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近,南京审计大学(原名南京审计学院)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开设了“瑞华会计精英班”,精英班将实行“双导师制”,并分别选派优秀教师和实务精英为学生授课。此次合作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精英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个班的设置对学校现行体制下的就业导师制体系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就业导师制;现状;发展体系
一、就业导师制的概念以及运作模式
1.概念
就业导师制是指大学本科低年级至毕业班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 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 加强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培养, 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 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2.运作模式
目前,在我校设立四大书院,即澄园书院、泽园书院、润园书院和沁园书院。在书院制下产生的导师制,主要有学业导师、社团导师、就业导师和创新导师等四大导师,分别针对学生的学业、文体活动、就业、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进行指导。导师的工作原则是综合引领、重点关注和分类指导。
二、问卷分析就业导师制的发展现状
1.学生的行动意识不够强
导师制无疑是一项很好的制度,可是学生却不能好好利用导师这一优良资源。笔者之前针对就业导师做了一项200名学生左右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0.48%的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66.67%的学生却没有长期职业发展规划;84.76%的学生认为就业导师的存在非常有必要,却只有6.38%的学生知道书院有这么一个类型的导师制存在。以上的数据可知,很多学生的行动意识薄弱,导致就业导师制的闲置。
2.对导师的认可度低
就目前我校实行的就业导师制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就业导师。调查显示,将近41%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就业导师,21.9%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就业导师,只有37%的学生认为学校是有就业导师的。另外, 84.76%的学生表示,就业导师的数量太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就业导师;70.4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导师制趋于形式化,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49.52%的学生对就业导师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认为学校就业导师水平低,无法提供所需的就业指导。总而言之,学生并不认可就业导师。
三、就业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导师资源覆盖面小
其一,导师的针对性不强。书院现行的就业导师主要是由学校二级学院的教师担任,但书院的班级组织主要是由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组成的,所以在就业需求方面存在着差异。就业导师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就无法发挥就业导师制的最大效用。
其二,导师队伍的人手不足。就业导师不仅要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由于精力有限,很多教师都倾向于把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
2.书院工作不足
第一点,没有落实“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应该是校内教师加校外实务精英。学生不仅认可就业导师的专业知识,更认可就业导师的实务经验。
第二点,辅导员没发挥纽带的作用。辅导员是与学生这一群体接触最多的人,辅导员是书院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可是就目前书院的现行模式来看,辅导员工作比较繁重,比如上面所涉及的社团导师、学业导师基本上都是辅导员担任,工作难免有疏漏。
四、构建就业导师制发展体系
1.体系内部
第一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队伍由校内教师以及校外实务精英来担任,实行“双导师”制。增加导师队伍人数,确保导师的人数足以覆盖整个书院的学生。另外,还要确保学生在寻求导师帮助的时候可以找得到导师。
第二点,将辅导员纳入发展体系。学校应发挥辅导员的纽带作用,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独立性,避免辅导员兼任过多的工作,要多关注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如果出现交流问题,辅导员应当及时解决问题。
第三点,构建双向交流平台,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就业导师制未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原因在于就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学校应当侧重于构建一个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线上可以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等媒介来实现,线下主要通过导师工作室、座谈会或者讲座等形式来实现。
2.体系外部
第一点,加强与二级学院的配合。校内导师分配与选拔应当交由二级学院负责,以专业班为单位,针对各个班级的专业情况进行班级导师的分配,这样选出来的就业导师具有针对性。
第二点,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课程设置两到三周一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就业方向指导,另一方面是实地调研,这样就可以与体系中的双导师制结合,实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学生对就业导师制的认可度,从而发挥就业导师的最大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关键词:就业导师制;现状;发展体系
一、就业导师制的概念以及运作模式
1.概念
就业导师制是指大学本科低年级至毕业班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 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 加强对学生就业方面的培养, 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 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2.运作模式
目前,在我校设立四大书院,即澄园书院、泽园书院、润园书院和沁园书院。在书院制下产生的导师制,主要有学业导师、社团导师、就业导师和创新导师等四大导师,分别针对学生的学业、文体活动、就业、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进行指导。导师的工作原则是综合引领、重点关注和分类指导。
二、问卷分析就业导师制的发展现状
1.学生的行动意识不够强
导师制无疑是一项很好的制度,可是学生却不能好好利用导师这一优良资源。笔者之前针对就业导师做了一项200名学生左右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0.48%的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66.67%的学生却没有长期职业发展规划;84.76%的学生认为就业导师的存在非常有必要,却只有6.38%的学生知道书院有这么一个类型的导师制存在。以上的数据可知,很多学生的行动意识薄弱,导致就业导师制的闲置。
2.对导师的认可度低
就目前我校实行的就业导师制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就业导师。调查显示,将近41%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就业导师,21.9%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就业导师,只有37%的学生认为学校是有就业导师的。另外, 84.76%的学生表示,就业导师的数量太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就业导师;70.4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导师制趋于形式化,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49.52%的学生对就业导师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认为学校就业导师水平低,无法提供所需的就业指导。总而言之,学生并不认可就业导师。
三、就业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导师资源覆盖面小
其一,导师的针对性不强。书院现行的就业导师主要是由学校二级学院的教师担任,但书院的班级组织主要是由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组成的,所以在就业需求方面存在着差异。就业导师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就无法发挥就业导师制的最大效用。
其二,导师队伍的人手不足。就业导师不仅要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由于精力有限,很多教师都倾向于把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
2.书院工作不足
第一点,没有落实“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应该是校内教师加校外实务精英。学生不仅认可就业导师的专业知识,更认可就业导师的实务经验。
第二点,辅导员没发挥纽带的作用。辅导员是与学生这一群体接触最多的人,辅导员是书院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可是就目前书院的现行模式来看,辅导员工作比较繁重,比如上面所涉及的社团导师、学业导师基本上都是辅导员担任,工作难免有疏漏。
四、构建就业导师制发展体系
1.体系内部
第一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队伍由校内教师以及校外实务精英来担任,实行“双导师”制。增加导师队伍人数,确保导师的人数足以覆盖整个书院的学生。另外,还要确保学生在寻求导师帮助的时候可以找得到导师。
第二点,将辅导员纳入发展体系。学校应发挥辅导员的纽带作用,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独立性,避免辅导员兼任过多的工作,要多关注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如果出现交流问题,辅导员应当及时解决问题。
第三点,构建双向交流平台,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就业导师制未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原因在于就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学校应当侧重于构建一个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线上可以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等媒介来实现,线下主要通过导师工作室、座谈会或者讲座等形式来实现。
2.体系外部
第一点,加强与二级学院的配合。校内导师分配与选拔应当交由二级学院负责,以专业班为单位,针对各个班级的专业情况进行班级导师的分配,这样选出来的就业导师具有针对性。
第二点,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课程设置两到三周一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就业方向指导,另一方面是实地调研,这样就可以与体系中的双导师制结合,实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学生对就业导师制的认可度,从而发挥就业导师的最大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