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英语活动 提高学生思维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热情、唤起创新意识
  
  我们英语活动课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我们以前常用的:猜谜、传令、游戏活动、英语歌曲演唱、表演小品、小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但对于刚走出初中升学压力的阴影而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来说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吸引力,这活动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是对他们肯定的一种好方式。在活动中他们如果能积极参与,那么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在英语活动课中有时经常会让学生根据图画或教师提供的情景自编小品,学生在设计小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有时我们改编一些熟悉的歌曲的歌词,再进行演唱。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直接途径。就教材而言,创新能力的发展贯穿其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法是否得当、成功。因此,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要选择激发学生兴趣,寓意于乐的教学方法,而且应该因课而异,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
  1 同类联想:在词汇和语音复习和教学中,运用联想以新带旧,如讲elephant,引导学生联想起monkey,dog,tiger,panda等,这种滚雪球的方式既复习了旧知识。也为学生展开联想提供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意识。
  2 逆向联想:是指用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以悖逆常规现象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教Theshop is close today一句时,有时学生立刻会想到Theshop isn't open。每学一个这样的短语句子都让学生反向考虑问题,找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用同义句改写但要求一个肯定,一个用否定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这样,我们这帮英语“弱势”群体们就会慢慢乐于接受。同时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来创新出更多的句子。
  3 多向联想:是指以已知信息为起点,设计一题多解问题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吸收新信息的同时还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渠道去考虑同一问题,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触类旁通。如学到的family tree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复习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等等。
  4 归纳联想:是指多种信息集中指向中心点。缩小范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化繁为简。歌曲、儿歌深受学生喜爱,带进英语课堂,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而且可以把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简化。通常采用的是旧曲添新词或用韵律明快的儿歌把它们说出来,在娱乐中再现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让他们在创新中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英语活动课由于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如较内向的学生在歌曲演唱、英语贺卡制作、书法竞赛活动中就能得到发挥,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能在小品表演、游戏等活动中发挥特长。活动课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有创造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改台词、编戏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如我们学校最近在校艺术节中搞了一个“课本剧”比赛,好多班级都选择了《灰姑娘》英文版的剧情,在表演中那些“演员”们都表演的栩栩如生,况且其中几位还都是英语基础不怎么样的呢!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展开自主联想的翅膀,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
  
  五、发挥合作互动,开拓创新思维
  
  合作本身是一种技能,它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系统的训练。“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说明,合作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的。因为英语学习的实质就是交际,合作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活动,要想使这种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做虚心的倾听者,同时要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不能只为了突出自己而忽略别人的存在。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自信,要积极参与合作。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营造好的合作环境。
  总之,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来,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们要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就要为英语教学创设更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有许多方法,但英语活动课可以通过一个侧面,为学生创设更为活泼、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我们职业学校这一群学习“弱势”群体来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肯定能取得成效的。
其他文献
“介词+关系代词”是学习定语从句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当先行词指人时,关系代词用whom;指物时,关系代词用which,有时根据句子需要,还可用whose作定语。介词的选择,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看先行词;2.看与定语从句中谓语动词或表语形容词的搭配关系;3.联系整个句意;4.表示“所属关系”或“整体中的一部分”时,用介词of。现结合高考试题对这一语法结构的考点作一归纳和解析如下:
期刊
英语中,有时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使句子更简练,在一些句子中常常省去某些成分,这就叫做省略。省略句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下面结合高考试题,归纳省略的重要考点。  【考点1】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1) 在when, while, whenever, till, as soon as, if, unless, as if, as, whether等引导的状语从句中,如果主从句的主语相同或从句的主语为it/
期刊
有关“情态动词+have+p.p.(past participle过去分词)”的考题屡次出现在近年的高考试题当中。但是不管每年的题怎么变,有两点没变:1.测试点没变,肯定是以下七个方面的某一个类型;2.命题规律未变,每道题都有相应的语境暗示,有的语境暗示和往年的语境暗示惊人的相似。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应锁定这七个考点,重点突出,紧扣语境暗示,破解“情态动词+have+p.p.”类型题。    一、m
期刊
研读2008年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不少试题设计巧妙,角度新颖,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本文结合08年高考试题,谈谈单项选择题的新角度考查。    一、命题角度新    命题者为了综合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对一些常见的考查热点进行“加工处理”,变换考查角度,加大对“熟题”的考查力度。例如:  1.If the weather had been better, we could
期刊
英语知识点繁多,需要记忆和背诵的东西不少,如果能够在学习中增加一点“调味佐料”,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寓知识于艺术之中,能够使英语学习更为形象、生动和有趣,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笔者在学习实践中归纳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并把它们编成了口诀。口诀简明扼要,易懂,便于记忆,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乐趣,能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现将部分口诀简介如下:    一、名词变复数    ①以f 结尾的
期刊
Unit 13    1.The diamond was cursed and the man lived a sad, lonely life without friends or family. 这块钻石受到了诅咒,这个人过着忧郁而孤独的生活,既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  ▲curse  (1)v.咒骂,诅咒  She cursed him for ruining her life.   她因他
期刊
(A)    A poor chimney-sweeper had not enough money to buy a meal. One hot summer day at noon he stopped before an eating-house and __1__, regaling(款待) his nose with the smell of the victuals(food and
期刊
介词beyond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考查热点,其用法和含义较为复杂,现将其一些常见用法和含义的考点及习语归纳如下:  一、表示位置,意思为:在(或向)……较远的一边;越过……。例如:  In the distance, beyond the Water Cube, is the Bird’s Nest for the 29th Beijing Olympic Games.  在远处,水立方的那一边
期刊
非谓语动词包括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是中学英语语法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必考的语法项目之一。尽管考点“岁岁相似”,但是,考题绝对“年年不同”。通过对2008年全国卷(2套)+13省市自主命题大纲卷(13套)+5省区课标卷(5套)的研读,现将试题中的非谓语动词考点、考题解读如下:    一、动词不定式的考点与考题    [考点]考查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期刊
Ⅰ.单项选择    1. Charles married the girl he ____ for two years.  A. had engaged withB. had engaged to   C. had been engaged toD. had been engaged with  2. The proposal is ____ debate.  A. overB. onC. ab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