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于2014年8月8日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开播,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电视剧较之前的人物传记电视剧在叙事策略的运用上大胆创新、有所突破。本文分析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叙事策略的运用,指出其创新之处并为人物传记电视剧今后的创作提出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叙事策略
一、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概述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主要讲述了1976年到1984年间的邓小平整顿科教、拨乱反正、发展经济、城乡共建、改革开放等事件,对“全国范围恢复高考”、“邓小平首次访美”、“知识青年返城”、“农村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进行了情景再现,其中也展现了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并且叙述了田源和夏建国两家的生活变迁,将他们的生活和邓小平的政治决策紧密联系起来。
该剧是向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献礼的作品,于2014年8月8日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一经播出便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本剧被赋予了更高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不是仅局限于电视艺术的范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论该剧:“这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史诗性的作品。”;《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也认为:“这部电视作品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如同一种深层次文化心理密码,拉近了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需要每一个人像改革开放之初一样,常怀爱国之情,恪尽兴国之责,合力同心为国家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叙事策略的创新之处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合生活化的叙事方法,将纪实和艺术表达相结合,深入挖掘角色背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进程。本剧在叙事策略的运用上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独特之处。其创新之处具体表现为:
1、形式创新
选取邓小平生平的一个横切面,将他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叙事。
总的来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和以往大多数人物传记电视剧不同,没有以固有模式构建整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选取了邓小平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全景式地再现了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现全面改革开放这8年里中国的政治历程,展现了邓小平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该电视剧在时间和事件的选取上恰到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真实历史影像资料的运用。
电视剧中多次运用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进行叙事,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代替无法再现的历史场景。如:第二集中,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欢庆粉碎“四人帮”的活动场景;第五集中,邓小平观看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足球比赛的场景也是真实的影像资料。真实历史影像资料的运用可以实现历史人物和观众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流,而不仅仅是剧中角色和观众的简单交流,使得受众在观赏电视艺术作品的同时引发对历史的深层思考,从而使人物传记电视剧实现其“通过对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生样本的深层透析,既关照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下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又透过个人命运的风雨浮沉来反观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进程。”[1]的作用。第二种:运用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来增加电视剧的真实感。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人物传记电视剧是历史科学和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基于“真实”又难在“真实”。在电视剧中加入真实影像资料,为电视艺术增加了几分真实感,会让电视剧兼具艺术和纪实的魅力,既有电视艺术的创新之处又不失历史传记剧严肃的政治色彩。
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够在视听感官上满足受众的欣赏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对历史的真实还原、对人物细腻入微地塑造......可以产生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真实感。”[2]
2、内容创新
直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态度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没有采取规避某些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态度,而是将一些事件和人物客观表现出来,让观众来评判他的對错。比如:剧中第一次出现了华国锋这一银幕形象,电视剧中的情节展现了他在推翻“四人帮”这一事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却也呈现了他在“两个凡是”思想上所犯的严重错误。
这样客观的叙事方式使观众有更多的空间去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电视艺术本身就具有当代性的审美特征,“现代电视艺术对现实美的揭示,不能止步于对社会现实的展现,还应努力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并将其纳入真正的科学领域,使之具有哲理的思辨力量。”[3]虽然电视艺术的创作过程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是电视艺术不仅是娱乐化的工具,更具有传达和再现的本职,在电视内容的展现上,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其真实和客观,这一点尤其应该体现在传记类电视剧当中。
平民化的叙事和生活化的表达
以往的人物传记电视剧,大都和主旋律剧划等号,因此政治色彩比较浓重,把伟人装扮成“高大全”式的神人,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人感受到了真实,真实地反映历史、平民化地塑造人物,而不是夸张的、虚假地描绘他,让伟人回归人间烟火:
此外,电视剧中表现邓小平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一些细节体现出他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比如第一集中,邓小平为儿子邓朴方擦身子这一情节,会让观众心里感到一股浓浓的父爱,此时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一代伟人。这些细节都展现出他和蔼、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
这一创新之举使得电视剧的节奏有张有弛,贴近生活,一定程度上将历史和当代精神结合起来,重塑具体历史语境下的历史人物,使得观众在解读历史的同时也在用更全面的视角审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人物传记电视剧叙事策略启示分析
1、写实性的叙事策略
在叙事策略上,电视剧并不拒绝戏剧化,但是作为反映历史人物生平、以真实为原则的电视艺术作品,人物传记电视剧首先应该遵循真实的原则,追求故事情节的写实性。以当代视角思考历史时应当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以理性的视角再现历史。因此,人物传记电视剧所采用的写实性的叙事策略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追求故事情节的写实性,不刻意规避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次,追求人物性格的写实性,客观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俗化的叙事策略
写实化的叙事策略并不是说人物传记电视剧应完全再现历史情境,人物传记电视剧归根结底是反映一个人的生平,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创作者应该尽量贴近生活,最大可能地展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不一定要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人人敬仰的伟人就能实现其文化价值,将他们生活化地刻画出来反而更加适合观众的接受心理,有助于受众更彻底地了解历史,透析主人公在其特定历史下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大背景。
3、人文化的叙事策略
人物传记电视剧在展现历史人物生平的同时,不应该完全纪录片式地再现历史,应该透过现象挖掘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为电视艺术赋予更多的人文含量,使得受众在观看艺术作品的同时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感悟,也就是说,在真实还原人物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的电视语言手段探寻人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李艳 《我国人物传记电视剧制作与传播的实证研究》2012年《现代传播》第七期
[2]李艳 《我国人物传记电视剧制作与传播的实证研究》2012年《现代传播》第七期
[3]高鑫《电视艺术学》2011年9月版 37页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叙事策略
一、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概述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主要讲述了1976年到1984年间的邓小平整顿科教、拨乱反正、发展经济、城乡共建、改革开放等事件,对“全国范围恢复高考”、“邓小平首次访美”、“知识青年返城”、“农村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进行了情景再现,其中也展现了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并且叙述了田源和夏建国两家的生活变迁,将他们的生活和邓小平的政治决策紧密联系起来。
该剧是向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献礼的作品,于2014年8月8日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一经播出便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本剧被赋予了更高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不是仅局限于电视艺术的范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论该剧:“这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史诗性的作品。”;《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也认为:“这部电视作品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如同一种深层次文化心理密码,拉近了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需要每一个人像改革开放之初一样,常怀爱国之情,恪尽兴国之责,合力同心为国家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叙事策略的创新之处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合生活化的叙事方法,将纪实和艺术表达相结合,深入挖掘角色背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进程。本剧在叙事策略的运用上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独特之处。其创新之处具体表现为:
1、形式创新
选取邓小平生平的一个横切面,将他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叙事。
总的来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和以往大多数人物传记电视剧不同,没有以固有模式构建整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选取了邓小平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全景式地再现了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现全面改革开放这8年里中国的政治历程,展现了邓小平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所做出的丰功伟绩。该电视剧在时间和事件的选取上恰到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真实历史影像资料的运用。
电视剧中多次运用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进行叙事,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代替无法再现的历史场景。如:第二集中,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欢庆粉碎“四人帮”的活动场景;第五集中,邓小平观看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足球比赛的场景也是真实的影像资料。真实历史影像资料的运用可以实现历史人物和观众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流,而不仅仅是剧中角色和观众的简单交流,使得受众在观赏电视艺术作品的同时引发对历史的深层思考,从而使人物传记电视剧实现其“通过对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生样本的深层透析,既关照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下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又透过个人命运的风雨浮沉来反观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进程。”[1]的作用。第二种:运用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来增加电视剧的真实感。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人物传记电视剧是历史科学和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基于“真实”又难在“真实”。在电视剧中加入真实影像资料,为电视艺术增加了几分真实感,会让电视剧兼具艺术和纪实的魅力,既有电视艺术的创新之处又不失历史传记剧严肃的政治色彩。
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够在视听感官上满足受众的欣赏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对历史的真实还原、对人物细腻入微地塑造......可以产生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真实感。”[2]
2、内容创新
直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态度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没有采取规避某些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态度,而是将一些事件和人物客观表现出来,让观众来评判他的對错。比如:剧中第一次出现了华国锋这一银幕形象,电视剧中的情节展现了他在推翻“四人帮”这一事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却也呈现了他在“两个凡是”思想上所犯的严重错误。
这样客观的叙事方式使观众有更多的空间去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电视艺术本身就具有当代性的审美特征,“现代电视艺术对现实美的揭示,不能止步于对社会现实的展现,还应努力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并将其纳入真正的科学领域,使之具有哲理的思辨力量。”[3]虽然电视艺术的创作过程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是电视艺术不仅是娱乐化的工具,更具有传达和再现的本职,在电视内容的展现上,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其真实和客观,这一点尤其应该体现在传记类电视剧当中。
平民化的叙事和生活化的表达
以往的人物传记电视剧,大都和主旋律剧划等号,因此政治色彩比较浓重,把伟人装扮成“高大全”式的神人,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人感受到了真实,真实地反映历史、平民化地塑造人物,而不是夸张的、虚假地描绘他,让伟人回归人间烟火:
此外,电视剧中表现邓小平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一些细节体现出他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比如第一集中,邓小平为儿子邓朴方擦身子这一情节,会让观众心里感到一股浓浓的父爱,此时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一代伟人。这些细节都展现出他和蔼、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
这一创新之举使得电视剧的节奏有张有弛,贴近生活,一定程度上将历史和当代精神结合起来,重塑具体历史语境下的历史人物,使得观众在解读历史的同时也在用更全面的视角审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人物传记电视剧叙事策略启示分析
1、写实性的叙事策略
在叙事策略上,电视剧并不拒绝戏剧化,但是作为反映历史人物生平、以真实为原则的电视艺术作品,人物传记电视剧首先应该遵循真实的原则,追求故事情节的写实性。以当代视角思考历史时应当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以理性的视角再现历史。因此,人物传记电视剧所采用的写实性的叙事策略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追求故事情节的写实性,不刻意规避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次,追求人物性格的写实性,客观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俗化的叙事策略
写实化的叙事策略并不是说人物传记电视剧应完全再现历史情境,人物传记电视剧归根结底是反映一个人的生平,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创作者应该尽量贴近生活,最大可能地展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不一定要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人人敬仰的伟人就能实现其文化价值,将他们生活化地刻画出来反而更加适合观众的接受心理,有助于受众更彻底地了解历史,透析主人公在其特定历史下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大背景。
3、人文化的叙事策略
人物传记电视剧在展现历史人物生平的同时,不应该完全纪录片式地再现历史,应该透过现象挖掘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为电视艺术赋予更多的人文含量,使得受众在观看艺术作品的同时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感悟,也就是说,在真实还原人物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的电视语言手段探寻人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李艳 《我国人物传记电视剧制作与传播的实证研究》2012年《现代传播》第七期
[2]李艳 《我国人物传记电视剧制作与传播的实证研究》2012年《现代传播》第七期
[3]高鑫《电视艺术学》2011年9月版 37页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