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了相当大的份量,然而,现时的对话教学令人担忧,模式单调,如“对重点句型讲解--操练--检测”。学生没兴趣,课堂没活力,教学当然也没效果。如何利用对话教学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
一、创意引课,趣味横生——推开交际之门
1. 动态引课,趣味盎然。六年级上册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A. Let’s talk中,重点学习水循环的表达,内容比较抽象,是英语与自然学科的渗透整合,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会使英语学习变成枯燥的知识讲解,还容易使学生理解错误。我先利用“Let’s try”部分引出主句型:“Where does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然后用课件呈现卡通视频“雨的自述”,这一下子把学生们吸引住了,纷纷展开讨论。此时我再播放网络教育视频“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易化了对科普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接下来的交际活动做了铺垫。
2. 故弄玄虚,引人入胜。高年级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心理特点,把一些对话内容多而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对话,设计成零散的、看似无关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再通过想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情景。如五年级上册Unit 5 “My New Room” B. Let’s talk,难点是正确表达房间里的物品及位置。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几何图形(如图1),学生们非常兴奋:“Eyes! Computer! Ball!...”我把这些几何图形逐渐变成对话中John的房间(如图2),带领学生感知并学习方位的表达方法。
二、巧妙设计,突破难点——解决交际之惑
1. 自主参与,引导思考。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A. Let’s talk,重点句型是“What do you have for...?I have...”并与“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d like...”进行区别。课件展示时间为12:30,我装作很饿的样子示范:“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学生A:“I’d like some tomatoes.”我把准备的食物小卡片递给该学生,再让学生两人一组用此句型进行问答,并把自己想要吃的食物小卡片整齐排在桌上,经过模拟点餐活动后,我请全班一起拿起食物小卡片做出吃的动作。课件再展示时间1:00,我摸摸肚子装作很饱的样子说:“Oh, It’s 1:00, I’m full now! I have eggplant and mutton for lunch today.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此时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再用“What do you have for...?I have...”句型进行问答。然后我指着两个句型问:“What are the differences?”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What would you like for..?还没吃,想吃。What do you have for...?已经吃了!”
2. 多感官刺激,有效探索。“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说”只需涉及对话材料的表面信息,初步感知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给学生一个听的方向,从而有说的动力。可以通过师生问答,也可以把对话里的句子打印并剪下来,并加上一些没有的句子。学生们特别喜欢挑战,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纸条,他们会想方设法地猜对话的顺序,迫不及待地想听听自己排得对不对,争先恐后地抢答。如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B. Let’s talk(如图3).
“读写”即阅读理解对话,深入探讨话题。向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合理推断才能得出答案,既要关注语篇边缘信息,又要关注语篇骨架。此外,对话中一些容易混淆的词,如you/ your, they are/ there are, What can you do?我都通过“读写”攻破。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A. Let’s talk (图4),Unit 6“In A Nature Park” A. Let’s talk(图5),我先让学生读读PPT的对话和红色单词,然后要求学生听录音选出正确的单词,课件动态展示错的单词退出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最后全班齐读完成后的对话。
三、小组合作,活化课堂——脚踏交际之路
1. 小组练读,增加知识储备。只有在高密度的可理解性的输入下才能让学生产生相对多量的输出。练读,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可以个人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对话读、齐读、四人小组读。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每四人一组,固定各个小组站的位置,每到这个环节,学生们都非常积极活跃,给对话加上相应的动作,或合理增加一些句子,这足以证明学生们已经理解对话内容,直到能脱离书本,小组内自由流畅地面对面对话,优生帮助后进生纠正错音,为课后到小组长处读、默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天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贴纸,一周内如果所有小组都能按时完成,奖励一个“小愿望”,小愿望由全班共同商量后向我提出,如减少作业、看电影、发表扬信、让父母买小礼物等等。有了这个动力,一下课,大部分学生就组织起四人小组读了。
2. 设信息差,提高知识内在转化。四人小组练读后,语言形式的操练转为语言内容的操练,学生的认知逐步从知识外部特征转向知识内在的联系,它不仅是机械性操练的提高和升华,更是实现交际性操练的前提条件。可利用课本上的Let’s find out和Make a survey制造信息差,让交流成为必需。如六年级下册Unit 4 “My Holiday” B. Let’s talk中,重点是用where、what、how询问对方过去的事,我将 Let’s talk旁的插图与Let’s find out有效结合起来,做成三个采访表,把表格随机发给学生,每一张提供的信息都不同,形式了信息差,而不断消除信息差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3. 创编对话,加强知识内化。
(1)对话续编。如五年级下册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B. Let’s talk,对话内容是Chen Jie接到Nina阿姨给她妈妈的电话,我趁机启发学生联想、猜测妈妈和Nina阿姨的对话。有的学生编出了阿姨约妈妈逛街的对话,并约好时间、地点等等,对“What are you doing? I’m...Where do we meet?”等重点句型进行了准确恰当的运用。
(2)对话创编。如五年级下册Unit 6 “A Field Trip” B. Let’s talk,对话内容是Wu Yifan和Miss White讨论同学们郊游中正在做的事情。此时我呈现突然下雨的动态课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所提供的语言支架和关键词句,改编新的对话。关键词句包括raining, in the small house,under a big tree, catching butterflies等。
四、大胆交流,快乐展示——焕发交际之魅
四人小组创编完对话后,我让他们进行对话表演,其余小组必须认真聆听,并根据Content、Tone and Pronunciation、Role Playing、Collective Effect等方面,小组内共同讨论并给予评价和建议,最高分组为本节课最佳表演小组,每人加5分,分数将计入期末的平时成绩内。刚开始实施活动比较耗时,但实施几次后,学生们掌握了技巧,评分快而公正,课堂气氛好而有效。
最后,四人小组合作或同桌两人合作把所创编的对话写下来,这一举措,让学生从口头交际转向书面表达,对语言运用与积累具有点石成金之效。如上面谈及小组合作创编John与同学郊游中突然下雨的对话后,学生A写一句递给学生B,学生B写完一句再递给学生A,也可以是个人写,把学生所创编的对话展示在班级“We Love English!”英语角中。
对话教学是一种比较难操作的课型,教师关键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句型,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突破,使学生享受到英语对话的乐趣,爱上交际,真正做到“I Try,I Talk”!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创意引课,趣味横生——推开交际之门
1. 动态引课,趣味盎然。六年级上册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A. Let’s talk中,重点学习水循环的表达,内容比较抽象,是英语与自然学科的渗透整合,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会使英语学习变成枯燥的知识讲解,还容易使学生理解错误。我先利用“Let’s try”部分引出主句型:“Where does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然后用课件呈现卡通视频“雨的自述”,这一下子把学生们吸引住了,纷纷展开讨论。此时我再播放网络教育视频“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易化了对科普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接下来的交际活动做了铺垫。
2. 故弄玄虚,引人入胜。高年级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心理特点,把一些对话内容多而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对话,设计成零散的、看似无关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再通过想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情景。如五年级上册Unit 5 “My New Room” B. Let’s talk,难点是正确表达房间里的物品及位置。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几何图形(如图1),学生们非常兴奋:“Eyes! Computer! Ball!...”我把这些几何图形逐渐变成对话中John的房间(如图2),带领学生感知并学习方位的表达方法。
二、巧妙设计,突破难点——解决交际之惑
1. 自主参与,引导思考。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A. Let’s talk,重点句型是“What do you have for...?I have...”并与“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d like...”进行区别。课件展示时间为12:30,我装作很饿的样子示范:“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学生A:“I’d like some tomatoes.”我把准备的食物小卡片递给该学生,再让学生两人一组用此句型进行问答,并把自己想要吃的食物小卡片整齐排在桌上,经过模拟点餐活动后,我请全班一起拿起食物小卡片做出吃的动作。课件再展示时间1:00,我摸摸肚子装作很饱的样子说:“Oh, It’s 1:00, I’m full now! I have eggplant and mutton for lunch today.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此时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再用“What do you have for...?I have...”句型进行问答。然后我指着两个句型问:“What are the differences?”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What would you like for..?还没吃,想吃。What do you have for...?已经吃了!”
2. 多感官刺激,有效探索。“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说”只需涉及对话材料的表面信息,初步感知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给学生一个听的方向,从而有说的动力。可以通过师生问答,也可以把对话里的句子打印并剪下来,并加上一些没有的句子。学生们特别喜欢挑战,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纸条,他们会想方设法地猜对话的顺序,迫不及待地想听听自己排得对不对,争先恐后地抢答。如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B. Let’s talk(如图3).
“读写”即阅读理解对话,深入探讨话题。向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合理推断才能得出答案,既要关注语篇边缘信息,又要关注语篇骨架。此外,对话中一些容易混淆的词,如you/ your, they are/ there are, What can you do?我都通过“读写”攻破。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A. Let’s talk (图4),Unit 6“In A Nature Park” A. Let’s talk(图5),我先让学生读读PPT的对话和红色单词,然后要求学生听录音选出正确的单词,课件动态展示错的单词退出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最后全班齐读完成后的对话。
三、小组合作,活化课堂——脚踏交际之路
1. 小组练读,增加知识储备。只有在高密度的可理解性的输入下才能让学生产生相对多量的输出。练读,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可以个人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对话读、齐读、四人小组读。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每四人一组,固定各个小组站的位置,每到这个环节,学生们都非常积极活跃,给对话加上相应的动作,或合理增加一些句子,这足以证明学生们已经理解对话内容,直到能脱离书本,小组内自由流畅地面对面对话,优生帮助后进生纠正错音,为课后到小组长处读、默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天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贴纸,一周内如果所有小组都能按时完成,奖励一个“小愿望”,小愿望由全班共同商量后向我提出,如减少作业、看电影、发表扬信、让父母买小礼物等等。有了这个动力,一下课,大部分学生就组织起四人小组读了。
2. 设信息差,提高知识内在转化。四人小组练读后,语言形式的操练转为语言内容的操练,学生的认知逐步从知识外部特征转向知识内在的联系,它不仅是机械性操练的提高和升华,更是实现交际性操练的前提条件。可利用课本上的Let’s find out和Make a survey制造信息差,让交流成为必需。如六年级下册Unit 4 “My Holiday” B. Let’s talk中,重点是用where、what、how询问对方过去的事,我将 Let’s talk旁的插图与Let’s find out有效结合起来,做成三个采访表,把表格随机发给学生,每一张提供的信息都不同,形式了信息差,而不断消除信息差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3. 创编对话,加强知识内化。
(1)对话续编。如五年级下册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B. Let’s talk,对话内容是Chen Jie接到Nina阿姨给她妈妈的电话,我趁机启发学生联想、猜测妈妈和Nina阿姨的对话。有的学生编出了阿姨约妈妈逛街的对话,并约好时间、地点等等,对“What are you doing? I’m...Where do we meet?”等重点句型进行了准确恰当的运用。
(2)对话创编。如五年级下册Unit 6 “A Field Trip” B. Let’s talk,对话内容是Wu Yifan和Miss White讨论同学们郊游中正在做的事情。此时我呈现突然下雨的动态课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所提供的语言支架和关键词句,改编新的对话。关键词句包括raining, in the small house,under a big tree, catching butterflies等。
四、大胆交流,快乐展示——焕发交际之魅
四人小组创编完对话后,我让他们进行对话表演,其余小组必须认真聆听,并根据Content、Tone and Pronunciation、Role Playing、Collective Effect等方面,小组内共同讨论并给予评价和建议,最高分组为本节课最佳表演小组,每人加5分,分数将计入期末的平时成绩内。刚开始实施活动比较耗时,但实施几次后,学生们掌握了技巧,评分快而公正,课堂气氛好而有效。
最后,四人小组合作或同桌两人合作把所创编的对话写下来,这一举措,让学生从口头交际转向书面表达,对语言运用与积累具有点石成金之效。如上面谈及小组合作创编John与同学郊游中突然下雨的对话后,学生A写一句递给学生B,学生B写完一句再递给学生A,也可以是个人写,把学生所创编的对话展示在班级“We Love English!”英语角中。
对话教学是一种比较难操作的课型,教师关键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句型,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突破,使学生享受到英语对话的乐趣,爱上交际,真正做到“I Try,I Talk”!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