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是指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将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编成具有民族性、传统性、观赏性和体育性特点的表演项目作品,并组织和指导训练全过程的工作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能否很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人物。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表演项目 编导
一、 影响贵民大少数民族运动会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水平的因素
(一)理论水平
据调查,贵州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编导是整个从开发、创编、技术实践、科学训练集四位为一体的重要担当。贵民大体育学院表演项目编导水平这块的队伍建设从近些年的项目成绩和开发上暴露了些许问题。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来说,最起码要拥有省内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传统风俗习惯、体育文化等文献资料的储备。甚至要经常进行考察,实时更新。目前看来,由于本校体育学院专职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工作的师资力量少,主要以兼职居多,较专职而言只较突出地具备某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对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理论支撑不够。
(二)专业素养
首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要有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文化的自觉,善于分析近几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趋势。其次,每届比赛赛制规程并不是千篇一律,所以,编导要熟悉并认真研究最新的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了解各评分因素的分值和要求等。再而,切忌盲目追求作品的表演性,慎用其他民族的审美观念来选择内容与素材,导致失去最古朴和最宝贵的民族文化特色【1】。本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大多是从事武术、体操、健美操的教师,专门从事少数民族舞蹈方面的较少,由于平时接触到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与训练方面的工作较少,所以少数民族舞蹈专业素养较欠缺。
(三)职业方向
由于兼职编导的专业素养导致的结果,造成了他们在平常工作中,接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机会很少,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缺乏创编经验。只有要参加相关的比赛前,才做一些仓促的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和题材。据调查,以上的兼职教师,就一般的舞蹈动作而言,学习模仿能力很强,讲解示范也没有问题。但是,要想通过动作技术准确地表达出某个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神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四)编导体系构建
要有科学合理的分工做保障,编导才能有基础创编出一个好的表演项目作品。科学有效的工作效率才能增强比赛队伍的综合实力,提高项目水平。据调查,本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建立长期训练机制,临近比赛了才着手重头开始。原因是因为:分工不明确导致编导项目和题材迟迟定不了,同时又肩负编导、教练和后勤等工作,时间和精力被分散,无法保证各项工作上的质量。
二、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交流
在贵州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研究的此大环境氛围下,可以多培养编导们理论文化的学习和积累、经常进行队伍之间的交流,比如专职编导与兼职编导采取“一带一”培养方式,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来学习、了解问题;亦可以通过举办编导培训班、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做讲座等,以此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的理论水平。
(二)钻研比赛规则与学会协力合作
编导要熟悉并认真研究最新的表演项目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了解各评分因素的分值和要求等,为编排和训练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要观看近几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比赛的优秀作品录象,分析近几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研究,为参赛题材的选择、挖掘、整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与本校音乐舞蹈学院民族舞、舞蹈编导两大类项的教师多交流、借鉴相关舞蹈或艺术门类的创编思路和技巧。甚至可以寻求合作,各展所长。
(三)不定期进行田野调查
表演项目编导要经常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作田野调查,尤其在当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的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并向当地专家请教解释,学习他们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经验。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掌握其文化精髓。包括对文化背景、动作技术、音乐、服饰及道具等方面的掌握,不断提高表演项目编导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创编自省的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建立长效训练机制、科学分工
只有建立长效训练机制、科学分工,才能保证项目选材的优越性和节目内容的质量性。建议本校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建编导和教练团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又便于培养接班人。组建一个稳定且成熟的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队伍,编导、教练、队员。长期组织训练,可以一周3至4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尤其注重新老队员梯队培养,并且安排两名以上的编导或教练轮流指导训练工作,以保证训练效果。有比赛任务后,增加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必要时,可以把队员带到该舞种的发源地进行学习与训练,请当地的专家指导,让队员深入了解其民族文化内涵。
★本文为2014年贵州民族大学校级课题的项目结题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小燕,刑金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的发展走向与文化传承—简论“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室内表演项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
[2] 刘柳.论贵州少数民族体育表演编导水平的提升[J].安顺学院院报.2014(4).
摘 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是指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将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编成具有民族性、传统性、观赏性和体育性特点的表演项目作品,并组织和指导训练全过程的工作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能否很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人物。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表演项目 编导
一、 影响贵民大少数民族运动会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水平的因素
(一)理论水平
据调查,贵州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编导是整个从开发、创编、技术实践、科学训练集四位为一体的重要担当。贵民大体育学院表演项目编导水平这块的队伍建设从近些年的项目成绩和开发上暴露了些许问题。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来说,最起码要拥有省内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传统风俗习惯、体育文化等文献资料的储备。甚至要经常进行考察,实时更新。目前看来,由于本校体育学院专职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工作的师资力量少,主要以兼职居多,较专职而言只较突出地具备某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对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理论支撑不够。
(二)专业素养
首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要有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文化的自觉,善于分析近几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趋势。其次,每届比赛赛制规程并不是千篇一律,所以,编导要熟悉并认真研究最新的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了解各评分因素的分值和要求等。再而,切忌盲目追求作品的表演性,慎用其他民族的审美观念来选择内容与素材,导致失去最古朴和最宝贵的民族文化特色【1】。本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大多是从事武术、体操、健美操的教师,专门从事少数民族舞蹈方面的较少,由于平时接触到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与训练方面的工作较少,所以少数民族舞蹈专业素养较欠缺。
(三)职业方向
由于兼职编导的专业素养导致的结果,造成了他们在平常工作中,接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机会很少,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缺乏创编经验。只有要参加相关的比赛前,才做一些仓促的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和题材。据调查,以上的兼职教师,就一般的舞蹈动作而言,学习模仿能力很强,讲解示范也没有问题。但是,要想通过动作技术准确地表达出某个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神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四)编导体系构建
要有科学合理的分工做保障,编导才能有基础创编出一个好的表演项目作品。科学有效的工作效率才能增强比赛队伍的综合实力,提高项目水平。据调查,本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建立长期训练机制,临近比赛了才着手重头开始。原因是因为:分工不明确导致编导项目和题材迟迟定不了,同时又肩负编导、教练和后勤等工作,时间和精力被分散,无法保证各项工作上的质量。
二、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交流
在贵州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研究的此大环境氛围下,可以多培养编导们理论文化的学习和积累、经常进行队伍之间的交流,比如专职编导与兼职编导采取“一带一”培养方式,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来学习、了解问题;亦可以通过举办编导培训班、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做讲座等,以此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编导的理论水平。
(二)钻研比赛规则与学会协力合作
编导要熟悉并认真研究最新的表演项目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了解各评分因素的分值和要求等,为编排和训练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要观看近几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比赛的优秀作品录象,分析近几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研究,为参赛题材的选择、挖掘、整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与本校音乐舞蹈学院民族舞、舞蹈编导两大类项的教师多交流、借鉴相关舞蹈或艺术门类的创编思路和技巧。甚至可以寻求合作,各展所长。
(三)不定期进行田野调查
表演项目编导要经常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作田野调查,尤其在当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的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并向当地专家请教解释,学习他们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经验。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掌握其文化精髓。包括对文化背景、动作技术、音乐、服饰及道具等方面的掌握,不断提高表演项目编导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创编自省的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建立长效训练机制、科学分工
只有建立长效训练机制、科学分工,才能保证项目选材的优越性和节目内容的质量性。建议本校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建编导和教练团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又便于培养接班人。组建一个稳定且成熟的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队伍,编导、教练、队员。长期组织训练,可以一周3至4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尤其注重新老队员梯队培养,并且安排两名以上的编导或教练轮流指导训练工作,以保证训练效果。有比赛任务后,增加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必要时,可以把队员带到该舞种的发源地进行学习与训练,请当地的专家指导,让队员深入了解其民族文化内涵。
★本文为2014年贵州民族大学校级课题的项目结题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小燕,刑金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的发展走向与文化传承—简论“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室内表演项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
[2] 刘柳.论贵州少数民族体育表演编导水平的提升[J].安顺学院院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