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标足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同时也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而制定。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政治课教学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应如何面对教材的处理问题、教法的安排问题以及学生学法的指导问题,这是我们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去探索及总结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出与指导思想。
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功能。新课程体系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社会发展需要,建构了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惟一标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从评价的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的方法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是校内外的、综合性的,并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既重结果更重要过程的多元评价网。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提倡灵活有意义的评价方法,比如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形式,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现下我省教育界有个口号,是“创省会一流的教育”这应该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口号,一流的教育应该要进行一流的教育改革,一流的教育改革,不是学校选择最优秀的生源,而是把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好,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实现“教育增值”,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对此,政治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传授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求一种适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政治课做了一些探索。
一、新颖开头法,建立学生学习信心
一节课的开始就好比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开头若悬念迭出、异彩纷呈,就非常容易吸引听众。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要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兴趣,在上课一开始就得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否则,学习效果必将受到影响。怎样才能开个好头呢?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呢?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况,做有针对性的选择,选择适合的开场白。比如,可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启一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讲一个蕴含知识点的小故事作为课堂开始;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入一些时下的重大新闻,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在讲授初三的《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一课时,将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做了补充介绍,并且向学生提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品演示法,起到玩中学的作用
让学生饰演小品的角色,演一段小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欲望,而且还可以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其从各个角度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在讲授初二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设置了一个小品片段。两名学生去商场购物,在超市逛了一遍后,发现没有他们想买的东西,临到出门时,被超市老板叫住,污蔑他们其中一个偷了一罐健力宝。问:“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然后请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消费者。这样,通过以上小品的演示,学生们认真思考,踊跃参与,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这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人身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脑子里有了很深的印象,并且也学会了分析运用。
三、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普遍的一种心理反映,也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想法,决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挖苦指责,而应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的《身边的诱惑之游戏机的诱惑》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以电子游戏的利与弊为主题,进行探讨。学生认为,好的游戏可以提高心智,开启思维;不好的游戏就会损害身心,有碍于思想健康。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讨之后,学生们得出最后结论:面对这种诱惑要合理计划控制自己、节制自己,学生们对此结论也心服口服。这种讨论教学法,不仅有一定的教育性、针对性,而且还在讨论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就理解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多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遗产继承时就用了一道计算题:一位老人去世时留下遗产,为防儿子因遗产问题发生争执,立下遗嘱:“老父去世了,留下15个金元宝,宝是身外之物,望你三兄弟磋商分配,不应因宝损伤了兄弟手足情分。分配方案如下: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就分金元宝总数的1/2,二儿子虽已成家,但家庭贫困,就分剩下的1/2,大儿子家境比较好,就分三个金元宝。按要求把金元宝分完,三兄弟不能多分,也不能少分,切记!”请问,老人立这个遗嘱有什么目的,这兄弟三人如何才能履行老人的遗嘱?这道题一出,学生们议论纷纷,对这份遗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分配的方法。利用这种学科整合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所在,从而真正爱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报刊、收听广播,让大家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新闻时政、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和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
另外,教师也适时地开展一些社会小调查,比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等有关内容,并且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多学生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习惯,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出与指导思想。
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功能。新课程体系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社会发展需要,建构了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惟一标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从评价的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的方法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是校内外的、综合性的,并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既重结果更重要过程的多元评价网。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提倡灵活有意义的评价方法,比如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形式,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现下我省教育界有个口号,是“创省会一流的教育”这应该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口号,一流的教育应该要进行一流的教育改革,一流的教育改革,不是学校选择最优秀的生源,而是把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好,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实现“教育增值”,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对此,政治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传授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求一种适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政治课做了一些探索。
一、新颖开头法,建立学生学习信心
一节课的开始就好比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开头若悬念迭出、异彩纷呈,就非常容易吸引听众。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要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兴趣,在上课一开始就得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否则,学习效果必将受到影响。怎样才能开个好头呢?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呢?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况,做有针对性的选择,选择适合的开场白。比如,可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启一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讲一个蕴含知识点的小故事作为课堂开始;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入一些时下的重大新闻,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在讲授初三的《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一课时,将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做了补充介绍,并且向学生提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品演示法,起到玩中学的作用
让学生饰演小品的角色,演一段小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欲望,而且还可以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其从各个角度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在讲授初二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设置了一个小品片段。两名学生去商场购物,在超市逛了一遍后,发现没有他们想买的东西,临到出门时,被超市老板叫住,污蔑他们其中一个偷了一罐健力宝。问:“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然后请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消费者。这样,通过以上小品的演示,学生们认真思考,踊跃参与,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这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人身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脑子里有了很深的印象,并且也学会了分析运用。
三、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普遍的一种心理反映,也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想法,决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挖苦指责,而应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的《身边的诱惑之游戏机的诱惑》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以电子游戏的利与弊为主题,进行探讨。学生认为,好的游戏可以提高心智,开启思维;不好的游戏就会损害身心,有碍于思想健康。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讨之后,学生们得出最后结论:面对这种诱惑要合理计划控制自己、节制自己,学生们对此结论也心服口服。这种讨论教学法,不仅有一定的教育性、针对性,而且还在讨论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就理解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多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遗产继承时就用了一道计算题:一位老人去世时留下遗产,为防儿子因遗产问题发生争执,立下遗嘱:“老父去世了,留下15个金元宝,宝是身外之物,望你三兄弟磋商分配,不应因宝损伤了兄弟手足情分。分配方案如下: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就分金元宝总数的1/2,二儿子虽已成家,但家庭贫困,就分剩下的1/2,大儿子家境比较好,就分三个金元宝。按要求把金元宝分完,三兄弟不能多分,也不能少分,切记!”请问,老人立这个遗嘱有什么目的,这兄弟三人如何才能履行老人的遗嘱?这道题一出,学生们议论纷纷,对这份遗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分配的方法。利用这种学科整合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所在,从而真正爱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报刊、收听广播,让大家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新闻时政、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和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
另外,教师也适时地开展一些社会小调查,比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等有关内容,并且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多学生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习惯,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