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具有情感色彩、从教学需要出发、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景和气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一个科学、有效的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情感、体验态度,还有助于学生正确而又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小学语文课程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因此,语文情境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地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的不同来创设相应的情境,以引导学生整体全面地感知教材、感悟内容和理解词句,还可将语言的训练渗入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受到道德、审美和意志的陶冶,并将语言的运用、字词句的理解和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情感的陶冶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绘声绘色——以音乐渲染教学情境
  一提到文学,我们就会联想到音乐,音乐与文学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中的语言是非常微妙而又强烈的,其不但能给人美感,让人心驰神往,还能以其特有的节奏和旋律来塑造各种形象,将听者带到一种意境当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音乐来渲染情境是最常见、最理想的方法。
  【案例分析一】
  在进行《大江保卫战》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直接朗读课文,发现学生只是机械地读,并没有投入情感,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为了谁》,让学生在慷慨激昂、感人肺腑的音乐中朗读课文,此时,学生的情绪完全被带动了来,声情并茂地进行了朗读。
  这里说到的以音乐来渲染情境,并不是说就一定要局限于现成的歌曲,在必要时也可以用教师弹凑、清唱或是学生代表、个体演唱等方式来渲染情境,只要运用恰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都是有效的。
  二、声情并茂——利用表演体会课文情境
  表演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可分为两类: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是指表演者担当课文里的某一个角色并进行表演;而进入角色则是假定表演者是课文中提到的某某人。通过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使得课文里的角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角色,更是学生自己或自己的同学,如此一来,必定能降低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的陌生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
  【案例分析二】
  例如,我在进行《半截蜡烛》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进入角色中去学习,我提出了启示性语言:伯诺德夫人和杰克的办法始终无法救下那重要的蜡烛,此刻,你就是杰奎琳,你会怎样做?你的心情会怎样?
  像这样的具有启示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的角色中,觉得自己就是杰奎琳,即使很紧张,也会神情镇定。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还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言之有物——利用实物演示教学情境
  以实物来演示情境,就是指以实物为中心,加上一定的背景来构造一个整体并演示某一情境,这样的方法一般用来认识某种事物。但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是具有整体性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背景中感知效果也会有相应的差异。
  【案例分析三】
  例如,我在进行《广玉兰》的教学时,由于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见过广玉兰,很难让学生对广玉兰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此,我将广玉兰的叶子带到课堂上,在讲到广玉兰的叶子的时候将实物呈现出来,让学生轮流传递观看,并对照课文来观察叶子的形状和颜色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图文并用——利用插图再现故事情境
  通过图画再现情境,将课文的内容形象化,能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和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图画是剪贴画和简笔画,在以图画再现情境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点、启发和描述来引导学生去把握正确的认识方向,让学生把画看活,仿佛自己就是画中的人物、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等,感到画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和感情的。
  【案例分析四】
  例如,我在教学《燕子》一课时,一边进行课文的讲解,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勾出燕子的形体,讲到燕子身体的哪一部分就用粉笔勾出燕子的哪一部分。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就被牢牢地集中了起来。
  以简笔画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效果是非常好的。画简笔画的过程可以边讲边画,燕子的形体是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的,画面的不断变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容易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感到语文的学习有趣而灵活,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课本中,而是能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广阔天地中。此外,情境的运用也是非常灵活的,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相结合起来,但无论选择怎样的方法都必须将其与语言的描绘结合起来,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需要、教师的素质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来选择。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途径便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使硬生生的书面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一种“立
崔峦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当前语文教学需要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 眼前的语文课堂,多注重动态式的交流、辩论、表演、视听,往往会忽视文本自身所涵括的厚重的知识和深刻的哲理,使互动显得苍白无力。课堂互动是一个十分复杂、意味丰富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和思维的激烈碰撞与交流后,实现知识共同拥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看似外静实则内动的思维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变得有效呢?  一、把握提问的尺度  “角度决定思路
迈出师范学校的大门已有十多年,我一直坚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在这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感到作文教学始终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对农村孩子。他们见得少,读得少,除了仅有的几本课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读物。更谈不上去上网查阅资料。所以写作文也成为这些农村孩子的一大苦差事。  写《老师的爱》《父母的爱》都是千篇一律地下雨了,送伞了。写自己的好同学,全班40几人有一半是同学捡到钱了,好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