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大部分是研究其理论框架以及针对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涉及在电影语篇的应用。本文在此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俄罗斯的电影语篇《他是龙》中的多种模态组合进行剖析,分析得出电影是一个借助语言符号系统和其他隐性表意系统如运动画面,色彩,言语,音乐等模态要素共同传达电影主题及人际关系的结合体。展望未来,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电影语篇的实践一方面可以促进电影艺术技巧以及人们鉴赏能力的进步与提高,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多模态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他是龙》 电影语篇 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引言
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话语分析不仅以文本形式体现,而且以图画、动画、声音、图表、颜色、编排等多模态同时出现”(成文,田海龙2006)。因此,胡壮麟教授指出,在人类进入社会学符号的多模态化的新世纪,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胡壮麟2007)。
电影,是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言语,绘画,音乐,言语以及多种形式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過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一个融合多种资源手段的二维空间集合体。
“多模态话语就其性质而言是人类感知通道在交际过程中综合使用的结果,因此相关分析应该是跨学科的 ”(朱永生2007)。纵观国内多模态的发展轨迹,其重心主要是在外语教学,文学作品,在影视作品方面,多模态在电影语篇中的解读却是很少涉猎的领域,因此本文以一篇俄罗斯电影《他是龙》为例,运用多模态理论分析其模态构成以及电影语篇的特点,使人们在欣赏电影之余还能获得一些独到的艺术见解与享受。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Halliday(1978)的“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论断”为基础,这代表了Halliday对语言学研究的主张和见解。虽然Halliday强调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最重要,最全面,最包罗万象的,但在任何文化中,在语言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表意方式”,例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还有其他没有包括在艺术范畴内的文化行为,如交流方式,衣着方式,家庭结构等”(Halliday&Hasen,1985/1989:2),他们都是文化的承载者,文化可以定义为一系列符号系统,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意义系统。语言是众多组成人类文化的意义系统之一(Halliday&Hasen,1985/1989:2).从这个角度讲,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及其意义延伸到所有构建意义的交际模式和某个文化中使用的符号资源,如图像,写作,手势,眼神,言语,身势等(Jewitt,2009:1).从人类感官和外部世界互动的角度。,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物件,机器,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成为单模态,用两个感官进行互动的称为双模态;用三个以及以上感官进行互动的称为多模态(Maybury,1993)。
三、电影语篇介绍
关于电影的概念经典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电影影像既“是实物通过折光和透镜的作用映在胶片上的自体复现”,又“是一个被结构的现实,一个形式”,在影像的叙事层上,电影成为语言,而在影像的诗意层次上,电影成为视觉语言艺术。
现代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 · 麦茨认为:影像组合方式的约定性使电影成为符号体系,即“语言”——“电影当然不是一种言语 (1angue)……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语言,因为它也要在与我们的语言不同的,但仍然有规则的排列中安排表意元素,而且,它也不是现实为我们提供的感受整体的摹写(这种现实不会讲述连贯的故事 )。”
电影语篇,作为一种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产与实践且反作用于生活实践,它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分析电影语篇的多模态要素可以使电影主题更加贴合观众的需求,不仅带来视觉的冲击甚至有可能是触觉的冲击。综合而言,电影是以运动画面为主要承载力和表现形式的大众艺术和叙事艺术,只有在语言符号和多模态要素的配合下,电影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四、对电影语篇《他是龙》的多模态分析
(一)电影《他是龙》简介
该电影根据谢尔盖·迪亚琴科和玛丽娜·迪亚琴科夫妇的长篇小说《Ritual》改编并于201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它是战斗民族俄罗斯的一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唯美的人龙之恋,国王的女儿米拉正值出嫁之时,被恶龙阿尔曼强行掳走,二人在共同生活过程中互生情愫,由此展开了一段由互相对立到最后惺惺相惜的唯美的跨物种之恋。
(二)影片中运动画面的分析
运动画面,毫无疑问,是电影语篇运作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语篇中图像的位置分布,比如上下左右和图像所占画面的面积以及主人公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不仅占有举重若轻的地位而且还传达着重要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在图像与字母处理上 Kress 和 Leeuwen 认为图像和文字说明是相互联系的,但并不完全依赖于文字说明,因为它本身即有组织又有结构( Kress & Leeuwen,2006 )。
运动画面在他是龙中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以慢镜头呈现出来的龙的飞翔,第一次是米拉出嫁的镜头,人们高唱唤龙曲时,恶龙携着米拉飞走,此时,龙与米拉处于画面中的右上部,且米拉位于龙爪处也就是位于龙的下方,这不仅体现出米拉的弱小和恐惧龙的强大凶狠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和陌生感。
第二次的运动镜头较为快速和激烈发生在米拉得知阿尔曼是龙之后随即因惊恐坠崖,阿尔曼释放兽性化龙救米拉,此时米拉在阿尔曼的上部即胸部的位置,且二人均位于画面的中间位置,这种位置关系其实体现出了米拉和龙关系的拉近,米拉对龙的主导以及救米拉的急迫。 第三次值得一提的慢镜头则发生在救会回米拉之后,二人互生情愫,在海边追逐嬉戏打闹,一帧又一帧的慢镜头配着悠扬婉转的轻音乐,二人沉浸于爱情的愉悦之中,此外,阿尔曼施魔法让漫天花瓣在风中起舞竟然也是慢动作的播放,不言而喻,场面浪漫梦幻至极。
第四次的慢镜头发生在影片的最后一幕,龙再一次携着米拉回到龙之谷,此时二人已相恋,但两人的位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米拉不再位于龙的下方而是位于龙的上方,即,米拉驾驭着龙,从米拉俯身紧贴龙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二人的心心相印,此时画面中米拉和龙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好像全世界只剩下了两个人,安静,祥和,他们会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
(三)影片中言语的分析
言语,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方式,在电影语篇中,与运动画面相辅相成,共同传达着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电影语篇中的言语应准确,精炼的传达画面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过分的冗长了运动画面的部分。
该影片其实开始于龙的自述,结束于龙的自述,“我的故事,从那里开始,曾经,那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人,那里,光芒灼烧心脏,我的秘密埋葬......”结尾部分,“她拯救了龙,并把她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了龙,爸爸,爸爸,什么叫龙啊....”很明显,阿尔曼在给自己的孩子-与米拉的结晶讲述自己的经历。用这种倒叙的方式很好的将首尾剧情衔接在了一起,不仅叙述了龙的故事还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其次,影片多处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更是将人带入情境。阿尔曼“偷看”米拉涂药的那一幕:米拉:“你在干什么?在偷看我吗?阿尔曼:“是。”米拉:“不许看。”阿尔曼:“为什么?”米拉:什么为什么?难道你不懂吗?“阿尔曼:“不懂,我看鸟,也看鱼,为什么不能看你?”这句台词暴露了阿尔曼的呆萌属性。是啊,从出生开始与父亲为伴,偌大的孤岛是他的家,寡言的父亲还未陪伴至童年结束,冰冷的家族记忆,残酷的龙族繁衍仪式,这是他从出生到遇见她之前的人生。
(四)影片中音乐的分析
音乐,作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与言语,运动画面相辅相成,起到双重效果。音乐欢快轻柔动感与否毫无疑问的传达着背景信息,确立着电影的时空安排,暗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使人的感情随着音乐波澜起伏,引发人的感性体验,动情之处,也免不了潸然泪下。
在电影语篇《他是龙》中,最显著的音乐安排则是两次龙之歌的出现,一次开头,一次结尾,首尾呼应,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次龙之歌发生在米拉的婚礼上,国王将他许配给屠龙士的后代伊戈尔,由于人们以为龙已消失,便大声高唱龙之歌,第一次的音乐急凑高亢激昂足以显示出整个国家因米拉结婚而展示出的喜庆的气氛,殊不知这埋下了祸患引来了恶龙掳走了米拉,留下的是众人的惊愕和场面的混乱不堪。
第二次龙之歌发生在斗龙士伊戈尔寻得米拉回国再一次迎娶她的时候,在伊戈尔拉起绳的那一刻,米拉似乎明白了,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于是,开始高唱《龙之歌》,她期待阿尔曼的到来,期待阿尔曼将她带走,面对众人,她念起龙之歌的歌词“从前没有时间,没有土地,万物混沌,记忆蒙尘。”声音轻的让人以为是错觉,她也曾迟疑,曾迷惑自己做的是否正确。第二段“时间如湍急河水,谁也无法从中脱身。待嫁的姑娘等待着丈夫,如同等待死亡的时刻,她通身纯白,仿佛穿着白色的殓衣。她注定死亡,婚礼的钟声回响。”还带着颤抖,但终于是唱出来了,声音也变大。最后一段“带她走,带她走,飞来吧,降临吧。永远为你奉上,年轻的姑娘。”由于这里只有米拉一个人在歌唱,所以她的心境虽犹豫不安但是却對龙的到来饱含期待。这时,雪花的飞舞则暗示着龙的即将到来,唤龙曲再一次把情节推向了高潮,龙真的又来了,不过这一次,龙携着米拉飞往了只属于他们两个的寂静之地。
快节奏与轻柔音乐的结合使得人物心理发生变化,剧情也显得十分唯美。快节奏主要体现在两人身处龙岛,米拉决心教导阿尔曼学过人的生活,于是,他们从一条废船中寻得各种布料器皿等生活用具,两人欢快的用这些东西装饰着龙岛上的龙洞,可以想象快节奏音乐的体现足以体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以及两人关系缓和和发展。在影片的结尾处,男主化龙,女主驾龙,男女主人公伴随着轻柔音乐Lullaby of silence 腾飞于天与地之间,无比的惬意与浪漫。
(五)影片中色彩的分析
色彩,给人以最直观的视觉盛宴,最吸引人眼球,也是最能体现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因为颜色的明与暗,搭配的浓与淡,以及各颜色所占的比例能够隐性的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细腻的情感变化与波动。若能将色彩搭配的淋漓尽致,配以合理的背景音乐,相信那将不失为一部精致的好电影。
电影的开头讲到“暗影吞噬人群”以及“他们的眼睛只能看到泪水、心脏只能感受恐惧”,这似乎暗示龙和人在一起是个悲剧的开始,不禁让人联想到,或许它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版。然而,并不是,它可以说是“俄罗斯版的暮光之城”,画面十分丰富细腻。影片不管是特效还是画面感堪比好莱坞,但有不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爆破镜头,产生视觉上的刺激感,导演巧妙地采用冷、暖色调的转换,产生是觉得冲击感的同时也有一种美感,当米拉遇上阿尔曼时,从之精心雕琢的银幕形式,构图精美,展现一种”公主、龙、童话“,具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感觉,整个呈现的形式具有唯美之感,更具有民族特色之美,在整个大银幕中表现的更为细腻,在大银幕中更具有复古之美。
以画面色彩来表达人物内心感情,表达情节故事变化,还可以体现在女主角的服装变化上。在最开始米拉出嫁的那一幕,影片的采用的是一种偏蓝的冷色系,女主角身穿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洁白的嫁衣,身边偶尔有几抹鲜红点缀。整体画面看起来有种略显清冷的肃穆,对于接下来的故事剧情也有了大概的推测。用镶满层层刺绣和珍珠的头纱裹住头部,有如白色敛衣般的厚重,束缚着身体,象征着她即将到来的婚姻和人生的不幸。而遇到龙以后,她的服装色调完全改变了,颜色变得越来越鲜艳亮丽,出现了飘逸的紫色,浪漫的红色,清新的绿色,在描写米拉和阿尔曼在岛上的幸福生活时,大量的红色文化元素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如红色的连衣裙、红色的风筝等,这种改变也让一个传统的俄罗斯未婚女贵族,变成了童话般电影中的女主角,她不再传统,而是富有智慧,力量,勇气。 五、结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颖独特有趣的话语分析方式,除了强调语言符号系统在塑造意义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更加强调各种隐性符号资源要素的共同互动配合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所应用的分析多种模态的方法使得电影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传达出五维空间即长,宽,立体感,时间,声音。除了言语这个符号系统,色彩,音乐,运动画面有时甚至可以代替语言更加深沉的扣响观众心弦。本文也证实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电影语篇当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成文,田海龙.多模态话语的社会实践性language and meaning[J].Maryl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1978.语言学研究,2006.8.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language and meaning[J].Maryl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1978.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4】Haliday,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Maryl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1978.
【5】Halliday,M.A.K.&R.Hasan.1985/1989.Language,context,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989.
【6】Jewitt,C.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alysis[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9.
【7】Maybury, M.T (Ed.). Intelligent multimedia interfaces[M].Cambridge, MA: MIT Press,1993.
【8】让 · 米特里.影像作为符号[A]. 李恒基、楊远要(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C].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447—448.
【9】克里斯謦安 · 麦茨.(2006).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A].李担基、杨远要(编).国电影理论文选[C].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447—448.
【10】Kress,R.G.,Leeuwen,V.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Routledge,2006.
作者简介:吴秀雯(1996-),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研究生,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他是龙》 电影语篇 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引言
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话语分析不仅以文本形式体现,而且以图画、动画、声音、图表、颜色、编排等多模态同时出现”(成文,田海龙2006)。因此,胡壮麟教授指出,在人类进入社会学符号的多模态化的新世纪,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胡壮麟2007)。
电影,是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言语,绘画,音乐,言语以及多种形式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過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一个融合多种资源手段的二维空间集合体。
“多模态话语就其性质而言是人类感知通道在交际过程中综合使用的结果,因此相关分析应该是跨学科的 ”(朱永生2007)。纵观国内多模态的发展轨迹,其重心主要是在外语教学,文学作品,在影视作品方面,多模态在电影语篇中的解读却是很少涉猎的领域,因此本文以一篇俄罗斯电影《他是龙》为例,运用多模态理论分析其模态构成以及电影语篇的特点,使人们在欣赏电影之余还能获得一些独到的艺术见解与享受。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Halliday(1978)的“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论断”为基础,这代表了Halliday对语言学研究的主张和见解。虽然Halliday强调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最重要,最全面,最包罗万象的,但在任何文化中,在语言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表意方式”,例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还有其他没有包括在艺术范畴内的文化行为,如交流方式,衣着方式,家庭结构等”(Halliday&Hasen,1985/1989:2),他们都是文化的承载者,文化可以定义为一系列符号系统,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意义系统。语言是众多组成人类文化的意义系统之一(Halliday&Hasen,1985/1989:2).从这个角度讲,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及其意义延伸到所有构建意义的交际模式和某个文化中使用的符号资源,如图像,写作,手势,眼神,言语,身势等(Jewitt,2009:1).从人类感官和外部世界互动的角度。,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物件,机器,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成为单模态,用两个感官进行互动的称为双模态;用三个以及以上感官进行互动的称为多模态(Maybury,1993)。
三、电影语篇介绍
关于电影的概念经典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电影影像既“是实物通过折光和透镜的作用映在胶片上的自体复现”,又“是一个被结构的现实,一个形式”,在影像的叙事层上,电影成为语言,而在影像的诗意层次上,电影成为视觉语言艺术。
现代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 · 麦茨认为:影像组合方式的约定性使电影成为符号体系,即“语言”——“电影当然不是一种言语 (1angue)……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语言,因为它也要在与我们的语言不同的,但仍然有规则的排列中安排表意元素,而且,它也不是现实为我们提供的感受整体的摹写(这种现实不会讲述连贯的故事 )。”
电影语篇,作为一种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产与实践且反作用于生活实践,它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分析电影语篇的多模态要素可以使电影主题更加贴合观众的需求,不仅带来视觉的冲击甚至有可能是触觉的冲击。综合而言,电影是以运动画面为主要承载力和表现形式的大众艺术和叙事艺术,只有在语言符号和多模态要素的配合下,电影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四、对电影语篇《他是龙》的多模态分析
(一)电影《他是龙》简介
该电影根据谢尔盖·迪亚琴科和玛丽娜·迪亚琴科夫妇的长篇小说《Ritual》改编并于201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它是战斗民族俄罗斯的一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唯美的人龙之恋,国王的女儿米拉正值出嫁之时,被恶龙阿尔曼强行掳走,二人在共同生活过程中互生情愫,由此展开了一段由互相对立到最后惺惺相惜的唯美的跨物种之恋。
(二)影片中运动画面的分析
运动画面,毫无疑问,是电影语篇运作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语篇中图像的位置分布,比如上下左右和图像所占画面的面积以及主人公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不仅占有举重若轻的地位而且还传达着重要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在图像与字母处理上 Kress 和 Leeuwen 认为图像和文字说明是相互联系的,但并不完全依赖于文字说明,因为它本身即有组织又有结构( Kress & Leeuwen,2006 )。
运动画面在他是龙中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以慢镜头呈现出来的龙的飞翔,第一次是米拉出嫁的镜头,人们高唱唤龙曲时,恶龙携着米拉飞走,此时,龙与米拉处于画面中的右上部,且米拉位于龙爪处也就是位于龙的下方,这不仅体现出米拉的弱小和恐惧龙的强大凶狠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和陌生感。
第二次的运动镜头较为快速和激烈发生在米拉得知阿尔曼是龙之后随即因惊恐坠崖,阿尔曼释放兽性化龙救米拉,此时米拉在阿尔曼的上部即胸部的位置,且二人均位于画面的中间位置,这种位置关系其实体现出了米拉和龙关系的拉近,米拉对龙的主导以及救米拉的急迫。 第三次值得一提的慢镜头则发生在救会回米拉之后,二人互生情愫,在海边追逐嬉戏打闹,一帧又一帧的慢镜头配着悠扬婉转的轻音乐,二人沉浸于爱情的愉悦之中,此外,阿尔曼施魔法让漫天花瓣在风中起舞竟然也是慢动作的播放,不言而喻,场面浪漫梦幻至极。
第四次的慢镜头发生在影片的最后一幕,龙再一次携着米拉回到龙之谷,此时二人已相恋,但两人的位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米拉不再位于龙的下方而是位于龙的上方,即,米拉驾驭着龙,从米拉俯身紧贴龙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二人的心心相印,此时画面中米拉和龙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好像全世界只剩下了两个人,安静,祥和,他们会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
(三)影片中言语的分析
言语,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方式,在电影语篇中,与运动画面相辅相成,共同传达着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电影语篇中的言语应准确,精炼的传达画面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过分的冗长了运动画面的部分。
该影片其实开始于龙的自述,结束于龙的自述,“我的故事,从那里开始,曾经,那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人,那里,光芒灼烧心脏,我的秘密埋葬......”结尾部分,“她拯救了龙,并把她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了龙,爸爸,爸爸,什么叫龙啊....”很明显,阿尔曼在给自己的孩子-与米拉的结晶讲述自己的经历。用这种倒叙的方式很好的将首尾剧情衔接在了一起,不仅叙述了龙的故事还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其次,影片多处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更是将人带入情境。阿尔曼“偷看”米拉涂药的那一幕:米拉:“你在干什么?在偷看我吗?阿尔曼:“是。”米拉:“不许看。”阿尔曼:“为什么?”米拉:什么为什么?难道你不懂吗?“阿尔曼:“不懂,我看鸟,也看鱼,为什么不能看你?”这句台词暴露了阿尔曼的呆萌属性。是啊,从出生开始与父亲为伴,偌大的孤岛是他的家,寡言的父亲还未陪伴至童年结束,冰冷的家族记忆,残酷的龙族繁衍仪式,这是他从出生到遇见她之前的人生。
(四)影片中音乐的分析
音乐,作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与言语,运动画面相辅相成,起到双重效果。音乐欢快轻柔动感与否毫无疑问的传达着背景信息,确立着电影的时空安排,暗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使人的感情随着音乐波澜起伏,引发人的感性体验,动情之处,也免不了潸然泪下。
在电影语篇《他是龙》中,最显著的音乐安排则是两次龙之歌的出现,一次开头,一次结尾,首尾呼应,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次龙之歌发生在米拉的婚礼上,国王将他许配给屠龙士的后代伊戈尔,由于人们以为龙已消失,便大声高唱龙之歌,第一次的音乐急凑高亢激昂足以显示出整个国家因米拉结婚而展示出的喜庆的气氛,殊不知这埋下了祸患引来了恶龙掳走了米拉,留下的是众人的惊愕和场面的混乱不堪。
第二次龙之歌发生在斗龙士伊戈尔寻得米拉回国再一次迎娶她的时候,在伊戈尔拉起绳的那一刻,米拉似乎明白了,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于是,开始高唱《龙之歌》,她期待阿尔曼的到来,期待阿尔曼将她带走,面对众人,她念起龙之歌的歌词“从前没有时间,没有土地,万物混沌,记忆蒙尘。”声音轻的让人以为是错觉,她也曾迟疑,曾迷惑自己做的是否正确。第二段“时间如湍急河水,谁也无法从中脱身。待嫁的姑娘等待着丈夫,如同等待死亡的时刻,她通身纯白,仿佛穿着白色的殓衣。她注定死亡,婚礼的钟声回响。”还带着颤抖,但终于是唱出来了,声音也变大。最后一段“带她走,带她走,飞来吧,降临吧。永远为你奉上,年轻的姑娘。”由于这里只有米拉一个人在歌唱,所以她的心境虽犹豫不安但是却對龙的到来饱含期待。这时,雪花的飞舞则暗示着龙的即将到来,唤龙曲再一次把情节推向了高潮,龙真的又来了,不过这一次,龙携着米拉飞往了只属于他们两个的寂静之地。
快节奏与轻柔音乐的结合使得人物心理发生变化,剧情也显得十分唯美。快节奏主要体现在两人身处龙岛,米拉决心教导阿尔曼学过人的生活,于是,他们从一条废船中寻得各种布料器皿等生活用具,两人欢快的用这些东西装饰着龙岛上的龙洞,可以想象快节奏音乐的体现足以体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以及两人关系缓和和发展。在影片的结尾处,男主化龙,女主驾龙,男女主人公伴随着轻柔音乐Lullaby of silence 腾飞于天与地之间,无比的惬意与浪漫。
(五)影片中色彩的分析
色彩,给人以最直观的视觉盛宴,最吸引人眼球,也是最能体现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因为颜色的明与暗,搭配的浓与淡,以及各颜色所占的比例能够隐性的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细腻的情感变化与波动。若能将色彩搭配的淋漓尽致,配以合理的背景音乐,相信那将不失为一部精致的好电影。
电影的开头讲到“暗影吞噬人群”以及“他们的眼睛只能看到泪水、心脏只能感受恐惧”,这似乎暗示龙和人在一起是个悲剧的开始,不禁让人联想到,或许它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版。然而,并不是,它可以说是“俄罗斯版的暮光之城”,画面十分丰富细腻。影片不管是特效还是画面感堪比好莱坞,但有不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爆破镜头,产生视觉上的刺激感,导演巧妙地采用冷、暖色调的转换,产生是觉得冲击感的同时也有一种美感,当米拉遇上阿尔曼时,从之精心雕琢的银幕形式,构图精美,展现一种”公主、龙、童话“,具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感觉,整个呈现的形式具有唯美之感,更具有民族特色之美,在整个大银幕中表现的更为细腻,在大银幕中更具有复古之美。
以画面色彩来表达人物内心感情,表达情节故事变化,还可以体现在女主角的服装变化上。在最开始米拉出嫁的那一幕,影片的采用的是一种偏蓝的冷色系,女主角身穿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洁白的嫁衣,身边偶尔有几抹鲜红点缀。整体画面看起来有种略显清冷的肃穆,对于接下来的故事剧情也有了大概的推测。用镶满层层刺绣和珍珠的头纱裹住头部,有如白色敛衣般的厚重,束缚着身体,象征着她即将到来的婚姻和人生的不幸。而遇到龙以后,她的服装色调完全改变了,颜色变得越来越鲜艳亮丽,出现了飘逸的紫色,浪漫的红色,清新的绿色,在描写米拉和阿尔曼在岛上的幸福生活时,大量的红色文化元素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如红色的连衣裙、红色的风筝等,这种改变也让一个传统的俄罗斯未婚女贵族,变成了童话般电影中的女主角,她不再传统,而是富有智慧,力量,勇气。 五、结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颖独特有趣的话语分析方式,除了强调语言符号系统在塑造意义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更加强调各种隐性符号资源要素的共同互动配合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所应用的分析多种模态的方法使得电影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传达出五维空间即长,宽,立体感,时间,声音。除了言语这个符号系统,色彩,音乐,运动画面有时甚至可以代替语言更加深沉的扣响观众心弦。本文也证实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电影语篇当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成文,田海龙.多模态话语的社会实践性language and meaning[J].Maryl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1978.语言学研究,2006.8.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language and meaning[J].Maryl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1978.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4】Haliday,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Maryl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1978.
【5】Halliday,M.A.K.&R.Hasan.1985/1989.Language,context,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989.
【6】Jewitt,C.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alysis[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9.
【7】Maybury, M.T (Ed.). Intelligent multimedia interfaces[M].Cambridge, MA: MIT Press,1993.
【8】让 · 米特里.影像作为符号[A]. 李恒基、楊远要(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C].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447—448.
【9】克里斯謦安 · 麦茨.(2006).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A].李担基、杨远要(编).国电影理论文选[C].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447—448.
【10】Kress,R.G.,Leeuwen,V.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Routledge,2006.
作者简介:吴秀雯(1996-),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研究生,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