
2 结果
疗效判定参照匹兹堡大学对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后疗效提出的三级评估标准[3]。本组术后优51例,占88%;良6例,占10%;无效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或严重并发症。术后发生低颅压反应15例,皮下积液2例,一过性面瘫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后疗效观察持续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复发病例。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 低颅压反应 本组发生低颅压反应20例,发生率34%。发生原因为在MVD术中显露面神经根部过程中放出大量脑脊液,导致颅内压过低所致。均发生于术后24h内。5例出现头晕,15例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我们给患者采取较长时间平卧位,增加静脉补液,遵医嘱减少脱水剂的用量,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止吐,及激素药。经上述处理,患者低颅压症状明显减轻,低颅压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3.2 皮下积液 本组发生2例皮下积液,可能是“T”形切开硬脑膜后缝合不严密,肌肉及筋膜受脑脊液浸泡难以愈合,导致脑脊液经切口漏致皮下积液[4],发现后切口经加压包扎,患者取半卧位3~5d即消失.
3.3 脑脊液鼻漏 发生原因与术中乳突气房的暴露、脑脊液流入中耳、经咽鼓管流入鼻咽腔所致[5,6]。本组有1例发生。护士发现有清水样液体从鼻孔流出,留标本送检,如果液体含糖量和脑脊液相近即可确诊,确诊为脑脊液漏后,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b;告知患者保持鼻孔清洁,勿抠、挖及堵塞鼻孔。同时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等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防止感冒。该例患者经上述护理后7d自愈,如果无效可予腰穿置管行脑脊液引流。
3.4 颅内感染和切口感染 随着手术条件、手术技术及经验的不断提高,MVD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如患者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可能存在颅内感染或切口感染:1.术后体温高于38.5℃,持续不退。2.剧烈头痛,经对症治疗后不能缓解。3.出现颈项强直,颈抵抗感、表情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手术切口部位红、肿,出现炎性渗出液。给予:1.严密监测体温,每6h测一次,体温>38.5℃时,每4h测一次体温。2.头部冰块冷敷等降温措施。3.加强抗炎、补液,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时测量生命体征。4.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标本及时送检等护理。[7]
本组无颅内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
3.5 面瘫 MVD治疗HFS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为4%~18%,发生永久性面瘫的概率为0.9%~6%[1]。面瘫发生原因主要为MVD治疗中对面神经造成暂时的或者永久的损伤,术中损伤脑干穿动脉也是面瘫发生的一个原因。本组发生一过性不完全面瘫1例,发生率1.7%,发生于术后第二天。主要表现为面部麻木,鼻唇沟变浅,嘴角向健侧歪斜,我们及时做好眼部护理,注意观察患侧闭目情况。加强口腔卫生,饭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勿吃过热及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其做鼓腮、吹气球等功能锻炼。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使用神经营养剂和针灸理疗,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并发症是暂时的,经积极治疗护理,症状会逐渐好转和痊愈。该患者面瘫持续15d后缓解。
3.6 听力障碍 是MVD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8%,主要表现为同侧听力减退或耳聋。其发生原因为术中损伤了听神经或听神经滋养血管,其中较主要的损伤原因为对小脑半球的长时间牵拉,造成听神经较长时间处于高张力状态而致损伤[8]。本组无听力障碍发生,这与近年来手术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及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应用有关。
4 小结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主要的并发症是低颅压,皮下积液,脑脊液漏,面瘫等。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征象。对已发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BarkerFG.JeannettePJ.BissonetteDJ,etalMicrascular clecom pression for hemifacical Spasm.JNeurosurgery,1995,82(2):201-210.
[2] 袁岳,张黎.面肌显微外科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4):338-340.
[3] 涂锦泉,韦名然,周利.面肌痉挛微血管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J].海南医学,2011.21(22)65-66.
[4] 陈茂君,蒋艳,游潮.神经外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 Samii M, Gunt her T , Iaco net ta G, et al. Microva scular decompressio n to hemifacial spasm: long- time results for a co nsecutive ser ies of 143 patients[J]. Neurosurg ery , 2002, 50(4) : 712- 719.
[6] Kalkanis S, Eskandar EN, Cart er BS, et al. Microva 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 es, 1996 t o 2000: mo r tality rates,morbidity rat es, and effect s of hospital and surg env olumes[J]. N eurosurg ery, 2003, 53(6) : 1251- 1262.
[7] 陈信康.功能性神经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0-346
[8] Hung CI, Chen IH, Lee L S. Microv 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 analysis of operative finding and results in 310 patients[J]. Neuro surg ery , 1992, 30(1) : 53- 57.
【关键词】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护理。
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的抽动。绝大多数系面神经出脑干区受责任血管长期刺激压迫,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及神经冲动“短路”,面神经过度兴奋所致[1]。该病虽然无生命危险,但是患者饱受痛苦折磨,非手术治疗疗效往往欠佳。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创伤小治愈率高,其有效率可达87.5%~99.3%[2]。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8月对58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45岁;病程1~15年,平均4.8年,左侧22例,右侧36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药物针灸理疗或面部A型肉毒素注射无效或症状缓解后又复发。术前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必要时行脑血管造影、病变侧面肌肌电图检查。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采用耳后发迹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垫片。
2 结果
疗效判定参照匹兹堡大学对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后疗效提出的三级评估标准[3]。本组术后优51例,占88%;良6例,占10%;无效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或严重并发症。术后发生低颅压反应15例,皮下积液2例,一过性面瘫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后疗效观察持续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复发病例。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 低颅压反应 本组发生低颅压反应20例,发生率34%。发生原因为在MVD术中显露面神经根部过程中放出大量脑脊液,导致颅内压过低所致。均发生于术后24h内。5例出现头晕,15例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我们给患者采取较长时间平卧位,增加静脉补液,遵医嘱减少脱水剂的用量,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止吐,及激素药。经上述处理,患者低颅压症状明显减轻,低颅压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3.2 皮下积液 本组发生2例皮下积液,可能是“T”形切开硬脑膜后缝合不严密,肌肉及筋膜受脑脊液浸泡难以愈合,导致脑脊液经切口漏致皮下积液[4],发现后切口经加压包扎,患者取半卧位3~5d即消失.
3.3 脑脊液鼻漏 发生原因与术中乳突气房的暴露、脑脊液流入中耳、经咽鼓管流入鼻咽腔所致[5,6]。本组有1例发生。护士发现有清水样液体从鼻孔流出,留标本送检,如果液体含糖量和脑脊液相近即可确诊,确诊为脑脊液漏后,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b;告知患者保持鼻孔清洁,勿抠、挖及堵塞鼻孔。同时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等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防止感冒。该例患者经上述护理后7d自愈,如果无效可予腰穿置管行脑脊液引流。
3.4 颅内感染和切口感染 随着手术条件、手术技术及经验的不断提高,MVD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如患者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可能存在颅内感染或切口感染:1.术后体温高于38.5℃,持续不退。2.剧烈头痛,经对症治疗后不能缓解。3.出现颈项强直,颈抵抗感、表情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手术切口部位红、肿,出现炎性渗出液。给予:1.严密监测体温,每6h测一次,体温>38.5℃时,每4h测一次体温。2.头部冰块冷敷等降温措施。3.加强抗炎、补液,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时测量生命体征。4.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标本及时送检等护理。[7]
本组无颅内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
3.5 面瘫 MVD治疗HFS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为4%~18%,发生永久性面瘫的概率为0.9%~6%[1]。面瘫发生原因主要为MVD治疗中对面神经造成暂时的或者永久的损伤,术中损伤脑干穿动脉也是面瘫发生的一个原因。本组发生一过性不完全面瘫1例,发生率1.7%,发生于术后第二天。主要表现为面部麻木,鼻唇沟变浅,嘴角向健侧歪斜,我们及时做好眼部护理,注意观察患侧闭目情况。加强口腔卫生,饭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勿吃过热及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其做鼓腮、吹气球等功能锻炼。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使用神经营养剂和针灸理疗,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并发症是暂时的,经积极治疗护理,症状会逐渐好转和痊愈。该患者面瘫持续15d后缓解。
3.6 听力障碍 是MVD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8%,主要表现为同侧听力减退或耳聋。其发生原因为术中损伤了听神经或听神经滋养血管,其中较主要的损伤原因为对小脑半球的长时间牵拉,造成听神经较长时间处于高张力状态而致损伤[8]。本组无听力障碍发生,这与近年来手术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及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应用有关。
4 小结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主要的并发症是低颅压,皮下积液,脑脊液漏,面瘫等。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征象。对已发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BarkerFG.JeannettePJ.BissonetteDJ,etalMicrascular clecom pression for hemifacical Spasm.JNeurosurgery,1995,82(2):201-210.
[2] 袁岳,张黎.面肌显微外科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4):338-340.
[3] 涂锦泉,韦名然,周利.面肌痉挛微血管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J].海南医学,2011.21(22)65-66.
[4] 陈茂君,蒋艳,游潮.神经外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 Samii M, Gunt her T , Iaco net ta G, et al. Microva scular decompressio n to hemifacial spasm: long- time results for a co nsecutive ser ies of 143 patients[J]. Neurosurg ery , 2002, 50(4) : 712- 719.
[6] Kalkanis S, Eskandar EN, Cart er BS, et al. Microva 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 es, 1996 t o 2000: mo r tality rates,morbidity rat es, and effect s of hospital and surg env olumes[J]. N eurosurg ery, 2003, 53(6) : 1251- 1262.
[7] 陈信康.功能性神经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0-346
[8] Hung CI, Chen IH, Lee L S. Microv 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 analysis of operative finding and results in 310 patients[J]. Neuro surg ery , 1992, 30(1) : 53-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