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冬令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标;思考
2010年2月,笔者作为北京市通用技术现状调研项目组的一员参加了“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选修模块冬令营”活动。本次冬令营旨在探索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的开设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资源,使普教与职教相结合,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冬令营共有四个教学选修展示模块,分别是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悬臂梁设计制作模块、服装及其设计模块和书架设计制作模块,这四个教学模块分别在四个教学展示点进行。笔者参加的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因此,本文对于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冬令营活动的思考,仅从服装及其设计模块进行。
冬令营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了学生自身技术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明确指出,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提高自身技术素养的角度学习服装设计,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流程、系统等思想方法,感受服装设计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深对技术的人文性的领悟。
本次冬令营活动中,基本符合课标中关于服装及设计模块的要求,通过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冬令营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教师讲完第一节《“绣虎雕龙”迎新春》以后,学生就进入自己设计改造服装的构思阶段。学生围绕虎年新春这个主题,利用学校准备好的材料,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向主讲老师和自己的带队老师请教,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自主探究的能力。
2.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技术课中关于“以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的充分体现。学生初步做好自己的设计方案后,老师再给学生讲授《服装的造型设计》一课,内容包括装饰方法和服装设计的美学原则,之后还有工艺老师教授给学生们缝补、粘贴和熨烫的基本工艺。同学们制作的过程是把设计思想实物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找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把问题解决。学生从一开始的穿针引线到缝补、粘贴、熨烫,直至整个作品成形,都是教师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们一针一线缝的结果。冬令营结束后,一位学生说:“以后可以把自己的衣服改造得与众不同了。”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增强。
3.自主合作能力。
在设计之初,学生们能给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在制作过程中一些工艺无法由一个人单独完成,他们就会自觉地组成一个小组,相互协作来完成,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主合作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
本次冬令营的最大的成功在于,它关注了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首先,冬令营先让学生从情感态度上得到了参与。从我们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各学校来参加冬令营的学生都是对这个冬令营相关模块的活动十分感兴趣的同学,这就给冬令营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帮助学生,有的学生看到其他的同学已经做好了,而自己的作品还有许多细节没有设计,情绪有点低落,想要放弃作品的制作,带队老师及时观察到这名学生的情绪变化,给学生以鼓励,帮助这们学习完成了作品,结果这名学生的作品十分符合主题,并且制作工艺和材料也与众不同,成为一件优秀的作品,这名学生也因此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打造专业化的技术体验流程
在本次冬令营活动的服装模块活动中,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专业化的平台。从服装改造到最后的作品展示,无不体现出其专业性。最让学生兴奋的环节要属作品展示了,经过两天的努力,学生们的服装改造工作都已经完成,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动态展示的机会,学生们在T台上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们这几天努力成果的展示,也是对所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
冬令营存在的问题
本次冬令营是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第一次开营,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的要求:通过服装设计及制作模块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的关系;初步学会简单服装的造型设计;学会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学会生活中的着装设计;能设计具有个性化的简单服装,形成衣着审美意识。教学中应强调简便易得的服装材料(如旧衣或纸模等)的利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实践和动手创作的机会,以加强审美、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次冬令营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这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体现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讲完第一课后,显得很兴奋,在设计教师的指导下,都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就开始动手制作了。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少了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的环节。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的课程,它是以学生的设计过程为体现的,这时,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的环节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学生在整个做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了做设计图过程,出现了在“做中想,想中做,边想边做”的情况,导致有的学生的思路不够清晰,作品做到一半的时候就做不下去。可见设计思想图纸化对于学生制作出作品的重要性。
二、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实践和和创作的机会
冬令营活动中,学生在粘贴、简单的缝补,以及胶枪的使用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是,对于电动缝纫机的使用、熨烫等高级技能的学习则是浅尝辄止,这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也是因为冬令营时间有限,要想学到所有的技能是较难实现的。由于时间太仓促,学生的基础没有打牢,冬令营从开营到结束只经过了两天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设计、制作、训练、展示的环节,时间非常的紧张。因此,学生没有全面学习到服装的基本的技能,比如对面料的认识、服装的设计方法、服装的造型设计等,以及对服装制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和裁剪的技能。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冬令营活动结束后,就没有更多的技能上的收获,学生获得的只是一次经历,而没有学到真正的、可用于生活的技能。
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我们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安全因素、教学计划和时间因素等。要想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做的活动中去,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作品每一个细节的制作中。
总体来讲,本次通用技术冬令营活动还是很成功的。在活动中,教学通过一体化的有序安排,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学形式上,教师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中学、学中教”。教师们寓教于乐,学生们在乐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同时,本次活动也促进了校际间的了解、交流与合作。
本次冬令营活动是一次职业技能的体验之旅,让学生体验到了技术改变生活的乐趣。同时,本次冬令营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一门社会课。学生在这里收获到了充实、快乐和真正的技能。■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标;思考
2010年2月,笔者作为北京市通用技术现状调研项目组的一员参加了“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选修模块冬令营”活动。本次冬令营旨在探索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的开设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资源,使普教与职教相结合,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冬令营共有四个教学选修展示模块,分别是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悬臂梁设计制作模块、服装及其设计模块和书架设计制作模块,这四个教学模块分别在四个教学展示点进行。笔者参加的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因此,本文对于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冬令营活动的思考,仅从服装及其设计模块进行。
冬令营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了学生自身技术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明确指出,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提高自身技术素养的角度学习服装设计,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流程、系统等思想方法,感受服装设计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深对技术的人文性的领悟。
本次冬令营活动中,基本符合课标中关于服装及设计模块的要求,通过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冬令营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教师讲完第一节《“绣虎雕龙”迎新春》以后,学生就进入自己设计改造服装的构思阶段。学生围绕虎年新春这个主题,利用学校准备好的材料,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积极向主讲老师和自己的带队老师请教,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自主探究的能力。
2.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技术课中关于“以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的充分体现。学生初步做好自己的设计方案后,老师再给学生讲授《服装的造型设计》一课,内容包括装饰方法和服装设计的美学原则,之后还有工艺老师教授给学生们缝补、粘贴和熨烫的基本工艺。同学们制作的过程是把设计思想实物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找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把问题解决。学生从一开始的穿针引线到缝补、粘贴、熨烫,直至整个作品成形,都是教师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们一针一线缝的结果。冬令营结束后,一位学生说:“以后可以把自己的衣服改造得与众不同了。”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增强。
3.自主合作能力。
在设计之初,学生们能给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在制作过程中一些工艺无法由一个人单独完成,他们就会自觉地组成一个小组,相互协作来完成,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主合作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
本次冬令营的最大的成功在于,它关注了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首先,冬令营先让学生从情感态度上得到了参与。从我们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各学校来参加冬令营的学生都是对这个冬令营相关模块的活动十分感兴趣的同学,这就给冬令营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帮助学生,有的学生看到其他的同学已经做好了,而自己的作品还有许多细节没有设计,情绪有点低落,想要放弃作品的制作,带队老师及时观察到这名学生的情绪变化,给学生以鼓励,帮助这们学习完成了作品,结果这名学生的作品十分符合主题,并且制作工艺和材料也与众不同,成为一件优秀的作品,这名学生也因此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打造专业化的技术体验流程
在本次冬令营活动的服装模块活动中,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专业化的平台。从服装改造到最后的作品展示,无不体现出其专业性。最让学生兴奋的环节要属作品展示了,经过两天的努力,学生们的服装改造工作都已经完成,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动态展示的机会,学生们在T台上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们这几天努力成果的展示,也是对所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
冬令营存在的问题
本次冬令营是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第一次开营,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的要求:通过服装设计及制作模块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的关系;初步学会简单服装的造型设计;学会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学会生活中的着装设计;能设计具有个性化的简单服装,形成衣着审美意识。教学中应强调简便易得的服装材料(如旧衣或纸模等)的利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实践和动手创作的机会,以加强审美、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次冬令营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这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体现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讲完第一课后,显得很兴奋,在设计教师的指导下,都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就开始动手制作了。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少了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的环节。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的课程,它是以学生的设计过程为体现的,这时,用服装结构图表达服装设计意图的环节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学生在整个做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了做设计图过程,出现了在“做中想,想中做,边想边做”的情况,导致有的学生的思路不够清晰,作品做到一半的时候就做不下去。可见设计思想图纸化对于学生制作出作品的重要性。
二、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实践和和创作的机会
冬令营活动中,学生在粘贴、简单的缝补,以及胶枪的使用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是,对于电动缝纫机的使用、熨烫等高级技能的学习则是浅尝辄止,这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也是因为冬令营时间有限,要想学到所有的技能是较难实现的。由于时间太仓促,学生的基础没有打牢,冬令营从开营到结束只经过了两天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设计、制作、训练、展示的环节,时间非常的紧张。因此,学生没有全面学习到服装的基本的技能,比如对面料的认识、服装的设计方法、服装的造型设计等,以及对服装制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和裁剪的技能。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冬令营活动结束后,就没有更多的技能上的收获,学生获得的只是一次经历,而没有学到真正的、可用于生活的技能。
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我们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安全因素、教学计划和时间因素等。要想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做的活动中去,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作品每一个细节的制作中。
总体来讲,本次通用技术冬令营活动还是很成功的。在活动中,教学通过一体化的有序安排,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学形式上,教师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中学、学中教”。教师们寓教于乐,学生们在乐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同时,本次活动也促进了校际间的了解、交流与合作。
本次冬令营活动是一次职业技能的体验之旅,让学生体验到了技术改变生活的乐趣。同时,本次冬令营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一门社会课。学生在这里收获到了充实、快乐和真正的技能。■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