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成长为数字时代的合格公民。较于其他基础学科而言,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时代性强、应用性广、工具性与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其教学内容通常以基础性和迁移性较强的知识为主,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技术操作讲授为主、学生模仿学习新知的现象。因此,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构建课堂教学实践与科学理念之间的桥梁与路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以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为指导框架,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进行持续的实践探究。
● 大观念组织下的单元主题设计
笔者选取的内容为北京市海淀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初中上册第三单元《数据处理与分析初步》,主要以Excel为工具学习建立表格、公式函数计算、图表的建立以及数据的初步处理与分析,仅就学习内容而言,本课相对枯燥。笔者注意到关于“数据”单元的学习初中与高中教材均有所涉及,初中的内容偏重于数据的基础认识与初步处理,高中的内容更关注数据在日常生活与社会领域发挥的作用,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而“数据”又是信息技术学科大观念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因此,笔者汲取大数据的理念,以“数据”大观念为基础统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数据的完整生命周期需要经历数据的采集与编辑、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与总结几个阶段,由于学生处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初识数据的阶段,因此加入数据与信息环节承担引领学生初识数据的重任。笔者以此为线索结合内容的难易程度与相关课时,整合重组教材相关内容,构建结构化、具有逻辑性特点的单元学习脉络,通过数据会“说话”、数据有“力量”、数据有“故事”三个模块引导学生完成本板块内容的学习(如下页图1)。
● 关注学科素养达成的深度学习目标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教学目标由过去的三维目标描述方式转向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培养未来社会实践主体的角度进行描述。有学者提出描述教学目标的三层结构模型,从实践层面揭示了素养生成的机制,同时也为教学活动设计指明方向(如下页图2)。
其研究成果以问题解决为中间层连通底层的学科知识和顶层的学科思维,关注在差异化情境下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通过多次的运用与迁移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从而形成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最终实现培养核心素养承担的重任。此方式与SOLO分类评价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重在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笔者将学习目标的描述从三个层级进行,具体以数据可视化模块内容为例,设置如下表所示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深度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问题解决的目的的深度学习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与关键环节,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典型而简约地经历知识产生的关键过程与环节,在经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科知识在人类历史发展以及实践生活中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深度学习的机制。
1.设置问题链引领活动主线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简单、随意、低效的提问而言的,旨在梳理提炼环环相扣的關键问题形成问题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新知与技能融入其中并不断回溯,推动课堂中的深层次学习活动发生。《数据会说话——数据与信息》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数据,在谈内容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课堂以讲授为主的形式进行。笔者在教学中提炼出“数据是什么”“数据有什么用”“数据怎么采”三个关键问题贯穿课堂活动主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数据、了解数据、收集数据,感悟数据与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的作用以及获取数据的方式。例如,展示著名旅游景点洪崖洞利用智慧景区建设解决客流剧增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在洪崖洞微信公众平台参与互动,感悟大数据的力量;通过提供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如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抓取工具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究获取数据的方式。
2.深度活动与体验探究知识本质
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以文本、视频资源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脚手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策略性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数据有力量——数据采集与编辑》模块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采集数据并以表格的形式按需整理出来。教学中,笔者以调研初中生最喜爱书目为主题开展教学,学生以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清晰呈现为活动主线进行探究。采集数据环节,学生在课下根据个人兴趣以制作调查问卷、查阅文献、利用数据抓取工具采集网页数据、从图书馆调取借阅书目数据等方式进行;获取数据之后,课上在辅助性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对关键知识的讲解的帮助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最终以整理美化后的表格呈现调研结果,并通过作品展示进行小组间的分享交流。整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实践,并通过过程分享与作品展示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在感受数据的力量的同时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3.迁移与应用中模拟社会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活动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有高阶认知和高阶思维的偶然个体,而是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问题解决和处理的过程,在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并将德育理念渗透其中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有故事——数据可视化》模块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建立图表并且能够选用不同的图表来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结论。大数据时代下,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发现其中的关联性为用户提供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以图表呈现数据是数据可视化的基本途径。随之而来的数据新闻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兴的新闻形式,它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需要经历“准确收集数据—客观分析数据—恰当呈现数据—数据与读者互动”几个阶段来实现。
● 大观念组织下的单元主题设计
笔者选取的内容为北京市海淀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初中上册第三单元《数据处理与分析初步》,主要以Excel为工具学习建立表格、公式函数计算、图表的建立以及数据的初步处理与分析,仅就学习内容而言,本课相对枯燥。笔者注意到关于“数据”单元的学习初中与高中教材均有所涉及,初中的内容偏重于数据的基础认识与初步处理,高中的内容更关注数据在日常生活与社会领域发挥的作用,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而“数据”又是信息技术学科大观念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因此,笔者汲取大数据的理念,以“数据”大观念为基础统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数据的完整生命周期需要经历数据的采集与编辑、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与总结几个阶段,由于学生处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初识数据的阶段,因此加入数据与信息环节承担引领学生初识数据的重任。笔者以此为线索结合内容的难易程度与相关课时,整合重组教材相关内容,构建结构化、具有逻辑性特点的单元学习脉络,通过数据会“说话”、数据有“力量”、数据有“故事”三个模块引导学生完成本板块内容的学习(如下页图1)。
● 关注学科素养达成的深度学习目标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教学目标由过去的三维目标描述方式转向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培养未来社会实践主体的角度进行描述。有学者提出描述教学目标的三层结构模型,从实践层面揭示了素养生成的机制,同时也为教学活动设计指明方向(如下页图2)。
其研究成果以问题解决为中间层连通底层的学科知识和顶层的学科思维,关注在差异化情境下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通过多次的运用与迁移将学科知识内化于心,从而形成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最终实现培养核心素养承担的重任。此方式与SOLO分类评价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重在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笔者将学习目标的描述从三个层级进行,具体以数据可视化模块内容为例,设置如下表所示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深度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问题解决的目的的深度学习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与关键环节,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典型而简约地经历知识产生的关键过程与环节,在经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科知识在人类历史发展以及实践生活中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深度学习的机制。
1.设置问题链引领活动主线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简单、随意、低效的提问而言的,旨在梳理提炼环环相扣的關键问题形成问题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新知与技能融入其中并不断回溯,推动课堂中的深层次学习活动发生。《数据会说话——数据与信息》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数据,在谈内容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课堂以讲授为主的形式进行。笔者在教学中提炼出“数据是什么”“数据有什么用”“数据怎么采”三个关键问题贯穿课堂活动主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数据、了解数据、收集数据,感悟数据与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的作用以及获取数据的方式。例如,展示著名旅游景点洪崖洞利用智慧景区建设解决客流剧增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在洪崖洞微信公众平台参与互动,感悟大数据的力量;通过提供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如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抓取工具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究获取数据的方式。
2.深度活动与体验探究知识本质
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以文本、视频资源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脚手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策略性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数据有力量——数据采集与编辑》模块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采集数据并以表格的形式按需整理出来。教学中,笔者以调研初中生最喜爱书目为主题开展教学,学生以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清晰呈现为活动主线进行探究。采集数据环节,学生在课下根据个人兴趣以制作调查问卷、查阅文献、利用数据抓取工具采集网页数据、从图书馆调取借阅书目数据等方式进行;获取数据之后,课上在辅助性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对关键知识的讲解的帮助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最终以整理美化后的表格呈现调研结果,并通过作品展示进行小组间的分享交流。整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实践,并通过过程分享与作品展示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在感受数据的力量的同时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3.迁移与应用中模拟社会实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活动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有高阶认知和高阶思维的偶然个体,而是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问题解决和处理的过程,在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并将德育理念渗透其中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有故事——数据可视化》模块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建立图表并且能够选用不同的图表来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结论。大数据时代下,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发现其中的关联性为用户提供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以图表呈现数据是数据可视化的基本途径。随之而来的数据新闻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兴的新闻形式,它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需要经历“准确收集数据—客观分析数据—恰当呈现数据—数据与读者互动”几个阶段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