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案例:
又到了户外游戏时间,当我说到请排着“小火车”去外面做游戏,孩子们立刻呼啦啦地排起了长长的“火车”,新来的三个孩子也不含糊,边哭边挤进“小火车”。随着律动音乐的响起,孩子们开始模仿小动物的活动,有的是小青蛙捉害虫,有的是小兔子吃萝卜,有的是小鸟跳舞,有的是小蜜蜂采花蜜……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几个孩子还创造出不少花样:恐龙嗷呜吼、小狗摇尾巴等。游戏中的孩子各个灿烂无比,抹鼻子的三个小家伙压根儿忘记了哭这回事了。
十分钟后,孩子们的兴趣度明显下降,我正在思考需要转换游戏了,心心跑过来对我说:“我不要玩啦!”我灵机一动,大声说:“我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我要捉小动物啦!啊呜!”孩子们先是一愣,心心最先反应过来,尖叫着跑远,随即孩子们四散跑开,我知道新的游戏开始了!配班的杨老师快速蹲在塑胶操场的红圈里喊道:“这里是小动物的家,快回家就安全喽!”孩子们快速地跑进圆圈蹲下。我灰溜溜地说:“哎,什么也没抓到!让我回家休息一下吧!”杨老师带着孩子们重新返回游戏场地自由活动。这时,我用粗粗的声音低沉地说:“休息好了重新出发,这次一定要抓只小兔子回家尝尝!”孩子们又一次尖叫着往 “家”跑,突然传来了哭声:“哇!我要妈妈!不要大老虎!”原来恩熙被我这大老虎吓哭了。我立刻停下追逐的脚步,说 “哎!今天真不幸运,一只小兔子都没抓到,回家休息一下。”孩子们欢呼雀跃,恩熙还是哭声不断。
我停下游戏抱住恩熙说:“现在赵老师不是大老虎,一会儿玩游戏的时候才是。你害怕大老虎是吧?一会儿玩游戏的时候杨老师会保护你,不会让大老虎抓到你,好吗?”恩熙还是小声哭泣,我正在思考要不要停下游戏,虫虫挤过来说:“猎人是专门抓大老虎的!让恩熙当猎人吧,给恩熙一支猎枪他就不怕了!”此时恩熙不哭了,我问他:“可以吗,恩熙?”恩熙使劲地点点头,于是我假装将一只手指比划的虚拟枪交给了他。随后的游戏中恩熙先是紧紧拉着杨老师的手,慢慢地他放开手不再紧张,再后来就逐渐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了。
几次游戏之后,虫虫跑过来拉着我的手,大声说:“我也想当大老虎!”对于孩子的主动请缨我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问他:“你一个人当还是和我一起当?”他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说:“咱们一起当大老虎!”于是两只老虎开始合力围追堵截猎物。两次之后,虫虫开始提出游戏更改意见:“这次你在家休息,我一个人去抓小兔子!”虫虫的示范游戏很成功,接下来好几个孩子陆续要求当大老虎……就这样,游戏的玩法在孩子们的不断尝试中更新、深入,越来越好玩!
游戏后记:
游戏的过程被我们班的崔老师在家长群里进行了视频直播,下班后我才看到群里家长们的热评,如“这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形象,感谢老师带着孩子们这么疯玩,孩子们不喜欢才怪!”“在游戏中孩子的表情跟玩玩具时的表情大不一样啊!以后也得跟孩子这么玩!希望老师以后能把你们这‘教科书’级的视频多发点让我们学学!”“我儿子回到家指挥着全家人在院子里玩了半个多小时,他爷爷说真锻炼身体啊!”……家长的反馈让我既开心又感动。
第二天一大早,虫虫就拿着一把玩具枪来了,“赵老师,今天我们玩大老虎,恩熙就有真的猎枪了!”户外活动时,我一说拉小火车,孩子们就开始欢呼:“哦!要玩大老虎了!”于是,这个游戏在之后的几天里不断重复、不断刷新。
教师视角看游戏:
1.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影响着幼儿的游戏精神和游戏质量
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这次的游戏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幼儿天生就是游戏的高手,陪伴幼儿童年的幼儿教师,自然需要同时具有游戏精神,教师需要向幼儿虚心学习这种游戏精神。
分析这场让我和幼儿意犹未尽的游戏全程,我觉得作为教师,我在三个方面的游戏转化和深入对游戏有了推进作用。
(1)引导幼儿进入“我是游戏小主人”的体验。游戏是室外韵律活动,随着我的动物形象转换,幼儿兴味盎然,一句“还想成为什么小动物”,让幼儿开启了形象创作的高潮,恐龙嗷呜吼、小狗摇尾巴等十余种动物形象让我佩服这群小不点的游戏想象力。就这样,简单的模仿游戏自然而然转化为幼儿自己的游戏,自创的动物形象让幼儿觉得自己就是游戏的主角。
(2)转换游戏的时机适宜,使游戏得以深入。在幼儿兴趣降低,游戏即将结束的瞬间,我的一句“我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我要捉小动物啦!啊呜!”让幼儿从音乐游戏转化为角色游戏,掀起了游戏的第二个高潮阶段。
(3)顺应幼儿的游戏建议,与幼儿一同建构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小班幼儿以模仿游戏为主,这也是游戏开始之前我的预设游戏理念,但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不断冒出来的游戏建议,比如虫虫建议让恩熙拿上猎枪当猎人,他和我一起当大老虎等,这些建议的采纳使游戏的角色和内容越来越丰富,游戏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让游戏越来越好玩。
2.关注并解读游戏中的幼儿,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
重新审视游戏中的不同幼儿,让我对组织游戏的策略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定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差异并给予有效的回应。这场游戏中,大部分幼儿体验着“教师导演”下的游戏带给自己的单纯快乐,个案幼儿有两个:恩熙和虫虫。同化在游戏情节中的恩熙有些胆小,听到大老虎来了,其他小朋友尖叫着四散跑开,恩熙却吓得哭喊起来,我的策略是暂时停下游戏,用拥抱的动作、解释安慰的语言给幼儿安全的依靠,并让配班老师做他的保护神,这一策略缓解了他对游戏角色的畏惧。尤其是在虫虫提出来让恩熙拿着猎枪的建议后,从他的表情里一下子看到了勇气。虫虫是个具备领袖风范的游戏小精灵,他的建议处处透露着对游戏的投入和创意,我的采纳让他更深入地沉浸在体验和创新的高效循环中。在这里我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虫虫的建议,我可能会采取结束整个游戏或者请配班老师带恩熙离开游戏现场两种策略来缓解恩熙的畏惧心理,现在想来我的策略都属于“逃避型”,而虫虫的建议却属于高效的“进取型”。游戏中的幼儿给我上了一课: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不只是幼儿的,更是老师的!
3.让游戏直播成为优化师幼关系、家园关系的重要途徑
视频直播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只是为了缓解家长们的入园焦虑,让他们看到没有他们的陪伴,幼儿依然可以玩得很好,进而放心。从家长们在班级群里积极热情的讨论看来,其作用远不止于此,一场游戏既再现了幼儿园里的游戏现场,再现了老师和幼儿的游戏状态,也让家长感受到游戏带给幼儿的快乐体验,同时思考游戏对亲子关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家园之间的信任关系,这对优化家园关系是个重大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元手段,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关注的一大阵地。
会玩的幼儿机灵,会玩的教师受欢迎,会玩还善于思考的教师更具专业性。未来的工作中,做一个具有游戏精神,善于在游戏中读懂并向幼儿学习游戏精神的教师将是每一位优秀幼儿教师的不懈追求!
又到了户外游戏时间,当我说到请排着“小火车”去外面做游戏,孩子们立刻呼啦啦地排起了长长的“火车”,新来的三个孩子也不含糊,边哭边挤进“小火车”。随着律动音乐的响起,孩子们开始模仿小动物的活动,有的是小青蛙捉害虫,有的是小兔子吃萝卜,有的是小鸟跳舞,有的是小蜜蜂采花蜜……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几个孩子还创造出不少花样:恐龙嗷呜吼、小狗摇尾巴等。游戏中的孩子各个灿烂无比,抹鼻子的三个小家伙压根儿忘记了哭这回事了。
十分钟后,孩子们的兴趣度明显下降,我正在思考需要转换游戏了,心心跑过来对我说:“我不要玩啦!”我灵机一动,大声说:“我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我要捉小动物啦!啊呜!”孩子们先是一愣,心心最先反应过来,尖叫着跑远,随即孩子们四散跑开,我知道新的游戏开始了!配班的杨老师快速蹲在塑胶操场的红圈里喊道:“这里是小动物的家,快回家就安全喽!”孩子们快速地跑进圆圈蹲下。我灰溜溜地说:“哎,什么也没抓到!让我回家休息一下吧!”杨老师带着孩子们重新返回游戏场地自由活动。这时,我用粗粗的声音低沉地说:“休息好了重新出发,这次一定要抓只小兔子回家尝尝!”孩子们又一次尖叫着往 “家”跑,突然传来了哭声:“哇!我要妈妈!不要大老虎!”原来恩熙被我这大老虎吓哭了。我立刻停下追逐的脚步,说 “哎!今天真不幸运,一只小兔子都没抓到,回家休息一下。”孩子们欢呼雀跃,恩熙还是哭声不断。
我停下游戏抱住恩熙说:“现在赵老师不是大老虎,一会儿玩游戏的时候才是。你害怕大老虎是吧?一会儿玩游戏的时候杨老师会保护你,不会让大老虎抓到你,好吗?”恩熙还是小声哭泣,我正在思考要不要停下游戏,虫虫挤过来说:“猎人是专门抓大老虎的!让恩熙当猎人吧,给恩熙一支猎枪他就不怕了!”此时恩熙不哭了,我问他:“可以吗,恩熙?”恩熙使劲地点点头,于是我假装将一只手指比划的虚拟枪交给了他。随后的游戏中恩熙先是紧紧拉着杨老师的手,慢慢地他放开手不再紧张,再后来就逐渐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了。
几次游戏之后,虫虫跑过来拉着我的手,大声说:“我也想当大老虎!”对于孩子的主动请缨我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问他:“你一个人当还是和我一起当?”他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说:“咱们一起当大老虎!”于是两只老虎开始合力围追堵截猎物。两次之后,虫虫开始提出游戏更改意见:“这次你在家休息,我一个人去抓小兔子!”虫虫的示范游戏很成功,接下来好几个孩子陆续要求当大老虎……就这样,游戏的玩法在孩子们的不断尝试中更新、深入,越来越好玩!
游戏后记:
游戏的过程被我们班的崔老师在家长群里进行了视频直播,下班后我才看到群里家长们的热评,如“这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形象,感谢老师带着孩子们这么疯玩,孩子们不喜欢才怪!”“在游戏中孩子的表情跟玩玩具时的表情大不一样啊!以后也得跟孩子这么玩!希望老师以后能把你们这‘教科书’级的视频多发点让我们学学!”“我儿子回到家指挥着全家人在院子里玩了半个多小时,他爷爷说真锻炼身体啊!”……家长的反馈让我既开心又感动。
第二天一大早,虫虫就拿着一把玩具枪来了,“赵老师,今天我们玩大老虎,恩熙就有真的猎枪了!”户外活动时,我一说拉小火车,孩子们就开始欢呼:“哦!要玩大老虎了!”于是,这个游戏在之后的几天里不断重复、不断刷新。
教师视角看游戏:
1.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影响着幼儿的游戏精神和游戏质量
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这次的游戏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幼儿天生就是游戏的高手,陪伴幼儿童年的幼儿教师,自然需要同时具有游戏精神,教师需要向幼儿虚心学习这种游戏精神。
分析这场让我和幼儿意犹未尽的游戏全程,我觉得作为教师,我在三个方面的游戏转化和深入对游戏有了推进作用。
(1)引导幼儿进入“我是游戏小主人”的体验。游戏是室外韵律活动,随着我的动物形象转换,幼儿兴味盎然,一句“还想成为什么小动物”,让幼儿开启了形象创作的高潮,恐龙嗷呜吼、小狗摇尾巴等十余种动物形象让我佩服这群小不点的游戏想象力。就这样,简单的模仿游戏自然而然转化为幼儿自己的游戏,自创的动物形象让幼儿觉得自己就是游戏的主角。
(2)转换游戏的时机适宜,使游戏得以深入。在幼儿兴趣降低,游戏即将结束的瞬间,我的一句“我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我要捉小动物啦!啊呜!”让幼儿从音乐游戏转化为角色游戏,掀起了游戏的第二个高潮阶段。
(3)顺应幼儿的游戏建议,与幼儿一同建构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小班幼儿以模仿游戏为主,这也是游戏开始之前我的预设游戏理念,但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不断冒出来的游戏建议,比如虫虫建议让恩熙拿上猎枪当猎人,他和我一起当大老虎等,这些建议的采纳使游戏的角色和内容越来越丰富,游戏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让游戏越来越好玩。
2.关注并解读游戏中的幼儿,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
重新审视游戏中的不同幼儿,让我对组织游戏的策略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定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差异并给予有效的回应。这场游戏中,大部分幼儿体验着“教师导演”下的游戏带给自己的单纯快乐,个案幼儿有两个:恩熙和虫虫。同化在游戏情节中的恩熙有些胆小,听到大老虎来了,其他小朋友尖叫着四散跑开,恩熙却吓得哭喊起来,我的策略是暂时停下游戏,用拥抱的动作、解释安慰的语言给幼儿安全的依靠,并让配班老师做他的保护神,这一策略缓解了他对游戏角色的畏惧。尤其是在虫虫提出来让恩熙拿着猎枪的建议后,从他的表情里一下子看到了勇气。虫虫是个具备领袖风范的游戏小精灵,他的建议处处透露着对游戏的投入和创意,我的采纳让他更深入地沉浸在体验和创新的高效循环中。在这里我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虫虫的建议,我可能会采取结束整个游戏或者请配班老师带恩熙离开游戏现场两种策略来缓解恩熙的畏惧心理,现在想来我的策略都属于“逃避型”,而虫虫的建议却属于高效的“进取型”。游戏中的幼儿给我上了一课: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不只是幼儿的,更是老师的!
3.让游戏直播成为优化师幼关系、家园关系的重要途徑
视频直播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只是为了缓解家长们的入园焦虑,让他们看到没有他们的陪伴,幼儿依然可以玩得很好,进而放心。从家长们在班级群里积极热情的讨论看来,其作用远不止于此,一场游戏既再现了幼儿园里的游戏现场,再现了老师和幼儿的游戏状态,也让家长感受到游戏带给幼儿的快乐体验,同时思考游戏对亲子关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家园之间的信任关系,这对优化家园关系是个重大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元手段,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关注的一大阵地。
会玩的幼儿机灵,会玩的教师受欢迎,会玩还善于思考的教师更具专业性。未来的工作中,做一个具有游戏精神,善于在游戏中读懂并向幼儿学习游戏精神的教师将是每一位优秀幼儿教师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