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需要在实验中向学生揭示,或以实验结果验证物理规律,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实验教学,使学生虽然考出了较高的成绩,但是物理能力却没有同步跟上,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
关键词:强化;实验;培养;能力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的观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实验的时候,教师要点拨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现象与过程,以及其中的变化条件进行观察与思考。例如,在开展“摩擦起电”实验观察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实验中经手帕摩擦的塑料膜对小纸片产生了什么?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将两块分别与手帕、动物皮毛摩擦过的塑料膜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逐层深入的启发,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心观察与认真探究,从而总结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指导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强化识图画图训练,培养想象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关系的表达都是通过图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电学教学中的电路图,力学教学中的滑轮装配示意图等,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物理规律以简洁、直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揭示,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识图画图训练,并依据图来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培养其物理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内容中“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规律时,为了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其中的规律,可以采取图形记忆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右手持镰刀割小麦”的样子强化记忆,依据“右手规律”,将磁力线方向与麦子、导体运动方向与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与四指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学内容牢固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识图画图的方式,将一些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知识,形成清晰的模拟表象,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分析探究能力。
三、引导学生独立开展教学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强化物理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其物理能力的强化。因此,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每一次教学实验的操作中,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用具,正确把握实验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并能够通过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教学电学实验时,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操作要点,特别是正负极的正确接线位置,教会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欧姆定律估算量程,防止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误差大,同时避免量程过小损坏实验仪器。教师在试验指导中要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制作,培养拓展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注重课后小实验的利用,其作用为:①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学科的神奇现象数不胜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后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授知识。例如在燃烧条件等知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刻掌握“燃点”的概念,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纸盒烧开水”等小实验,以趣味实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分组归类,培养综合能力
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学习中,学习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形成规范的框架,在复习巩固时会显得杂乱无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有次序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仪器与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实验教学,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拓展能力与综合能力等方面入手,将物理教学工作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变到知识、能力并重上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一中学)
关键词:强化;实验;培养;能力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成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的观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实验的时候,教师要点拨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现象与过程,以及其中的变化条件进行观察与思考。例如,在开展“摩擦起电”实验观察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实验中经手帕摩擦的塑料膜对小纸片产生了什么?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将两块分别与手帕、动物皮毛摩擦过的塑料膜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逐层深入的启发,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心观察与认真探究,从而总结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指导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强化识图画图训练,培养想象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关系的表达都是通过图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电学教学中的电路图,力学教学中的滑轮装配示意图等,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物理规律以简洁、直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揭示,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识图画图训练,并依据图来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培养其物理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内容中“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规律时,为了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其中的规律,可以采取图形记忆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右手持镰刀割小麦”的样子强化记忆,依据“右手规律”,将磁力线方向与麦子、导体运动方向与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与四指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学内容牢固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识图画图的方式,将一些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知识,形成清晰的模拟表象,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分析探究能力。
三、引导学生独立开展教学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强化物理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其物理能力的强化。因此,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每一次教学实验的操作中,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用具,正确把握实验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并能够通过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教学电学实验时,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操作要点,特别是正负极的正确接线位置,教会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欧姆定律估算量程,防止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误差大,同时避免量程过小损坏实验仪器。教师在试验指导中要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制作,培养拓展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注重课后小实验的利用,其作用为:①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学科的神奇现象数不胜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后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授知识。例如在燃烧条件等知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刻掌握“燃点”的概念,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纸盒烧开水”等小实验,以趣味实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分组归类,培养综合能力
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学习中,学习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形成规范的框架,在复习巩固时会显得杂乱无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有次序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仪器与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实验教学,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拓展能力与综合能力等方面入手,将物理教学工作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变到知识、能力并重上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