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于基本国情的道
路,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
科学确定基本路线、准确规划总体布局、正确提出发
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
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
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把
握中国国情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
道路的理论前提。对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
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夏春涛研究员新著《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一书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全书主
要收录了作者近七年多来潜心研究中国国情和发展
道路的各种成果,包括研究论文、对策建议、调研报
告以及杂文、札记等。细读之下,觉得该书有以下几
个鲜明特点。
一、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学术性和
现实针对性强
本书共收录47篇文章,分五类编排。内容丰富、
涵盖面广,学术性和现实针对性强。总体上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重点谈对当代国情和发展道
路的思考与认识。
第一部分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
论体系,侧重宏观视角。既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综合论述,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体系略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又有各组成部分的细致分析,如邓小平反
腐倡廉思想简论,“三个代表”是十六大的灵魂,科学
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历
史贡献,还有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对未来
的展望。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把中国国情和发展
道路放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分析,如“近一个多
世纪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启示”一文。本部分共选
人研究论文7篇,学术报告2篇,书评2篇。可谓篇
篇经典,发表过的论文几乎都是刊载在权威期刊、报
刊上,并已多次被转载和引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
响。
第二部分谈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涉及诸如社
会主义的未来、人权、党的先进性、繁荣哲学社会科
学等具体专题。其文体多样,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如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举行的“第二届俄中思想
家论坛”的会议论文“社会主义没有也不会被终结”:
有答中外记者问,诸如答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的
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答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
的“不要总是拿中国的所谓‘人权’问题说事”,答深
圳电视台记者的“深圳的率先探索和发展具有先导
和示范意义”;有发表过的研究论文,如“理论创新与
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载《红旗文稿》),“创造哲
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辉煌”(载《人民日报》),“发扬
党的优良传统,永葆党的先进性”,“适应新的形势和
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学习《江泽民文选》坚
持做好‘三农’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节能减排工
作”(以上4篇载于《经济日报》),“‘丁晓兵现象’的
时代意义及启示”(载《光明日报》)。
第三部分以调研和考察为主题,其大部分采取
日志、游记的形式。作者移步换景,见多识广,足迹
遍及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每篇文章都给人身临其
境之感。
第四部分为太平天国研究,反映了近代国情以
及近代国人对发展道路的探索,主要是作者以往研
究的积累和延续,大多涉及现今社会上较有争议的
问题,包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回应。第五部分辑录
了一些杂文、札记。均不同程度地与当代史、当代问
题相关。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视野开阔,史论结合,提出了富
有新意的学术观点
书中提出,改革的本义是除旧布新,是创新,包
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倘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
做到与时俱进,改革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书中提出,所谓的“中国特色”主要突出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搞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两者都是最具中国特色、为中国所
独有的东西,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明创造。
书中提出,“只要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坚持指
导思想的一元化,我们的大方向就不会错,即便在实
际操作层面出现一些误差,也容易纠正过来。”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一元
化指导思想,统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想与文化思想,是
我们必须巧妙处理好的特殊矛盾。
作者在论述这些观点时视野开阔,史论结合,使
人耳目一新。中国不仅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且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时期。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来回答中国发展道路中体
制创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是当代中国广大理论
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三、学风严谨,文风清新,对理论创
新的方法作了启发性分析
通读书中所选的47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文
章,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作者学风严谨,文风清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是
作者的一贯追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掌握翔
实的第一手资料,重视进行具有创新意义、对理论探
讨和学科建设有推进作用的研究”,是作者多年研究
的心得体会。作者治学严谨,可能与作者史学功底
深厚有关。在论证说理时,作者注重搜集、研究第一
手资料,讲求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使立论有依据,论
证逻辑严密,结论拿捏好分寸。不少文章写得生动
而又富有哲理,读来引人入胜。作者还对理论创新
的方法作了启发性分析。在《理论创新与理论工作
者的历史使命》中,就“如何做好理论研究与宣传工
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两点:一是“吃透两
头”,一指上头,即吃透中央的精神,深刻领会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央保持一
致,既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从事研究的一个必
要前提。另一头是指下头,也就是基层。搞理论不能
闭门造车,必须深入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否则,搞
出来的东西就会变成繁琐的论证和枯燥的概念堆
砌,隔靴搔痒,很难有生命力和价值。二是“苦练内
功”。第一,读经典,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老祖宗的话要讲,但关键是要讲新话。第二,
夯实文史哲的功底。好的理论文章是三者的统一:
既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把握住规律性、根
本性的东西,又讲求分析、概括、归纳,讲求逻辑性、
思想性,还有文采,有可读性。第三,尽可能多地掌
握其他学科的知识。要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
文科学等多个角度探讨问题。细读作者选人新书的
每一篇文章,无不是对以上方法的自觉运用。
路,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
科学确定基本路线、准确规划总体布局、正确提出发
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
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
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把
握中国国情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
道路的理论前提。对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
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夏春涛研究员新著《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一书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全书主
要收录了作者近七年多来潜心研究中国国情和发展
道路的各种成果,包括研究论文、对策建议、调研报
告以及杂文、札记等。细读之下,觉得该书有以下几
个鲜明特点。
一、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学术性和
现实针对性强
本书共收录47篇文章,分五类编排。内容丰富、
涵盖面广,学术性和现实针对性强。总体上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重点谈对当代国情和发展道
路的思考与认识。
第一部分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
论体系,侧重宏观视角。既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综合论述,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体系略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又有各组成部分的细致分析,如邓小平反
腐倡廉思想简论,“三个代表”是十六大的灵魂,科学
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历
史贡献,还有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对未来
的展望。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把中国国情和发展
道路放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分析,如“近一个多
世纪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启示”一文。本部分共选
人研究论文7篇,学术报告2篇,书评2篇。可谓篇
篇经典,发表过的论文几乎都是刊载在权威期刊、报
刊上,并已多次被转载和引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
响。
第二部分谈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涉及诸如社
会主义的未来、人权、党的先进性、繁荣哲学社会科
学等具体专题。其文体多样,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如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举行的“第二届俄中思想
家论坛”的会议论文“社会主义没有也不会被终结”:
有答中外记者问,诸如答哈萨克斯坦记者的“中国的
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答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
的“不要总是拿中国的所谓‘人权’问题说事”,答深
圳电视台记者的“深圳的率先探索和发展具有先导
和示范意义”;有发表过的研究论文,如“理论创新与
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载《红旗文稿》),“创造哲
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辉煌”(载《人民日报》),“发扬
党的优良传统,永葆党的先进性”,“适应新的形势和
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学习《江泽民文选》坚
持做好‘三农’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节能减排工
作”(以上4篇载于《经济日报》),“‘丁晓兵现象’的
时代意义及启示”(载《光明日报》)。
第三部分以调研和考察为主题,其大部分采取
日志、游记的形式。作者移步换景,见多识广,足迹
遍及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每篇文章都给人身临其
境之感。
第四部分为太平天国研究,反映了近代国情以
及近代国人对发展道路的探索,主要是作者以往研
究的积累和延续,大多涉及现今社会上较有争议的
问题,包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回应。第五部分辑录
了一些杂文、札记。均不同程度地与当代史、当代问
题相关。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视野开阔,史论结合,提出了富
有新意的学术观点
书中提出,改革的本义是除旧布新,是创新,包
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倘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
做到与时俱进,改革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书中提出,所谓的“中国特色”主要突出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搞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两者都是最具中国特色、为中国所
独有的东西,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明创造。
书中提出,“只要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坚持指
导思想的一元化,我们的大方向就不会错,即便在实
际操作层面出现一些误差,也容易纠正过来。”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一元
化指导思想,统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想与文化思想,是
我们必须巧妙处理好的特殊矛盾。
作者在论述这些观点时视野开阔,史论结合,使
人耳目一新。中国不仅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且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时期。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来回答中国发展道路中体
制创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是当代中国广大理论
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三、学风严谨,文风清新,对理论创
新的方法作了启发性分析
通读书中所选的47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文
章,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作者学风严谨,文风清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是
作者的一贯追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掌握翔
实的第一手资料,重视进行具有创新意义、对理论探
讨和学科建设有推进作用的研究”,是作者多年研究
的心得体会。作者治学严谨,可能与作者史学功底
深厚有关。在论证说理时,作者注重搜集、研究第一
手资料,讲求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使立论有依据,论
证逻辑严密,结论拿捏好分寸。不少文章写得生动
而又富有哲理,读来引人入胜。作者还对理论创新
的方法作了启发性分析。在《理论创新与理论工作
者的历史使命》中,就“如何做好理论研究与宣传工
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两点:一是“吃透两
头”,一指上头,即吃透中央的精神,深刻领会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央保持一
致,既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从事研究的一个必
要前提。另一头是指下头,也就是基层。搞理论不能
闭门造车,必须深入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否则,搞
出来的东西就会变成繁琐的论证和枯燥的概念堆
砌,隔靴搔痒,很难有生命力和价值。二是“苦练内
功”。第一,读经典,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老祖宗的话要讲,但关键是要讲新话。第二,
夯实文史哲的功底。好的理论文章是三者的统一:
既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把握住规律性、根
本性的东西,又讲求分析、概括、归纳,讲求逻辑性、
思想性,还有文采,有可读性。第三,尽可能多地掌
握其他学科的知识。要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
文科学等多个角度探讨问题。细读作者选人新书的
每一篇文章,无不是对以上方法的自觉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