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屯溪古玩一条街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吟诵着老舍先生的“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更情长。小华山下桃花水,况有茶香与墨香”的诗句,吸吮着茶香与墨香,来访这条地处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古镇、新安江畔、小华山下、遐迩闻名、熙熙攘攘的“屯溪古玩一条街”的。
  走进古玩一条街
  果然名不虚传,披着屯溪冬日早晨的薄雾,踏着老街长条石板铺成的古道,在一爿爿老字号招牌、旗幡的夹峙中,走进被当地人称为“一马路”的百米长街,走进这“屯溪古玩一条街”的立体展示的古玩世界中……
  那高处,是沿街的古玩店面,每家店面门前都有三四级石板台阶;那中处,是沿着店面墙壁铺开的地摊,有摆在钢丝床上的,有摆在木门板上的;那近处,就是沿街摆设的古玩地摊,地上铺张塑料布或几张旧报纸,古玩物品往上面一摆就成了地摊,它们才是这古玩一条街上最活跃、最有生气、最受欢迎的主角。
  古玩街上开眼界
  几乎每一位来过屯溪古玩一条街的业内、业外乃至于仅仅只是“打打酱油”的朋友,在谈起这条古玩街的印象时,总会异口同声地夸赞说:“大开眼界,不虚此行。”这里的“大开眼界”,主要指的就是那些一见难忘、他处难见的古玩精品的亲自过眼的幸运与满足!兹略举几例,以飨读友:
  徽州银锁算盘。银锁算盘是明清时代江南一带(主要是徽州地区)佩挂在孩童胸前的、镶有算盘等物什的银制民间工艺品,它由项链、簸盘主体和悬垂饰物三个部分组成。簸盘主体均为圆形,直径约55毫米,形状酷似一只江南农村以竹篾编制的盛晒农产品和簸扬农产品中弃物的簸盘,只不过它是用“银篾”编结而成,因此工艺特显精致。在高约为5毫米的簸盘圆边围成的圆形容具里,正中间位置镶有一只有镜托的或凸或凹的圆形银镜,银镜左边为一部线装书,上刻“万年通书”字样,银镜右边为剪尖朝上的剪刀,银镜上、下方物什分别为盒装盘秤、尺子与算盘,其上下位置视银镜凸凹而异:若为凸镜,则算盘在正上方,尺子和盒装盘秤在正下方;若为凹镜,则正好相反。盒装盘秤上一般刻有“正”字,而算盘则多为上二下五珠的7档或9档算盘,银制算珠在银制珠杆上活动自如。上述物什均为银质手工工艺品,形状逼真,造型美观,布置得体,浑然一体。
  古徽州把孩童周岁雅称“盘之喜”,俗称“抓周”、“试儿”。按《辞源》解释,这“盘”指的是“周岁陈设”,说的是古徽州民间孩童周岁仪式上陈设物什让其抓取以卜未来的一种民俗活动。最初的时候,是“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线缕及珍宝物玩置儿前,观其发意所取,名之为试儿”(《颜氏家训》),后来则进化为“由外婆家送衣服、手镯、银项链、玩具等,贺客道喜送红纸包。桌上竹篾盘里置笔墨书砚玩具等物,任婴儿抓取,以此预卜其爱好”(《徽州府志》),及至银锁算盘诞生之后,这个徽州周岁民俗则一律沿袭着这样的场面:在宾客满堂的盘之喜的主宾席圆桌上,穿戴一新的周岁孩童被放在圆桌面上,红绸布蒙住了他(她)的双眼。鞭炮、吹打、欢呼声中,外婆郑重地把她最珍贵的周岁贺礼—银锁算盘置于圆桌之上(这时候大家看到,若是凸镜的,肯定这孩童是男孩;若是凹镜的,则肯定是女孩,泾渭分明,不得失误)。后由孩童母亲将孩童伸直中指的小手引近银锁算盘,孩童中指最先触到银锁算盘上的什么物什,就会引来周遭宾客与此相应的贺辞,比如:触到通书,人们的贺辞是“知书达理中状元”;触到剪刀,人们的贺辞是“心灵手巧手艺精”;触到尺子,人们的贺辞是“知长知短有分寸”;触到银镜,人们的贺辞是“明镜高悬主公道”;触到盘秤,人们的贺辞是“知轻识重有份量”;触到算盘,人们的贺辞是“精打细算大发财”。当然,这些贺辞对于每位盘之喜的周岁孩童来说只能享用一条,而其他的均为随机备用的,因为他(她)只能触摸一次。这段盘之喜的高潮戏过后,母亲便解开孩童眼部的红绸布,外婆一边反复念叨着刚才的那句贺辞,一边喜滋滋地把银锁算盘佩戴在孩童的胸前。从此,这只银锁算盘将伴随着孩子度过他(她)的孩提岁月;亲友们也将密切关注着这只佩戴在孩童胸前的银锁算盘,拭目以待着那句贺辞显灵时刻的到来。
  “微刻金刚经徽笔”。这是一支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徽笔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杨文先生的徽笔绝唱之作。在有关部门设计发行的一枚《中国文房四宝》小型张个性化邮票的时候,“笔”的那枚邮票中,就是杨文的这支“微刻金刚经徽笔”。
  “微刻金刚经徽笔”是一支诞生于杨文眼力、手感最佳时期、花费整整三年时间的特种微刻之作。那圆柱形的毛笔笔杆上端三分之一位置处,方寸之间微刻着的竟然是佛教重要经典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全文,总共5000多个字。在高倍放大镜的视野里,字字清晰,笔笔遒劲。据杨文介绍:当年他完成这件作品的时候,是始终没有使用放大镜的,因为那样既不方便也不允许,5000多个蚊头小字完全靠“盲刻”。当时为了攻克这件作品的微刻关,他整整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先在其他笔杆上苦练“盲刻”技艺,全凭手指间的感觉运刀、走刀,大概盲刻过30多支笔杆,才算满意过关。
  “微刻金刚经徽笔”非常漂亮的流线型笔头,是全部采用细嫩光锋羊毫作为原料,入选用作原料的羊毫,一只笔头是从一斤羊毛中筛选百分之一精制而成的,确确实实是符合“万毛选一毫”的原则的。这种笔不仅笔毫达到了“尖、圆、齐、健”的标准,笔头呈纺锤形。所谓“毫”,是指羊毛顶端那段实心的部分,而下边的空心部分则称为“毛”。一般的毛笔毫长,达到2毫米就是好笔了;而“微刻金刚经徽笔”的珍贵之处,正在于它的每一根羊毛的毫长都达到了40毫米。
  徽州红木屏风镜。这是一件古玩商从徽州山乡古宅人家收藏到的一件徽州红木屏风镜,系长方形、立式、嵌贝、镂雕、全红木框架的古徽州家庭摆设用艺术镜具。宽为30厘米,高为40厘米,厚为4厘米,双面明镜,西洋艺术罗马柱、彩色贝壳镶嵌边框与大跨度人字形立脚等设计,更增添了它晚清时期徽州古典家具所具有的中西合璧之美、高雅经典之韵。
  这件徽州红木屏风镜的摆设,与其他的徽州屏风镜一样,都是摆放在徽州人家大厅中堂处的靠壁长条木案上,而且必须摆在长条木案的左侧即西边,这当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与徽商文化大有干系的规矩,蕴含着隽永而多趣的民俗内涵。据史料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男人几乎都是小小年纪就得背井离乡、踏上商路、投亲靠友、商贾为业。据说徽商鼎盛时期,徽州经营商业的人要超出70%,而且“贾人几遍天下”(《松萝梦语》卷四,张翰著),以至于“无徽不成镇”,酿就徽商雄踞半壁江山之态势。如此之多的徽商奔波于五湖四海,使得留居徽州的父老亲友们百般挂牵,除了烧香求神保佑外,便在自家厅堂显眼处设置长条木案,并在木案的右边(即东边),摆放一只古色古香的瓷瓶;而在木案的左边(即西边),摆放一只同样古色古香的屏风镜,构成所谓的“东瓶(平)西镜(静)”的谐音文化物象语。   关于它的解读,有这样两个层次,即:首先是祈祷家庭“平静”。家中平平安安可谓第一大事;其次是祈祷商路“平静”。这种祈祷似乎更加重要,因为在外的家人的是否平安,将直接关系着徽商生意的情况、直接关系着家庭主要的收入。
  因此,“屏风镜”已经成为古徽州人家厅堂摆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然而,与其他徽州屏风镜相较,这件屏风镜却有着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巧玲珑,剔透晶莹。虽然它的尺寸要比一般的徽州屏风镜略小一些,但是由于它各处比例的匀称与适中,使人非但不觉其小,甚至大有稳如磐石之感;第二,中西合璧,古典时尚。尤其是它“中西”、“古今”的“度”的把握,真是游刃有余、恰到好处;第三,红木框架,贝饰精雕。这件徽州红木屏风镜边框表面施以非规则的精美贝饰,更是徽州屏风镜中的罕见。
  古玩街里特色明
  或许因为地处徽商故里、文物大市的缘故,或许由于地处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因素,屯溪古玩一条街较之其他收藏市场,就显得特色独具而鲜明,这些特色主要有:
  露水性。市场主要交易高峰时间段,基本上都在每个礼拜四的早上5点至8点,故有“露水市场”之谓。如同涨潮,这段时间的古玩一条街摊多人多,人气极旺,珍宝特多,获宝率高。一过时间,如同退潮,作鸟兽散,该上班的去上班,该进货的去觅货,只有零星摊点在点缀。此时老街上的古玩大店已经开门,做着一般游客们的生意,而那些真正的“古玩一族”们却早已从这古玩一条街上满载而归,正在回味着今晨的掏宝之乐呢。
  集市性。其他时间难得一见的繁华盛况,唯有每周四早上5点至8点才有节日气氛,“古玩赶大集”的集市性质非常明显。约定俗成,集散有序;开市熙熙攘攘、轰轰烈烈,去市干干净净、冷冷清清,堪称一道景观。
  常新性。在这儿摆摊设点的,既有本地的老业主,更有附近周边地、市的行商,远的甚至有从云南过来的。他们的特制货物箱居然设计了板凳的功能,因此业主面孔常新;由于其为期一周的歇市周期,摊主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吐故纳新备足货源,这就使得这里的古玩物品常新。这也是其之所以能与老街古玩店抗衡并单独存在的秘诀所在。有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摊主好多都是方言专家,或许是由于他们人在古玩江湖走南闯北的时间太长了的缘故吧,或许是由于这里是国际旅游城市南来北往客流量太大的缘故,有好多摊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勤学苦练,居然也可以使用多种方言与各地买主对话、商谈,屯溪话、歙县话、宣城市的绩溪话、江西省的婺源话、吴侬软语上海话、地道土话北京腔……乡音亲切,顿时拉近了距离。甚至还有可简单说几句英语、日语、韩语的,直把老外买主说得买了一样再买一样;另一个现象是,这里的买、卖之间关系相当融洽,有传统徽商遗风在传扬。古玩有瑕疵,卖主就非常爽快地抢先说出,并主动指给您看。每逢买主需要地摊上一时所缺的货,摊主会在笔记本上记下,约定下次交货,其乐融融,交长成友了。
  特产性。屯溪古玩一条街上的古玩品种虽然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然而其被人们格外看好并不远万里冲着而来的,还是它的一些此处独有、别处或缺抑或他处虽有、货价难比的特色古玩物品。这些古玩主要是:已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地特产“徽州三雕”、“徽州古墨”、“歙砚珍品”、“古瓷器皿”等,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记忆工程”的“徽州文书”,以及“新安古字画”等。
  《古玩大全》随身带
  在屯溪古玩一条街上徜徉,我们发现好多古玩商家手中,都有一本最新版本的、被他们誉作《古玩大全》的、全书名为《全国最新古玩市场地址总名录大全》的小册子。
  粗粗翻了翻这本,就不得不惊讶它的资料齐全与实用,不仅有各地古玩市场、邮币卡市场、旧货市场、旧书市场以及大陆、港、台地区文物商店等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而且更显眼地标示出各地开场的时间,不啻是一份绝佳的联络图啊。
  与几位古玩商攀谈,方知他们确实是一直都在过着按照《全国最新古玩市场地址总名录大全》的导引而四处奔忙的、“候鸟”式的、流动性的藏人生活。有位邮商给我举了个例子:光是年年举办的由福建省的南平、三明,浙江省的衢州、丽水、金华,江西省的抚州、上饶、鹰潭、景德镇和安徽省的黄山等市集邮部门联袂组建的“闽浙赣皖四省十市集邮联谊会”,就使得邮商们的流动范围得以扩大。每年轮流在十市间召开的集邮联谊活动的日子,都是这些邮商们趋之若骛的赶集式节日。
  入乡随俗趣味多
  对于那些希望到屯溪古玩一条街去淘宝的朋友们来说,有一件有趣的事儿可要记住,这就是看准了您想买下的古玩就要讨价还价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儿的行话,卖主说出“一块”钱的价格,您可千万不要以为真的就是一元钱,因为在这儿的“一毛”钱,就是“十元钱”,这儿的“一块”钱,就是“一百元”,依此类推。假如您不能入乡随俗、随行就市的话,说不定就会闹出笑话的。正是—屯溪古玩一条街,熙熙攘攘赛过节,客里逢人皆叹绝,不虚此行开眼界。(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总编视线写了几十篇了,说来也十分惭愧,大多数都是些清风细雨不痛不痒的杂文随感,检视下来自觉没有留下多少我自己心目中认可的好文章。  好文章什么样?读了半辈子书,我对此还是明白的。其实我也常想写一些既高屋建瓴又经世致用,能够对人真正有帮助的文章,但怎奈我因水平所限,常心有余而力不逮之感;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人天生脾气小,不喜欢写一针见血批评性的文字,以避免招惹事非。但在这个行业看久了,有些话不吐
期刊
1.“齐大刀”背“日”,典型的未经清理的生坑品,经藏家多年精心保存,原貌未损,实属不易。购藏生坑品,可作参照,唯应注意锈是否硬结入骨。  2.“共”圜钱,传世品,片状硬结片状锈,层次清晰。  3.“一少朱”圜钱(钱面呈黑漆古,部分水银锈。)此钱极罕,先秦古钱中,铢为重量单位,有“铢”、“珠”、“朱”等写法,秦“珠重一两十四”等圜钱圆形圆穿,与此接近,但孔小,铢写为“珠”,而此钱穿孔大,钱肉窄,前者
期刊
“织部烧”是在桃山时代晚期著名茶人古田织部正重然的指导下由美浓陶工生产的茶陶。古田织部于1544年出生于美浓的一个武士之家,24岁时即奉诏参加织田信长攻打摄津的战斗,一生征战无数,功名显赫,在庆长五年(1600年)初夏的关原之战中因立功被德川家康封为小大名,并被授予一万石领地。然在元和元年(1615年)五月的大阪夏战时,却因内通丰臣旧部,72岁的古田织部被德川家康处死,竟与其先师千利休惨遭同一命运
期刊
清朝初期,画界出了个颇具盛名的“六大家”。此“六大家”,有人解释为“四王吴恽”。所谓“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吴”,乃吴历;“恽”,是恽寿平。在此,我们与读者一起来赏读“清初六大家”之一吴历的画作。  吴历,原名启历,字渔山,因其所居之地,传为孔子弟子言子游故宅,有一井,水黑如墨,故自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江苏常熟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期刊
阳羡茶事催生了紫砂艺术  问:紫砂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作为一个手工艺门类,与其同时起步并存的许多行业现在都可能衰弱、萧条或者灭亡了,紫砂这个行业到现在为止在文化层面、市场层面还能保持这样良性的态势,您认为是怎样的一些要素在支撑它呢?  徐:这个问题很好,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讲为什么有紫砂?理由有三条:首先,因为宜兴是一个丘陵,有山有水,山里有丰富的做陶瓷的原料,山上有很多可以烧陶瓷的燃料,这样它就有了
期刊
方琮,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生卒年不详,其姓名见于画史记载,如胡敬《国朝院画录》卷下云“方琮,字黄山,张宗苍弟子工山水。《石渠》著录四十有八。”佚名的《读画辑略》云“方琮,字友璜,号石颠,浙江人。善山水,从学于张宗苍,笔致能相似,身得其传,供奉内廷。”据历史记载,方琮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随其师张宗苍进入内府,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仍在宫廷任职,在宫廷作画有二十多年,是任职较长的宫
期刊
项圣谟(1597-1658年)是明末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的著名画家,有“项松”和“项松之名满东南”的称誉。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古胥山樵、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疑雨斋主人等,浙江嘉兴人。明代大收藏家、画家项元汴之孙。  项圣谟自幼受家庭熏陶,精研古代书画名作,虽然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他不求仕进,而把兴趣投入到书画中,从而在绘画创作上,他很早就显现出了多方面的才能,山水、人物、花鸟无一
期刊
早期刻铜是用一种极锐利的锋刀,在铸就的铜器上刻出细如发丝、运线流畅的图纹,称“针刻”。这种刻铜工艺遗物有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晏乐射猎纹鉴”,堪称是现存最早的刻纹盛水照容鉴,此正是鉴镜并存、铜镜迅速发展、刻铜工艺淡出的时代。  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唐宋金银器上錾花更趋精细娴熟,唐代精美的银背纹铜镜,就是用錾花与线刻相结合的工艺制作而成。铜镜上的刻铜工艺从传统的线刻发展为雕刻、錾花等多种技巧,然刻铜工
期刊
水陆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种,供佛教、道教、儒教或是民间举行宗教仪式、水陆道场时悬挂用,多为民间画工所作。水陆画的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道教、儒教各神,还有工农士商、地狱仙界鬼神、阴曹地府、日月星辰、十二生肖、四海龙王、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另外还绘有儒家的帝王太子、后宫妃嫔、将帅士兵、贤妇烈女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画像,因此水陆画在古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三教题材内容纷然杂陈的艺术创作,主要也是
期刊
年初,在乡下访友,在一户农家看见几块黑黝黝的木雕,我捡起来一看,很是惊讶,这两块木雕除了灰头土脸外,保存得还算完好无缺。一块的主题是“衣锦还乡”,主人骑着高头大马,身后是旌旗展动,左面早有乡人躬身迎接;另一块的主题是“加官进爵”,主人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宫殿前,身后是手捧官帽、绶带的侍者,脸上喜气洋洋。每一件木雕作品都是用一块厚达20厘米的木头进行镂空雕刻,木雕四周有“回”字形的图案圈围着,松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