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活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活化课堂教学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又不稳定,易分散,并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常把游戲、竟赛活动融入教学中。
三、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
数学是抽象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长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知道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语文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还可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手指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怎么办?教师让学生一起想办法。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合作,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又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红领巾、剪刀、书本等实物图形,指出这些物品上哪里有角,也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桌面的两条边相交处,并告诉学生相交点组成了一个角,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四、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2、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五、生活融乳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折射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策略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又不稳定,易分散,并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常把游戲、竟赛活动融入教学中。
三、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
数学是抽象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长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知道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语文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还可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手指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怎么办?教师让学生一起想办法。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合作,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又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红领巾、剪刀、书本等实物图形,指出这些物品上哪里有角,也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桌面的两条边相交处,并告诉学生相交点组成了一个角,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四、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2、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五、生活融乳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折射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策略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