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以来,印度媒体不断炒作中国军队对印度边界入侵。虽然印度国防部多次出面澄清,但仍然不能制止媒体的热炒,甚至印度上下已充斥着中国进攻已迫在眉睫的预测。有人更具体地称中国将在2012年攻打印度,这一说法迅速被印度媒体大肆报道。中国媒体认为,“中国将攻打印度”的说法只是印度向边界增兵的一个借口。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今年印度总统帕蒂尔和总理辛格不顾中方的严重关切,前往两国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活动,给中印两国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还有部分印度人鼓动政府对华“硬起来”。自辛格访问有争议的藏南地区引起中国强烈抗议后,印度最大反对党就猛烈抨击政府胆小怕事,自贬身价,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重新审查对中国的政策。但执政的国大党则称这一指责不负责任。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两个亚洲巨人之间存在着一股不安的暗流。
印媒体不断给中印关系扔“炸弹”
制造中印冲突似乎成了印度媒体最想干的事情,而且不顾一切地朝中印关系丢“炸弹”。该国高官关于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增多的言论被强行解读为“印度警告邻国别打中国牌”,“解放军入侵”话题被反复炒作甚至逼得政府威胁起诉记者。印度官员曾自豪地将该国媒体这几年的爆炸式增长称为“一场革命”,但这场革命不仅冲击了印度政府,乃至从巴基斯坦到澳大利亚,从中国到斯里兰卡都成了受害者。一位在印度工作的中国专家说:“印度的媒体圈成了拥挤的战场,而奇闻异事、冲突性话题被当成了赢得胜利的最好武器。把严肃的政治事件当成娱乐的宝莱坞戏剧来操作,这种游戏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在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上,印度媒体也经常与政府唱反调。9月份,印度媒体对“中国入侵”的炒作更是激烈,逼得印度总理、国家安全顾问纷纷出面批评媒体“夸大其词”,印度内政部长还决定对编造中国军队打伤印度边防警察的印度记者展开调查。
印度对华是什么心态
《日本时报》9月28日发文表示,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它们对各自意图的看法。双方被紧锁在传统安全的窘境里,任何一方的任何行动都会立即被对方解读为对自身利益的威胁。全球的主基调是合作,也确实需要中印两国加强协作。
印度没能达到中国在地区和全世界享受到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它越来越视中国为一个崛起大国、新兴大国甚至超级大国。印度主要的安全顾虑不是巴基斯坦而是中国。印度国内广泛认为,中国在战略规划方面远胜于印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峰君分析文章认为,印度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归结起来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军事上的耿耿于怀,政治上的莫名失落。
军事方面,中印之间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边界纠纷至今未能彻底解决。1963年的战争惨败让印度政府在国内外丢尽了面子。印度国内特别是军方人士一直对那场战争的失败耿耿于怀,报复心态挥之不去,一直在为所谓的“复仇”做着准备。特别是近年来,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帮助下,印度军事力量扩张很快,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频频调兵遣将,态度强硬甚至认为中印一旦发生战事,印度可在4天之内消灭中印边境的解放军,并且可以在中国土地上与解放军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
但事实上,包括总理辛格在内的印度主要政界人物非常明白,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印两国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特别是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而且即使中印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印度军队对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印度频频显示其在军事上的强硬,一方面是碍于国内强大的舆论压力,印度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在军事上对中国示弱,否则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在中印边界谈判中增加筹码,虽然目前印度在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已是既得利益者,实际控制地区远大于中国,但印度对此既不满足,也不放心。印度的如意算盘是:希望通过给中国施加所谓的军事压力而增加谈判筹码,既可以巩固既得利益,还可能获得更多利益。但是,印度是否应该想一想,这种看起来近乎天方夜谭的目的可能实现吗?中国难道会屈服于印度的所谓军事压力?
政治方面,毋庸讳言,当前中印之间存在着发展竞赛,“龙象之争”一直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印度国内,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印度几乎都要与中国一比高低,从发展载人航天到修建青藏铁路,往往是中国做成一件事,印度总要随即宣布相应的计划对应中国。但从目前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并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表现优异,成为带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发动机。反观印度,虽然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速度,但其国内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加上根深蒂固的宗教冲突、种姓制度等,都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的制约性因素,这些都使印度在短时间内难以赶上中国,更谈不上超越中国。印度海军参谋长梅赫塔坦曾坦承,印度不是中国对手:“不论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开支还是经济社会和发展数据来看,两国之间的差距都过于悬殊,难以弥合。”
成为世界大国是印度数代政治家追求的目标,不论是哪一个党派上台执政,都会把争取世界大国地位作为印度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但如今印度政界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事实:中国已经领先印度取得了世界大国地位,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取得了比印度更为出色的发展成就。面对这样的事实,一些印度政客心理上无法接受,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进而转变成为“酸葡萄”心理。所以,近年来人们就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一方面印度政府高调表态重视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印度国内针对中国的“小动作”却连绵不断,不是否决中国企业进军印度,就是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其实,这些印度政客们应当明白,中国的发展绝不会因这些拿不到桌面上的“小动作”而受到影响,恰恰相反,交往总是互利的,你不可能要求别人对你实行“自由贸易”,而你却对别人实行“贸易保护”。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得不偿失。
印度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中国
多国媒体认为,社会基础建设的不健全使印度经济每年都少增长两个百分点。相反,同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却在大力进行社会基础建设,其成果连发达国家都羡慕不已。股票总市值可以说是在金融市场上衡量未来发展空间的标尺,今年7月份,中国的股票总市值力压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反映经济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快的话中国有望在今年内赶超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不过,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00美元,印度则为940美元,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过去30年间,印度的人均国民收入每年增长了4%,而中国则每年增长9%,为印度的一倍以上。
中国与印度两国都在为公务员社会的顽疾——贪污腐败而伤透脑筋,但在中国少数精锐分子——技术官员经历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员后,开始发挥指挥塔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兼任各银行行长,从而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地发放贷款,强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直以来,印度的中央政府因缺乏政策的一贯性,拖延了经济的发展。今年,成功连任的辛格政府一直在标榜改革与开放,然而,7月份发表了下一年度预算案后,便逐渐失去国际社会的信赖。在印度,虽然印度教人口占多数,但伊斯兰教人口也近2亿。这样的多民族、多人种的国家要更上一个台阶,需要全体国民有统一的价值观。但是,印度2成的国内总产值和8成的股市总市值由50个财阀家族占据,这种极度两极分化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不可能使得社会团结一心。
印度与中国的军事差距
中国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示的先进装备引起了印度媒体的“敏感”。他们除了渲染中国“展示肌肉”外,还详细对比中印军事实力的各个层面,试图找出印度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的文章指出,从中印两国军队的总体规模上看,印度拥有132.5万人的军事力量,而中国军队的人数高达225.5万人。除了从宏观上对比中印军队规模,新德里电视台网站还详细比照了中印空军、海军和核武器领域,点出了印度军队的“优势”和“不足”。
文章称,在空军方面,中印都装备有先进战机,但印度在战机数量和国产化方面不及中国。中国空军拥有9000架飞机,其中2000架为战斗机。与之相比,印度空军拥有3000架飞机,其中仅有790架为战斗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为俄罗斯制造的苏-30MKK战斗机和中国自行研发的歼-10战斗机;印度空军中最先进的机型为法制幻影-2000战机和俄制苏-30MKI战斗机,但是到目前为止印度的国产战机仍未服役。
印度的航空工业虽有所进步,但其主力战机仍依靠进口。在今年的第七届印度国际航展上,印度国防部再次抛出了军购大单,宣布采购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此外,印度国产的轻型战斗机同样由于需要依靠美国技术而陷入僵局。美国防务新闻网2009年10月5日披露,印度国防部官员表示,原计划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合同,为印度海军版轻型战斗机的设计研发提供支持,不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通过美国政府的检查方面耗时太多,为避免该项目拖延,印度国防部不得不向美国以外的西方世界寻求合作伙伴。由此可见,印度在空军战机国产化方面确实有功课要做。
印度正在成为航天大国
2009年9月23日,当地时间11时51分左右,印度成功将一枚携带7颗卫星的PSLV-C14型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7颗卫星中,“海洋卫星-2号”是印度海洋监视卫星,总重约960千克,其余6颗卫星均为外国小型卫星。近年来,印度分别于2008年和今年连续两次完成了“一箭十星”“一箭七星”的发射,可以说已经具有发展“一箭多星”的能力。
“一箭多星”,是指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技术。它是为了适应卫星发射特殊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发射方式。
1980年7月18日,印度用自制的第一代运载火箭,将重约35千克的小型卫星“罗希尼”号射向太空,当上了世界上能独立发射卫星的“老六”。
如今,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发射各类卫星30多颗。连续成功地进行了“一箭多星”的发射,说明印度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一难度较大的技术。
“一箭多星”发射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掌握了它,就可以为导弹多弹头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而多弹头技术是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好办法。一枚导弹如果装载多枚弹头,它就可以同时攻击敌方不同的目标,并能有效躲过敌方对导弹的拦截,使敌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运载火箭技术与弹道导弹技术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这对热衷于搞导弹试验、急切地想发展“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印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掌握“一箭多星”技术并不等于就掌握了多弹头技术。印度的“一箭十星”也并不代表着多弹头技术的成熟,和“一箭多星”相比,多弹头技术更加难以掌握。因为发射卫星只要打入太空轨道即实现目标,而导弹设置多个弹头的目的在于攻击不同的地面目标,存在导弹弹头再入段的问题,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关系到导弹的实际命中精度。可以说,印度已经解决了多弹头技术中的部分问题,但要完全掌握多弹头技术,印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今,印度是继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之后第五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组织)。今天的印度已经掌握了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与回收等技术,并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研发体系;在火箭和卫星的制造,卫星发射、跟踪、制导及控制等方面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
显然,作为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国,纯粹的太空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印度的胃口,它更宏伟的目标是占据太空战略制高点,不落在其他强国后面。因为,印度已强烈地意识到,在当今世界,制太空权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一个全新领域,能否占据制高点,将成为衡量一国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一国之安危。
中印抛开争论谈合作
2009年10月24日,正在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会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了会晤,双方都认为应该建立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加强双边战略联系。温家宝表示,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和印度拥有良好的关系。他说,两国已经达成促进双边关系的重要共识,认为两国应该保持良好的关系,此举符合两国的利益。辛格则表示,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能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同时,两国将共同致力于缩小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双方同意继续对话,逐步消除最终达成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的障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今年印度总统帕蒂尔和总理辛格不顾中方的严重关切,前往两国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活动,给中印两国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还有部分印度人鼓动政府对华“硬起来”。自辛格访问有争议的藏南地区引起中国强烈抗议后,印度最大反对党就猛烈抨击政府胆小怕事,自贬身价,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重新审查对中国的政策。但执政的国大党则称这一指责不负责任。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两个亚洲巨人之间存在着一股不安的暗流。
印媒体不断给中印关系扔“炸弹”
制造中印冲突似乎成了印度媒体最想干的事情,而且不顾一切地朝中印关系丢“炸弹”。该国高官关于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增多的言论被强行解读为“印度警告邻国别打中国牌”,“解放军入侵”话题被反复炒作甚至逼得政府威胁起诉记者。印度官员曾自豪地将该国媒体这几年的爆炸式增长称为“一场革命”,但这场革命不仅冲击了印度政府,乃至从巴基斯坦到澳大利亚,从中国到斯里兰卡都成了受害者。一位在印度工作的中国专家说:“印度的媒体圈成了拥挤的战场,而奇闻异事、冲突性话题被当成了赢得胜利的最好武器。把严肃的政治事件当成娱乐的宝莱坞戏剧来操作,这种游戏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在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上,印度媒体也经常与政府唱反调。9月份,印度媒体对“中国入侵”的炒作更是激烈,逼得印度总理、国家安全顾问纷纷出面批评媒体“夸大其词”,印度内政部长还决定对编造中国军队打伤印度边防警察的印度记者展开调查。
印度对华是什么心态
《日本时报》9月28日发文表示,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它们对各自意图的看法。双方被紧锁在传统安全的窘境里,任何一方的任何行动都会立即被对方解读为对自身利益的威胁。全球的主基调是合作,也确实需要中印两国加强协作。
印度没能达到中国在地区和全世界享受到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它越来越视中国为一个崛起大国、新兴大国甚至超级大国。印度主要的安全顾虑不是巴基斯坦而是中国。印度国内广泛认为,中国在战略规划方面远胜于印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峰君分析文章认为,印度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归结起来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军事上的耿耿于怀,政治上的莫名失落。
军事方面,中印之间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边界纠纷至今未能彻底解决。1963年的战争惨败让印度政府在国内外丢尽了面子。印度国内特别是军方人士一直对那场战争的失败耿耿于怀,报复心态挥之不去,一直在为所谓的“复仇”做着准备。特别是近年来,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帮助下,印度军事力量扩张很快,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频频调兵遣将,态度强硬甚至认为中印一旦发生战事,印度可在4天之内消灭中印边境的解放军,并且可以在中国土地上与解放军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
但事实上,包括总理辛格在内的印度主要政界人物非常明白,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印两国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特别是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而且即使中印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印度军队对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印度频频显示其在军事上的强硬,一方面是碍于国内强大的舆论压力,印度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在军事上对中国示弱,否则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在中印边界谈判中增加筹码,虽然目前印度在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已是既得利益者,实际控制地区远大于中国,但印度对此既不满足,也不放心。印度的如意算盘是:希望通过给中国施加所谓的军事压力而增加谈判筹码,既可以巩固既得利益,还可能获得更多利益。但是,印度是否应该想一想,这种看起来近乎天方夜谭的目的可能实现吗?中国难道会屈服于印度的所谓军事压力?
政治方面,毋庸讳言,当前中印之间存在着发展竞赛,“龙象之争”一直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印度国内,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印度几乎都要与中国一比高低,从发展载人航天到修建青藏铁路,往往是中国做成一件事,印度总要随即宣布相应的计划对应中国。但从目前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并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表现优异,成为带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发动机。反观印度,虽然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速度,但其国内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加上根深蒂固的宗教冲突、种姓制度等,都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的制约性因素,这些都使印度在短时间内难以赶上中国,更谈不上超越中国。印度海军参谋长梅赫塔坦曾坦承,印度不是中国对手:“不论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开支还是经济社会和发展数据来看,两国之间的差距都过于悬殊,难以弥合。”
成为世界大国是印度数代政治家追求的目标,不论是哪一个党派上台执政,都会把争取世界大国地位作为印度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但如今印度政界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事实:中国已经领先印度取得了世界大国地位,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取得了比印度更为出色的发展成就。面对这样的事实,一些印度政客心理上无法接受,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进而转变成为“酸葡萄”心理。所以,近年来人们就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一方面印度政府高调表态重视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印度国内针对中国的“小动作”却连绵不断,不是否决中国企业进军印度,就是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其实,这些印度政客们应当明白,中国的发展绝不会因这些拿不到桌面上的“小动作”而受到影响,恰恰相反,交往总是互利的,你不可能要求别人对你实行“自由贸易”,而你却对别人实行“贸易保护”。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得不偿失。
印度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中国
多国媒体认为,社会基础建设的不健全使印度经济每年都少增长两个百分点。相反,同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却在大力进行社会基础建设,其成果连发达国家都羡慕不已。股票总市值可以说是在金融市场上衡量未来发展空间的标尺,今年7月份,中国的股票总市值力压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反映经济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快的话中国有望在今年内赶超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不过,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00美元,印度则为940美元,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过去30年间,印度的人均国民收入每年增长了4%,而中国则每年增长9%,为印度的一倍以上。
中国与印度两国都在为公务员社会的顽疾——贪污腐败而伤透脑筋,但在中国少数精锐分子——技术官员经历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员后,开始发挥指挥塔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兼任各银行行长,从而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地发放贷款,强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直以来,印度的中央政府因缺乏政策的一贯性,拖延了经济的发展。今年,成功连任的辛格政府一直在标榜改革与开放,然而,7月份发表了下一年度预算案后,便逐渐失去国际社会的信赖。在印度,虽然印度教人口占多数,但伊斯兰教人口也近2亿。这样的多民族、多人种的国家要更上一个台阶,需要全体国民有统一的价值观。但是,印度2成的国内总产值和8成的股市总市值由50个财阀家族占据,这种极度两极分化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不可能使得社会团结一心。
印度与中国的军事差距
中国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示的先进装备引起了印度媒体的“敏感”。他们除了渲染中国“展示肌肉”外,还详细对比中印军事实力的各个层面,试图找出印度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的文章指出,从中印两国军队的总体规模上看,印度拥有132.5万人的军事力量,而中国军队的人数高达225.5万人。除了从宏观上对比中印军队规模,新德里电视台网站还详细比照了中印空军、海军和核武器领域,点出了印度军队的“优势”和“不足”。
文章称,在空军方面,中印都装备有先进战机,但印度在战机数量和国产化方面不及中国。中国空军拥有9000架飞机,其中2000架为战斗机。与之相比,印度空军拥有3000架飞机,其中仅有790架为战斗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为俄罗斯制造的苏-30MKK战斗机和中国自行研发的歼-10战斗机;印度空军中最先进的机型为法制幻影-2000战机和俄制苏-30MKI战斗机,但是到目前为止印度的国产战机仍未服役。
印度的航空工业虽有所进步,但其主力战机仍依靠进口。在今年的第七届印度国际航展上,印度国防部再次抛出了军购大单,宣布采购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此外,印度国产的轻型战斗机同样由于需要依靠美国技术而陷入僵局。美国防务新闻网2009年10月5日披露,印度国防部官员表示,原计划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合同,为印度海军版轻型战斗机的设计研发提供支持,不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通过美国政府的检查方面耗时太多,为避免该项目拖延,印度国防部不得不向美国以外的西方世界寻求合作伙伴。由此可见,印度在空军战机国产化方面确实有功课要做。
印度正在成为航天大国
2009年9月23日,当地时间11时51分左右,印度成功将一枚携带7颗卫星的PSLV-C14型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7颗卫星中,“海洋卫星-2号”是印度海洋监视卫星,总重约960千克,其余6颗卫星均为外国小型卫星。近年来,印度分别于2008年和今年连续两次完成了“一箭十星”“一箭七星”的发射,可以说已经具有发展“一箭多星”的能力。
“一箭多星”,是指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技术。它是为了适应卫星发射特殊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发射方式。
1980年7月18日,印度用自制的第一代运载火箭,将重约35千克的小型卫星“罗希尼”号射向太空,当上了世界上能独立发射卫星的“老六”。
如今,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发射各类卫星30多颗。连续成功地进行了“一箭多星”的发射,说明印度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一难度较大的技术。
“一箭多星”发射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掌握了它,就可以为导弹多弹头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而多弹头技术是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好办法。一枚导弹如果装载多枚弹头,它就可以同时攻击敌方不同的目标,并能有效躲过敌方对导弹的拦截,使敌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运载火箭技术与弹道导弹技术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这对热衷于搞导弹试验、急切地想发展“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印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掌握“一箭多星”技术并不等于就掌握了多弹头技术。印度的“一箭十星”也并不代表着多弹头技术的成熟,和“一箭多星”相比,多弹头技术更加难以掌握。因为发射卫星只要打入太空轨道即实现目标,而导弹设置多个弹头的目的在于攻击不同的地面目标,存在导弹弹头再入段的问题,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关系到导弹的实际命中精度。可以说,印度已经解决了多弹头技术中的部分问题,但要完全掌握多弹头技术,印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今,印度是继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之后第五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组织)。今天的印度已经掌握了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与回收等技术,并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研发体系;在火箭和卫星的制造,卫星发射、跟踪、制导及控制等方面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
显然,作为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国,纯粹的太空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印度的胃口,它更宏伟的目标是占据太空战略制高点,不落在其他强国后面。因为,印度已强烈地意识到,在当今世界,制太空权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一个全新领域,能否占据制高点,将成为衡量一国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一国之安危。
中印抛开争论谈合作
2009年10月24日,正在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会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了会晤,双方都认为应该建立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加强双边战略联系。温家宝表示,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和印度拥有良好的关系。他说,两国已经达成促进双边关系的重要共识,认为两国应该保持良好的关系,此举符合两国的利益。辛格则表示,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能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同时,两国将共同致力于缩小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双方同意继续对话,逐步消除最终达成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