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其次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才能使小学新课改全面实施。本文就结合实际,对小学在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抓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造路。信息化系统的硬件设施就好比是致富的“路”,这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其它各科整合的前提条件,所以政府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先抓好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建设。为了让学校的新课程改革顺利展开,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尽快让学校建立起“校校通”工程,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添置教师办公电脑,建立教学应用平台,使教师能电子化备课,把信息技术融合于各科教学中,让电脑进课堂,丰富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前面条件一时实现不了,最起码也要建立计算机教室,使学校能真正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本领,这是改变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
二、转变教、学观念,加快课程整合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教学“双主”性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好比是舵手,教师好比是太阳。教师的观念不改变,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被学生所遗弃。至于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现在虽然还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国内对课程整合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大整合论:即让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为此,我们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一线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大整合论的全新教学理念,观念的改变重在以下几方面:
1、肯于学习,重视信息技术。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可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还存在一种观望的心态,认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与我无关,我用我的老办法、老经验同样能教好学生,有时甚至比年轻人利用多媒体教学还管用。更有甚者,有一部分老教师认为,我都快要退休了,过几年安稳日子算了,我学那么多的东西还带到哪里去呢?殊不知,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你,包含着多少的殷殷期望。学生是人,不是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创造能力从小开始,你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天地良心吗?说重一点这是在误人子弟。其实,老教师也可学电脑,从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学起,学习一些日常备课所用的知识,学习多媒体使用等并不难,只要思想重视、肯于学习就行了。
2、灵活运用,激发兴趣。
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从传统的教师口授、板书知识,学生用耳朵静听、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手段,逐步演变到教师利用录音机、投影仪、实物投影、语音实验室,甚至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计算机网络教室及CAI课件等信息化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也不泛有高品位的课,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课,正如行家所说“课上得有点做作”,他们只是在手段上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整合,他们没有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教学理念上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想而知,有的知识的传授不需要信息化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解决了,那就不用信息化媒体;而有些知识的传授则必须借助多媒体设备及CAI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来演示、解决重难点问题,则必须要用这些设备。总之,课堂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必须视传授知识的结构、特点、难易程度、 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加以灵活运用,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改变学习方式,实现课改目标。
多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的传统教学结构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学生只不过是知识的接受器,缺乏知识性。而大整合论的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也不仅仅起展示作用,更重要是把它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在各学科中去,让学生掌握这种工具,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利用各种信息化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借助各种媒体的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联想、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借助虚拟的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精神;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只有这样,才算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整整合,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好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后,作为小学的学校领导来说最难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虽然教师想学习教学信息化技术,但苦于小学信息化人才奇缺,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普遍低下,而计算机知识却日新月异,老师们急得无从下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行政领导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引进专业师资,带动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课程整合的领头雁,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课程整合和课程改革的关键。而目前小学即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有一部分也是“半路出家”、临时充数,计算机基本功还远远不足,还那里谈得上管理、维护、修理各种媒体设备和网络环境呢?因此,学校必须花大力气引进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以改善这种境况。
2、加强师资培训,促进课程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由于当时人才环境和学校财力的限制,全靠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也是不可能的。那么,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就靠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了,老师们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由他们组织的信息技术技能知识培训,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训内容可包括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训;各种媒体使用培训;先进教育理论培训;课件制作培训;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等方面。
四、资源共享
整合论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和改革各学科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媒体、CAI辅助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光靠教师个人有点不可能。因此,就提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问题,即通过教师、教育专家、信息技术精英共同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成果共同分享,互相借鉴,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分析、处理有关信息,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共同保护工作,以免教学资源的流失。
总之,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刚起步不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我坚信付出一份汗水,必有一份收获。
一、抓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造路。信息化系统的硬件设施就好比是致富的“路”,这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其它各科整合的前提条件,所以政府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先抓好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建设。为了让学校的新课程改革顺利展开,各级教育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尽快让学校建立起“校校通”工程,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添置教师办公电脑,建立教学应用平台,使教师能电子化备课,把信息技术融合于各科教学中,让电脑进课堂,丰富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前面条件一时实现不了,最起码也要建立计算机教室,使学校能真正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本领,这是改变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
二、转变教、学观念,加快课程整合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教学“双主”性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好比是舵手,教师好比是太阳。教师的观念不改变,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被学生所遗弃。至于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现在虽然还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国内对课程整合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大整合论:即让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为此,我们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一线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大整合论的全新教学理念,观念的改变重在以下几方面:
1、肯于学习,重视信息技术。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可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还存在一种观望的心态,认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与我无关,我用我的老办法、老经验同样能教好学生,有时甚至比年轻人利用多媒体教学还管用。更有甚者,有一部分老教师认为,我都快要退休了,过几年安稳日子算了,我学那么多的东西还带到哪里去呢?殊不知,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你,包含着多少的殷殷期望。学生是人,不是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创造能力从小开始,你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天地良心吗?说重一点这是在误人子弟。其实,老教师也可学电脑,从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学起,学习一些日常备课所用的知识,学习多媒体使用等并不难,只要思想重视、肯于学习就行了。
2、灵活运用,激发兴趣。
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从传统的教师口授、板书知识,学生用耳朵静听、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手段,逐步演变到教师利用录音机、投影仪、实物投影、语音实验室,甚至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计算机网络教室及CAI课件等信息化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也不泛有高品位的课,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课,正如行家所说“课上得有点做作”,他们只是在手段上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整合,他们没有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教学理念上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想而知,有的知识的传授不需要信息化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解决了,那就不用信息化媒体;而有些知识的传授则必须借助多媒体设备及CAI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来演示、解决重难点问题,则必须要用这些设备。总之,课堂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必须视传授知识的结构、特点、难易程度、 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加以灵活运用,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改变学习方式,实现课改目标。
多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的传统教学结构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学生只不过是知识的接受器,缺乏知识性。而大整合论的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也不仅仅起展示作用,更重要是把它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在各学科中去,让学生掌握这种工具,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利用各种信息化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借助各种媒体的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联想、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借助虚拟的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精神;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只有这样,才算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完整整合,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好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后,作为小学的学校领导来说最难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虽然教师想学习教学信息化技术,但苦于小学信息化人才奇缺,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普遍低下,而计算机知识却日新月异,老师们急得无从下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行政领导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引进专业师资,带动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课程整合的领头雁,是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课程整合和课程改革的关键。而目前小学即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有一部分也是“半路出家”、临时充数,计算机基本功还远远不足,还那里谈得上管理、维护、修理各种媒体设备和网络环境呢?因此,学校必须花大力气引进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以改善这种境况。
2、加强师资培训,促进课程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由于当时人才环境和学校财力的限制,全靠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也是不可能的。那么,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就靠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了,老师们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由他们组织的信息技术技能知识培训,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训内容可包括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训;各种媒体使用培训;先进教育理论培训;课件制作培训;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等方面。
四、资源共享
整合论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和改革各学科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媒体、CAI辅助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光靠教师个人有点不可能。因此,就提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问题,即通过教师、教育专家、信息技术精英共同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成果共同分享,互相借鉴,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分析、处理有关信息,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共同保护工作,以免教学资源的流失。
总之,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刚起步不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我坚信付出一份汗水,必有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