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感。这种兴奋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欣赏一年级下册《彼得与狼》时,我想这是一首比较长的乐曲,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何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呢?于是我在课的开始设置了一个悬念:“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音乐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彼得的小朋友和狼的故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音乐故事中会怎么来表现小朋友和大灰狼呢?结果又会怎样?想知道吗?竖起你的小耳朵,和老师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悬念一下子进入到学生心里去了,他们急于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见了说话,不见了打闹,在音乐旋律的引领下,老师配以简单的介绍,很顺利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例如,在欣赏四年级管弦乐合奏《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中,我让学生大概了解了乐曲表现的情境内容后,设置了“活动——体验”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给每组发了一套打击乐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说、做、奏、议等多种方法,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电闪雷鸣的情境。我及时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教学中我淡化教的痕迹,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参与实践和探索,学生的探求欲望、创作欲望、表现欲望都被充分激发,通过听、说、敲、打等实践体验活动,学生极富创意地创编了“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等很有特色的打击乐合奏片段,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更为直观清晰了解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更在实践中摸索、体验和探索,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
  三、?启迪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听赏、律动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如在欣赏四年级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时候,我并没有先告诉学生乐曲的题目,而是让学生听音乐展开想象:你觉得乐曲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本以为他们的回答会很枯燥无味,可是学生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回答:“我觉得好像是一叶小舟在海面上平静地漂流,可是在后来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风浪,最后又回归平静。”“我好像看见了宁静的夜空许多萤火虫在飞舞,表现得非常平静。”……越来越多的争论声音在课堂上出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而随着争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完善评价,促进探究发展
  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各不相同。老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建立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引导全员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个性的不断发展。如欣赏管弦乐曲《天鹅湖组曲》时,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爱的段落。“天鹅主题”和“四小天鹅”两部分表现的情绪和场面截然不同,有的学生选择了舒缓、忧郁的天鹅主题,有的学生选择了活泼愉快的四小天鹅,并说出了相应理由。评价时,对于两种选择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选择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的外化,都说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差异,老师要给其充分的探究发展的机会。
  (作者单位:宜兴市新庄小学?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改变教书匠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如何通过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互教互学、当堂训练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完成前置作业,先学后教  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听课时重点解决难点问题,这样听课有张有弛,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新课中温故知新,大大减少了复习的时间,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基于对上述成功经验的学习,我也尝试先学后教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常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有效的、有用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
期刊
数学教育活动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中,解题意味着解答习题。在这里,数学习题既包括模仿性的习题,同时也包括来自生产、生活以及各学科的实际问题和开放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显然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也必然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1.?在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深入地钻研与思考问题,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抓
期刊
数学课上,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独立完成练习的速度不一,常见一道习题布置下去,速度快的学生早早做完,前后张望,或高举起手,炫耀自己;而速度慢的学生则迟迟不能结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更趋复杂,学生学习的差异在增大,独立完成练习的速度差别就更明显。那么,课堂练习中怎样使不同学生都能有效利用时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1.?培养检验习惯  数学上各种题型的解决都可以检验。
期刊
吴江市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京杭大运河畔,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坚持走艺术特色办学之路,形成了“班班有特色、人人都参与、个个能创造”的艺术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进入21世纪,原有的特色项目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2007年,学校在原有的艺术特色上进行了传承和创新,确立了“尚美”这一校训,初步形成了和谐、求美的校园文化氛围。2011年,进入“十
期刊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抓手和必经途径。有效练习一是有效果,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学生通过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延展,学习内容得到拓展,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二是有效率,付出特别是时间的付出,比较经济;三是有效能,练习的潜在导向符合教育的价值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每次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这
期刊
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虽然时间短暂,却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酝酿情绪、营造学习氛围、为主题铺垫等重要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紧扣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一半。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觉得以下几种是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教师将所学语言点直接展示给学生。直接导入设计得当的话,有助于学生头脑中系统知识构建的形成,起到为后续
期刊
我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以直接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情境和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赋予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教师的导向产生“共鸣”,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体育教材中基本的跑、跳、投为
期刊
科学课程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成了衡量科学课质量好坏、效率高低的一杆标尺。课改以来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呈现的几乎以实验课型占主导,鲜见非实验课的类型。原因是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探究窄化为动手实验,即探究等于实验。由此便衍生出两个问题:第一,非实验课是不是就不可以进行探究?第二,非实验课该怎样进行探究?笔者将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包括以下方面
期刊
创造力,或者说创新能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宝贵财富。有创新活力的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这样说,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生产力。以本人十几年的科技辅导经验来看,要想在小学阶段很好地开展发明创新活动,并取得好的效果,应该用以下观念与精神来影响学生。  一、?培养学生求实创造精神  科学的使命就是认识客观规律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联系,根据客观规律概括、归纳、总结出科学真理。各项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