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肉是我国居民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说,生猪产业与疾病诊断、防治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也是世界猪肉消费大国,生猪产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领先地位,这对促进和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具有重要意义。猪病毒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成为猪类健康养殖的头号杀手,该病毒流程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和肆虐,混合感染严重,危害性较大,特别是5至8周龄前未断奶仔猪最易感染,染病后,死亡率可高達100%,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猪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诊断;防治
一、猪病毒性腹泻病流性种类与病因分析
1、种类
(1)猪传染性肠胃炎。作为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猪传染性肠胃炎经常发生冬春季节,这两个季节温度较低,病毒传播速度快,是该病高发期,常见于仔猪断奶后,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例如,28日龄断奶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提高显著。
(2)猪流行性腹泻。作为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较高,而且,该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反复性,对断奶仔猪、哺乳期仔猪以及育肥猪均会造成危害,每年11月份以及次年4月份,是该疾病爆发高峰期,应做好持续开展相关疾病监测工作的准备。
(3)猪轮状病毒感染。该病感染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染面也比较广,各龄猪只感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般情况下,会发生猪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8周龄以下的仔猪,会出现腹泻严重,不吃奶,使哺乳仔猪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大提高。
2、病因复杂
(1)猪场养殖中长期传播。不管是多点式、分胎次生产模式还是两点式保育、育肥饲喂模式,一点式种猪场保育舍及育肥舍饲喂,很多病毒性腹泻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以至于猪病毒性腹泻呈现恶化的趋势,特别是35至50日龄仔猪、130至150日龄保育猪猪群健康状态堪忧,甚至还有一部分保育舍及肥猪舍长期带毒,导致猪群整体免疫力下降,特别在夏季,发病率普遍有上升趋势,在猪只粪便中检测到PEDV PCR阳性,病毒载量居高不下。
(2)易感动物群体数量有所增加。疫苗免疫是生猪产业的最重要一环,这是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必要措施之一,以此提高免疫,控制猪只种群发病率,但目前,国内PT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一些猪场内肥猪、后备母猪在培育阶段,对TP、PRRS、PR等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不重视,多数人群重视接种而,但往往忽视预防接种,很少人在疫苗免疫工作中,主动结合当地的猪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当的毒株和血清型,这势必增加了猪群易感数量。
二、猪病毒性腹泻病临床症状
1、猪传染性肠胃炎。猪传染性肠胃炎由冠状病科的冠状病毒(α冠状病毒属、乙型冠状病毒属、丙型冠状病毒属)引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仔猪潜伏期为12至24小时,育成猪潜伏期为2至4天。仔猪感染该疾病后,通常临床表现为:水样急性腹泻、急性呕吐,排便气味腥臭,呈灰色。尤其10日龄内的仔猪患病率较高,1月龄猪、成年猪或母猪感染该疾病,通常临床症状为厌食、生长缓慢和减少泌乳量,死亡率比较低。
2、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PED)也是由冠状病毒引起,其病毒抗原形态、临床症状与流行病学均极为相似,鉴别时,大多通过免疫学和血清学进行确诊和诊断,若断奶前的仔猪患有该疾病,会出现严重脱水、呕吐、腹泻,导致厌食和精神沉郁,该病毒通过浸入小肠壁细胞破坏绒毛组织,造成小肠营养物质吸收性障碍,导致小肠壁组织充血,一般情况下,患病后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左右。
3、猪轮状病毒感染。患有该疾病的猪临床症状表现为发抖、腹泻、呕吐,并且排除的粪便有腥臭味。如果气温过低,或者猪舍卫生条件较差,会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不仅会加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还会增加死亡率。
三、猪病毒性腹泻预防措施
1、加强对PED、PRRS等病毒载量和抗体的检测。基于各个猪场易感猪群的数量、病原谱不同,引起发病的阈值和毒力也有一定的差别,想要避免养殖场爆发猪病毒性腹泻疾病,要分析猪群动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理,提高饲养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栏舍内火焰消毒、烧碱消毒等措施,强化产房管理,减少发病概率。防治过程中,可选用七星败毒颗粒和茵栀解毒颗粒各1kg,连续饲喂7至10d,降低猪体内病毒载量。
2、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品种与免疫
(1)灭活疫苗。为使哺乳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抗体,产生较好的被动免疫效果,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注射灭活疫苗,一般灭活疫苗接种后14d产生免疫力,在接种20~30d后抗体达到较高水平,怀孕母猪在产前1周肌注或鼻内接种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5至6周时,再注射一次。
(2)灭活苗的免疫方法。灭活苗的免疫以肌肉注射后海穴或颈部为主,灭活苗的单次免疫剂量大,通常每次需注射107.0TCID50/mL,且需要免疫2次及以上才能刺激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3、减少交叉感染。PEDV是粪口传播,腹泻粪便及时使用生石灰覆盖,减少粪口传播。集中管理母猪死胎、弱仔和胎衣,做好高温无害化处理,控制人流和物流密集,减少运输饲料、病死猪车辆及道路交叉污染,场内道路用10%生石灰+3%烧碱消毒,鞋子、衣物使用枸橼酸浸泡消毒。
4、母猪护理。定时清理打扫卫生,提高奶水质量。为提高母猪免疫力,从源头降低疾病传播,对母猪注射抗菌药物,在母猪乳房位置注射高锰酸钾,待母猪生产完毕后,在24h内为母猪注射氯前列烯醇。,分娩栏母猪和仔猪饮水需添加酸化剂,减少肠胃冷应激。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诊断;防治
一、猪病毒性腹泻病流性种类与病因分析
1、种类
(1)猪传染性肠胃炎。作为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猪传染性肠胃炎经常发生冬春季节,这两个季节温度较低,病毒传播速度快,是该病高发期,常见于仔猪断奶后,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例如,28日龄断奶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提高显著。
(2)猪流行性腹泻。作为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较高,而且,该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反复性,对断奶仔猪、哺乳期仔猪以及育肥猪均会造成危害,每年11月份以及次年4月份,是该疾病爆发高峰期,应做好持续开展相关疾病监测工作的准备。
(3)猪轮状病毒感染。该病感染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染面也比较广,各龄猪只感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般情况下,会发生猪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8周龄以下的仔猪,会出现腹泻严重,不吃奶,使哺乳仔猪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大提高。
2、病因复杂
(1)猪场养殖中长期传播。不管是多点式、分胎次生产模式还是两点式保育、育肥饲喂模式,一点式种猪场保育舍及育肥舍饲喂,很多病毒性腹泻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以至于猪病毒性腹泻呈现恶化的趋势,特别是35至50日龄仔猪、130至150日龄保育猪猪群健康状态堪忧,甚至还有一部分保育舍及肥猪舍长期带毒,导致猪群整体免疫力下降,特别在夏季,发病率普遍有上升趋势,在猪只粪便中检测到PEDV PCR阳性,病毒载量居高不下。
(2)易感动物群体数量有所增加。疫苗免疫是生猪产业的最重要一环,这是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必要措施之一,以此提高免疫,控制猪只种群发病率,但目前,国内PT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一些猪场内肥猪、后备母猪在培育阶段,对TP、PRRS、PR等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不重视,多数人群重视接种而,但往往忽视预防接种,很少人在疫苗免疫工作中,主动结合当地的猪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当的毒株和血清型,这势必增加了猪群易感数量。
二、猪病毒性腹泻病临床症状
1、猪传染性肠胃炎。猪传染性肠胃炎由冠状病科的冠状病毒(α冠状病毒属、乙型冠状病毒属、丙型冠状病毒属)引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仔猪潜伏期为12至24小时,育成猪潜伏期为2至4天。仔猪感染该疾病后,通常临床表现为:水样急性腹泻、急性呕吐,排便气味腥臭,呈灰色。尤其10日龄内的仔猪患病率较高,1月龄猪、成年猪或母猪感染该疾病,通常临床症状为厌食、生长缓慢和减少泌乳量,死亡率比较低。
2、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PED)也是由冠状病毒引起,其病毒抗原形态、临床症状与流行病学均极为相似,鉴别时,大多通过免疫学和血清学进行确诊和诊断,若断奶前的仔猪患有该疾病,会出现严重脱水、呕吐、腹泻,导致厌食和精神沉郁,该病毒通过浸入小肠壁细胞破坏绒毛组织,造成小肠营养物质吸收性障碍,导致小肠壁组织充血,一般情况下,患病后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左右。
3、猪轮状病毒感染。患有该疾病的猪临床症状表现为发抖、腹泻、呕吐,并且排除的粪便有腥臭味。如果气温过低,或者猪舍卫生条件较差,会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不仅会加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还会增加死亡率。
三、猪病毒性腹泻预防措施
1、加强对PED、PRRS等病毒载量和抗体的检测。基于各个猪场易感猪群的数量、病原谱不同,引起发病的阈值和毒力也有一定的差别,想要避免养殖场爆发猪病毒性腹泻疾病,要分析猪群动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理,提高饲养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栏舍内火焰消毒、烧碱消毒等措施,强化产房管理,减少发病概率。防治过程中,可选用七星败毒颗粒和茵栀解毒颗粒各1kg,连续饲喂7至10d,降低猪体内病毒载量。
2、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品种与免疫
(1)灭活疫苗。为使哺乳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抗体,产生较好的被动免疫效果,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注射灭活疫苗,一般灭活疫苗接种后14d产生免疫力,在接种20~30d后抗体达到较高水平,怀孕母猪在产前1周肌注或鼻内接种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5至6周时,再注射一次。
(2)灭活苗的免疫方法。灭活苗的免疫以肌肉注射后海穴或颈部为主,灭活苗的单次免疫剂量大,通常每次需注射107.0TCID50/mL,且需要免疫2次及以上才能刺激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3、减少交叉感染。PEDV是粪口传播,腹泻粪便及时使用生石灰覆盖,减少粪口传播。集中管理母猪死胎、弱仔和胎衣,做好高温无害化处理,控制人流和物流密集,减少运输饲料、病死猪车辆及道路交叉污染,场内道路用10%生石灰+3%烧碱消毒,鞋子、衣物使用枸橼酸浸泡消毒。
4、母猪护理。定时清理打扫卫生,提高奶水质量。为提高母猪免疫力,从源头降低疾病传播,对母猪注射抗菌药物,在母猪乳房位置注射高锰酸钾,待母猪生产完毕后,在24h内为母猪注射氯前列烯醇。,分娩栏母猪和仔猪饮水需添加酸化剂,减少肠胃冷应激。