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蛇咬伤中毒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发展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主要毒蛇之一的吹风蛇,具有剧烈的毒性,因此被咬伤者轻者出现神经麻痹、脸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危及其生命,本文通过对吹风蛇咬伤的中毒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治疗措施,制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吹风蛇咬伤中毒发病机制治疗研究发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048【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35-02
  吹风蛇又被称为眼镜王蛇,是一种较于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加凶猛的毒蛇,这种蛇一般居住于热带雨林中的空旷坡地、草地、树林等,偶尔也会出现在林区村落中,一旦被咬伤,虽然局部症状轻微,但是其毒液中包含神经毒素以及心脏毒素,因此被咬伤者会因毒素中的蛋白质以及多肽等成分引发麻痹、晕眩、心脏麻痹、呼吸衰竭乃至休克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则会导致病情恶化,严重者威胁被咬伤者生命,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1吹风蛇的毒理作用
  神经毒素是吹风蛇的主要毒素成分,其轻者使中毒者出现呼吸衰竭以及迟缓性麻痹症状,严重者会威胁被咬者生命。根据吹风蛇咬伤的病理资料可以发现,突触前神经毒素与突出后神经毒素是神经毒素的两种类型,前一种毒素又被称为β-BGT,其通过对可兴奋膜上K+的转运过程进行阻碍,从而在运动神经末梢形成三相变化,进而破坏神经末梢。又由于这种毒素对内源性磷脂酶A2效应具有依赖性,因此其不仅具有磷脂酶A2作用,也具有神经毒素作用,对酶活性具有抑制性[2,3],同时破坏了毒性。
  后一种毒素又被称为α-BGT,这种毒素较之受体的抗体以及乙酰胆碱而言亲和力更高,因此三者结合后位点存在重叠性,但是不具有重复性,由此这种毒素对乙酰胆碱传递的神经信号具有阻断作用,进而不利于机体的生理运行。
  吹风蛇咬伤人后,α-BGT毒素與β-BGT毒素通过其前沟牙注射到被咬伤者的皮下组织中,并经由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遍及全身。因此吹风蛇的毒素对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具有严重的影响作用,患者不仅会表现出肌无力症状,也会出现呼吸运动完全停止乃至衰竭的症状,因此必须重视吹风蛇咬伤的中毒问题,降低脑组织缺氧率以及呼吸麻痹率[4,5]。
  2吹风蛇咬伤后治疗措施
  2.1伤口处理。伤口处理主要包括伤口早期结扎、伤口冲洗、负压吸吮排毒处理以及封闭疗法。早期结扎主要是应用柔软的条状物在伤口上方20cm处进行结扎处理,在保证动脉血流正常的前提下放置淋巴与静脉血液的回流,在进行早期包扎时一定要在5分钟内完成,并在15分钟左右放松1分钟,降低因血液循环问题而造成的组织坏死率[6,7]。通过相关资料表明,应用早期结扎法有利于降低毒素的吸收率,降低毒素侵入神经细胞的发生率。
  而应用盐水或肥皂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则有利于减少毒素的吸收。与此同时,将伤口用刀划开,在防止创口闭塞的情况下保证毒液外流,降低血液回流率。最后应用封闭疗法提高临床治愈率。
  经资料分析,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对吹风蛇毒素中的毒性蛋白及西宁良好中和,进而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2急救措施。吹风蛇咬伤者应该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急诊科接受伤口处理以及抗毒素治疗,通过应用人工呼吸法以及注射抗毒血清控制毒素的蔓延,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紧急处理后需要建立静脉通道,通过常规性检查项目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按照临床症状进行中毒的严重程度分级[8,9],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
  2.3抗蛇毒血清的及早应用。抗蛇毒血清的应用有利于对患者的组织细胞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蛇毒对其进行破坏,因此被咬伤者在4小时内应用抗蛇毒血清效果最佳,如果超过24小时,蛇毒则会破坏组织细胞并与组织细胞结合,对患者脏器造成一定损害。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发现,被咬伤者最终死亡的病例均在6小时后注射抗蛇毒血清,这时患者神经系统已被毒素干扰乃至破坏,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凝血障碍以及低血压等症状,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由于抗蛇毒血清中含有与吹风蛇毒相应的抗体复合物以及抗原[10,11],因此能够对吹风蛇的毒素予以中和,通过肾脏将可溶性小分子抗原排出,起到吞噬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证明,抗毒血清的应用时长与治疗效果具有负相关性,应用时长越早,则效果越有效,因此在保证足量注射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早应用抗毒血清进行治疗。
  2.4机械设备。由于吹风蛇咬伤后患者会出现呼吸阻滞以及神经麻痹等症状,因此需要应用机械辅助的通气方式缓解呼吸衰竭的症状,避免机体因呼吸衰竭而出现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血症,增加治疗难度,延误治疗时长等。
  根据吹风蛇咬伤的发病机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与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并让患者以半卧位进行人工呼吸(即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当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时,应该应用100mg的琥珀胆碱联合150mg的异丙酚进行诱导,而当患者呼吸衰竭症状严重时,则应该立即应用人工通气技术使患者气体发生交换[12,13],实现解毒目的,并达到抢救目标。然而,从我国临床实践来看,目前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对于吹风蛇咬伤的病症没有统一的指征,因此只能根据发病机制以及患者呼吸通气的相关参数进行临床判断。
  2.5血液灌流。血液灌流是一种针对吹风蛇咬伤发病机制而进行血液净化的急救性措施,其通过将血液循环中的毒物清除,从而治疗临床上的内源性与外源性中毒[14,15]。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血液灌流时,应用合成树脂以及活性炭构成的吸附剂进行毒素吸附有利于提高危重型吹风蛇咬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3研究展望
  我国目前针对吹风蛇咬伤的相关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其中关于病理学研究、基因克隆性研究以及蛇毒活性成分分离的研究进展较为显著。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是有效抑制蛇毒素的有效方法,因此这也是我国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吹风蛇咬伤的中毒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辉军.眼镜蛇咬伤的中毒机制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3):4-5
  [2]王威,李其斌,陈泉芳等.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5):1798-1800
  [3]庞家善,钟伟明.眼镜王蛇咬伤的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684-4685
  [4]蓝海,李金荣,覃丽娜等.红脖颈槽蛇咬伤中毒死亡的病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0):封3
  [5]王舒茵,梁子敬.红脖颈槽蛇咬伤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2):1147-1148
  [6]钟伟明.眼镜王蛇咬伤73例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3):169
  [7]王旭良,曹丽霞,冯立新等.心理支持对毒蜘蛛咬伤中毒缓解心理压力的影响[J].兵团医学,2013,36(2):37-38
  [8]王威,李其斌,陈泉芳等.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臨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33):46-48
  [9]付芳红,曾永东,陈宗辰等.白头蝰蛇咬伤1例报告[J].蛇志,2013,25(1):65-66
  [10]王旭良,曹丽霞,冯立新等.心理支持对毒蜘蛛咬伤中毒缓解心理压力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5):257-258
  [11]庞丕万.烙铁头蛇咬伤引起中毒的临床报告[J].蛇志,2007,19(4):287-288
  [12]王威,李其斌,李月明等.中华眼镜蛇咬伤致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的治疗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6):358-360
  [13]颜运智,寇冬权,曾允富等.未使用蛇毒血清治愈蛇毒中毒1例[J].海南医学,2011,(19):120
  [14]金秀萍.1例CRRT联合HP治疗蝮蛇咬伤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4,(1):43-45
  [15]周莉莉,李自立.银环蛇咬伤中毒的抢救和护理体会[J].蛇志,2013,25(4):443-444
其他文献
摘要:传染病控制是人类由古至今的一大难关,很多人就因为传染病而影响了健康。近年来,传染病发病率高,每年都有不同的传染病毒出现。心理压力比较大、情绪低沉消极、情感世界孤独无援是传染病人最常见的心理特点,对此要着重解决病人过重的心理负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问题。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4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评估对重症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入选的40名重症患者早期(24小时内)进行营养评估,依据营养评估的结果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除5例因合并肾功能衰竭或肠道功能紊乱有严重低蛋白血症的重症患者,给予营养评估后行营养支持仍发生营养不良外,其余35例重症患者均为出现营养不良并发症。结论:早期对重症患者实施营养评估,有利于及时实施适宜的营养干预
期刊
摘要:目前快速过敏皮试仪的安全性已得到很多证实,其无痛、快速准确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通过使用快速快捷过敏皮试与传统皮内注射方法比较,选择更为有利的皮试方法。方法:选择200例病例进行两种不同的皮试方法从而进行比较。结论:快速过敏皮试法优于普通皮内注射皮试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快速过敏皮试仪社区门诊输液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中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行手术治疗前
期刊
摘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口腔护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环节。做好了口腔护理工作,既可使口腔保持清洁,口腔正常功能得以促进,又能预防细菌感染,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幼儿的口腔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学者在儿科口腔护理及其方法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其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性论述。  关键词:儿科口腔护理现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
期刊
摘要: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并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内耳血循环障碍可能是最主要的病因[2],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突发性耳聋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颅脑手术气管切开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吸痰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深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吸痰量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早期隐裂牙保存活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62例早期隐裂牙患者,随机分为31例治疗组和31例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参照组(87.10%),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瘤的CT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的特征性,着重观察颅内室管膜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及与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与其他脑室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室管膜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31例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15例,其中脑实质内7例,侧脑室内3例,三脑室内5例。发生在幕下16例,其中脑实质内3例,四脑室内13例。结论:CT扫描在颅内室管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品管圈理论,增加医院留置针使用率,规范静脉输液操作规程,改进静脉输液用品和工具,杜绝和降低输液相关隐患及提高输液质量,确保输液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2~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品管圈理论应用前后的患者共计8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年内相同月份神经内科留置针使用情况。结果:2013年、2014年相同月份品管圈理论应用前后科室留置针相对使用人数比较有明显差异,后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