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的政治激情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e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在杂志图片或者电视荧屏上看见谢晋导演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呼之欲出的书卷气。那一副精致的珐琅框眼镜和一身笔挺的西装,与那些穿着脏兮兮牛仔服的电影导演相比,你会觉得他才是一位真正有绅士派头的上海“老克拉”,一位言谈举止优雅清逸的谦谦君子。后采,有机会在餐桌上亲眼目睹了谢导跟别人拼酒,才被他那浑身散发出来的豪侠之气吓了一跳。那次,谢导拧着一双眉毛,用一种不屑一顾的眼神瞪着对方说“你那哪里是喝酒,看我的!”。说罢,手腕一抬,脖子一仰,把一整杯茅台倒进嘴里。
  早年,在江安国立剧专,曹禺、洪森、焦菊隐等戏剧大师亲自执鞭授课,这为谢导打下了深厚扎实的文学与戏剧基础,也让他养成了挑灯夜读的作息习惯。一位老朋友对此还颇有抱怨。特别是一道外出,同宿一室之后。这位老人摇头道:“这个家伙晚上是不要睡觉的,整夜抱着本书,一啃就是大半夜。说他也不搭理你,唉!跟他一起住真是作孽哟……”不过,常年以书为友,并未让谢导成为一个书呆子。对于放眼社稷天下,一腔鸿鹄之志的他来说,读书不过是为了知人论世、通情达理,而不是去做一个寻章辑句,皓首穷经的两脚书柜。或许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练达的抱负,谢导才有足够的能力和才情在自己的电影中,恣意书写着激情澎湃的家国关怀。因此有人说,谢晋电影的政治表达欲似乎太过亢奋,然而,细细品察就会发现,真正为谢晋所关注的,从来就不是政治功利本身,而是那些被迫挣扎在政治漩涡中命运坎坷的痴情男女。
  在驰骋中国影坛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为什么谢晋的影片总是有着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巨大感召力?原因之一就是他特别擅长在特定政治历史背景下,为那些沉浮于乱世尘嚣中的善良人性,向长空发出一声悲悯与忧思的天问。于是,又有人说这是一种关乎政治又超越政治的生命感悟。正像谢导很欣赏自己在《牧马人》中设置的一个细节所表现的那样:当许灵君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以后,一位干部把补发工资扔到他的面前,用一种习惯性的教训口吻告诉他:“500块钱给你,以后不要再犯错误了!”许灵君拿着这钱,不由得掩面痛哭起来。这点滴须眉之泪当中所隐含的种种甜酸苦辣,难道不正是半个世纪以来为无数中国知识分子所殚精竭虑、载饥载渴的一种彻骨的现实体验吗?
  在他的影片中,最为谢晋钟情的是那些处于生活边缘,却总是把无私的爱奉献给饱受肉体与精神创伤的男子的女人们。《天云山传奇》中的冯晴岚、《牧马人》中的李秀芝、《芙蓉镇》中的胡玉音、《清凉寺钟声》中的羊角大娘,她们身无长物,孤苦飘零,却不惜用自己的肉体和情爱来抚慰和陪伴那些跋涉在漫漫人生长夜中的七尺男儿。有人说这是出于谢晋个人的一种怜香惜玉的文化想象。然而,如果把这些充满温情与母性的人物符号还原到她们所处的时代氛围当中的时候,我们便不难发现,在“文革”阴霾刚刚散去,传统的革命父权秩序遭到瓦解和重构的当儿,一个饱受心灵创伤的民族,难道不正像一个受了委屈和贬损,需要母亲的温情和安抚的孩子一样,需要着道德和精神的疗救吗?有的评论家,不是以一种宽容的眼光来考量谢晋影片与大众心理需求的互动关系,而是戴着精英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此,谢导哪里想得通,他会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用洪亮的嗓音告诉人们:他们根本不懂,“文革”中我的父亲跳楼自杀,躺在街上很长时间都没人过问,最后是我自己从血泊中把他背回家里……假如说,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确是迎合了一种传统父权文化对于完美女性的欲望投射的话,那么,这种投射难道不是大众所翘首以待的一种精神慰藉吗?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过后,人们除了理性的反思之外,难道就不需要一点情感的宣泄和抒发吗?
  然而,谢晋也毕竟只是一介书生,在他的知识谱系当中,或许更多的并不是刺谏策论这一类治世秘典,他更熟悉,或者更有兴趣的,或许还只是唐诗宋词元杂剧这类兴观群怨的咿呀辞章,以及某些为城市小资所津津乐道的弦歌礼乐。但是,他的政治激情一旦获得了民间叙事的滋养,一旦获得了大众修辞的支撑,谢晋电影的政治表达就能被转化成一种与观众具有亲和效应的审美力量。这就像《女篮5号》中为刘琼所爱不释手的那盆纤细的兰花一样,在抒发主人公人格追求的一侧,更隐约包含着传统文人那挥之不去的雅致和闲适。于是,谢晋电影中所传达的政治,就不再是一种复杂艰深的机谋与玄思,而成为一种为观众所耳熟能详的诗意叙事。
  如今,谢晋的酒量小了,耳朵背了,然而他说话的嗓门却越来越大,想要创作的题材也越来越多。一位老友撰文告诫他:告别开买拉吧,拿起笔来,写一部真实深切的创作自传。而每当这时,谢导都会笑呵呵地环顾左右而言他,躲开你抛给他的话题,转而告诉你《金大班》是一部如何如何的好戏,除了北京、上海之外,他还准备到某某城市去演。
其他文献
佘祥林冤案:不能说的问题    佘祥林“杀妻”案4月13日在湖北省京山县人民法院开庭重新审理,法律将还佘祥林以清白。3月28日,被"杀害"的妻子张在玉突然归来,而此时,因"杀妻"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的佘祥林,到今年4月1日被取保候审,已被羁押了3995天。  新华社的长篇报道,总结了两个教训:一是“刑讯逼供草率下判”,二是“法院未独立行使审判权”。“刑讯逼供”与其说是“教训”,不如说是“经历”。刑
期刊
《名利场》的报道评价:“我相信费尔特是美国最伟大的、隐秘的英雄。在他的内心,他依然对他的自揭身份抱有疑虑,但他清楚是一段特定历史使他做了特定的选择。费尔特,一个长期在荣耀和自责的心境中停泊的老者,自己把自己锁住,一关30多年,而禁锢他的铁门就是坚固的道德纪律和国家忠诚。现在浮标已经扬出水面,他应该走出来了。”    惊天揭密:“水门事件”神秘线人,“深喉”的身份终于水落石出。  美国当地时间5月3
期刊
在中国必须对其贸易伙伴不断指责不公正贸易行为作出回应的时候,薄熙来的个人魅力应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中美两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让成为商务部长以后变得低调的薄熙来,重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早在大连担任市长期间,他就被市民誉为“大连三宝”之一,和足球、服装并列。他外形俊雅、谈吐风趣,颇有媒体缘,每年两会期间,总是记者们围追堵截的热门人物。甚至曾有记者为了追逐他而被自己的话筒线绊倒。而薄熙
期刊
据说一个社会总能找到两条线索,一是对所谓“高雅”持续怀疑,把它们视为精英的和反生活的,叫“八卦”,另一条,则是对“庸常”生活时刻审美,叫“文化”。还说,为避免掉入“八卦”的泥潭,须找到“文化”的脊梁。按图索骥,我们为“杨翁恋”找到了几根散落着的脊梁骨。  作家朱文发现“长江晚报”一则“家有恶猫”的八卦背后有着更复杂的机理,于是写了个短篇,叫《老年人的性欲问题》,作者认为,在时间的河流中生物品质不可
期刊
我们总是认定科学家必然是质朴、爱国、富有牺牲精神的,所以我们总说塑造什么样的科学家  把办公室的门一关,外面的所有喧嚣都远去了。在这里,他与我们平等,我们都直接面对科学,没有高低。他是很平等的人    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庭院东南角,安放着杨振宁先生的塑像。雕像面东,黑幕布景,身旁种着高高的凤尾竹,点缀彩灯,受人瞻仰。塑像身穿西装,表情肃穆。天气晴朗的正午时分,阳光穿透玻璃天花板,斜斜投射在塑
期刊
张海,一个年轻的亿万富翁,一个所谓的“资本大鳄”,一个最新的健力宝事件出局者,一个迷一般的人。  仿佛从雾里走出来。  有人说,他“肯定”是中央某前部长级官员的孙子;有人说,他“一定”是某曾非常著名的高科技投资公司负责人张某某的儿子,而这个迄今一直藏身海外的张某某仍在遥控指挥国内的金融投资业务;有人说,他“应该”与某国家领导人的亲属集团有着密切联系;还有人说,他是某著名藏密大师的大弟子。  如此多
期刊
谁也不会料到,一个令日本田中司令敬仰,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英雄,却在革命胜利之后被自己队伍里的人害得险些丧生。    河南省渑池县的繁华街道,有一所挂着《刘少奇旧居》牌子的四合大院。  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刘少奇作为中原局书记住在这里,写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培训出一批领导干部。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到这里参观,墙壁上仍留着当年刘少奇培训的学员名单,名字后面注明其籍贯和担任党政军职务。学员
期刊
12月22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张海,对方爽快地答应当天下午就接受采访。此前几天,《21世纪经济报道》登出了一篇报道——《张海涉嫌侵吞健力宝数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张海,被猝然间推到了风口浪尖。  下午3点半,记者在北京昆仑饭店阳光酒廊见到张海。  然后,在整个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张海,自报年龄为“30岁”,一系列正在扩散搅深的旋涡中心的张海,基本保持了他一贯给媒体的表情,笑呵
期刊
我觉得民间几乎没有“真环保”。那些风头最健的环保主义者,基本上都是伪环保  我承认科学是有局限的。    方舟子简历: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 同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初次印象    初夏的阳光明媚而不失柔和,透过大玻璃打在走道的大叶植物上,也打在了方舟子的脸上。随着午后时光的推移,傍晚
期刊
阿坚的少年时代是在打架斗殴中度过的,随后流浪偷窃进少管所;长大后,他成了老板的保镖、追债的打手。他称,直到碰见一位“小姐”动了真情,他的人性才开始复苏;后来遇到了一位白领女士,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升华;当再次邂逅另一位女人时,他却不知所措了。    阿坚推开门,头先向里探了探,然后跨过门槛:“我在外面想了一会儿要不要进来。想想,还是进来吧。”  “我怕警察。”  阿坚的坦率让我对他的身份有种不祥之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