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其中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深刻的体现了淮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对淮北地区和阜阳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淮河流域;民间剪纸艺术;区域特色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剪纸艺术被应用到服装设计、礼品包装、家庭装饰等各个领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研究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对充分了解淮河流域的民俗民风,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研究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淮北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
(一)淮北地区的民间剪纸现状
从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以民俗剪纸为主,而淮北地区文化历史悠久,民风纯正,为该地区的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的淮北地区剪纸,既有传统剪纸艺术特征,又具有新时代中较为独特的艺术风格。淮北地区的剪纸类型主要包括节日剪纸、风俗剪纸、生活剪纸等,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剪纸过程中讲究对称且形式简单、剪纸题材重传承少变化等。在民间剪纸不同的使用范围内,所体现出的民俗活动的程式化倾向也存在不同,如年轻男女之间如果情投意合,便使用“鱼戏莲”进行情谊传达,在嫁娶时常用“石榴生子”,来寓意子孙满堂。
(二)反映古代对生殖的崇拜
淮北地区民俗剪纸中,有“喜娃娃”、“荷花仙子”等人物形象,通过类似人物形象的刻画,让人们想起了古时候的岩画以及陶瓷,而这些形象都是反映古代时期对生殖的崇拜。站在民俗学角度,今天的剪纸艺术不仅能反映出古时候人们对生命的崇拜和坚持万物各有灵性理念,但也可以体现出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这也与民俗文化对生殖繁衍的认识存在很大关系。另外,从对称性上可以突出民间家庭的偶数观念,这也是一种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生殖主体,一阴一阳,成双成对。
(三)采用夸大主体的手法
为了将剪纸整体突出出来,一些作品在表达过程中采用了夸大主体的手法,例如“猴子吃桃”是民间剪纸艺术中常见的主题,在构图过程中将很多猴子对称的放在一棵大树上,或者一个大桃子两边,为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剪纸所表达的内容,创作者往往会将很多遮掩实物现象因素全部剔除,利用意象将内容表达出来。再比如笼屉中的一层一层馒头,一些怀有身孕的动物等。通过这种朴素的表达手法和观察方式,赋予了淮北地区民俗剪纸一些朴实、天真的文化内涵,将淮北地区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出来,体现出了民间艺术的作用。
二、阜阳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
(一)绘画与剪纸形态相融合
安徽阜阳地区的剪纸艺术,至今已兩千余年,大多为口手相传绵延下来的,其创作者多为十几岁到几十岁不等的女性,内容包含生活琐事、礼仪节日、动物人物、书法字样等,主要方法为线条之间的不同组合,与阴刻阳刻的雕刻手法交替而成的图像,剪纸图样较为简单随性,多为情感表达,而无过于复杂的表现。剪纸艺术是用立体的手法来呈现为平面的艺术,就容易使得剪纸缺乏立体感与层次感。近些年,剪纸已经逐渐成为传统艺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结合了点、线、面、几何图形、线条与色彩等各方面因素,成为更加具有现代表现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剪纸艺术也呈现出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感的艺术形式,也是现代绘画艺术同传统剪纸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例如,剪纸作品《男耕女织》,取材于古代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作品中,男子扛犁,与女子相偎而立,右手牵了一头青牛,整幅作品呈现出非常恩爱和乐的氛围。该作品以墨绿色纸张作为主要材料,通过飘逸的裙带与条理分明的木质耕犁,其线条的灵动变化表现出了布带与木材的不同质感,是剪纸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最好体现。
(二)装饰与剪纸艺术相结合
剪纸艺术最初的应用,就是用于室内装饰,创作者以一把剪刀,在纸上来回勾勒,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剪纸艺术受到地域因素影响,各有其不同特点,例如,沔阳剪纸,是用刻刀与白纸在蜡盘上雕刻而成,可以叠加多重白纸,其特色在于精致细腻;浙江剪纸,多用彩纸窗花之用,其创作素材多为戏曲情节,通过线条明暗变化来表现人物的美;陕西剪纸,形象厚重、粗拙、线条简洁而有力。南北方不同的剪纸艺术各自不同,但都未能超脱出传统剪纸艺术的局限,没有体现出现代化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安徽阜阳剪纸艺术经过现代化的创新,更加强调对于物体的刻画,通过空间形态与线条的穿插来处理平面形象,营造和谐与层次的安排,作品多由于窗花、衣裙、年画等,用作装饰之用,同富有民族气息的室内装饰交相呼应,能够呈现出更加具有艺术特点的室内空间。
(三)多种手法营造艺术效果
安徽阜阳剪纸经过现代化的发展,同传统的剪纸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区别。不同于传统剪纸艺术的单调,现代化的阜阳剪纸艺术是在剪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用过不同质地的纸张,充分运用拼贴、套色、渲染等方式,来对纸张加以处理,这就使纸张更加富有立体感与层次感。此外,又通过思维、形象、手法、线条组合的创新,将符号与图像充分运用,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深浅与薄厚的变化,使剪纸艺术作品更加形象与丰富。
结论:通过对淮北地区和阜阳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发现,两个地区的剪纸艺术充分显示了本区域的民俗文化特点,淮北地区的剪纸采用了夸大主体的手法,使民间剪纸的主体更突出,阜阳地区通过将绘画、装饰与剪纸形态进行充分融合,通過多种手法营造崭新的视觉效果。因此,在传承发扬剪纸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淮北和阜阳的民间剪纸艺术手法。
参考文献:
[1]韩喆.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37-38.
[2]张飚.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182-184.
作者简介:盖勇(1974)男,安徽淮北人 满族,现职称:馆员,学历 本科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关键词】:淮河流域;民间剪纸艺术;区域特色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剪纸艺术被应用到服装设计、礼品包装、家庭装饰等各个领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研究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对充分了解淮河流域的民俗民风,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研究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淮北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
(一)淮北地区的民间剪纸现状
从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以民俗剪纸为主,而淮北地区文化历史悠久,民风纯正,为该地区的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的淮北地区剪纸,既有传统剪纸艺术特征,又具有新时代中较为独特的艺术风格。淮北地区的剪纸类型主要包括节日剪纸、风俗剪纸、生活剪纸等,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剪纸过程中讲究对称且形式简单、剪纸题材重传承少变化等。在民间剪纸不同的使用范围内,所体现出的民俗活动的程式化倾向也存在不同,如年轻男女之间如果情投意合,便使用“鱼戏莲”进行情谊传达,在嫁娶时常用“石榴生子”,来寓意子孙满堂。
(二)反映古代对生殖的崇拜
淮北地区民俗剪纸中,有“喜娃娃”、“荷花仙子”等人物形象,通过类似人物形象的刻画,让人们想起了古时候的岩画以及陶瓷,而这些形象都是反映古代时期对生殖的崇拜。站在民俗学角度,今天的剪纸艺术不仅能反映出古时候人们对生命的崇拜和坚持万物各有灵性理念,但也可以体现出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这也与民俗文化对生殖繁衍的认识存在很大关系。另外,从对称性上可以突出民间家庭的偶数观念,这也是一种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生殖主体,一阴一阳,成双成对。
(三)采用夸大主体的手法
为了将剪纸整体突出出来,一些作品在表达过程中采用了夸大主体的手法,例如“猴子吃桃”是民间剪纸艺术中常见的主题,在构图过程中将很多猴子对称的放在一棵大树上,或者一个大桃子两边,为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剪纸所表达的内容,创作者往往会将很多遮掩实物现象因素全部剔除,利用意象将内容表达出来。再比如笼屉中的一层一层馒头,一些怀有身孕的动物等。通过这种朴素的表达手法和观察方式,赋予了淮北地区民俗剪纸一些朴实、天真的文化内涵,将淮北地区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出来,体现出了民间艺术的作用。
二、阜阳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
(一)绘画与剪纸形态相融合
安徽阜阳地区的剪纸艺术,至今已兩千余年,大多为口手相传绵延下来的,其创作者多为十几岁到几十岁不等的女性,内容包含生活琐事、礼仪节日、动物人物、书法字样等,主要方法为线条之间的不同组合,与阴刻阳刻的雕刻手法交替而成的图像,剪纸图样较为简单随性,多为情感表达,而无过于复杂的表现。剪纸艺术是用立体的手法来呈现为平面的艺术,就容易使得剪纸缺乏立体感与层次感。近些年,剪纸已经逐渐成为传统艺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结合了点、线、面、几何图形、线条与色彩等各方面因素,成为更加具有现代表现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剪纸艺术也呈现出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感的艺术形式,也是现代绘画艺术同传统剪纸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例如,剪纸作品《男耕女织》,取材于古代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作品中,男子扛犁,与女子相偎而立,右手牵了一头青牛,整幅作品呈现出非常恩爱和乐的氛围。该作品以墨绿色纸张作为主要材料,通过飘逸的裙带与条理分明的木质耕犁,其线条的灵动变化表现出了布带与木材的不同质感,是剪纸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最好体现。
(二)装饰与剪纸艺术相结合
剪纸艺术最初的应用,就是用于室内装饰,创作者以一把剪刀,在纸上来回勾勒,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剪纸艺术受到地域因素影响,各有其不同特点,例如,沔阳剪纸,是用刻刀与白纸在蜡盘上雕刻而成,可以叠加多重白纸,其特色在于精致细腻;浙江剪纸,多用彩纸窗花之用,其创作素材多为戏曲情节,通过线条明暗变化来表现人物的美;陕西剪纸,形象厚重、粗拙、线条简洁而有力。南北方不同的剪纸艺术各自不同,但都未能超脱出传统剪纸艺术的局限,没有体现出现代化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安徽阜阳剪纸艺术经过现代化的创新,更加强调对于物体的刻画,通过空间形态与线条的穿插来处理平面形象,营造和谐与层次的安排,作品多由于窗花、衣裙、年画等,用作装饰之用,同富有民族气息的室内装饰交相呼应,能够呈现出更加具有艺术特点的室内空间。
(三)多种手法营造艺术效果
安徽阜阳剪纸经过现代化的发展,同传统的剪纸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区别。不同于传统剪纸艺术的单调,现代化的阜阳剪纸艺术是在剪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用过不同质地的纸张,充分运用拼贴、套色、渲染等方式,来对纸张加以处理,这就使纸张更加富有立体感与层次感。此外,又通过思维、形象、手法、线条组合的创新,将符号与图像充分运用,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深浅与薄厚的变化,使剪纸艺术作品更加形象与丰富。
结论:通过对淮北地区和阜阳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发现,两个地区的剪纸艺术充分显示了本区域的民俗文化特点,淮北地区的剪纸采用了夸大主体的手法,使民间剪纸的主体更突出,阜阳地区通过将绘画、装饰与剪纸形态进行充分融合,通過多种手法营造崭新的视觉效果。因此,在传承发扬剪纸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淮北和阜阳的民间剪纸艺术手法。
参考文献:
[1]韩喆.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37-38.
[2]张飚.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182-184.
作者简介:盖勇(1974)男,安徽淮北人 满族,现职称:馆员,学历 本科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