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椿:虫子旁的慢生活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amoni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京,我们知道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清代名人叫袁枚,他三十多岁就辞去了官职,他不去经商,而是在南京的西边,开辟了一块地,做成了一个园子就叫“随园”。四周没有围墙,他觉得人应该与自然共处,人应该在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舒适的状态下去创作。他也是一a个性灵派诗人,他所创造的慢生活,后来,影响了许多的人……在太平天国的时候,他的园子被化为灰烬,后来一个美国教会学校又在随园的遗址上建了一个新学校,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也就是当时的“金陵女子大学,”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
  今天的他,也在南京师范大学的角落租下旧厂房,重新做了规划,成立“书衣坊”工作室;秋看落叶,冬看落雪,与自然界对话,观察并记录自然界里弱小生命的美好有趣现象。他所创造的慢生活及倡导的生活理念,也同样影响了很多人……他,就是朱赢椿,“书衣坊”工作室的创始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的设计者。
  【不做被动的设计】
  1995年朱赢椿从南京师范大学国画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哪个单位要画家?而且刚毕业很难被人承认。”正巧学校新成立的出版社需要一个做设计的人。“为了生存”,他开始做书籍设计和美编。
  为了拿到一笔薪水,他开始疯狂的做设计,内容好的,不好的;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有时只要有稿费就做,每天上班加班,晚上就直接在工作室里睡觉,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忙碌着。
  直到有一天,他到出版社的书库里,看到一排排很高的书。那时,出版社只有他一个美编在做,做了十年,每一本书都是他投入全部精力与思想的结晶,而这些书将来都是进垃圾堆的。朱赢椿问自己:“难道自己每天用心设计出来这么多的作品,最终都要被扔到垃圾堆里,这对我来说生命就太浪费了。”突然,他醒悟,决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希望这些东西能在读者的手中停得更久一点吧。
  后来,他在校园里转悠;突然,看到一个非常破旧的厂房,大概十多年没人使用过了。当时,他想这个房子是不是对自己有点用呢。“我就想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相对大一点的空间,我能在这里比较慢地去生活,去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我知道这里的房租肯定不会很贵,因为它是一个旧房改造。”后来,他把旧的车棚拆掉,外墙重新做了整治,涂上一层白色,房顶没有再修,而是把它变成天井。就这样,成立了“书衣坊”工作室。
  【慢是最好的设计】
  他停止了商业设计,专心致志投入到书籍设计、书籍创作和出版工作中。春天的时候他会在工作室旁边种些油菜,慢慢地还种上丝瓜、茄子、扁豆,甚至还养了几只鸡;他喜欢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坐在自己的油菜花前,闻着花香,听着蜜蜂的嗡嗡声……他说:“感觉这真的不比我们坐飞机去九寨沟、新疆、西藏或者什么地方要差。”因为他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特别喜欢这种田园的景色,渐渐地心态就有了变化,节奏也开始慢下来了。
  《不裁》是朱赢椿在工作室成立后做的一本书,帮他的朋友古十九将博客文章集结为书。
  由于印刷设备有限,而造成了印刷缺陷。书集都成了没有裁切整齐的半成品,朱赢椿说:“我感觉毛边书有一种特别的气息,那种精糙的质感显得很特别,太完美的东西往往让人心理上产生难以亲近的距离感,有一点瑕疵反而显得更有亲和力。”就这样在设计上他采用了毛边纸,边缘保留纸的原始质感,没有裁切过,内页有很多呈面封闭的状态。书的扉页上有一把纸做的小刀,读者可以边读边裁。这是一本实验性的书,就是要让读者有一种阅读方式的改变。他没想到,这本书会被评为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更没有想到这本书至今已经加印了9次,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事业的转机。
  渐渐地有很多人来工作室找他,催他做这个做那个。朱赢椿说:“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不能把所有的事都给吞下来,不然又要回到那种加班的生活状态中。”于是,他就在工作室门口那静静竖了一个牌子:“慢”。那是朱赢椿特制的,提醒着人们应该放慢脚步、放慢对名利、欲望的追求。而不明所以的人会说,你这个地方汽车也上不来,为什么要“慢”啊?他说:“是人的心要慢……”
  后来,他都以各种方式委婉的拒绝了,这样肩膀上的担子就会轻点,在做东西时,就会从容一点,思考问题会更周全些,然后书的质量方面有回旋的余地。不用随时找应急的方法,这样做书的质量也有保证。于是,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只做十本书。同时他也提了一个要求,所有的客户和他签协议时都不能有时间要求,但是你可以把时间告诉他,他心里有个数。
  【来到虫子旁】
  从2007年的《不裁》,2008年的《蚁呓》到近两年的《蜗牛慢吞吞》、再到2014年9月出版的《虫子旁》。每一本书,他都倾注了许多的心血,每制作一本书,他在意的不是能获得多少利益与名誉,而更在意的是做自己喜欢的设计,能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与心灵的满足。
  《蚊呓》、《蜗牛慢吞吞》等书,都传递了朱赢椿“慢生活”的态度。《蜗牛慢吞吞》的主角是他曾养过的一只蜗牛,花了很大时间,静静观察蜗牛的生活。蜗牛的缓慢和柔弱或许会让一些人鄙夷,却不知,在跳动不安的年代,缓慢可以帮助我们渐渐地达至宁静,在宁静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准备创作时,他开始的时候非常着急,很想在一个月之内把书做完,画的东西总是不满意。后来,他就反问自己,你做《蜗牛慢吞吞》就是想告诉大家慢,那你凭什么想一个月之内就把书做完呢?这种态度是不对的,后来他就慢下来了,好好去研究,去观察,他选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慢慢地去画,有时候三四天一幅画。
  每天四点钟就进入工作室绘画,蜗牛是他的模特。走在路上,蹲下来看看,有一只蜗牛在水边。当你把自己的身姿放低,你就会看到这么美的画面。站着拍,蹲着拍,趴着拍。一个人真正能够看到风景,看到感人的东西,不是你抬头高高在上的时候,应该是放低自己的身段,你会看到让你惊喜的一幕。比如,春天的花瓣不小心落到了蜗牛的背上,多美啊。
  2014年9月出版的新书《虫子旁》在5年前就开始慢慢培养了。“因为书中涉及了许多种类的虫子,都是他的随园书衣坊中的。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于是,为了观察一只蜘蛛结网、捕食甚至死亡的过程,他可以花费2个多月的时间细心记录;为了了解一群蚂蚁的大规模搬家,他可以趴在地上静观数个小时;为了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他把蜗牛变成了自己的宠物之一。甚至在随园书衣坊的工作室内,他还给不同的蜘蛛标注了“门牌号码”,借此方便记录和观察。
  新书《虫子旁》,内容选定、书名的敲定及最终版式的确定,堪称漫长与纠结啊,书名修改了3次,样书先后做了19套,最后才敲定了这个版本。这本书是朱赢椿的私人观虫日志,80多篇日志跨越4年,书中配有地图,每篇文章都有详实的时候、地点、具体的图片、手绘稿和真切的心情。全书一大特色是,不疾不徐,不紧不慢——这种慢当然不是慵懒,不是懈怠,不是消极,而是把快节奏放慢了以后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跟你的内心产生碰撞,它会源源不断地带给你生活的灵感。
  2014年11月20日到12月4日,他还在“书衣坊”工作室办了一个《虫子旁》的主题展。他希望读者能从一本书里面,延伸出来,希望读者自己走到自然界中去。踩着落叶,听着虫子的鸣叫;最终,都应该是自己无制的走进自然,观察自然,那是他所希望的,也是他真正做设计的目的。
  对于这些小动物的偏爱,朱赢椿将其归因于内心的脆弱。因为不喜欢逞强,喜欢以脆弱者的姿态生存,这样可以敏感地感知到细小的、微观的东西——比如蹲下来去看蚂蚁,看蜗牛……对于性格的劣势,他显然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并且将其转化为优点。在这些关注小动物的图书中,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朱赢椿对生命的思考:放平心态,踏踏实实地过平常人的生活,或许能够生活地更坦然、更充实。并且这样平常的生活,更接地气,离读者更近,更能打动人。
  朱赢椿说他以后还是会做一些关于这类哲理性的书,用这些书引起读者对自己生活节奏的思考,不求救赎,但求在焦虑、无助时给他们一些安慰,并谆谆劝导周围的人,慢下来,或许是解决生活中矛盾的一种方法,让人生的蜡烛燃烧得更慢一些,让内心的焦虑和纠结逐渐平静下来。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改革,很多学者用“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来表述。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
1992年,我从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就开始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年年岁岁,周而复始,一去23年。现在想来,往事历历,恍然如昨。在此期间,我也写了不少东西,大多都是对
在所有的动物里,最得人类青睐的,是狗和猫。这两种动物的智商和性情,与人最为接近。其中,狗更接近人性中执着的一面,猫则更接近人性中跳脱的一面。猫是一种天生懂得获取幸福
2015年4月26日凌晨2时10分,曾是一代人偶像的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去世。5月1日下午,刚刚送走哥哥的汪玉华,接受了笔者的专访,汪国真生命的最后一个春天,妹妹汪玉华一直陪伴在身旁。  2015年1月,哥哥主持了广东电视台的“中国大画家”栏目。哥哥语言简洁隽永,人也儒雅俊朗,第一次涉猎主持就很成功,那次主持后,他非常兴奋,曾想转型进电视界。  可是,那时哥哥身体已经出现不适状况了,他总感到浑身乏力,
对很多人而言,惠雁冰老师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和优秀的老师,这从他的一批批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成果和各届学生的教学评价上可以找到佐证。惠雁冰老师的学术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
巳时我就是那棵变秃的老槐树。我记得自己是巳时来到这个村庄的。那天,苏鲁大平原青蛇遍地,到处都是蛇游走的嘶嘶声。此时的苏北鲁南,战乱纷仍,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瘟疫流行,
她随丈夫隐居在江阴的老家田园,靠织布换米养家,勤劳节俭,以让丈夫专心教儿子读书。儿子15岁时,读遍家中“绛云楼”里所有祖传藏书。可儿子并不喜欢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反而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应的课程。在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语文课本从结构编排到内容的选择,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进行了彻底改
罗老师家终于出事儿了。罪魁祸首是因为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本该停放在四楼,却在五楼的门口过了夜。是谁把自行车搬到五楼的呢?是罗老师。罗老师为什么把自行车搬到五楼呢
古人吟雪的诗句也不少见,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算来也是一首为人称道的好诗。诗人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挂满枝头的雪,宛如一片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