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根据工厂供电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课程综合性和工程性的特点,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注重课堂教学、加强实验和课程设计、教学与科研实际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优势明显,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供电设计人才。
[关键词]工厂供电技术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56-02
一、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课堂教学
(一)根据教学采用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手段
工厂供电技术主要涉及35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计算、应用研究和运行维护,有着鲜明的工程应用背景。为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形成多样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板书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因此,在引入概念、计算公式时,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在分析解题思路、讲解习题时,在复习总结时,都要采用板书。因为在教师书写时,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对于某些难于用语言描述的概念或者复杂的变化过程,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并富有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手段。如在讲授继电器结构和动作过程时,利用实验室废弃的继电器,给学生演示其动作过程,学生一目了然,要比单凭看书上的图片效果好得多,学生非常感兴趣,概念理解彻底全面。
(二)找寻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加深概念理解
学生初次接触一门专业课时,如果不了解学科、课程的体系结构,就会觉得教学内容纷繁复杂,预习复习没有头绪。因此,在注重教学要点讲授的同时,还要关注内容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第一节课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关注最大的一节课,这节课如果吸引不住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不清楚、目的不明确、学了也不知道能干啥,学生就会觉得无趣,往后要使他们重新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就更难了。因此,在第一节课上,要讲清楚教学内容有哪些、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重点在哪里、教学要求是什么,当然也包括教学内容和课堂纪律各方面的要求。虽然,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内容可能不了解,因此不十分理解内容之间的具体联系,但只要把这种思路方法应用到随后的每一节课上,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在随后的每节课中,首先要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强调本节内容与上节课内容之间的联系,讲完本节内容后,要有总结。这样,每个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原有知识,掌握新知识,又有利于融会贯通。
(三)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能成为一言堂,教师不要做只会看黑板、地板和天花板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反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层次进行提问。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也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当然,提问可以是自问自答,提问在于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和重点,带着问题听课。
其次,小组讨论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可能各有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就不同,这样使教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答疑、角色扮演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二、注重实验和课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内容讲授完之后,随后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由于实验学时的压缩和实物实验的限制,本校设置了实验室实物教学和软件仿真实验环节,实物实验进行的是继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和整定,学生可接触实际设备,掌握和巩固课堂所讲的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对于有些实验,在实验室不方便开展,如电力线路的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和单相试验,不能观察实验现象,只能看到实验结果,可以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来模拟短路现象,既直观,又增加了趣味性。也可以利用Microsoft Visio软件绘制工厂变配电系统的电气接线图。
课程设计设置在讲完课程内容和学生做完课程内实验后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强化供电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课堂上所讲的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综合应用于完成某个实际变电所及厂区配电系统的工程设计,使学生深入了解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首先是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都是假想一个题目,如“某重型机器厂供电系统设计”,然后修改负荷资料、自然条件以及供电电源的主要参数后分配给每位同学。由于题目是假想的,学生完全是闭门造车,根本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差,毕业设计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好的设计题目应该来源于实际,而且不仅仅局限在工厂企业供配电系统,也可以选择居民小区、大型商场或医疗场所。这样既增强了实用性,又可以让选题多样化、工程化,丰富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还要注意引入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和新设备,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课程设计还应该完善考核方法。考核是检验学生的手段和方式,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课程设计成绩包括平时成绩、答辩成绩和报告图纸成绩。在课程设计的初期,要明确考核要求。课程设计期间要加强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最终,课程设计需要通过答辩和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答辩考查学生对课题的熟悉程度、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报告和图纸要求设计方案合理正确、格式规范。通过细化考核方式,可以做到对学生设计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掌控,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避免出现东拼西凑、滥竽充数的现象。 三、与科研实际相结合
对于专业课而言,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是课程的实用性。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点,不重视和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学生就会觉得听课还不如自学,学了没用,也就没兴趣学了。
工厂供电是一门传统的专业课,其中大多数内容变化不大,如负荷计算短电流计算、电力线路的选择和校验、电力设备的选择和校验、继电保护的整定方法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供电系统中来,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做一些专题讲座,增加一些新知识,如供电设备部分,可重点介绍箱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SF6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SF6开关、真空开关和GIS组合电器等新设备,尽量使学生所学与目前供电技术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四、结论
工厂供电课程具有显著的实用和工程特点,因此,无论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来展开。理论课讲授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课,学生接触实际设备,可以巩固课堂内容,增强感性认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手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气CAD设计技能,逐渐具备工程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参与教师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对该领域有整体性理解,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的零距离。总之,通过先理论,后实践,最后应用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具有供电系统设计、管理、运行和维护的全局性、综合性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专业的工厂供电课程,在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和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研究团队,在教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供电设计人才。但在技术日新月异、市场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学改革还应不断深化、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加强教师自身建设,争取培养出更优秀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唐志平. 供配电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版), 2008.
[2] Chen Yan, Du Yong-dui, Ma Chun-ya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of motor and drive[C].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inton Press, 2010: 980-980.
[3] 张松兰.MATLAB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分析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1,30(10):76-79.
[4] 樊晓勇,孙风栋,宋桂娟.数据库原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
[5] 戴革林.构建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
[责任编辑:绿 洲]
[关键词]工厂供电技术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56-02
一、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课堂教学
(一)根据教学采用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手段
工厂供电技术主要涉及35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计算、应用研究和运行维护,有着鲜明的工程应用背景。为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形成多样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板书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因此,在引入概念、计算公式时,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在分析解题思路、讲解习题时,在复习总结时,都要采用板书。因为在教师书写时,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对于某些难于用语言描述的概念或者复杂的变化过程,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并富有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手段。如在讲授继电器结构和动作过程时,利用实验室废弃的继电器,给学生演示其动作过程,学生一目了然,要比单凭看书上的图片效果好得多,学生非常感兴趣,概念理解彻底全面。
(二)找寻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加深概念理解
学生初次接触一门专业课时,如果不了解学科、课程的体系结构,就会觉得教学内容纷繁复杂,预习复习没有头绪。因此,在注重教学要点讲授的同时,还要关注内容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第一节课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关注最大的一节课,这节课如果吸引不住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不清楚、目的不明确、学了也不知道能干啥,学生就会觉得无趣,往后要使他们重新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就更难了。因此,在第一节课上,要讲清楚教学内容有哪些、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重点在哪里、教学要求是什么,当然也包括教学内容和课堂纪律各方面的要求。虽然,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内容可能不了解,因此不十分理解内容之间的具体联系,但只要把这种思路方法应用到随后的每一节课上,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在随后的每节课中,首先要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强调本节内容与上节课内容之间的联系,讲完本节内容后,要有总结。这样,每个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原有知识,掌握新知识,又有利于融会贯通。
(三)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能成为一言堂,教师不要做只会看黑板、地板和天花板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反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层次进行提问。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也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当然,提问可以是自问自答,提问在于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和重点,带着问题听课。
其次,小组讨论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可能各有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就不同,这样使教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答疑、角色扮演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二、注重实验和课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内容讲授完之后,随后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由于实验学时的压缩和实物实验的限制,本校设置了实验室实物教学和软件仿真实验环节,实物实验进行的是继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和整定,学生可接触实际设备,掌握和巩固课堂所讲的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对于有些实验,在实验室不方便开展,如电力线路的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和单相试验,不能观察实验现象,只能看到实验结果,可以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来模拟短路现象,既直观,又增加了趣味性。也可以利用Microsoft Visio软件绘制工厂变配电系统的电气接线图。
课程设计设置在讲完课程内容和学生做完课程内实验后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强化供电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课堂上所讲的理论计算和设计方法综合应用于完成某个实际变电所及厂区配电系统的工程设计,使学生深入了解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首先是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都是假想一个题目,如“某重型机器厂供电系统设计”,然后修改负荷资料、自然条件以及供电电源的主要参数后分配给每位同学。由于题目是假想的,学生完全是闭门造车,根本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差,毕业设计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好的设计题目应该来源于实际,而且不仅仅局限在工厂企业供配电系统,也可以选择居民小区、大型商场或医疗场所。这样既增强了实用性,又可以让选题多样化、工程化,丰富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还要注意引入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和新设备,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课程设计还应该完善考核方法。考核是检验学生的手段和方式,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课程设计成绩包括平时成绩、答辩成绩和报告图纸成绩。在课程设计的初期,要明确考核要求。课程设计期间要加强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最终,课程设计需要通过答辩和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答辩考查学生对课题的熟悉程度、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报告和图纸要求设计方案合理正确、格式规范。通过细化考核方式,可以做到对学生设计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掌控,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避免出现东拼西凑、滥竽充数的现象。 三、与科研实际相结合
对于专业课而言,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是课程的实用性。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点,不重视和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学生就会觉得听课还不如自学,学了没用,也就没兴趣学了。
工厂供电是一门传统的专业课,其中大多数内容变化不大,如负荷计算短电流计算、电力线路的选择和校验、电力设备的选择和校验、继电保护的整定方法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供电系统中来,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做一些专题讲座,增加一些新知识,如供电设备部分,可重点介绍箱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SF6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SF6开关、真空开关和GIS组合电器等新设备,尽量使学生所学与目前供电技术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四、结论
工厂供电课程具有显著的实用和工程特点,因此,无论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来展开。理论课讲授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课,学生接触实际设备,可以巩固课堂内容,增强感性认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手册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气CAD设计技能,逐渐具备工程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参与教师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对该领域有整体性理解,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的零距离。总之,通过先理论,后实践,最后应用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具有供电系统设计、管理、运行和维护的全局性、综合性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专业的工厂供电课程,在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和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研究团队,在教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供电设计人才。但在技术日新月异、市场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学改革还应不断深化、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加强教师自身建设,争取培养出更优秀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唐志平. 供配电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版), 2008.
[2] Chen Yan, Du Yong-dui, Ma Chun-ya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of motor and drive[C].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inton Press, 2010: 980-980.
[3] 张松兰.MATLAB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分析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1,30(10):76-79.
[4] 樊晓勇,孙风栋,宋桂娟.数据库原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
[5] 戴革林.构建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
[责任编辑:绿 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