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甚至不介意来一番西门庆式的俗气,任这一壁宽大的帘面疏落着月上梅梢的踪迹,看冬日的晴阳把窗外枯枝的踪迹叠于苍梅的斜影。
朋友发来短信笑话,说最近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个曹操的头骨,一个是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是他成年以后的。
终于意识到悠久的历史传统是百宝深藏的财富,可以转化成现代资源,是个怪喜人的趋势吧,可在公众眼里,这种努力怎么越来越像是在制造真假莫测、让人搞不清身跌第几重的“盗梦空间”?
近来经媒体揭露,一些天真美眉才胸闷地得知,原来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珍珠粉,一种是似乎只存在于传说里的、真的用珍珠磨成的粉,一种是存在于现实——或梦境?——中的污染贝壳磨成的“珍珠粉”。最该觉得郁闷的其实是时运不济的贝壳粉,人家本来不用易容变装也可以傲娇于世的。用品优质佳的贝壳加工成的“蚌壳粉”,早在晋唐时代就被开发成为夜间保养皮肤的美容粉。如《千金方》中就有一个配方,是把“牡蛎”煅烧之后研粉,与白附子、蜜陀僧、茯苓、芎藭的细粉拌和在一起,每夜就寝前用羊奶调成糊,涂满整张脸庞,并且用手按摩,到第二天早上洗掉——这不就是在做面膜么。如果商家老老实实地参考古代医典,遵循真实不虚的传统,把蚌壳粉加以推陈出新,再动用现代营销的技巧,未必不能创出个好品牌。然而非要以真作假,弄出伪珍珠粉骗售。到底是投机取巧的风气在作祟。
最近买到一本《和纸的艺术》,介绍日本的各种传统纸,其中的“纸布”让我拍案惊奇。其实,宋元时代,纸衣、纸被在中国曾经是并不少见的日用物品。然而,在今天,这不过是无数桩基本被遗忘干净的往事之一。幸亏邻国是有好记忆的,帮助我顿悟:很可能,中国古代纸衣、纸被的原料并非纸张,而是如日本那里一样,以细纸条拈成线,再用纸线织成“布料”,才能做出结实得“适合水洗”的衣、被。
日本寺院的佛教仪式上,司职人员会穿一种“白衣”,倒真的是直接用纸张制作的。从《和纸的艺术》的介绍来看,用于制造“白衣”的纸张的加工方式,却与中国往昔制造“纸帐”时对于纸料的处理方法完全一致。从唐代起,冬天用纸罩成的帐子作为寝帐,就是士大夫当中的风尚。宋代文人尤其流行“梅花纸帐”,在雪白的落地纸帐内的四个帐竿上各挂一只小胆瓶,插入盛开的梅枝,“长教梦绕月黄昏”。这东西在明代以后也渐渐消失无踪了,如今,倒是可以直接从东邻找回昔日处理相关纸料的特殊工艺,把宋人的风雅恢复起来哦!
由想象中梅花纸帐的复兴前景,我又忍不住意识流到西门庆家赏雪时厅前所挂的“轴纸梅花暖帘”以及他家藏春阁书房的“梅稍月油单绢暖帘”。利用特定的工艺与配料,将纸、绢涂上油,制成油纸、油绢,再以之做成升降式卷帘,挂在冬季的门户上,既保暖,又透光,称为“暖帘”。在西门庆的时代,这些暖帘还时兴描绘上梅花傲寒的画面呢!
假如把油纸、油绢重新启用,作为室内装修材料,不知什么效果?客厅与封闭式阳台之间的宽大亚口,如果安装联排门扇,影响通透感,不装吧,冬季寒气满室。若能以油纸帘代替联排门扇,大概更有意境吧。夜晚,放下卷帘,轻明的帘上朦胧映着隔楼的灯火;清晨,才一进客厅,便见整面的雪洁帘面已被新鲜的阳光嘹亮地洇透。
实际上,让往昔的材料、工艺重焕新生,仅仅是借鉴传统的途径之一。更具有实践意义的,是从古人的观念中获取处理现实生活的灵感。比如,帘子不一定都得采用不透明材料,客廳亚口处就无妨安装半透明的卷帘,像从前的油纸帘、油绢帘那样,既保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隐私,同时又适度透光。
新闻摄影照片显示,人类丢弃的塑料饮料瓶堆积如山,触目惊心。假如有谁能把这些塑料瓶再造成制作半透明卷帘的材料,那真是功德一桩。
我就总幻想能在自己家的亚口上安装一架类似油纸帘的半透明卷帘,采用当代金属卷帘的结构,边框处接合严密,一旦放下来就会把整个亚口丝风不漏地罩住,使得厅内热气绝不流失,同时却又允许室外的光亮始终在帘上盘桓。我甚至不介意来一番西门庆式的俗气,任这一壁宽大的帘面疏落着月上梅梢的踪迹,看冬日的晴阳把窗外枯枝的踪迹叠于苍梅的斜影。
如果这一切要梦想成真,绝不能投机取巧,而是需要实业家下功夫才行。我们会等来有心人吗?
朋友发来短信笑话,说最近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个曹操的头骨,一个是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是他成年以后的。
终于意识到悠久的历史传统是百宝深藏的财富,可以转化成现代资源,是个怪喜人的趋势吧,可在公众眼里,这种努力怎么越来越像是在制造真假莫测、让人搞不清身跌第几重的“盗梦空间”?
近来经媒体揭露,一些天真美眉才胸闷地得知,原来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珍珠粉,一种是似乎只存在于传说里的、真的用珍珠磨成的粉,一种是存在于现实——或梦境?——中的污染贝壳磨成的“珍珠粉”。最该觉得郁闷的其实是时运不济的贝壳粉,人家本来不用易容变装也可以傲娇于世的。用品优质佳的贝壳加工成的“蚌壳粉”,早在晋唐时代就被开发成为夜间保养皮肤的美容粉。如《千金方》中就有一个配方,是把“牡蛎”煅烧之后研粉,与白附子、蜜陀僧、茯苓、芎藭的细粉拌和在一起,每夜就寝前用羊奶调成糊,涂满整张脸庞,并且用手按摩,到第二天早上洗掉——这不就是在做面膜么。如果商家老老实实地参考古代医典,遵循真实不虚的传统,把蚌壳粉加以推陈出新,再动用现代营销的技巧,未必不能创出个好品牌。然而非要以真作假,弄出伪珍珠粉骗售。到底是投机取巧的风气在作祟。
最近买到一本《和纸的艺术》,介绍日本的各种传统纸,其中的“纸布”让我拍案惊奇。其实,宋元时代,纸衣、纸被在中国曾经是并不少见的日用物品。然而,在今天,这不过是无数桩基本被遗忘干净的往事之一。幸亏邻国是有好记忆的,帮助我顿悟:很可能,中国古代纸衣、纸被的原料并非纸张,而是如日本那里一样,以细纸条拈成线,再用纸线织成“布料”,才能做出结实得“适合水洗”的衣、被。
日本寺院的佛教仪式上,司职人员会穿一种“白衣”,倒真的是直接用纸张制作的。从《和纸的艺术》的介绍来看,用于制造“白衣”的纸张的加工方式,却与中国往昔制造“纸帐”时对于纸料的处理方法完全一致。从唐代起,冬天用纸罩成的帐子作为寝帐,就是士大夫当中的风尚。宋代文人尤其流行“梅花纸帐”,在雪白的落地纸帐内的四个帐竿上各挂一只小胆瓶,插入盛开的梅枝,“长教梦绕月黄昏”。这东西在明代以后也渐渐消失无踪了,如今,倒是可以直接从东邻找回昔日处理相关纸料的特殊工艺,把宋人的风雅恢复起来哦!
由想象中梅花纸帐的复兴前景,我又忍不住意识流到西门庆家赏雪时厅前所挂的“轴纸梅花暖帘”以及他家藏春阁书房的“梅稍月油单绢暖帘”。利用特定的工艺与配料,将纸、绢涂上油,制成油纸、油绢,再以之做成升降式卷帘,挂在冬季的门户上,既保暖,又透光,称为“暖帘”。在西门庆的时代,这些暖帘还时兴描绘上梅花傲寒的画面呢!
假如把油纸、油绢重新启用,作为室内装修材料,不知什么效果?客厅与封闭式阳台之间的宽大亚口,如果安装联排门扇,影响通透感,不装吧,冬季寒气满室。若能以油纸帘代替联排门扇,大概更有意境吧。夜晚,放下卷帘,轻明的帘上朦胧映着隔楼的灯火;清晨,才一进客厅,便见整面的雪洁帘面已被新鲜的阳光嘹亮地洇透。
实际上,让往昔的材料、工艺重焕新生,仅仅是借鉴传统的途径之一。更具有实践意义的,是从古人的观念中获取处理现实生活的灵感。比如,帘子不一定都得采用不透明材料,客廳亚口处就无妨安装半透明的卷帘,像从前的油纸帘、油绢帘那样,既保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隐私,同时又适度透光。
新闻摄影照片显示,人类丢弃的塑料饮料瓶堆积如山,触目惊心。假如有谁能把这些塑料瓶再造成制作半透明卷帘的材料,那真是功德一桩。
我就总幻想能在自己家的亚口上安装一架类似油纸帘的半透明卷帘,采用当代金属卷帘的结构,边框处接合严密,一旦放下来就会把整个亚口丝风不漏地罩住,使得厅内热气绝不流失,同时却又允许室外的光亮始终在帘上盘桓。我甚至不介意来一番西门庆式的俗气,任这一壁宽大的帘面疏落着月上梅梢的踪迹,看冬日的晴阳把窗外枯枝的踪迹叠于苍梅的斜影。
如果这一切要梦想成真,绝不能投机取巧,而是需要实业家下功夫才行。我们会等来有心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