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的问题。坚持“常规立校”,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规范教学管理;实施“科研兴校”,在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学特色;倡导“名师强校”,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程改革常规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18-02
唐山市路南区中学的课程改革,一直在稳步地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南区的中学在深化课程改革中,特别关注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的问题。
一、坚持“常规立校”,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规范教学管理
课程改革以来,路南区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但是,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忽视教学常规、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特别是有些教师不能较好地处理新、旧教法的关系,出现浅层次地、机械地模仿一些新教法、滥用多媒体、无效的小组活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更是无法保证。因此,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把落实教学常规放在重要的地位。
前几年,路南区依据唐山市教育局下发的《唐山市初级中学教学常规》,制定了《路南区贯彻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本着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基本策略和本区的教育教学实际,《实施细则》从制订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细则》下发以后,受到了各学校的普遍欢迎,出现了学习《实施细则》,贯彻《实施细则》的热潮,这对于规范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起了很大作用。
《实施细则》实施一年以后,有些学校仍存在常规的重点环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为此,路南区专门召开全区初中教学观摩会,会议要求各校在继续落实《路南区贯彻教学常规实施细则》,重点抓好集体备课,要在教师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抓好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培养青年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目前教学目标调整、课程教材更替、考试内容变化的形势下,抓好集体备课更为重要。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上,放在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上,放在练习题、作业题、检测题的设计上,求真务实,求实戒虚。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同时,学校要加大对集体备课管理、指导和评估的力度,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提倡学校对学科备课组的教师进行“捆绑式”评价,引导他们形成工作合力。
二、实施“科研兴校”,在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学特色
科研兴校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种战略。课程改革以来,路南区许多学校在教学研究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教学研究促进了学校稳步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研究能力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是新时期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但是,通过听课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教科研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研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注重研究形式的求新求异,忽视研究内容的质量和效果;二是片面追求课题至上,抛不开论文情结,把教学研究简单理解为撰写论文,错误地以为“校校有课题,人人有项目”就是科研兴校的全部含义。这说明,“科研兴校”在部分学校还停留在浅表阶段,存在虚幻的泡沫状态。为此,全区初中教学工作会提出实施“科研兴校”要在针对性、灵活性和长效性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提高研究问题的针对性
路南区提出选择教学研究主题的四项原则:一是顺应学校发展的方向,让研究问题形成学校发展的凝聚力;二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研究问题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力;三是基于学校教师的实际水平,让研究问题紧扣教师研究能力的增长点;四是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研究问题切合学校办学质量的生长层。
(二)提高科研方法的灵活性
要实现科研兴校的伟大战略,就是要千方百计盘活资源,不拘一格进行科学研究: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微格实践相结合;骨干带动与任务驱动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三)提高科学研究的长效性
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学校应立足长远,深谋远虑,将科学研究常抓不懈:讲究稳扎稳打,杜绝急功近利;讲究实际效果,杜绝形式主义;讲究能者为师,杜绝论资排辈;讲究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
三、倡导“名师强校”,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学校层次
课程改革以来,路南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有了提高,教师中主动的学习行为越来越普遍,科学的教学方式正逐步得以确立。但是我们也感到,真正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需要培养锻炼一批学科带头人,形成名师快速成长的通道,形成以名师为中心的学科名师群。为此,全区初中教学观摩会提出要倡导“名师强校”,提出锻造名师的“四步曲”——学习,反思,交流,实践。
学习。教师的成长,个人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没有对知识的向往,没有对书本的眷恋,就没有优秀的教师。读名家专著,与前人进行智慧的交流;畅游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来自八方的信息;向同行、伙伴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教师只有主动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反思。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知识、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我们建立了督促教师反思的“五个一”制度:每节课后写一点教学反思笔记;每周写一篇教学随笔;每个月写一篇优秀教学设计;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年写一份个人成长报告。
交流。交流利于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搭建了教师交流的三个平台:校本教研——让教师与身边的同事随时切磋;区域教研——让教师与区域内同行定期研讨;在线研讨——实现教师与专家之间“跨时空”交流。
实践。实践出真知。课堂是教师的实践基地,学生是教师的实践对象,各种竞赛活动是教师实践成果的检验场。有心的教师,会从学生身上获取教学灵感,在每节课中积累教学经验,在竞赛活动中主动展示个人风采,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实现自我成长。
小结: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三点:
第一,常规是靠行为积累的。如果每个教师都能从自己做起,做到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外辅导处处按教学常规办事,那么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就符合常规了,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就规范了。所以,常规是靠行为积累的,常规立则学校立。
第二,科研是靠行动支撑的。学校开始实施教科研项目,小部分教师带头参加,他们的科研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这将成为下一个科研项目的中竖力量,随着科研队伍的逐步壮大,整个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就形成了,学校的科研工作也进入良性循环。所以科研是靠行动支撑的,科研兴则学校兴。
第三,名师是靠培养带动的。一个学校同步出现一大批名师是不可能的,让少数教师先成长起来,培养他们成为名家,让他们带动更多的教师主动发展,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效应’,这是课程改革中人才培养的一大战略。所以,名师是靠培养带动的,教师强则学校强。
我们认为,关注上述问题,采取科学的有力措施,对区域课程改革又好、又快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常规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18-02
唐山市路南区中学的课程改革,一直在稳步地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南区的中学在深化课程改革中,特别关注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的问题。
一、坚持“常规立校”,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规范教学管理
课程改革以来,路南区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但是,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忽视教学常规、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特别是有些教师不能较好地处理新、旧教法的关系,出现浅层次地、机械地模仿一些新教法、滥用多媒体、无效的小组活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更是无法保证。因此,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把落实教学常规放在重要的地位。
前几年,路南区依据唐山市教育局下发的《唐山市初级中学教学常规》,制定了《路南区贯彻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本着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基本策略和本区的教育教学实际,《实施细则》从制订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细则》下发以后,受到了各学校的普遍欢迎,出现了学习《实施细则》,贯彻《实施细则》的热潮,这对于规范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起了很大作用。
《实施细则》实施一年以后,有些学校仍存在常规的重点环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为此,路南区专门召开全区初中教学观摩会,会议要求各校在继续落实《路南区贯彻教学常规实施细则》,重点抓好集体备课,要在教师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抓好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培养青年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目前教学目标调整、课程教材更替、考试内容变化的形势下,抓好集体备课更为重要。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上,放在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上,放在练习题、作业题、检测题的设计上,求真务实,求实戒虚。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同时,学校要加大对集体备课管理、指导和评估的力度,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提倡学校对学科备课组的教师进行“捆绑式”评价,引导他们形成工作合力。
二、实施“科研兴校”,在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学特色
科研兴校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种战略。课程改革以来,路南区许多学校在教学研究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教学研究促进了学校稳步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研究能力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是新时期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但是,通过听课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教科研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研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注重研究形式的求新求异,忽视研究内容的质量和效果;二是片面追求课题至上,抛不开论文情结,把教学研究简单理解为撰写论文,错误地以为“校校有课题,人人有项目”就是科研兴校的全部含义。这说明,“科研兴校”在部分学校还停留在浅表阶段,存在虚幻的泡沫状态。为此,全区初中教学工作会提出实施“科研兴校”要在针对性、灵活性和长效性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提高研究问题的针对性
路南区提出选择教学研究主题的四项原则:一是顺应学校发展的方向,让研究问题形成学校发展的凝聚力;二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研究问题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力;三是基于学校教师的实际水平,让研究问题紧扣教师研究能力的增长点;四是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研究问题切合学校办学质量的生长层。
(二)提高科研方法的灵活性
要实现科研兴校的伟大战略,就是要千方百计盘活资源,不拘一格进行科学研究: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微格实践相结合;骨干带动与任务驱动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三)提高科学研究的长效性
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学校应立足长远,深谋远虑,将科学研究常抓不懈:讲究稳扎稳打,杜绝急功近利;讲究实际效果,杜绝形式主义;讲究能者为师,杜绝论资排辈;讲究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
三、倡导“名师强校”,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学校层次
课程改革以来,路南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有了提高,教师中主动的学习行为越来越普遍,科学的教学方式正逐步得以确立。但是我们也感到,真正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需要培养锻炼一批学科带头人,形成名师快速成长的通道,形成以名师为中心的学科名师群。为此,全区初中教学观摩会提出要倡导“名师强校”,提出锻造名师的“四步曲”——学习,反思,交流,实践。
学习。教师的成长,个人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没有对知识的向往,没有对书本的眷恋,就没有优秀的教师。读名家专著,与前人进行智慧的交流;畅游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来自八方的信息;向同行、伙伴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教师只有主动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反思。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知识、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我们建立了督促教师反思的“五个一”制度:每节课后写一点教学反思笔记;每周写一篇教学随笔;每个月写一篇优秀教学设计;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年写一份个人成长报告。
交流。交流利于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搭建了教师交流的三个平台:校本教研——让教师与身边的同事随时切磋;区域教研——让教师与区域内同行定期研讨;在线研讨——实现教师与专家之间“跨时空”交流。
实践。实践出真知。课堂是教师的实践基地,学生是教师的实践对象,各种竞赛活动是教师实践成果的检验场。有心的教师,会从学生身上获取教学灵感,在每节课中积累教学经验,在竞赛活动中主动展示个人风采,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实现自我成长。
小结: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三点:
第一,常规是靠行为积累的。如果每个教师都能从自己做起,做到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外辅导处处按教学常规办事,那么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就符合常规了,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就规范了。所以,常规是靠行为积累的,常规立则学校立。
第二,科研是靠行动支撑的。学校开始实施教科研项目,小部分教师带头参加,他们的科研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这将成为下一个科研项目的中竖力量,随着科研队伍的逐步壮大,整个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就形成了,学校的科研工作也进入良性循环。所以科研是靠行动支撑的,科研兴则学校兴。
第三,名师是靠培养带动的。一个学校同步出现一大批名师是不可能的,让少数教师先成长起来,培养他们成为名家,让他们带动更多的教师主动发展,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效应’,这是课程改革中人才培养的一大战略。所以,名师是靠培养带动的,教师强则学校强。
我们认为,关注上述问题,采取科学的有力措施,对区域课程改革又好、又快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