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小区成为城市住房的主要形式,能够高效率的使用土地,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人的住房需要。但居住小区中存在着人们之间交往的许多问题,邻里之间关系淡漠,老人小孩缺少活动场所等。本文从交往空间的形成发展,道路,入口,环境设施布置等方面介绍提高小区住户之间交往的办法,分析优秀案例来阐述居住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居住小区;交往空间;交往行为;景观设计
引言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创造舒适的居住空间环境,随着不同住宅建设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看到了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面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居住小区内有着大面积的绿化但是很难有能满足住户们交谈的地方。居住环境中的老年人和儿童很少能找到自己的领地。为住户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设计者要十分注意交往空间的创造,也应该作为住区建设的重点,使其既具有游玩性又能便于人们的沟通。
小区内的住户们的交往活动不仅使户外空间显得更有生机,而且随着在居住小区内交往活动的频繁,小区内居民还会逐渐增加对这一户外空间的领域感,把周围的环境当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邻里之间关系更加的融洽,交往活动更加容易发生。
一、交往空間的概念
人们之间的交往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同一空间中人都会自然的发生交往行为。交往空间指人们之间发生交往活动和行为的空间包括两点:一是一定具体的活动空间,包括室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二是活动空间中人之间发生的交往活动和行为。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互为依存,当活动空间设计合理质量高的时候,物质条件较好人们更愿意在外停留,交谈,嬉戏,玩耍。同样的空间中人的交往活动和交往行为频繁的发生则会强调这个活动空间的重要性。
二、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中的交往空间设计,要把增强居民对住区的的认同感放在重要位置,把居民的日常活动,都予以考虑。使得小区居民在同一住区生活时能互相交往的目的。增强居民的认同感。一个充满活力的交往空间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对传统风格的合理借鉴
不同地域的人传统住区风格是不同的,当今文化交流频繁,欧美文化不断的冲击着传统风格。盛行的欧美风也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异域文化的好奇而已,从现代的基础出发来体现传统,从传统居住建筑中借鉴更能给人以强烈的亲切感。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住宅众多。其都是具有浓厚的乡土情,这样的生活空间,既有归属感又有良好的邻里情谊
2.强调公共活动区域
公共活动领域通常是居民愿意集中的地方。保留一定的平整硬质铺地,更有利于交往活动的发生。景观配置,公共设施处于合理的区域。住区中心区域应有能够吸引活动发生的因素,娱乐设施,景观喷泉等等,能够吸引居民。
3.考虑不同人的使用差别
公共区域设计满足不同类型的居民交往的要求,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分布上不应完全分开。可以有一定的连接性,空间上与其他活动区连接,更有益于不同类型的居民的交往活动。如公共区域中的运动中心,可以同时满足儿童,青年,老年人活动的需要,使居民在日常锻炼中认识更多小区中人。可以在住宅入口和道路之间设置半私人的前院,以增加女性居民停留时间和谈话时间。设置商业性的地点,不仅方便住区居民,也是吸引居民前往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4.增强交往空间的边界感
使用各种材质的铺装,多种多样的植物,设施增强交往空间的边界感。交往空间缺乏边界感往往难以吸引居民前往,增强活动区边缘设计,使得居民能够自然深入进去。例如:各种各样硬铺的场地,都会有意识的吸引居民去活动。绿篱,树木修建的半私密的庭院也能够吸引人去活动。
三、交往空间和环境设施的布置
1.环境设施的设置
居住小区中常见的环境设施包括护柱,垃圾桶,台阶,休闲桌椅等,是户外交往空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设施的合理设置,放置的位置,特殊的外形,体现的风格特征是促进居民交往行为,发生交往活动的重要条件。
保护柱能够有效的吸引居民停留在广场区域。在许多户外活动广场上护柱往往能成为广场上的活动者倚靠,停留,谈话,放置物品,玩耍的中心。
座椅是小区户外空间中最为吸引居民停留的重要设施,在许多实践调查中,人对于就坐的位置往往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因此座椅应该布置在人流较多,半开放性空间或是凹形区域内,提供给人一种“后背的安全感”让居民变得更容易交谈。
2.体现特色
小区中环境设施的设计可以表现出更多的特色,体现趣味。能够有效地吸引人的注意,满足人的好奇的心理需求。
3.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
小区住户有着各类人群,在环境设施的设置上就要考虑到他们使用的差别。儿童和老人在环境设施的功能上的掌握和使用上有别于普通人。如道路标识不宜设置太高,可适当配置图案增加趣味性和易懂性,字要大而且要显眼。
儿童游戏场地是小区中儿童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儿童主要使用的设施,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征不同。如婴幼儿儿童的活动能力不强,主要设置一些看,触摸的物体,这个时期的儿童需要家长陪同玩耍,所以常常这个区域会成为老年人、成人、儿童共同活动场所。学龄儿童活动能力的增强,对外界的好奇心也增强,喜欢自主的探索,秋千,跷跷板,一块可以自主活动的场地都是很好的选择。场地周围安放座椅让家长看管孩子使用,也方便家长们的日常交谈。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城市的逐渐发展,高层住宅小区也不断增多,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也不相应的减少,住区小区配套水平明显不高,整体的居住品质还未达到舒适、健康、方便和安全要求,居住小区邻里交往空间不足,缺少城市人文环境情结的表现,人性化的舒适居住体验不足。本课题通过研究和探索,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古至今,人类从制作工具,交换物品,食物一直在进行着交往,直到现在从物质交往更多的转向精神交往。人们之间交往的需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居住小区中户外空间设计的不理想,一直限制着邻里之间的交往。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在提高,可交往越来越少,人变得孤独。在选择住宅小区时,优质的户外环境也成为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大片的绿化,注重为人服务的设计,绿色住区更加人性化。关注人的居住行为方式,建房子造环境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
“人性化”的理念是品质住宅的灵魂,是品质居住的必然追求,绿色住区更加精细化,从细节处理更加关注到如何促进居民交往。从设计到施工的精耕细作,高度重视设计的每个细节处理,强调环境设计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贾岩著 谈人的需求与住宅外部空间设计[J],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1
[2][日]芦原义信著 外部空间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程著 浅析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要点[J], 山西建筑, 2006
[4](丹麦)杨·盖尔著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5]吕文明著 城市居住环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东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0
作者简介:
徐博文(1995-),男,湖北省恩施市,西南民族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居住小区;交往空间;交往行为;景观设计
引言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创造舒适的居住空间环境,随着不同住宅建设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看到了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面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居住小区内有着大面积的绿化但是很难有能满足住户们交谈的地方。居住环境中的老年人和儿童很少能找到自己的领地。为住户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设计者要十分注意交往空间的创造,也应该作为住区建设的重点,使其既具有游玩性又能便于人们的沟通。
小区内的住户们的交往活动不仅使户外空间显得更有生机,而且随着在居住小区内交往活动的频繁,小区内居民还会逐渐增加对这一户外空间的领域感,把周围的环境当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邻里之间关系更加的融洽,交往活动更加容易发生。
一、交往空間的概念
人们之间的交往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同一空间中人都会自然的发生交往行为。交往空间指人们之间发生交往活动和行为的空间包括两点:一是一定具体的活动空间,包括室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二是活动空间中人之间发生的交往活动和行为。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互为依存,当活动空间设计合理质量高的时候,物质条件较好人们更愿意在外停留,交谈,嬉戏,玩耍。同样的空间中人的交往活动和交往行为频繁的发生则会强调这个活动空间的重要性。
二、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中的交往空间设计,要把增强居民对住区的的认同感放在重要位置,把居民的日常活动,都予以考虑。使得小区居民在同一住区生活时能互相交往的目的。增强居民的认同感。一个充满活力的交往空间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对传统风格的合理借鉴
不同地域的人传统住区风格是不同的,当今文化交流频繁,欧美文化不断的冲击着传统风格。盛行的欧美风也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异域文化的好奇而已,从现代的基础出发来体现传统,从传统居住建筑中借鉴更能给人以强烈的亲切感。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住宅众多。其都是具有浓厚的乡土情,这样的生活空间,既有归属感又有良好的邻里情谊
2.强调公共活动区域
公共活动领域通常是居民愿意集中的地方。保留一定的平整硬质铺地,更有利于交往活动的发生。景观配置,公共设施处于合理的区域。住区中心区域应有能够吸引活动发生的因素,娱乐设施,景观喷泉等等,能够吸引居民。
3.考虑不同人的使用差别
公共区域设计满足不同类型的居民交往的要求,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分布上不应完全分开。可以有一定的连接性,空间上与其他活动区连接,更有益于不同类型的居民的交往活动。如公共区域中的运动中心,可以同时满足儿童,青年,老年人活动的需要,使居民在日常锻炼中认识更多小区中人。可以在住宅入口和道路之间设置半私人的前院,以增加女性居民停留时间和谈话时间。设置商业性的地点,不仅方便住区居民,也是吸引居民前往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4.增强交往空间的边界感
使用各种材质的铺装,多种多样的植物,设施增强交往空间的边界感。交往空间缺乏边界感往往难以吸引居民前往,增强活动区边缘设计,使得居民能够自然深入进去。例如:各种各样硬铺的场地,都会有意识的吸引居民去活动。绿篱,树木修建的半私密的庭院也能够吸引人去活动。
三、交往空间和环境设施的布置
1.环境设施的设置
居住小区中常见的环境设施包括护柱,垃圾桶,台阶,休闲桌椅等,是户外交往空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设施的合理设置,放置的位置,特殊的外形,体现的风格特征是促进居民交往行为,发生交往活动的重要条件。
保护柱能够有效的吸引居民停留在广场区域。在许多户外活动广场上护柱往往能成为广场上的活动者倚靠,停留,谈话,放置物品,玩耍的中心。
座椅是小区户外空间中最为吸引居民停留的重要设施,在许多实践调查中,人对于就坐的位置往往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因此座椅应该布置在人流较多,半开放性空间或是凹形区域内,提供给人一种“后背的安全感”让居民变得更容易交谈。
2.体现特色
小区中环境设施的设计可以表现出更多的特色,体现趣味。能够有效地吸引人的注意,满足人的好奇的心理需求。
3.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
小区住户有着各类人群,在环境设施的设置上就要考虑到他们使用的差别。儿童和老人在环境设施的功能上的掌握和使用上有别于普通人。如道路标识不宜设置太高,可适当配置图案增加趣味性和易懂性,字要大而且要显眼。
儿童游戏场地是小区中儿童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儿童主要使用的设施,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征不同。如婴幼儿儿童的活动能力不强,主要设置一些看,触摸的物体,这个时期的儿童需要家长陪同玩耍,所以常常这个区域会成为老年人、成人、儿童共同活动场所。学龄儿童活动能力的增强,对外界的好奇心也增强,喜欢自主的探索,秋千,跷跷板,一块可以自主活动的场地都是很好的选择。场地周围安放座椅让家长看管孩子使用,也方便家长们的日常交谈。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城市的逐渐发展,高层住宅小区也不断增多,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也不相应的减少,住区小区配套水平明显不高,整体的居住品质还未达到舒适、健康、方便和安全要求,居住小区邻里交往空间不足,缺少城市人文环境情结的表现,人性化的舒适居住体验不足。本课题通过研究和探索,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古至今,人类从制作工具,交换物品,食物一直在进行着交往,直到现在从物质交往更多的转向精神交往。人们之间交往的需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居住小区中户外空间设计的不理想,一直限制着邻里之间的交往。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在提高,可交往越来越少,人变得孤独。在选择住宅小区时,优质的户外环境也成为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大片的绿化,注重为人服务的设计,绿色住区更加人性化。关注人的居住行为方式,建房子造环境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
“人性化”的理念是品质住宅的灵魂,是品质居住的必然追求,绿色住区更加精细化,从细节处理更加关注到如何促进居民交往。从设计到施工的精耕细作,高度重视设计的每个细节处理,强调环境设计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贾岩著 谈人的需求与住宅外部空间设计[J],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1
[2][日]芦原义信著 外部空间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程著 浅析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要点[J], 山西建筑, 2006
[4](丹麦)杨·盖尔著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5]吕文明著 城市居住环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东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0
作者简介:
徐博文(1995-),男,湖北省恩施市,西南民族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