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期发生的青少年暴力事件愈演愈烈,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到底是谁向青少年伸出邪恶之手,谁该为校园暴力买单?这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需要进一步找寻现象背后的本质,并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法,还学校一片蓝天。
【关键词】:校园暴力;思想政治教育
近日校园暴力现象层出不穷,江西永新事件,浙江庆元事件,广东汕尾事件等等,已不是简单的校内欺凌,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校园暴力事件,不仅给受害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更进一步折射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黑洞,必须找出原因,找到解决办法来尽快填补这块空白,进行有效干预,防止事态的恶化。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校园暴力有不同的定义。佟丽华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张旺则认为“其是发生在校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既包括老师又包括学生)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总而言之,不管是哪种定义,都可以看出校园暴力的危害度,杀伤力之大,对受害者的身心特别是心理受到了不可预估的伤害,留下无法愈合的创伤,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
二、分析校园暴力的原因
校园暴力如此猖狂,要想解决首先得找到原因。因此,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学校教育
由于我國的教育制度和机制存在问题,如今的学校教育往往唯升学率至上,有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忽略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精神塑造,疏忽了学生行为方面的监管,以至于发生了校园暴力事件还后知后觉,同时部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滞后,很多学生对于哪些行为违法、如何通过合法路径保护自己显得茫然无知。有些老师对特殊学生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对他们的暴力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原因为校园暴力种下了恶果。
(二)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可能只注重孩子的物质方面,不注重孩子在品德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造成了孩子在品德方面的不足,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让未成年人处于缺爱、缺管的状态,而且现在的家长一门心思让孩子上名校,关于孩子如何处理自己情绪、如何交际,如何培养孩子性情,思考得却很少。家庭教育方面的忽视也造成孩子道德上的滑坡。
(三)社会教育
网络上弥漫的暴力文化使其容易淡化暴力带来的严重后果,容易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孩子实施暴力,使孩子们把银屏上的“古惑仔”搬到现实生活中,个个都充当“老大”,却不知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这是社会责任的缺失所造成的。
并且我国法律现今尚未对校园暴力作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惩戒规定,只有一些概念性、原则性的规定。譬如,从立法的角度来说,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满14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问题,很多学生形成了“藐视法律”的心态,司法措施不够,教育矫治又未能跟上,使得校园霸凌事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正是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很多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三、寻找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并进一步找到出路,解决问题。
从学校教育来说,校方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再唯升学率至上,学生的成绩上升了,可品德却大大滑坡,此乃教育的悲哀,要践行素质教育,并且要真正重视思想品德课,不再“走过场”,肤浅地学习,使其成为“边缘课”,并且要举办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实际上践行思想品德教育成果,帮助青少年学会处理矛盾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包括在面对校园暴力时,学会利用求助方式等技巧来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同时对校园暴力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编写早期干预教材,将暴力干预课程引入幼儿园及小学课程,加强中学心理教师对 攻击性青少年心理干预的专业培训等等。
在家庭教育中,不得不说,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动辄就使用暴力,例如孩子不听话,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沟通而是暴力,会使孩子不知不觉深受影响,当对人和事沟通有障碍,进行不顺利时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动手,就是暴力。因此要真正解决问题,孩子周围的父母、成人,要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要能够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孩子,社会人员之间应怎么相处,让孩子感觉到遇到问题要通过理性协商,而不是暴力方式去解决。所以,成人要彻底地反思,彻底地自我约束,凡事都要想到旁边有孩子看着。其次就是现在父母对孩子太宠爱,以至于达到溺爱的程度,在对人对事上,主张霸道要强,主张不能受委屈,以至于个个都是“李刚”,个个都能替熊孩子“擦屁股”。
社会教育在解决校园暴力问题上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我国当前未成年法律的不完善,因此必须健全法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使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制裁,而不仅仅是道歉,或者经济补偿,这是对受害者而言,对违法者来说,特别是知法犯法的学生来说,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对全民而言,要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全民的德育教育工作。总而言之,要德法并举,以法驭德,德为法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有机结合,不因为是学生就姑息纵容,要为受害者负责,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合力,在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开展针对校园暴力的生活技能教育,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学校和家庭要共同配合,加强对重点学生的管理。学校应面对每个家庭,以家庭教育推动教育,通过两者相互作用,更好的提高育人效果;社会大环境导致的暴力行为不容忽视,因此要净化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共同应对校园暴力,莫让校园暗势力猖獗不止,还学校一片净土,还学生一个祥和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桂翎、辛涛,校园暴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特殊教育,2009.6
[2]李长伟,校园暴力现象解析,教学与管理,2010.2
[3]李林、张童,校园凌霸事件折射社会问题,中国青年报,2015,6
[4]肖汉强,对校园学生暴力的反思,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6
【关键词】:校园暴力;思想政治教育
近日校园暴力现象层出不穷,江西永新事件,浙江庆元事件,广东汕尾事件等等,已不是简单的校内欺凌,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校园暴力事件,不仅给受害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更进一步折射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黑洞,必须找出原因,找到解决办法来尽快填补这块空白,进行有效干预,防止事态的恶化。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校园暴力有不同的定义。佟丽华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张旺则认为“其是发生在校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既包括老师又包括学生)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总而言之,不管是哪种定义,都可以看出校园暴力的危害度,杀伤力之大,对受害者的身心特别是心理受到了不可预估的伤害,留下无法愈合的创伤,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
二、分析校园暴力的原因
校园暴力如此猖狂,要想解决首先得找到原因。因此,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学校教育
由于我國的教育制度和机制存在问题,如今的学校教育往往唯升学率至上,有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忽略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精神塑造,疏忽了学生行为方面的监管,以至于发生了校园暴力事件还后知后觉,同时部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滞后,很多学生对于哪些行为违法、如何通过合法路径保护自己显得茫然无知。有些老师对特殊学生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对他们的暴力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原因为校园暴力种下了恶果。
(二)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可能只注重孩子的物质方面,不注重孩子在品德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造成了孩子在品德方面的不足,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让未成年人处于缺爱、缺管的状态,而且现在的家长一门心思让孩子上名校,关于孩子如何处理自己情绪、如何交际,如何培养孩子性情,思考得却很少。家庭教育方面的忽视也造成孩子道德上的滑坡。
(三)社会教育
网络上弥漫的暴力文化使其容易淡化暴力带来的严重后果,容易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孩子实施暴力,使孩子们把银屏上的“古惑仔”搬到现实生活中,个个都充当“老大”,却不知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这是社会责任的缺失所造成的。
并且我国法律现今尚未对校园暴力作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惩戒规定,只有一些概念性、原则性的规定。譬如,从立法的角度来说,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满14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问题,很多学生形成了“藐视法律”的心态,司法措施不够,教育矫治又未能跟上,使得校园霸凌事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正是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很多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三、寻找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并进一步找到出路,解决问题。
从学校教育来说,校方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再唯升学率至上,学生的成绩上升了,可品德却大大滑坡,此乃教育的悲哀,要践行素质教育,并且要真正重视思想品德课,不再“走过场”,肤浅地学习,使其成为“边缘课”,并且要举办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实际上践行思想品德教育成果,帮助青少年学会处理矛盾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包括在面对校园暴力时,学会利用求助方式等技巧来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同时对校园暴力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编写早期干预教材,将暴力干预课程引入幼儿园及小学课程,加强中学心理教师对 攻击性青少年心理干预的专业培训等等。
在家庭教育中,不得不说,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动辄就使用暴力,例如孩子不听话,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沟通而是暴力,会使孩子不知不觉深受影响,当对人和事沟通有障碍,进行不顺利时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动手,就是暴力。因此要真正解决问题,孩子周围的父母、成人,要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要能够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孩子,社会人员之间应怎么相处,让孩子感觉到遇到问题要通过理性协商,而不是暴力方式去解决。所以,成人要彻底地反思,彻底地自我约束,凡事都要想到旁边有孩子看着。其次就是现在父母对孩子太宠爱,以至于达到溺爱的程度,在对人对事上,主张霸道要强,主张不能受委屈,以至于个个都是“李刚”,个个都能替熊孩子“擦屁股”。
社会教育在解决校园暴力问题上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我国当前未成年法律的不完善,因此必须健全法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使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制裁,而不仅仅是道歉,或者经济补偿,这是对受害者而言,对违法者来说,特别是知法犯法的学生来说,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对全民而言,要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全民的德育教育工作。总而言之,要德法并举,以法驭德,德为法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有机结合,不因为是学生就姑息纵容,要为受害者负责,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合力,在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开展针对校园暴力的生活技能教育,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学校和家庭要共同配合,加强对重点学生的管理。学校应面对每个家庭,以家庭教育推动教育,通过两者相互作用,更好的提高育人效果;社会大环境导致的暴力行为不容忽视,因此要净化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共同应对校园暴力,莫让校园暗势力猖獗不止,还学校一片净土,还学生一个祥和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桂翎、辛涛,校园暴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特殊教育,2009.6
[2]李长伟,校园暴力现象解析,教学与管理,2010.2
[3]李林、张童,校园凌霸事件折射社会问题,中国青年报,2015,6
[4]肖汉强,对校园学生暴力的反思,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