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18个核心素养要点,并将“审美情趣”列入其中,指出要从“感悟鉴赏”和“创意表达”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情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所謂审美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审美教育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语文教材为载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形成崇高的审美追求。从本质上说,中小学审美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 审美情趣教育的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發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表明了审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审美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很大的体现。语文学科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使用什么技巧做阅读题,如何写得高分的作文,应该更多地关注其文学性。审美情感教育应该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应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理念。在当今物质生活发生着剧烈变化的社会,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审美情感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审美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实施
我们知道一套中学语文教材不过几百篇文章,想要利用这几百篇优秀课文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遵循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领略美。本文从课堂阅读教学谈一谈审美情趣教育。
(一)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具有各种美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美。杜甫有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语言美,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也是学习前人锤炼语言时的态度。比如《过秦论》的开头: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简短地用“据”“拥”二句就写出了秦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一组运用排比,语意连贯,一气呵成。
二是自然美。自然美与有着社会属性的人产生了联系,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喜欢梅兰竹菊,把它们称为“四君子”,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它们那种顽强不屈的内在生命力量吸引着我们,我们把它们视为高风亮节品质的象征,因而成为美的形象,并积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三是社会美。通过阅读,学生体验到了伟大人物心灵上的美,受到了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比如从哥白尼身上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从居里夫人身上学习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精神。
四是艺术美。这指的是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遵循美的规律,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创造出的一种美。罗丹曾说:“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关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立意,有同学说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有同学说是颂扬诚实的品格,还有同学说是慨叹“人生无常”。主题的丰富多样体现的正是艺术作品的美,引人无限遐想,不断回味。
(二)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唤起学生主动钻研知识的兴趣,激发想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正是阅读的审美教育目的所在。审美情感使审美认识中的客观形象成了“有意味的形象”,促使审美主体去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或者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他理想中的世界。因此审美情感在各种审美心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把握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导入。导语如果生动精彩,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师可以通过朗诵美读的方式进行导入。实际上,朗读就是通过设身处地地了解课文深层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目的。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悬疑激起学生的审美愉悦,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我的老师在教《孔乙己》时,开头就向我们发问:“我们都知道悲剧常常使人落泪,但读完《孔乙己》,同学们有没有一种感觉,不是落泪,而是在发笑之后,心头有一阵阵的心酸和刺痛感?那么,我们来看看《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什么样的悲剧呢?”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老师吸引,创造出和谐的上课氛围。
另外,教师也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给每个学生发一个鲜荔枝,要求学生观察并品尝。通过这样的做法创设了一个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怀着急切的心情阅读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荔枝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比较阅读法。比如在教《宋词二首》时,教师可以将同属豪放风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放在一起比较。两首词同属豪放派,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苏词豁达豪爽,辛词愤懑悲壮。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两词风格上的同与异,也能够体会到两位词人不同的风格,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感悟。
三、 结语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性美、情感美等其他美。渴望美追求美探索美的活动,对于审美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现在的中学教学里,审美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我们倡导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追求语文教学的审美化,目的在于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备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备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备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2016.
[2]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994.
[3]王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2007.
[4]刘国敏.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2006.
[5]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0.
作者简介:
徐佳宜,叶美球,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情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所謂审美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审美教育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语文教材为载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形成崇高的审美追求。从本质上说,中小学审美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 审美情趣教育的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發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表明了审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审美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很大的体现。语文学科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使用什么技巧做阅读题,如何写得高分的作文,应该更多地关注其文学性。审美情感教育应该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应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理念。在当今物质生活发生着剧烈变化的社会,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审美情感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审美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实施
我们知道一套中学语文教材不过几百篇文章,想要利用这几百篇优秀课文进行审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遵循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领略美。本文从课堂阅读教学谈一谈审美情趣教育。
(一)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具有各种美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美。杜甫有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语言美,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运用技巧,也是学习前人锤炼语言时的态度。比如《过秦论》的开头: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简短地用“据”“拥”二句就写出了秦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一组运用排比,语意连贯,一气呵成。
二是自然美。自然美与有着社会属性的人产生了联系,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喜欢梅兰竹菊,把它们称为“四君子”,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它们那种顽强不屈的内在生命力量吸引着我们,我们把它们视为高风亮节品质的象征,因而成为美的形象,并积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三是社会美。通过阅读,学生体验到了伟大人物心灵上的美,受到了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比如从哥白尼身上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从居里夫人身上学习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精神。
四是艺术美。这指的是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遵循美的规律,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创造出的一种美。罗丹曾说:“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关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立意,有同学说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有同学说是颂扬诚实的品格,还有同学说是慨叹“人生无常”。主题的丰富多样体现的正是艺术作品的美,引人无限遐想,不断回味。
(二)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唤起学生主动钻研知识的兴趣,激发想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正是阅读的审美教育目的所在。审美情感使审美认识中的客观形象成了“有意味的形象”,促使审美主体去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或者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他理想中的世界。因此审美情感在各种审美心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把握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导入。导语如果生动精彩,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师可以通过朗诵美读的方式进行导入。实际上,朗读就是通过设身处地地了解课文深层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目的。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悬疑激起学生的审美愉悦,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我的老师在教《孔乙己》时,开头就向我们发问:“我们都知道悲剧常常使人落泪,但读完《孔乙己》,同学们有没有一种感觉,不是落泪,而是在发笑之后,心头有一阵阵的心酸和刺痛感?那么,我们来看看《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什么样的悲剧呢?”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老师吸引,创造出和谐的上课氛围。
另外,教师也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给每个学生发一个鲜荔枝,要求学生观察并品尝。通过这样的做法创设了一个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怀着急切的心情阅读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荔枝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比较阅读法。比如在教《宋词二首》时,教师可以将同属豪放风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放在一起比较。两首词同属豪放派,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苏词豁达豪爽,辛词愤懑悲壮。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两词风格上的同与异,也能够体会到两位词人不同的风格,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感悟。
三、 结语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性美、情感美等其他美。渴望美追求美探索美的活动,对于审美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现在的中学教学里,审美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我们倡导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追求语文教学的审美化,目的在于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备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备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备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2016.
[2]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994.
[3]王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2007.
[4]刘国敏.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2006.
[5]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0.
作者简介:
徐佳宜,叶美球,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