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负性标签 塑造幼儿健全人格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里的“性格”说的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能代表个体特点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生存环境、家庭教育等后天因素影响很大,它一旦形成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高智商,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应该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而人格是否健全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格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6岁左右人格基本定型,以后就很难再改变。而幼儿期,主要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的,父母如何对待幼儿,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幼儿对待自己以及对待他人的方式,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负性标签作为父母语言暴力的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幼儿人格塑造的影响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然而却还没有引起父母的清楚认识和高度重视。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本文将从标签效应及负性标签的概念入手,通过负性标签对幼儿身心伤害的作用机理,阐明父母使用负性标签对幼儿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就父母如何控制情绪、避免使用负性标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变,塑造幼儿健全人格。
  一、什么是负性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标签效应。“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积极正面的标签会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而消极负性的标签则不利于健全人格塑造。
  通俗地说,负性标签就是成人给儿童随意“扣帽子”。比如,幼儿喜欢随手丢玩具,家长往往不是耐心地培养他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而是批评他“你这个大懒虫”;再如,有的孩子天生好动,家长就训斥他“多动症”,而不是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家长带着孩子看到亲朋好友,就赶紧说“快向叔叔阿姨问好”,可是孩子往往因为怕生而不去打招呼,这时父母就会解释道“我家孩子就是胆小内向”等等。父母不经意说出的这些话语看似比较温和,却像一把刀伤害着幼儿的心灵,这就是我们说的贴标签行为。
  殊不知,贴标签容易,撕标签难,当家长给幼儿贴上这些标签后,幼儿就会被标签牢牢粘住,久而久之,幼儿可能如父母所说的越来越懒,越来越好动,越来越胆小内向……负性标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它是怎样对幼儿产生伤害的呢?
  二、负性标签如何影响幼儿的人格塑造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自我意识比较薄弱,对自己的认知是获得性的,也就是说,别人怎么看他,他就怎么认可自己。幼儿很容易以为自己就是别人口中所说的那样,并会不自觉地朝着别人所给予的评价方向发展。负面标签就是这样,不仅影响到了幼儿的感受,也影响到了幼儿的行为,幼儿可能真的就会禁锢到这个负面角色里,向这些负面标签的方向去成长。
  以一个幼儿是怎样形成自卑人格为例,来看看父母对幼儿的负性标签是怎样影响幼儿的人格形成的:当幼儿刚开始没有做好一件事的时候,或许是幼儿还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父母应该允许幼儿做得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误,而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可是常常由于家长的急躁,不能换位思考,或者是为了采用负面激励,让幼儿向好的方面努力,就会很情绪化地脱口而出:“你怎么那么笨呢?”“笨得像头猪!”一开始,幼儿可能还不接受,后来又犯了错,父母还是这样说。当总是被家长说成笨孩子时,他慢慢地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進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并不断放大自己的糟糕表现,不断自我论证,渐渐地自己也相信自己笨得像猪,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习得性无助”。幼儿一旦被这种心态缠住,就不再是用尽全力去争取成功,而是自我设限,固步自封,认为自己就是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行,最后逐渐形成自卑的人格特质。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负性标签对身心的伤害远不止此,小到形成心理问题,大到杀人犯罪。曾经有一位女大学生咨询者,说起自己小时候特别爱唱歌,可是有一次母亲却说:“五音不全,还要唱歌?”从那时起,她再没有唱过一次歌。来自沈阳心理研究所对青少年犯的采访中曾报道,一名青少年,因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常把怨气撒在他身上,骂他“怎么不去死”。后来他在给人洗头时将顾客烫伤,被理发店老板骂“怎么不去死”,这点燃了他埋藏心底的恨意,最后他用匕首将店主杀害。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因父母一句无心的话而造成的悲剧却屡屡发生,让人触目惊心。所以,父母在每一次试图用负性标签来教育幼儿时,请先想想它会对幼儿造成的各种伤害,千万不要轻意将那些伤人的话和负面评价说出口。
  三、防止负性标签,塑造幼儿健全人格
  治标先治本,要想幼儿改变,父母首先要改变。负性标签对幼儿的伤害如此大,那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该如何防止使用负性标签,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呢?
  1.保持界限感
  父母随意打骂幼儿,其实是没有界限感的表现。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所以我想怎样就怎样。比如,有一次我在门诊就医,恰好遇到一位父亲带儿子来看病,大夫说需要打一针,儿子哭喊着执意不打,父亲失去耐心后气急败坏地说:“看你那点出息,不像个男子汉,真是丢人。”当孩子还是坚持不打针时,父亲一记耳光打得孩子嘴角流出了血。这位父亲之所以这样对待儿子,就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他不争气、懦弱,就是丢自己的人,所以恼羞成怒,这就是父母没有界限感的表现。
  要保持界限感,就要尊重幼儿,能换位思考平等地对待幼儿,把幼儿看作一个独立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在面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父母应冷静思考,就事论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给予幼儿真正的帮助,而不是给幼儿扣一个沉重的帽子。
  2.巧用“标签效应”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多去寻找和肯定幼儿的优点,而不是指责和强化幼儿的负面行为。标签效应告诉我们,正面标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引导作用。因此,父母可以给幼儿贴上勇敢、坚强、认真、细心等正面标签。例如,当幼儿帮成人做家务时,你可以表扬他:“你真是个勤快的孩子,能帮助妈妈做事情啦!”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也使幼儿有了成就感,树立起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幼儿“好”的行为,促使幼儿向好的方面发展,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所以做父母的,要擅用“标签效应”,不断寻找机会让幼儿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3.用行动影响幼儿
  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所以,想让幼儿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给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果父母在教育幼儿时随意就贴负性标签“你看你做事情那个毛手毛脚的样子”,可是自己一遇到事儿,就沉不住气,就急躁焦虑压力大,那么幼儿学到的仍然是遇事不能沉着冷静,仍然是毛手毛脚,父母这样的示范就对幼儿没有意义。所以,父母不要轻意说出不该说的话,要想让幼儿成为你希望的样子,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幼儿。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曾经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幼儿一生的影响力。”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幼儿,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总会在不经意间,给幼儿施加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负性标签就是这样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希望父母牢记,凡事客观对待,不要让负性标签成为限制幼儿成长的枷锁。防止负性标签,从幼儿做起,从现在做起!
其他文献
高平市野川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地处偏远山区,建园以来,一直致力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助推乡镇幼教沿着公益性、普惠性、优质性稳步前行,保障当地幼儿从“入园难”“有园上”向“上好园”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虽然经历了诸多困难,但也得到了诸多支持。  刚建园时资金不足,许多设施设备跟不上,教育局对我们乡镇中心园进行了经费倾斜,使“促进教育公平,目光投向墙角处”这一理念落地、生根、发芽。  教师队伍是幼儿园
期刊
2019年4月2日,本刊记者前往晋城市教育局,对基教科学前教育负责人文三红就当地片区教研开展情况做了深入采访。文老师就晋城市片区教研发展的相关情况娓娓道来,从晋城市片区教研的引领到各县区幼儿园实际开展的情况,由点及面地为我们呈现了晋城市网格状的片区教研情况。文老师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以及务实的态度,让我们心生敬意。  晋城市教育局领导及学前工作的负责人带领县(市、区)幼教干部积极响应《山西省第三期学前
期刊
做微教研如作诗,篇幅虽短小却立意深远。诗人作诗或惊叹于风光美景,或抒发家国情怀,或醉心田园风光,但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当微教研遇到一批用心的教师,便被注入了源头活水,动力十足。  一、微小时间里,现场研讨,快速解决  微教研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化零为整,提高效率,助力教师快速解决当下问题。如在我园“阳光体育”活动
期刊
带着思考和问题学习虽然累,但总会是有收获的,当学习内容和头脑中的思索相互碰撞时,便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次接地气的培训内容,学前教育政策解读、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以及实地观摩教研活动等,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引领性,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学习过程,也是一场“美味”的教育盛宴,让我感悟颇丰。  一、组建学习共同体,探索个性化教研  在园本教研方面,我们确实有所落后,每周除固定研讨周计划、月
期刊
对于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教研来说,一人说,众人听,统一规范下集体顺从的研讨局面,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研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事,而应该激活每位教师的潜力,让每位教师都可以发出自己的专业声音,成为教研的主要参与者。要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必须通过调节对教师的合理配置,建立多渠道的教研模式,扩大教师敢于发声、愿意发声的平台来提升教研的有效性。在这样的理念下,我
期刊
忻府区卢野中心幼儿园是忻州市忻府区一所乡镇中心园。从2012年的12名幼儿发展到现在280名幼儿,这一路走来,我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蜕变。  一、多方协力促进幼儿园发展  (一)办园条件是前提,多方筹措,力求配齐  根据实际情况,我园制定了科学的建设改造目标。但“有钱的家好当,无米的炊难为”“只有栽得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办法只有“用脑、用脚、用嘴”。我们努力地工作,严谨地建设规划,获得了
期刊
“十五”期间我区作为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试验区,在市教委、早教所的指导下,我们组建了以不同类型的九所市、区级《纲要》试点园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学习与研究,共同的经历使置身于这一团队中每一位参与者,无不有感于学习共同体带给我们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及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发展,也使我们体验到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事实上,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基于共同的目标、共同
期刊
一天晚上,我和兒子然然(小班,全托)洗漱完,上床准备睡觉。刚躺下来没几分钟,睡前故事都没有读完,然然就说要撒尿。可能幼儿园吃过饭回来他又喝了点稀饭,有尿意也正常。但是,刚尿完没过两分钟,故事也读完了,马上准备安静入睡了,小家伙又说要尿,我也权当小家伙是睡意不足,故意拖延时间,想多和妈妈说会儿话。本着慈母心态,我识破不点破他的小心思,就让他去撒尿,这次却没有尿出来。完事之后,我陪着他说了会儿话,睡意
期刊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随着幼教事业的改革发展,教育科研越来越被幼儿园重视,“科研兴园”已逐渐成为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通过参加山西省幼儿园教研员能力提升培训教研会议,在观摩太原市育星幼儿园中看到了他们实现了教研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教研方式从单向走向互动,教师队伍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转变形式。他们用实际行动引领我们积极投身教科研改革,探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性。  一、突出开放性,实现教研
期刊
近几年,新西兰“学习故事”在我国幼教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幼儿园都在学习、探索学习故事的内涵与价值。“学习故事”是新西兰幼儿园使用的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新西兰学前教育先进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即“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这一理念对我们传统的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极大冲击,刷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  我园通过园本教研活动对“学习故事”进行了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