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创作于2000年11月,是由作曲家刘渡应女指挥家郑小瑛之邀,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文章主要对这部交响诗篇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音乐主题、编配手法做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音响对这部交响诗的音乐形象做了简单的欣赏评析。
[关键词]交响诗;土楼回响;曲式;分析
概述: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创作于2000年11月,是由作曲家刘谖应女指挥家郑小瑛之邀,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这首伟大的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以客家历史文化为题材,反映了客家人的豪爽淳朴的性格及自强不息求发展的精神风貌。该作品也获得了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首届金钟奖器乐作品金奖。许多评论家写道它是“客家文化史上一部绝无仅有的交响乐”:“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客家人、客家文化而作的交响乐”等。其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都得到了广泛地肯定与认可。
一、作品介绍与分析
整部交响诗篇表现了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祖地在闽西的汉族的一个民系
客家人的生存、奋斗、发展、性格及文化等。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Ⅰ、《劳动号子》Ⅱ、《海上之舟》Ⅲ、《土楼夜语》Ⅳ、《硕斧开天》Ⅴ、《客家之歌》
Ⅰ、《劳动号子》LaborChant行板,从容地
客家自古出中原,斗转星移往南迁。心齐同把土楼建,劳动号子穿云天。
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只采用了铜管乐器组合打擊乐组,充分发挥了其具有爆发力的特长,与标题浑然天成。乐曲一开始,长号、圆号以号角式的旋律在bD大调上呈现出只由四、五度两个音组成的“号子”主题,加弱音器演奏。
这个主题取材自闽西客家山歌《新打梭标》。它特有的两个音的音调不仅象征着客家人的简单淳朴和执拗的民族性格,也代表了客家人执着向前的民族精神,称之为。号子主题”。之后,铜管组以强力度和密集排列的并置式大三和弦的巨大音响回响着“号子主题”,起伏较大,与主题的首次出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军鼓和定音鼓也在低音上同样作四度、五度节奏陪衬,具有动员人民共同劳动,战胜困难的号召力,音乐庄严而充满力量。从2号开始,是在新的力度层次fr上,由打击乐一铜管一打击乐进行动力化再现,力度由PP→f→fr→fff→PP,在3号处达到最高潮。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客家民族队伍的发展慢慢壮大,从远古迎面走来,浩浩荡荡,又继续迈向未来。最后,“号子主题”在C大调上出现,与主题的最初陈述形成有距离感的再现呼应。第一乐章的“号子主题”是贯穿于全曲的的核心主题,在第二乐章的68小节处、118至122小节;第三乐章77小节处;第四乐章146小节、181小节至212小节等处重复出现,贯穿全曲。
作曲家选择开篇就用豪气的“劳动号子”,寓于交响诗深刻的哲学意味:这是一个劳动的民族,一个靠自己血肉之躯的民族,一个团结而有力量的民族,一个百折不挠的民族。
Ⅱ、《海上之舟》Boat on the Ocean快板→散板
血汗造就客家郎,迎风斗浪渡重洋。生死全凭真勇气,一曲山歌迁肚肠。
这一乐章对主题材料进行了肢解性发展,以及频繁地转调,都是音乐陷入了巨大的矛盾冲突,戏剧性强烈。描绘了一叶扁舟在狂风暴雨、与滔天巨浪进行殊死搏斗、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从音乐的发展上看,这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号——4号。音乐由竖琴和长笛模仿着大海的涛声开始,第9小节开始,由长笛吹出源自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的音调。可理解为一叶扁舟在海上漂流的形象,是这个乐章的核心发展材料。
Ⅲ、《土楼夜语》Night Word from the Earth Buildings
土楼有方也有圆,月儿常缺也长圆。祖地改颜亲人唤,清风明月寄思念。
这是一首双调性的抒情夜曲。在这里,作曲家将土楼视为母亲的形象,以独特的“客家式”语言和音调在安宁的夜色中诉说客家人创造文明的艰辛、悲壮与历史的沧桑。乐曲从长笛像肖邦那样深情地吹奏处那似深情绕转的客家话的富有闽西风味的“夜语”主题:C徵调式。
接着,第二长笛与之构成相距大二度同雕饰的对比性双调性复调,柔和似摇篮曲,曾经的磨难似乎烟消云散。从67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紧张状态,打击乐描绘的像隐隐的更锣,第77小节,小号“喊”出了”号子主题,随后,“夜语”主题在管乐和弦乐上不断齐奏和竞奏出,跌宕起伏,优美动听。紧接着,116小节,音乐由渐强的态势在铜管的引领下进入高潮,管钟琴铿锵壮丽地奏出的“号子主题”,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从而引出了由民间表演艺术家詹晶晶带来的客家山寨特有的乐器——树叶,吹出最后一曲寄托哀婉思念的主题曲调,客家的大山母亲夜夜祝福着自己遥远的儿女们。
Ⅳ、《硕斧开天》Crack a New World with a Sharp Axe,快板一广板
客家山歌飞南洋,中原文化传四方。耍龙舞狮新天地,硕斧开天豪气壮。
第四乐章《硕斧开天》是一个以复三部曲式写作的多调性快板乐章。bE宫调式。
A:1号——4号。其中2号又是一个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两个具有鲜明个性对比乐段的音乐材料都由二乐章的客家山歌派生而来。3号,铜管组进行了多声部的自由模仿卡农式对位,你追我赶,好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B:5号。即对比中部,是一首细腻抒情的变奏曲。在竖琴舒缓柔和的琶音陪衬下,双簧管轻轻吹出犹如一缕清风徐来的客家山歌《风吹竹叶》曲调。这首具有浓厚闽西地方风味的羽调式山歌,是围绕羽
商四度展开的。犹如劳动之余,人们坐在树荫下休憩,微风吹来拭去了客家人额上辛勤的汗水,也扫去了疲惫。
A’:6号
7号。又以开始的引子主题进行动力化发展后进入过渡段,将音乐拉入完全再现部。
Ⅴ、《客家之歌》A Song ofHakka进行曲 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
末乐章《客家之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双主题变奏曲(3/4拍)。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在本乐章加入了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大合唱,最直观的唱出了客家人的声音,山歌以合唱形式的加入,无疑成为了整部交响曲的最大高潮,也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气势磅礴宏伟,情绪热烈高涨,充满能量的声音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这里“劳动号子”和“山歌主题”相融合,形成了一个团结一心,所向披靡的客家大军行进在地平线上的强大形象。乐曲一开始由定音鼓、钢琴和低音提琴声部在a小调PPP力度奏出贯穿全乐章的固定节奏型。这是个近乎听不见的音響,但他低沉、雄浑、有力,像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弦乐组逐渐叠入第二乐章在出现过的半音下行的叹息音调,并连续以五度相生法不断向上叠加。此刻的音响,虽刚毅,却也带着几分悲凉,描绘了客家人千百年来为了生存耳聪中原地区大举南迁的“风萧萧,路迢迢”的悲壮景观。之后,在小号吹奏的“号子主题”的背景下,有全体男生唱出: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
这是双主题伴奏的第一个原型主题。接着分别由多种音色组合以移调模仿的手法先后陈述“劳动号子”的第二原型。在不断攀升的调性和充满动力的节奏发展中,音乐变得越来越激昂,明亮,紧接着是大段地铜管组与木管组先后七次按两小节的步伐对第二主题进行自由卡农模仿,音乐产生巨大的动力性发展,最终达到ffff强度的男女混声合唱的第一张主题再现。特别的是,作曲家在这里破天荒地采用了由台上“民众合唱队”一层层地叠进,直至台下的观众也加入合唱的这种共融表演欲观众为一体的“环境艺术”手段,从而大大地加强了音乐的感染力。这也是客家人的民族精神所给予作曲家的启发:“团结一心,合理拼搏”。
最后,在全体奏响“劳动号子”在D大调上辉煌的全奏结束全曲。作曲家之所以在这个音乐史上被认为是“金光灿烂”的调性作为全曲的主要调性,并结合乐曲pppp-ffff、低音区到高音区渐变的音乐构思,是因为这预示着客家民族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与走向辉煌的寓意。
从末乐章双主题变奏的的结构布局上看,基本经过了分别由两个主题的先后陈述之后,再重叠展开,并最后倒装再现的发展过程,体现集中堆成结构的布局思维,也与套曲的整体结构布局相呼应。
二、总结
五个乐章像一部壮烈的史诗,作曲家用客家的山歌作为基调,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那深远甚至有些凄凉的歌声,用树叶吹奏的乐曲,整体的山歌合唱成为整部作品中重彩浓墨的重要篇章。作品以劳动号子的雄浑、以开天辟地的壮烈、表现了客家人为了生存远离中原家乡,用他们顽强的精神,生活抗争,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而以他们智慧和力量为代表的土楼,更成为世界奇迹。客家人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乐曲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交响诗;土楼回响;曲式;分析
概述: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创作于2000年11月,是由作曲家刘谖应女指挥家郑小瑛之邀,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这首伟大的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以客家历史文化为题材,反映了客家人的豪爽淳朴的性格及自强不息求发展的精神风貌。该作品也获得了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首届金钟奖器乐作品金奖。许多评论家写道它是“客家文化史上一部绝无仅有的交响乐”:“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客家人、客家文化而作的交响乐”等。其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都得到了广泛地肯定与认可。
一、作品介绍与分析
整部交响诗篇表现了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祖地在闽西的汉族的一个民系
客家人的生存、奋斗、发展、性格及文化等。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Ⅰ、《劳动号子》Ⅱ、《海上之舟》Ⅲ、《土楼夜语》Ⅳ、《硕斧开天》Ⅴ、《客家之歌》
Ⅰ、《劳动号子》LaborChant行板,从容地
客家自古出中原,斗转星移往南迁。心齐同把土楼建,劳动号子穿云天。
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只采用了铜管乐器组合打擊乐组,充分发挥了其具有爆发力的特长,与标题浑然天成。乐曲一开始,长号、圆号以号角式的旋律在bD大调上呈现出只由四、五度两个音组成的“号子”主题,加弱音器演奏。
这个主题取材自闽西客家山歌《新打梭标》。它特有的两个音的音调不仅象征着客家人的简单淳朴和执拗的民族性格,也代表了客家人执着向前的民族精神,称之为。号子主题”。之后,铜管组以强力度和密集排列的并置式大三和弦的巨大音响回响着“号子主题”,起伏较大,与主题的首次出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军鼓和定音鼓也在低音上同样作四度、五度节奏陪衬,具有动员人民共同劳动,战胜困难的号召力,音乐庄严而充满力量。从2号开始,是在新的力度层次fr上,由打击乐一铜管一打击乐进行动力化再现,力度由PP→f→fr→fff→PP,在3号处达到最高潮。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客家民族队伍的发展慢慢壮大,从远古迎面走来,浩浩荡荡,又继续迈向未来。最后,“号子主题”在C大调上出现,与主题的最初陈述形成有距离感的再现呼应。第一乐章的“号子主题”是贯穿于全曲的的核心主题,在第二乐章的68小节处、118至122小节;第三乐章77小节处;第四乐章146小节、181小节至212小节等处重复出现,贯穿全曲。
作曲家选择开篇就用豪气的“劳动号子”,寓于交响诗深刻的哲学意味:这是一个劳动的民族,一个靠自己血肉之躯的民族,一个团结而有力量的民族,一个百折不挠的民族。
Ⅱ、《海上之舟》Boat on the Ocean快板→散板
血汗造就客家郎,迎风斗浪渡重洋。生死全凭真勇气,一曲山歌迁肚肠。
这一乐章对主题材料进行了肢解性发展,以及频繁地转调,都是音乐陷入了巨大的矛盾冲突,戏剧性强烈。描绘了一叶扁舟在狂风暴雨、与滔天巨浪进行殊死搏斗、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从音乐的发展上看,这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号——4号。音乐由竖琴和长笛模仿着大海的涛声开始,第9小节开始,由长笛吹出源自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的音调。可理解为一叶扁舟在海上漂流的形象,是这个乐章的核心发展材料。
Ⅲ、《土楼夜语》Night Word from the Earth Buildings
土楼有方也有圆,月儿常缺也长圆。祖地改颜亲人唤,清风明月寄思念。
这是一首双调性的抒情夜曲。在这里,作曲家将土楼视为母亲的形象,以独特的“客家式”语言和音调在安宁的夜色中诉说客家人创造文明的艰辛、悲壮与历史的沧桑。乐曲从长笛像肖邦那样深情地吹奏处那似深情绕转的客家话的富有闽西风味的“夜语”主题:C徵调式。
接着,第二长笛与之构成相距大二度同雕饰的对比性双调性复调,柔和似摇篮曲,曾经的磨难似乎烟消云散。从67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紧张状态,打击乐描绘的像隐隐的更锣,第77小节,小号“喊”出了”号子主题,随后,“夜语”主题在管乐和弦乐上不断齐奏和竞奏出,跌宕起伏,优美动听。紧接着,116小节,音乐由渐强的态势在铜管的引领下进入高潮,管钟琴铿锵壮丽地奏出的“号子主题”,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从而引出了由民间表演艺术家詹晶晶带来的客家山寨特有的乐器——树叶,吹出最后一曲寄托哀婉思念的主题曲调,客家的大山母亲夜夜祝福着自己遥远的儿女们。
Ⅳ、《硕斧开天》Crack a New World with a Sharp Axe,快板一广板
客家山歌飞南洋,中原文化传四方。耍龙舞狮新天地,硕斧开天豪气壮。
第四乐章《硕斧开天》是一个以复三部曲式写作的多调性快板乐章。bE宫调式。
A:1号——4号。其中2号又是一个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两个具有鲜明个性对比乐段的音乐材料都由二乐章的客家山歌派生而来。3号,铜管组进行了多声部的自由模仿卡农式对位,你追我赶,好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B:5号。即对比中部,是一首细腻抒情的变奏曲。在竖琴舒缓柔和的琶音陪衬下,双簧管轻轻吹出犹如一缕清风徐来的客家山歌《风吹竹叶》曲调。这首具有浓厚闽西地方风味的羽调式山歌,是围绕羽
商四度展开的。犹如劳动之余,人们坐在树荫下休憩,微风吹来拭去了客家人额上辛勤的汗水,也扫去了疲惫。
A’:6号
7号。又以开始的引子主题进行动力化发展后进入过渡段,将音乐拉入完全再现部。
Ⅴ、《客家之歌》A Song ofHakka进行曲 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
末乐章《客家之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双主题变奏曲(3/4拍)。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在本乐章加入了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大合唱,最直观的唱出了客家人的声音,山歌以合唱形式的加入,无疑成为了整部交响曲的最大高潮,也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气势磅礴宏伟,情绪热烈高涨,充满能量的声音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这里“劳动号子”和“山歌主题”相融合,形成了一个团结一心,所向披靡的客家大军行进在地平线上的强大形象。乐曲一开始由定音鼓、钢琴和低音提琴声部在a小调PPP力度奏出贯穿全乐章的固定节奏型。这是个近乎听不见的音響,但他低沉、雄浑、有力,像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弦乐组逐渐叠入第二乐章在出现过的半音下行的叹息音调,并连续以五度相生法不断向上叠加。此刻的音响,虽刚毅,却也带着几分悲凉,描绘了客家人千百年来为了生存耳聪中原地区大举南迁的“风萧萧,路迢迢”的悲壮景观。之后,在小号吹奏的“号子主题”的背景下,有全体男生唱出: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
这是双主题伴奏的第一个原型主题。接着分别由多种音色组合以移调模仿的手法先后陈述“劳动号子”的第二原型。在不断攀升的调性和充满动力的节奏发展中,音乐变得越来越激昂,明亮,紧接着是大段地铜管组与木管组先后七次按两小节的步伐对第二主题进行自由卡农模仿,音乐产生巨大的动力性发展,最终达到ffff强度的男女混声合唱的第一张主题再现。特别的是,作曲家在这里破天荒地采用了由台上“民众合唱队”一层层地叠进,直至台下的观众也加入合唱的这种共融表演欲观众为一体的“环境艺术”手段,从而大大地加强了音乐的感染力。这也是客家人的民族精神所给予作曲家的启发:“团结一心,合理拼搏”。
最后,在全体奏响“劳动号子”在D大调上辉煌的全奏结束全曲。作曲家之所以在这个音乐史上被认为是“金光灿烂”的调性作为全曲的主要调性,并结合乐曲pppp-ffff、低音区到高音区渐变的音乐构思,是因为这预示着客家民族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与走向辉煌的寓意。
从末乐章双主题变奏的的结构布局上看,基本经过了分别由两个主题的先后陈述之后,再重叠展开,并最后倒装再现的发展过程,体现集中堆成结构的布局思维,也与套曲的整体结构布局相呼应。
二、总结
五个乐章像一部壮烈的史诗,作曲家用客家的山歌作为基调,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那深远甚至有些凄凉的歌声,用树叶吹奏的乐曲,整体的山歌合唱成为整部作品中重彩浓墨的重要篇章。作品以劳动号子的雄浑、以开天辟地的壮烈、表现了客家人为了生存远离中原家乡,用他们顽强的精神,生活抗争,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而以他们智慧和力量为代表的土楼,更成为世界奇迹。客家人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乐曲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