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家庭因素和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性经验,具有相对稳定性,幼儿期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其未来发展的品质和走向。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本文试对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几种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我效能感家庭因素培养策略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无关,但与人们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的判断有关系。”自我效能感在控制与调节个体行为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影响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还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并进而影响人们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新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经验,具有相对稳定性,幼儿期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品质和走向。而幼儿最初经历的社会化场所就是家庭。家庭是构成幼儿成长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他们是推动幼儿发展最具动力性的因素,也是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试对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几种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在影响自我效能发展的因素中,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最早、最多,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幼儿出生以来的第一环境,是指一个家庭所处的情况和条件,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物质生活条件等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家庭的解体与重构,会使幼儿的心理受到伤害,使幼儿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消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另外,家庭气氛同样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班杜拉在实验中发现,正向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向情绪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会使孩子缺少温暖和关爱,导致情绪紧张或低落。此外,有些研究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父母与那些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父母相比,对子女自我效能发展的影响更大。
  (二)家长的气质类型
  蔡志刚在对幼儿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时发现:家长气质类型不同,其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抑郁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其他各种气质类型家长的孩子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与多血一黏液质差异极为显著;黏液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多血一黏液质、多血质家长的孩子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多血质和多血一黏液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较高,黏液质和抑郁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较低。
  (三)家长的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幼儿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也是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家庭的教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类: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专制型教养方式家庭的主要特点是父母威信占绝对地位,孩子完全按父母的意志生活。久而久之,孩子做事无主见,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敢亲自尝试、探索。而溺爱型教养方式家庭的孩子往往娇生惯养,虚荣心强,容易形成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盲目的优越感。但由于缺乏锻炼,孩子的能力并未得到相应发展,以至于遇事不愿也不敢尝试,表现出退缩行为。这两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都不利于幼儿积极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而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家长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提供探索、玩耍的机会和条件,与孩子共享生活经验,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使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在这种教养方式成长下的幼儿,较容易形成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四)家长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指幼儿父母个体对自己作为父母所具备的教养能力的知觉和对保持孩子身体健康,促进孩子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能力信念。父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有研究表明,具有高效能感的父母往往能够有效地胜任这些角色,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控制幼儿行为,满足幼儿需要,使幼儿保持更积极的情绪状态。相反,低效能感父母缺乏亲子间的积极互动,感觉无法胜任父母角色,从而影响其教养方式,进而给幼儿的自我效能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子女的自我效能及自控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双方的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无疑成为子女成长过程中自我效能发展的间接经验。
  (五)家长的过高期望及不恰当评价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们的心愿。合理的、适当的期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强化学习动机,激励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有些家长不考虑幼儿的兴趣、愿望和实际能力水平,盲目地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期望与要求,而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往往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后,孩子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这种习得性无助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孩子会变得孤独、沮丧、自卑。还有些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惯于横向比较,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做出消极、否定的评价。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和肯定环境中的幼儿往往缺乏上进所需要的自尊心、安全感和能力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总有“自我无能感”。此外,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等状况都会影响学龄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二、家庭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自我效能并非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慢慢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家长必须了解幼儿自我效能形成的各种原因,并从家庭着手找出各种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接触最频繁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宽松民主、公平乐观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氛围里容易放松心情,尽情展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并和他们共享经验和成果,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这种家庭气氛也有助于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再次,家长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责任,认识到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并减少现代家庭结构变化等给幼儿带来的消极影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正确认识自身,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
  家长要正确认识自身因素对幼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影响,并不断地反思自己。虽然自身的 气质很难彻底改变,但是要认识到气质中的某些不足,在教育子女时尽量削弱气质中的消极成分,运用积极成分来影响子女。另外,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中表现出认真、自信、乐观的人格特征,为幼儿树立可以直接观察模仿的榜样。此外,父母应采取积极的教养行为,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及时热情地对幼儿的需要和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使幼儿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三)提出合理期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家长应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客观地认识孩子,正确地评估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掌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可行性的家庭教育目标,提出切合孩子实际的合理要求,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靠近,以便让孩子经过自己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成功。而且,这些要求还需要以合适的、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同时,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成才观,理性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横向攀比。对于一个幼儿来说,他们还没形成对自己能力水平的稳定认识,还不能对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行正确的归因。他们的能力觉知容易受周围人(特别是重要他人)对其评价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对幼儿做出公正、客观和发展性的评价,并引导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和归因方式,让幼儿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
  (四)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如果说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那么幼儿园无疑是幼儿生活的第二个社会环境,幼儿教师则是孩子成长中的另一重要他人,也是对幼儿发展最了解的人之一。因此,父母要经常与幼儿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家长还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教育资源的作用,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以便更好地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对本校一、二、三年级33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社会交往和家庭交往教育两方面的情况。结果发现:(1)小学低段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主动热情、能够合作互助,但处理同伴矛盾能力不强,适应并融入新集体的能力较差。(2)“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的出现率低于“非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3)影响小学低段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因素依次为:①家庭交往教育水平;②
期刊
内容提要:每一个孩子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长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有意识调适不良的教育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基。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不良教育心态调适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天使,他们的逐步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
期刊
2011年10月4日上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庭前两只巨大的红色彩球飘在半空中,彩球下挂的条幅上书写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书商报》社共同主办的“港华燃气杯‘亲子阅读·书香中国’的优秀事迹演讲暨表彰会”就在这里举行,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代表出席了大会。  1995年11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初中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年级的差异,不存在父母是否离异的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独立意识父母教养方式  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比如,杨治良等人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
期刊
2006年10月,我们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成立了课题组,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子课题“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长教育的研究”。历时五年,终于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了。现将课题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拟通过情报研究、经验总结、调查研究和理论提炼等方法,收集、分析、提炼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经验和
期刊
内容提要:母亲,因肩负使命而崇高!母教,从推动摇篮到推动地球!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是母亲。在家庭中指导、教育孩子的大部分工作多由母亲承担,母亲在孩子幼年期的教育要比父亲重要得多,所起的作用也大得多。母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状况。提升母亲们的人格修养和教育素质是时代的呼唤和广大母亲们的急切需求。  关键词:亲子教育 母亲 母教 学习 观念  深圳宝安区自1997年以来,大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期刊
内容提要: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能力。奖惩是鼓励儿童适当行为和阻止不当行为的基本方法,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培养的基本策略。幼年是自我控制发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我控制。  关键词:自我控制情商延迟满足家庭教育  一、自我控制概念及意义  在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成绩偏下的学生,绝大多数并非先
期刊
内容提要:对本校四、五、六年级161名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诚信品质及有关情况、家长诚信教育及有关情况、学生交往品质及有关情况。采用单变量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学生诚信品质中问题较多的项目为“敢同欺诈不守信斗争”、“不掩饰错误将错就错”和“不掩饰错误不懂装懂”;家长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中问题较多的是经常“讲述诚实守信故事”和“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家长义工组织的起源谈起,介绍了国内外家长义工组织的开展情况。分析了现代学校教育中创建家长义工组织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求,论述了深圳市南湾学校在创新家校合作新模式过程中六个方面的职责——家长义工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学校管理的参与者、教育教学的促进者、第二课堂的协助者、师生关系的融洽者、家校合作的代言者,凸显了家长义工组织在家校合作中的纽带作用,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期刊
子女教育越来越成为众多家庭背负的“甜蜜负担”,对更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加上通货膨胀的压力,促使更多家庭将建立教育金的计划不断提前。  一、从“起跑线”到“终点线”的教育花费  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显示,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而言,从幼儿园的“起跑线”到研究生的“终点线”,子女教育是庞大的支出计划,尤其近些年,家长对孩子早期培养的重视,使整体费用进一步攀升。  一般中产家庭都会给孩子选择公办幼儿园中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