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新模式。它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机融合,以系统化的运作平台为依托,通过全方位的管理手段对企业整体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以提高集团财务管理水平。财务集中管理包含人员集中与业务集中两个内容。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容;实践
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创新。财务集中管理依靠现代网络技术拉近决策层与基层单位的距离,进一步简化了企业管理层次,优化了业务流程,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财务资源运行效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逐级管理控制,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新矿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一般流程为:企业下属各个子公司组织财务人员,设立独立的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期末结账后向上级单位报送书面报表。企业集团在会计期末按照控股关系通过合并会计报表,得出整个集团的经营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分散”式的财务管理对集团型企业的管理需求来讲已经存在一些不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集团公司难以迅速传达经营会计信息:在“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只有在会计期末,各个会计主体结账后才可得到有关子公司经营情况的会计报表。而现代企业经营,特别是在某些行业,对市场的反应与资金的回收速度要求较高,假如负责销售的子公司一旦出现存货积压,则经营信息必须快速地反馈集团总部,由总部向负责生产的子公司下达调整产量的命令,并通知资金管理部门注意财务风险,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产品积压、滞销,对企业产生较大的经营财务风险。因此以月为单位的信息报送是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
二是整個集团难以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和核算方法:在“分散”的管理模式下,各个子公司的财务部门独立设立账簿,核算的口径与方式很难统一。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由此合并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也不够准确和完整。
三是会计核算的监控管理力度不够:由于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数量较多,使得会计核算的监控管理比较困难。除了通过制定各种核算规定来统一核算行为,就只能借助会计检查和审计手段进行事后监督,收效甚微。因各子公司会计核算信息分布在各自的电算化系统中,总公司进行及时的会计信息追踪及分析困难较大。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分析
一是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及质量:以前各分公司在各自住所进行会计核算,然后再层层上报,信息传递的速度慢,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节奏。通过集中会计核算,减少了信息处理环节,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信息的及时性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集中会计、管理、税务等方面的各类专家于信息中心,信息的有用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是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一方面可以通过动态的预算执行过程对下级单位付现成本支出实施间接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核算直接监控企业的成本费用,有效控制预算外成本费用的发生,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更加轻松,能够避免大项目在集团内部立项多、核算不准确、内容不一致、成本分割无法控制、项目整体效益无法分析的局面。
三是整合集团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财务集中管理,可提高集团的融资能力及盈利能力,降低集团财务费用。能在统筹考虑集团经营情况在条件下,实现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为整个集团带来最大利益的经营活动中。
三、财务集中管理的内容
财务集中管理包含财务人员集中与会计业务集中两个内容。其中,会计业务集中包含资金管理集中、投融资管理集中与会计核算集中几方面。
(一)财务人员集中:财务人员集中,是指将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在集团公司母公司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将各控股子公司及分公司财务人员统一纳入财务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并将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的任命及考核由各分子公司转移至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财务人员与各分子公司之间不存在人事、工资、福利等关系。
(二)会计业务集中:业务集中,是指将集团财务中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及会计核算集中于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统一进行。业务集中是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资金集中管理:是指集团制定较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办法,并通过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等方式,将分子公司的资金集中于集团公司,在集团内部调节资金余缺。可使企业集团的资金循环周转顺畅,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达到降低集团资金成本,提高集团资金利用率,加强集团对分子公司的有效控制。
2、投融资集中:是指集团将分子公司的投融资决策权适度收紧至集团层面,包括投资集中与融资集中。
投资集中是指当分子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集团财务管理中心从整个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等方面审核该投资项目是否对整个集团有利,如果有利,则该项目可行,如果对整个集团而言该项目不利,则即使应该项目对分子公司而言是有利的,也不可行。融资集中指将分子公司的融资决策交由集团公司统一进行。
3、核算集中统一:是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要求,包括规范科目使用,统一核算方法,统一财务信息报送时间及报送方式等。
四、财务集中管理的实践及效益
我公司采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在财务核算、监督及财务管理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和意义,并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
一是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了财务工作效能: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后,一个会计可以做几个单位的帐,一个出纳跑一次银行可以办几个单位的事,实现了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减人增效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是强化了财务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各子公司的财务行为,保证了财务成果的真实性:按原先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直接受各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的监督受到制约。财务集中管理后,为公司对各单位财务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的监督创造了条件,也保证了财务成果的真实性。
三是规范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了全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后,财务人员集中在一起办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碰到问题共同研究探讨。财务业务的处理统一接受中心管理,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制作、记帐处理等业务工作统一规范,加强对各单位财务的审核和监督;开展财务分析等方面,也创造了有力条件,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全公司财务工作的水平。
四是促进了会计职能向管理型转变: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会计实务处理速度和信息反馈速度,节省了劳动力,财务人员得以从繁重的劳动中腾出精力思考分析财务管理问题,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实现了会计职能从会计核算型向会计管理型的真正转变。
总之,财务集中管理是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体现了更全面,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通过财务集中管理,可以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集团风险抵抗能力、提高集团内部控制水平、降低集团财务费用、提高集团信用等级、加强集团管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等目的。 这一模式必将对大型企业的有效财务管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为更多的大型企业所采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容;实践
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创新。财务集中管理依靠现代网络技术拉近决策层与基层单位的距离,进一步简化了企业管理层次,优化了业务流程,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财务资源运行效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逐级管理控制,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新矿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一般流程为:企业下属各个子公司组织财务人员,设立独立的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期末结账后向上级单位报送书面报表。企业集团在会计期末按照控股关系通过合并会计报表,得出整个集团的经营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分散”式的财务管理对集团型企业的管理需求来讲已经存在一些不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集团公司难以迅速传达经营会计信息:在“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只有在会计期末,各个会计主体结账后才可得到有关子公司经营情况的会计报表。而现代企业经营,特别是在某些行业,对市场的反应与资金的回收速度要求较高,假如负责销售的子公司一旦出现存货积压,则经营信息必须快速地反馈集团总部,由总部向负责生产的子公司下达调整产量的命令,并通知资金管理部门注意财务风险,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产品积压、滞销,对企业产生较大的经营财务风险。因此以月为单位的信息报送是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
二是整個集团难以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和核算方法:在“分散”的管理模式下,各个子公司的财务部门独立设立账簿,核算的口径与方式很难统一。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由此合并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也不够准确和完整。
三是会计核算的监控管理力度不够:由于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数量较多,使得会计核算的监控管理比较困难。除了通过制定各种核算规定来统一核算行为,就只能借助会计检查和审计手段进行事后监督,收效甚微。因各子公司会计核算信息分布在各自的电算化系统中,总公司进行及时的会计信息追踪及分析困难较大。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分析
一是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及质量:以前各分公司在各自住所进行会计核算,然后再层层上报,信息传递的速度慢,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节奏。通过集中会计核算,减少了信息处理环节,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信息的及时性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集中会计、管理、税务等方面的各类专家于信息中心,信息的有用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是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一方面可以通过动态的预算执行过程对下级单位付现成本支出实施间接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核算直接监控企业的成本费用,有效控制预算外成本费用的发生,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更加轻松,能够避免大项目在集团内部立项多、核算不准确、内容不一致、成本分割无法控制、项目整体效益无法分析的局面。
三是整合集团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财务集中管理,可提高集团的融资能力及盈利能力,降低集团财务费用。能在统筹考虑集团经营情况在条件下,实现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为整个集团带来最大利益的经营活动中。
三、财务集中管理的内容
财务集中管理包含财务人员集中与会计业务集中两个内容。其中,会计业务集中包含资金管理集中、投融资管理集中与会计核算集中几方面。
(一)财务人员集中:财务人员集中,是指将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在集团公司母公司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将各控股子公司及分公司财务人员统一纳入财务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并将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的任命及考核由各分子公司转移至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财务人员与各分子公司之间不存在人事、工资、福利等关系。
(二)会计业务集中:业务集中,是指将集团财务中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及会计核算集中于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统一进行。业务集中是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资金集中管理:是指集团制定较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办法,并通过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等方式,将分子公司的资金集中于集团公司,在集团内部调节资金余缺。可使企业集团的资金循环周转顺畅,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达到降低集团资金成本,提高集团资金利用率,加强集团对分子公司的有效控制。
2、投融资集中:是指集团将分子公司的投融资决策权适度收紧至集团层面,包括投资集中与融资集中。
投资集中是指当分子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集团财务管理中心从整个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等方面审核该投资项目是否对整个集团有利,如果有利,则该项目可行,如果对整个集团而言该项目不利,则即使应该项目对分子公司而言是有利的,也不可行。融资集中指将分子公司的融资决策交由集团公司统一进行。
3、核算集中统一:是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要求,包括规范科目使用,统一核算方法,统一财务信息报送时间及报送方式等。
四、财务集中管理的实践及效益
我公司采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在财务核算、监督及财务管理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和意义,并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
一是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了财务工作效能: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后,一个会计可以做几个单位的帐,一个出纳跑一次银行可以办几个单位的事,实现了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减人增效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是强化了财务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各子公司的财务行为,保证了财务成果的真实性:按原先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直接受各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的监督受到制约。财务集中管理后,为公司对各单位财务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的监督创造了条件,也保证了财务成果的真实性。
三是规范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了全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后,财务人员集中在一起办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碰到问题共同研究探讨。财务业务的处理统一接受中心管理,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制作、记帐处理等业务工作统一规范,加强对各单位财务的审核和监督;开展财务分析等方面,也创造了有力条件,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全公司财务工作的水平。
四是促进了会计职能向管理型转变: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会计实务处理速度和信息反馈速度,节省了劳动力,财务人员得以从繁重的劳动中腾出精力思考分析财务管理问题,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实现了会计职能从会计核算型向会计管理型的真正转变。
总之,财务集中管理是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体现了更全面,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通过财务集中管理,可以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集团风险抵抗能力、提高集团内部控制水平、降低集团财务费用、提高集团信用等级、加强集团管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等目的。 这一模式必将对大型企业的有效财务管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为更多的大型企业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