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职教育在外延式扩张工作告一段落后,随后就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于2006年就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在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校建设、精品课程、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常态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和自主发展机制,引导并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发布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內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对于什么是质量、谁来评价质量、如何评价质量等问题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然而,要真正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使这些文件有效“落地”,构建常态化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需要克服三种心态。
一、院校层面要克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身的缺点、家中的不幸乃至产品的缺陷都有一种“藏拙”的心态,尽量不让外人知道。办学也一样,对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很少有学校能夠大胆展示,深刻剖析原因。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的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中得到印证。报告讲成绩洋洋洒洒,讲不足遮遮掩掩,“报喜不报忧”。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学校人才培养的得失,既肯定成绩,也正视不足,在分析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这是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二、社会层面要克服“重入学轻毕业”的心态
和发达国家“宽进严出”的情况不同,我国高等教育事实上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状况,社会大众包括大学生的认知就是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毕业典礼受到大众的重视,亲朋好友往往会应邀参加毕业典礼,因为“严出”的毕业文凭来之不易。而相比较于国内,情况则似乎相反,大众非常重视入学,考上大学不易,考上名牌大学更难,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长要大摆“升学宴”“状元宴”。内部诊断与改进的目的就是要把院校变成质量提升的主体,建立起“严出”的机制。国内某大学为整肃校纪、整顿学风,劝退学生,居然引起“退学风波”,最后还演变成了群体性事件。可见,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社会层面大众心态的调整,还需要社会舆论的密切配合。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
高职教育已经经历了两轮评估,前两轮评估皆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的外部评价,对规范高职办学行为、提升高职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推行的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也应属一种评估,但这是学校自主的行为,是一种内部评价活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相信上级”的心态,但凡政府给予的评价,相对来说,可信度较高,而一旦这种评价来自学校自身,就有“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可信度难免会打折扣。高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的建立,就是一种由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的转变,旨在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立体化、评价结果公开化的格局。然而,内部质量诊改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教育主管部门既要积极探索,也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推进高职院校通过自我诊断,自主改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高质量人才获得大众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
一、院校层面要克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身的缺点、家中的不幸乃至产品的缺陷都有一种“藏拙”的心态,尽量不让外人知道。办学也一样,对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很少有学校能夠大胆展示,深刻剖析原因。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的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中得到印证。报告讲成绩洋洋洒洒,讲不足遮遮掩掩,“报喜不报忧”。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学校人才培养的得失,既肯定成绩,也正视不足,在分析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这是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二、社会层面要克服“重入学轻毕业”的心态
和发达国家“宽进严出”的情况不同,我国高等教育事实上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状况,社会大众包括大学生的认知就是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毕业典礼受到大众的重视,亲朋好友往往会应邀参加毕业典礼,因为“严出”的毕业文凭来之不易。而相比较于国内,情况则似乎相反,大众非常重视入学,考上大学不易,考上名牌大学更难,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长要大摆“升学宴”“状元宴”。内部诊断与改进的目的就是要把院校变成质量提升的主体,建立起“严出”的机制。国内某大学为整肃校纪、整顿学风,劝退学生,居然引起“退学风波”,最后还演变成了群体性事件。可见,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社会层面大众心态的调整,还需要社会舆论的密切配合。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
高职教育已经经历了两轮评估,前两轮评估皆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的外部评价,对规范高职办学行为、提升高职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推行的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也应属一种评估,但这是学校自主的行为,是一种内部评价活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相信上级”的心态,但凡政府给予的评价,相对来说,可信度较高,而一旦这种评价来自学校自身,就有“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可信度难免会打折扣。高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的建立,就是一种由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的转变,旨在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立体化、评价结果公开化的格局。然而,内部质量诊改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教育主管部门既要积极探索,也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推进高职院校通过自我诊断,自主改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高质量人才获得大众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