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板岩裂隙扩展机制CT试验研究

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祓岩内部不仅含有大量的由黏土类矿物组成的层理、片理,且还含有数量众多的微裂隙及微孔洞,这使得其力学!特性显得相当复杂。采用CT机及配套岩石三轴试验加载设备,完成了2个锦屏Ⅱ级电站非饱和板岩试样的单轴压缩破坏CT实时试验,得到了试样破坏的各个阶段的CT图像。通过对CT图像的分析处理,从细观角度分析板岩微裂纹萌生、扩展,直至宏观裂纹形成并贯通的整个演化过程,解释含水平层理和垂直层理2种情况下非饱和板岩破坏方式不同的机制。根据CT原理,推导基于CT数的非饱和岩石标量型损伤变量的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青藏铁路清水河多年冻土试验段,平均海拔4 470 m,冻土年平均地温为-1.40℃~-0.46℃,冻土上限为1.5~3.5 m,2001年9~11月施工。2002年10月前后,路基相继出现多条纵向裂缝。为研究
目的提高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曾被误诊的小儿恶性淋巴瘤23例.结果误诊为结核病8例,白血病6例,肠套叠、淋巴结炎各2例,脊髓炎、睾丸炎、出血性鼻炎、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过敏症各1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骨痛及肝脾肿大、原因不明的截瘫、睾丸肿大、皮肤肿块,应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与治疗及影响发病和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90~1999年收治117例ALL并CNSL 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政府在物业维修中投入的“资金”实质上是对“物业维修基金”的一种暗贴,这种暗贴与房改精神相悖,它导致了业主依法缴存的本小区专项维修金和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实施房屋改造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