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对象,围绕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展开研究。首先,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两个方面对当前大學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即,加强宣传引导、拓展实践育人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1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
目前,各地区高校大力贯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工作,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积极组织专题学习,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系统性;紧抓社会热点时事,增强了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性;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学以致用等等。但是在承认高校所进行的努力以及所获取的成就同时,也应当认识到高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的探索提供必要依据。
1.1 教育理念与现实情况不相匹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高校依旧遵循传统的教育理念,缺乏与时俱进的探索与创新,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与现实社会不协调,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近年来,“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高等教育更应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进来,充分突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高校从未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极大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
1.2 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定位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成长为思想素质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高校普遍强调其理想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泛政治化、理想化、虚空化,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具体表现为:教育目标过于共性化,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目标与实际情况不匹配,脱离了现实社会,违背了学生的可实现性。这些问题会直接造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出现“假、空、大”的现象,难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方面,担当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工作。由此来看,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下主要从学校的角度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进行介绍。
2.1 切实加强宣传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前提条件是得到大学生的认识认同,只有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才能发自肺腑的去遵从、践行。因此,高校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雄厚的软硬件资源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向广大师生尤其是大学生深刻的阐述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困惑和迷茫的问题。高校要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采取多样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引导,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文艺活动等,吸引广泛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丰富内涵,确保广大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践行。同时,高校党团委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优先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并鼓励其通过开展座谈会、论坛等形式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让 “三个倡导”深入人心。此外,高校还要利用好国庆节、五四青年节、建党纪念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潜移默化的得到广大大学生的认知认同,从而使大学生发展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2 拓展实践育人渠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是为了实现大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使其在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教师、干部、学生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开展各类党团主题实践活动,如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理论学习社团等,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大学生争做公民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真正提高广大大学生的自觉实践意识和能力。除了在校内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外,还要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接触社会,对当今社会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高校要从认知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重视并鼓励优秀教师、干部、学生积极分子起到先进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师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对表现良好师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切实增强师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将榜样的引导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杨向荣,薛诚.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
[2] 苏瑞莹.“三个倡导”引领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01).
[3] 邓福蓉.“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及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
作者简介
马书红(1980-),甘肃省甘谷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理论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1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
目前,各地区高校大力贯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工作,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积极组织专题学习,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的系统性;紧抓社会热点时事,增强了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性;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学以致用等等。但是在承认高校所进行的努力以及所获取的成就同时,也应当认识到高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的探索提供必要依据。
1.1 教育理念与现实情况不相匹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高校依旧遵循传统的教育理念,缺乏与时俱进的探索与创新,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与现实社会不协调,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近年来,“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高等教育更应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进来,充分突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高校从未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极大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
1.2 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定位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成长为思想素质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高校普遍强调其理想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泛政治化、理想化、虚空化,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具体表现为:教育目标过于共性化,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目标与实际情况不匹配,脱离了现实社会,违背了学生的可实现性。这些问题会直接造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出现“假、空、大”的现象,难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方面,担当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工作。由此来看,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下主要从学校的角度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进行介绍。
2.1 切实加强宣传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前提条件是得到大学生的认识认同,只有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才能发自肺腑的去遵从、践行。因此,高校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雄厚的软硬件资源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向广大师生尤其是大学生深刻的阐述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困惑和迷茫的问题。高校要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采取多样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引导,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文艺活动等,吸引广泛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丰富内涵,确保广大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践行。同时,高校党团委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优先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并鼓励其通过开展座谈会、论坛等形式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让 “三个倡导”深入人心。此外,高校还要利用好国庆节、五四青年节、建党纪念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潜移默化的得到广大大学生的认知认同,从而使大学生发展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2 拓展实践育人渠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工作是为了实现大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使其在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教师、干部、学生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开展各类党团主题实践活动,如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理论学习社团等,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大学生争做公民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真正提高广大大学生的自觉实践意识和能力。除了在校内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外,还要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接触社会,对当今社会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高校要从认知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重视并鼓励优秀教师、干部、学生积极分子起到先进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师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对表现良好师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切实增强师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将榜样的引导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杨向荣,薛诚.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
[2] 苏瑞莹.“三个倡导”引领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01).
[3] 邓福蓉.“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及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
作者简介
马书红(1980-),甘肃省甘谷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理论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