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观教育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345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要求大学生的职业观随之发生改变,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诉求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就业环境,不论是大学生的职业观还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都存一些问题,因此高等教育大众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是十分必要的。进行职业观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职业观的认知,其次还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大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职业观;大学生职业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93-02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求职上的利益诉求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当前我国已经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加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的急速转变,许多大学生的职业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造成了就业困难,就业后职业发展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而我国的职业观教育起步比较晚并且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职业观以及职业观教育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倡导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他们既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方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又受中国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时,既希望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选择条件舒适的工作单位,又不愿意承受过多的压力和束缚,更不愿意摒弃社会价值。同时,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需求上既希望与满足低层次的生存和情感需要,又不满足这种需求,希望能实现自我等的高层次需求,希望理想与务实并存。[1]外在的各种客观因素及加上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主观上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成熟性,使得新生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标准和职业选择行为等一系列职业观都处在矛盾交织的状态中。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观教育起步较晚,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专业的职业教育观教育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从欧美一些国家传人中国,并逐步被引人高等院校之中,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只是把职业观教育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2],且教育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大学生误将专业等同于职业,而在高校培养体系中仅有专业概念而缺少职业概念;大学生关注就业目标,而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这一项却是空白;大学生渴求职场技巧,而这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却处于边缘地带等[3]。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观教育的主观必要性。
  传统教育背景下,例如80年代的大学生更加看重知识追求和职业声望,而经济收入并非职业选择的最主要动因。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职业有更高的诉求,个性特征为主,工作环境的舒适和保障因素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求职时的新标准。他们追求并向往到工作环境舒适、工作收入高、福利好、压力小、人际关系协调、有保障的单位就职。[4]但是在就业压力紧张和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新生代大学生择业时过于重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有保障的工作,这既不利于新生代大学生顺利就业,也造成我国教育成果的贬值,更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因此,要正确引导新生代大学生艰苦创业、就业与追求享受保障的关系,更需要加强对新生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认知教育,鼓励新生代大学生到适合自己发展、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观教育的客观必要性。
  我们一般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有所增加,2004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己过15%,2006年已到22%。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被国际公认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虽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人们的职业观却普遍还没有转变过来,依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职业观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观教育的认识。
  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主体是在读大学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生与形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并且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职业观教育应该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相应地发生变化。[7]最后认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职业观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教育、职业态度教育、职业目标教育、职业理想教育以及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应该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着手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为职业观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需要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和优秀校友的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而营造出一个有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观教育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还需要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在学校景点或者生活设施旁设置个性化标语和励志牌等多种形式把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陶冶新生代大学生的情操又可以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与熏陶作用,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其职业观,在构建当代大学生科学职业观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行高等教育大众背景下的职业观教育的关键一步。
  (三)开展职业实践活动。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的职业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理论讲解,学生缺乏实践能课堂之上,无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也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有很大的主力。[8]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兴趣的培养。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大学时期过的都是一种有保障而单纯的生活,生活、学习、交际都比较有规律,这样的学习生活与现实工作生活自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自己也应在踏上岗位之前,主动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尽早完成自我的角色转换,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摆正自己的位置,通过自己努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世谋.开展大学生职业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J].职教论坛,2009(8).
  [2]石志良,蒋明明,钱炜.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李群如.试论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11(1).
  作者简介:张锦(1992-),女,汉,研究生,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改革,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文件精神,改革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不相适
目的:通过对本镇的265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检查,了解本镇育龄妇女的健康情况,为以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对本镇的265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主
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中国不同区域美食、菜系的差异,掀起了人们对各地新奇菜肴的追捧.食物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条件,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之俗语.俗
国土资源部12月1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细化并完善了土地复垦激励措施,明确退还耕地占用税的具体操作程序,
目的:研究探索院校共同培养养老护理员的模式.方法:选择在本区进行工作的养老护理员80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将护理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一般组,实验组行院校共同
湖北枣阳的宋昌亮朋友来信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偏僻农村的高位截瘫患者,生存是多么艰难。虽然没有多的钱,但妻子还是帮我订了一份上半年的《农民科技培训》。这件事让我很兴奋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宿舍就是他们的第二课堂,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因此,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应从思想上
高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分水岭,是学生能否考上理想大学的决定性阶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任重道远.新课改为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提
胆石症、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被称为现时的三大富贵病.在欧美胆石症高达34%,日本为8%,我国也在10%左右.引人关注的是,胆石症有明显“重女轻男”现象,女性患此病是男性的2-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希望,又基于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思政教师必须培养其文化自信:课堂教学,是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文化自信教育的实践点,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高中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