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织部烧”是在桃山时代晚期著名茶人古田织部正重然的指导下由美浓陶工生产的茶陶。古田织部于1544年出生于美浓的一个武士之家,24岁时即奉诏参加织田信长攻打摄津的战斗,一生征战无数,功名显赫,在庆长五年(1600年)初夏的关原之战中因立功被德川家康封为小大名,并被授予一万石领地。然在元和元年(1615年)五月的大阪夏战时,却因内通丰臣旧部,72岁的古田织部被德川家康处死,竟与其先师千利休惨遭同一命运。
古田织部不仅是一位武将,也是一位茶人。他是日本战国时茶道五大宗师之一;他是丰臣秀吉时期的著名茶师、“幽茶”的创始人千利休的弟子,被列入“利休七哲”的最前首;他还曾充任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茶匠。拥有茶匠和武将双重身份并且信奉天主教的古田织部,他的茶陶观自然与其先师—普通民众出身并以茶道之技先后侍奉武将织田信长和丰田秀吉的千利休有所不同。身为武将的他经常到各地巡游、战斗,既能广交豪族,又能接触底层的普通民众,从而形成了织部特有的既豪华又简洁、既稳定又流动的新时代的审美标准,贵族的豪华和茶人的简朴被他巧妙地融为一体,一种有别于千利休“幽茶”的新的茶道格式—“大名茶”因此而诞生,而这种新的茶道格式也滋育出了一种新的茶陶形态—“织部烧”。
“织部烧”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些造型扭曲而又有动感的黑织部沓形茶碗。提到黑织部,就不能不说一下美浓窑在室町后期烧制的一种黑釉茶碗—濑户黑。美浓窑在七世纪时已生产须惠器,后烧制中国风格的陶器,应仁-文明(1544-1546年)之乱时,濑户陶工纷纷逃到美浓避难,迎来了美浓陶业的大发展,濑户黑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利用陶器出窑时迅速冷却而获得发色漆黑的效果,造型多为单纯的直筒形(图1),后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作“织部黑”的茶碗(图2),依然是漆黑的釉色,但造型却都歪扭变形,据说是辘轳成型后,人工故意使其歪扭,这无疑是在古田织部影响下产生的变化,是织部茶碗的一大特色。而黑织部茶碗比之上述两种更强化了造型的歪扭,且只在器物的局部挂釉,留出的空白处绘以简练豪放的几何纹饰。黑织部茶碗往往底足不施釉以形成质的对比,构成一种崭新而有力度的造型。图3是收藏于五岛美术馆的一件黑织部沓形茶碗,高7.8~6.5厘米,口径13.8~10.2厘米。碗中腰有几周凸起的箍棱,口沿肥厚,且呈波状形高低不平,底部硬折,有圈足,都不施釉,露出粗糙的胎面。器表大部施黑釉,留出的空白部分以铁釉绘抽象的几何纹,再在其上施透明釉。形态自由随意,画面明快抒情。更为珍贵的是,这是一件有确切文字记载并在茶会上使用过的茶碗,碗足侧面有千利休之孙千宗旦(1578-1658年)的漆书“わらゃ”。千宗旦在日本茶道历史上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自千利休在丰臣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千宗旦和古田织部是同一时代的茶道名人,他们在茶陶观上的共同点是都倡导使用日本风格的和物茶陶,推动茶陶艺术的进一步日本化。
历史上的名器都配有专门的木箱以利保存,此件茶碗也不例外,它用双层木箱包裹,内箱盖里有千利休四世孙仙叟(1622-1697年)书写的“宗旦 书付 黑おりべ铭ワラャ所持同笔なり 宗室(花押)”字样。仙叟是千宗旦的小儿子,千宗旦晚年隐居之后,千家流派分裂为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三大流派,仙叟就是日本最著名的茶道流派里千家的始祖。外箱盖表还书有“筋绘织部”字样,盖里书“千宗安ょり上田宗吾所持(印)”,千宗安即里千家六世六仙斋(1694-1726年),上田宗吾也是在《中兴名物记》出现过的名物收藏家。一系列的文字都证明此碗是千家流派以及茶道名人们喜爱的茶器,是有详细年代记载的名碗,收藏传承关系明确详实,可为珍贵无比。
古田织部及其茶道先师们都身处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战国”的乱世,那些武将、大名们互相杀戮争夺地盘,平民百姓则流离失所无以依靠,那些歪扭变形的茶碗上描绘的山间野花和各种自由运动着的形象,给身逢乱世的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图4黑织部梅纹茶碗就在器表的一侧留出一段不规则的空白,用铁釉随意描绘了一大一小两朵梅花,盛开的梅花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憧憬;另一侧的空白处则绘有菱形格,格内有一圆点,虽是几何纹样,却也画得随意洒脱,笔触毫无刻板之感。图5的造型依然是有些歪扭,但器身比较矮,施釉极为随意,任其自由流淌,流出的空间以铁釉绘流动的粗细不等的竖线条,另一侧则直接留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图案,自由、简洁、明快是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织部烧”中除了黑织部外,还有鸣海织部、青织部、总织部等品种。鸣海织部的造型多方角变异,利用铁釉与铜釉产生的黑、赤、绿、褐诸色和胎土中的红土与白土,组成华丽多彩的图案,是“织部烧”中最富于西洋情调的一个品种。日本北村美术馆的藏品织部松皮菱手钵(图6)就是一件鸣海织部器物,被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钵高18.1厘米,口径24.1厘米,腹径26.8厘米。造型总体呈方形浅盘,然在两对角部位有向外突出的方角,两侧安有把手,突出的方角部位和把手都施以铜绿釉,另外两对角则利用胎土中的白土与红土的色调对比,并以铁釉描绘出车轮和涡状花纹,中间部位白色胎土上绘网状格纹,外侧也以同样的方式绘波状纹样。整器造型别致,是一种与中国、朝鲜陶瓷迥然有别的日本风格的造型式样,色彩鲜艳,装饰图案华丽,又洋溢出一种有别于东方审美情趣的西洋情调,其有力的线描,让人感到新时代的审美取向,是织部器中的珍品。图7鸣海织部四方钵,径21.8厘米,器内也是利用胎土与釉色的不同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华美格调。
青织部是在器物的局部施挂透明的铜绿釉,空白处用铁釉画上简略的植物或几何纹样,有疏朗明快之美。图8织部一轮菊手钵是青织部的代表作品。钵高20.8厘米,口径23×23厘米,四方形浅盘式造型,对角安有提手,典型的日本风格。器物的大部施挂透明的铜绿釉,盘底中心的空白处以铁釉描绘十四瓣菊花,色彩鲜艳明快,图案简洁大方,有强烈的民族文化韵味。图9盖钵多角变异,底部还有四只矮足,与上述器物不同的是绿釉不拘形式随意施挂在多处,空白处则以铁釉绘上不同的图案,形式复杂多样却又是自由奔放的,这类陶艺技法也被称为绘织部。
总织部则全器满挂铜绿釉,器型不仅有茶陶,还有文房用具、烟管、烛台等。サントリ美术馆收藏的织部南蛮人烛台(图10)高30.4厘米。它以铜绿釉施挂在人物的服装和他携带的水壶上,未施釉处则无任何装饰。织部骑驴纹轮花钵(图11)高5.4厘米,口径16.4厘米,底径9.2厘米。钵花口,内口沿刻有多条细线弦纹,内底线刻有一头戴斗笠、侧身骑驴的人,上方有半轮太阳、下垂的柳叶,下方刻出波纹,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此器吸取了黄濑户的技法,造型为端庄的中国风格,细线阴刻纹样简练写意,但其整器满施透明的铜绿釉,将异域情趣与民族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织部烧”茶陶是以桃山文化为背景而产生的纯粹的日本茶陶艺术,是古田织部茶陶观结出的硕果,是日本陶艺吸取中国、朝鲜陶瓷的先进技艺以及西方文化艺术后的一次涅,是一种蕴含西洋趣味的和物茶陶。 (责编:雨岚)
古田织部不仅是一位武将,也是一位茶人。他是日本战国时茶道五大宗师之一;他是丰臣秀吉时期的著名茶师、“幽茶”的创始人千利休的弟子,被列入“利休七哲”的最前首;他还曾充任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茶匠。拥有茶匠和武将双重身份并且信奉天主教的古田织部,他的茶陶观自然与其先师—普通民众出身并以茶道之技先后侍奉武将织田信长和丰田秀吉的千利休有所不同。身为武将的他经常到各地巡游、战斗,既能广交豪族,又能接触底层的普通民众,从而形成了织部特有的既豪华又简洁、既稳定又流动的新时代的审美标准,贵族的豪华和茶人的简朴被他巧妙地融为一体,一种有别于千利休“幽茶”的新的茶道格式—“大名茶”因此而诞生,而这种新的茶道格式也滋育出了一种新的茶陶形态—“织部烧”。
“织部烧”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些造型扭曲而又有动感的黑织部沓形茶碗。提到黑织部,就不能不说一下美浓窑在室町后期烧制的一种黑釉茶碗—濑户黑。美浓窑在七世纪时已生产须惠器,后烧制中国风格的陶器,应仁-文明(1544-1546年)之乱时,濑户陶工纷纷逃到美浓避难,迎来了美浓陶业的大发展,濑户黑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利用陶器出窑时迅速冷却而获得发色漆黑的效果,造型多为单纯的直筒形(图1),后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作“织部黑”的茶碗(图2),依然是漆黑的釉色,但造型却都歪扭变形,据说是辘轳成型后,人工故意使其歪扭,这无疑是在古田织部影响下产生的变化,是织部茶碗的一大特色。而黑织部茶碗比之上述两种更强化了造型的歪扭,且只在器物的局部挂釉,留出的空白处绘以简练豪放的几何纹饰。黑织部茶碗往往底足不施釉以形成质的对比,构成一种崭新而有力度的造型。图3是收藏于五岛美术馆的一件黑织部沓形茶碗,高7.8~6.5厘米,口径13.8~10.2厘米。碗中腰有几周凸起的箍棱,口沿肥厚,且呈波状形高低不平,底部硬折,有圈足,都不施釉,露出粗糙的胎面。器表大部施黑釉,留出的空白部分以铁釉绘抽象的几何纹,再在其上施透明釉。形态自由随意,画面明快抒情。更为珍贵的是,这是一件有确切文字记载并在茶会上使用过的茶碗,碗足侧面有千利休之孙千宗旦(1578-1658年)的漆书“わらゃ”。千宗旦在日本茶道历史上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自千利休在丰臣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千宗旦和古田织部是同一时代的茶道名人,他们在茶陶观上的共同点是都倡导使用日本风格的和物茶陶,推动茶陶艺术的进一步日本化。
历史上的名器都配有专门的木箱以利保存,此件茶碗也不例外,它用双层木箱包裹,内箱盖里有千利休四世孙仙叟(1622-1697年)书写的“宗旦 书付 黑おりべ铭ワラャ所持同笔なり 宗室(花押)”字样。仙叟是千宗旦的小儿子,千宗旦晚年隐居之后,千家流派分裂为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三大流派,仙叟就是日本最著名的茶道流派里千家的始祖。外箱盖表还书有“筋绘织部”字样,盖里书“千宗安ょり上田宗吾所持(印)”,千宗安即里千家六世六仙斋(1694-1726年),上田宗吾也是在《中兴名物记》出现过的名物收藏家。一系列的文字都证明此碗是千家流派以及茶道名人们喜爱的茶器,是有详细年代记载的名碗,收藏传承关系明确详实,可为珍贵无比。
古田织部及其茶道先师们都身处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战国”的乱世,那些武将、大名们互相杀戮争夺地盘,平民百姓则流离失所无以依靠,那些歪扭变形的茶碗上描绘的山间野花和各种自由运动着的形象,给身逢乱世的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图4黑织部梅纹茶碗就在器表的一侧留出一段不规则的空白,用铁釉随意描绘了一大一小两朵梅花,盛开的梅花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憧憬;另一侧的空白处则绘有菱形格,格内有一圆点,虽是几何纹样,却也画得随意洒脱,笔触毫无刻板之感。图5的造型依然是有些歪扭,但器身比较矮,施釉极为随意,任其自由流淌,流出的空间以铁釉绘流动的粗细不等的竖线条,另一侧则直接留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图案,自由、简洁、明快是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织部烧”中除了黑织部外,还有鸣海织部、青织部、总织部等品种。鸣海织部的造型多方角变异,利用铁釉与铜釉产生的黑、赤、绿、褐诸色和胎土中的红土与白土,组成华丽多彩的图案,是“织部烧”中最富于西洋情调的一个品种。日本北村美术馆的藏品织部松皮菱手钵(图6)就是一件鸣海织部器物,被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钵高18.1厘米,口径24.1厘米,腹径26.8厘米。造型总体呈方形浅盘,然在两对角部位有向外突出的方角,两侧安有把手,突出的方角部位和把手都施以铜绿釉,另外两对角则利用胎土中的白土与红土的色调对比,并以铁釉描绘出车轮和涡状花纹,中间部位白色胎土上绘网状格纹,外侧也以同样的方式绘波状纹样。整器造型别致,是一种与中国、朝鲜陶瓷迥然有别的日本风格的造型式样,色彩鲜艳,装饰图案华丽,又洋溢出一种有别于东方审美情趣的西洋情调,其有力的线描,让人感到新时代的审美取向,是织部器中的珍品。图7鸣海织部四方钵,径21.8厘米,器内也是利用胎土与釉色的不同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华美格调。
青织部是在器物的局部施挂透明的铜绿釉,空白处用铁釉画上简略的植物或几何纹样,有疏朗明快之美。图8织部一轮菊手钵是青织部的代表作品。钵高20.8厘米,口径23×23厘米,四方形浅盘式造型,对角安有提手,典型的日本风格。器物的大部施挂透明的铜绿釉,盘底中心的空白处以铁釉描绘十四瓣菊花,色彩鲜艳明快,图案简洁大方,有强烈的民族文化韵味。图9盖钵多角变异,底部还有四只矮足,与上述器物不同的是绿釉不拘形式随意施挂在多处,空白处则以铁釉绘上不同的图案,形式复杂多样却又是自由奔放的,这类陶艺技法也被称为绘织部。
总织部则全器满挂铜绿釉,器型不仅有茶陶,还有文房用具、烟管、烛台等。サントリ美术馆收藏的织部南蛮人烛台(图10)高30.4厘米。它以铜绿釉施挂在人物的服装和他携带的水壶上,未施釉处则无任何装饰。织部骑驴纹轮花钵(图11)高5.4厘米,口径16.4厘米,底径9.2厘米。钵花口,内口沿刻有多条细线弦纹,内底线刻有一头戴斗笠、侧身骑驴的人,上方有半轮太阳、下垂的柳叶,下方刻出波纹,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此器吸取了黄濑户的技法,造型为端庄的中国风格,细线阴刻纹样简练写意,但其整器满施透明的铜绿釉,将异域情趣与民族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织部烧”茶陶是以桃山文化为背景而产生的纯粹的日本茶陶艺术,是古田织部茶陶观结出的硕果,是日本陶艺吸取中国、朝鲜陶瓷的先进技艺以及西方文化艺术后的一次涅,是一种蕴含西洋趣味的和物茶陶。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