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倡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更科学、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对自已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实际意义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仅供数学老师们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12-02
前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老师们的内心,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本文针对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自主性,简单的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的分析
所谓学习自主性,就是指学生在不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包括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主动合理的安排。自主学习是目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时,能够通过思考、探索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小学生年龄小刚刚进入学校学习,正处在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老师的教学引导非常的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当中的遇到问题,从小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1.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探索研究一切事物的动力源泉[1]。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学习时才会更加的主动和积极,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兴趣是学生开拓眼界、获取知识的源动力,没有兴趣的数学学习,将成为学生的锁链。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关爱学生,通过赏识教育、鼓励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都会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我们老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生动直观的把学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2.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保持学习自主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容易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想要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却是比较困难[2]。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弱,针对小学生这个特点,老师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要多给学生们多创造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动脑中练习思考,在动手中练习实操,在动口中学会表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给全班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只要是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的,老师绝对不进行暗示,只要学生能探索出来的,老师也绝不代替。例如:在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课前预先做好了平行四边形,课上我就指导学生进行割补平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最终推算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Х高。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高了,学习兴趣变得更加的浓厚,还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探求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到的数学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牢固。
3.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发挥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和相互尊重,使合作学习像课外活动一样充满了温情和友爱、互助与竞赛。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能够得到锻炼,听同学发言给自己带来收获,把同学的发言和自已相比较进行修正,自己的观点被同学认同而高兴,这样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当中,辨清事物的真伪、认清事物的本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4.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强化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在实际学习当中学生们都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提问,有的善于表现,老师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的特长能够充分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此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语言是重要的学习和沟通的工具,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够敢于把自已心理的想法说出来,不要害怕说错,说错了就再重说,要让他们养成敢说爱说能说的好习惯。
5.多用激励评价学习自主性持续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某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或者是一种不同于大众的更好的解题方法,老师就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仅是在语言上,而且可以象征性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铅笔、橡皮或练习本等等。学生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后,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准确的评价,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主性。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创设合适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当中引导者的作用,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教学时要把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他们能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促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全面的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发元.基于微课的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62-63.
[2]严英莲.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J].江西教育,2018(12):66.
[3]郑玉丽.浅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自主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25-12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12-02
前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老师们的内心,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本文针对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自主性,简单的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的分析
所谓学习自主性,就是指学生在不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包括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主动合理的安排。自主学习是目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时,能够通过思考、探索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小学生年龄小刚刚进入学校学习,正处在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老师的教学引导非常的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当中的遇到问题,从小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1.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探索研究一切事物的动力源泉[1]。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学习时才会更加的主动和积极,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兴趣是学生开拓眼界、获取知识的源动力,没有兴趣的数学学习,将成为学生的锁链。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关爱学生,通过赏识教育、鼓励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都会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我们老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生动直观的把学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2.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保持学习自主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容易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想要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却是比较困难[2]。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弱,针对小学生这个特点,老师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要多给学生们多创造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动脑中练习思考,在动手中练习实操,在动口中学会表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给全班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只要是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的,老师绝对不进行暗示,只要学生能探索出来的,老师也绝不代替。例如:在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课前预先做好了平行四边形,课上我就指导学生进行割补平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最终推算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Х高。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高了,学习兴趣变得更加的浓厚,还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探求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到的数学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牢固。
3.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发挥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和相互尊重,使合作学习像课外活动一样充满了温情和友爱、互助与竞赛。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能够得到锻炼,听同学发言给自己带来收获,把同学的发言和自已相比较进行修正,自己的观点被同学认同而高兴,这样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当中,辨清事物的真伪、认清事物的本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4.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强化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在实际学习当中学生们都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提问,有的善于表现,老师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的特长能够充分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此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语言是重要的学习和沟通的工具,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够敢于把自已心理的想法说出来,不要害怕说错,说错了就再重说,要让他们养成敢说爱说能说的好习惯。
5.多用激励评价学习自主性持续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某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或者是一种不同于大众的更好的解题方法,老师就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仅是在语言上,而且可以象征性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铅笔、橡皮或练习本等等。学生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后,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准确的评价,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主性。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创设合适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当中引导者的作用,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教学时要把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他们能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促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全面的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发元.基于微课的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62-63.
[2]严英莲.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J].江西教育,2018(12):66.
[3]郑玉丽.浅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自主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